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總體可控

2020-12-22 中國經濟網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前兩個月我國經濟運行主要指標增速有所回落,但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短期來看總體可控。當前,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向好,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內在向上的趨勢沒有改變。隨著中央加大宏觀政策的對衝力度,企業復工復產勢頭延續,二季度或下半年總體經濟可能加快復甦進程,下半年就業情況有望好轉,完成全年發展目標任務有比較好的基礎。

3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今年前兩個月國民經濟運行主要指標數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前兩個月我國工業生產下滑,服務業生產下降,市場銷售減少,固定資產投資降低。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企業復工復產加快,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國民經濟實現有序運行,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給國民經濟運行帶來較大衝擊,但疫情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也是可控的。當前,疫情蔓延擴散勢頭已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勢逐步向好,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內在向上的趨勢沒有改變。」毛盛勇說。

國民經濟經受住了疫情衝擊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前兩個月我國經濟運行主要指標增速有所回落。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5%,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1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下降24.5%。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短期來看總體可控,前兩個月國民經濟經受住了疫情衝擊。」毛盛勇分析說,首先,我國生產需求體量可觀,超大規模經濟的優勢沒有改變。2019年,我國經濟總量接近100萬億元,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主要工業品產品產量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為應對突發事件提供了堅強的物質保障。前兩個月,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5萬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5.2萬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過3.3萬億元,規模體量可觀。

其次,基礎工業和防疫物資保障有力,強大的經濟發展韌性沒有改變,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生產沒有中斷,一些行業保持較好增長。前兩個月,乙烯產量同比增長5.6%,粗鋼與生鐵產量均增長3.1%,10種有色金屬產量增長2.2%。「疫情防控期間,全社會對口罩、防護服、酒精等需求急劇攀升。經過有序調控,這些產品產量擴張,相關產品產能短時間內極大提升。」毛盛勇說。

再次,生活必需品與公用事業品供應充足,供求關係總體平衡沒有改變疫情防控期間,14億人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消費品總體保持較好增長。物資供應、基本生活品保障比較有力,物價總體平穩,社會經濟大局穩定。

第四,網際網路經濟發展良好,新動能較快成長態勢沒有改變。網際網路在疫情防控、物資調配、在線教育、遠程問診以及文化娛樂消費等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保障作用。與網際網路相關行業保持較快增長。

此外,宏觀調控對衝政策有力有為,完成全年目標的信心沒有改變。中央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疫情防控,支持推動復工復產,包括支持企業渡過難關、發展生產等,政策效果不斷顯現。

下半年就業狀況有望好轉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聯繫著千家萬戶。前兩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8萬人。其中,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比1月份上升0.9個百分點;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

「2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上升主要由於疫情防控影響,企業用工需求有所減少,就業人數下降。」毛盛勇說。

儘管2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整體有所上升,但重點群體就業情況總體較為平穩。例如,25歲至59歲的主要年齡人口失業率為5.6%,比總體低0.6個百分點;20歲至24歲大專以上人員失業率比上月降低0.4個百分點。

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就業問題,穩就業位居「六穩」政策首位。今年,我國就業形勢較為嚴峻,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受到疫情影響,加上新畢業大學生總量達874萬人,給就業市場帶來了不小壓力。

「目前國內疫情防控成效不錯,但是外部防疫的任務很艱巨。特別是世界經濟出現一些新變化,導致金融市場動蕩和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世界經濟與貿易增長可能出現一定程度減速。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業壓力比較大。」毛盛勇說。

毛盛勇也表示,中國經濟發展有著強大的韌性,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向好,企業復工復產勢頭延續,二季度或下半年總體經濟可能加快復甦進程。屆時,全社會生產生活秩序不斷恢復,企業用工需求會不斷增加。

毛盛勇表示,中央會加大宏觀政策的對衝力度,努力穩住企業,特別是用工需求大的中小企業。穩住企業、穩住經濟運行,也就穩住了就業。而且,就業優先政策會進一步加大力度,比如增加對就業人員、轉崗人員或農民工的就業培訓,用好就業基金,加大對重點人群,包括大學生、農民工的就業培訓等幫扶,進而進一步推動靈活就業。因此,今年下半年就業情況有望好轉,調查失業率也會有所下降。

努力完成全年發展目標任務

從前兩個月數據看,中國經濟運行受到一定影響,但總體上經受住了疫情衝擊。特別是2月份中下旬以來,企業復工復產進度加快推進。

「整個1月份,特別是1月23日之前,經濟運行是比較好的。疫情防控期間,經濟受到一定的影響。2月份中下旬以來,中央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這種影響又逐步減弱。」毛盛勇說。

國家統計局從2月12日到2月29日連續開展了3次快速調查,截至2月29日,規模以上企業,包括工業、建築業等所有大型企業開工率明顯上升。有關部門近期發布的數據也顯示,除湖北以外,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已達95%以上。

「企業復工情況總體較好,3月份經濟數據將明顯好於前兩個月。」毛盛勇分析說,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成效不斷顯現,更主要的是復工復產加快推進,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不斷恢復,疫情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在二季度會逐漸減弱,前期壓抑的一些經濟活動也會逐步釋放出來,因此二季度經濟形勢會比一季度明顯回升。下半年,隨著一系列更大力度的對衝政策效果顯現,經濟運行會更加穩健。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外部疫情仍在持續擴散,外部不確定性增加。「我們要繼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積極鞏固成果;積極有序推進全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推進生產生活秩序正常化;加強疫情防控國際合作,更好發揮負責任大國的作用,幫助一些國家更好地控制疫情。」毛盛勇說,現在全球經濟面臨一些困難,應該破除、取消一些不合理的貿易規則、壁壘,更好地讓世界經濟應對疫情影響,更好地讓世界經濟和貿易回歸到正常發展的軌道上來。

「如果疫情防控做得比較好,全年經濟增長還是有比較好的基礎。特別是更大力度的對衝政策出臺後,下半年政策效應還會不斷顯現。因此,我對全年經濟平穩健康運行有信心。」毛盛勇建議,要進一步加大宏觀政策對衝力度,對衝疫情影響和外部風險挑戰,促進經濟平穩健康運行,要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努力完成全年發展目標任務。(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林火燦)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中國銀行:疫情對業績影響整體可控 97%網點已營業
    在同日舉行的業績發布會上,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銀行的影響備受關注。「我們認為疫情的衝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中國銀行行長王江表示,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好轉,企業復工速度加快,中國銀行約97%的網點已經正常營業,湖北地區網點營業率也已經達到70%,各項業務正在逐步回升。
  • 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有多大?重磅官宣來了!
    為什麼說經濟經受住了疫情衝擊?儘管1-2月份,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運行帶來較大衝擊。但國家統計局稱,疫情對當前中國經濟的影響還是短期的,也是外在的,它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也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內在向上的發展勢頭。
  • 專家重磅發聲: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幾何?
    【環球網 記者 徐娜】近日,在疫情影響下,2020年中國經濟的首季表現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引來市場的廣泛猜測與討論。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環球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短期來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於經濟影響較大;從長期來看,在國內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市場調節能力進一步加強,政府部門迅速出臺多項應對疫情的有利舉措的情形下,此次疫情應當不會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基本面帶來較大影響。因此,需要正確認識此次疫情對我國經濟的衝擊,保持積極正面情緒。
  • 解讀前兩月國民經濟:經濟開局受疫情影響,中國經受住了衝擊
    新冠肺炎疫情快速擴散,中國2020年經濟開局受到衝擊。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商品和服務消費大幅下降。城鎮就業壓力加大,失業率明顯上升。儘管疫情對當前經濟運行造成較大衝擊,但疫情對當前中國經濟的影響還是短期的,也是外在的。
  • 李迅雷:疫情對於全球經濟、中國經濟有何影響
    總體判斷,2020年全球經濟會在震蕩中處在下行趨勢。對於我們來講,中國的疫情比較好的得到了控制。這對未來我們恢復生產,經濟的正常運轉奠定了一個非常堅實的基礎,這是非常好的一個消息。中國的R0從爆發之初的5.3%現在降到的0.5%,它的代價是中國人的接觸頻率降低到8%以上,這是中國的體制優勢、制度優勢,通過封城、隔離、限行等等舉措使得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能夠控制住。海外目前很難做到這一點,這也是令人擔憂的,也是給今年的全球經濟帶來一定的不確定性。反過來講即便沒有這樣一個疫情,全球經濟同樣處在下行趨勢中。
  • 經濟素描 | 黃劍輝 王靜文:新冠疫情對我國經濟金融的影響
    與2003年非典相比,此次疫情擴散面更大、病例數更多,各地採取的封城、延長假期、減少出行等措施比2003年更嚴。由於經濟發展階段、外部環境以及經濟結構不同,預計此次疫情對經濟的短期衝擊要大於非典期間,勢必會干擾2019年四季度以來的經濟企穩態勢,但疫情對經濟的衝擊表現為短期性、階段性,很難對經濟中長期增長趨勢產生持續影響。
  • 新冠疫情對鋼鐵行業的影響分析報告
    2019年12月1日,武漢第一例新冠肺炎發病,2020年1月23日上午10點,武漢封城,全國各省市紛紛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在中國大地上迅速開展了一場全民抗擊疫情的戰役,給中國社會經濟帶來了深刻而又巨大的影響。
  • 全面評估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的深刻影響
    文 | 邵宇 陳達飛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短期影響要超過2008年,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可能為過去半個世紀之最,不應低估其影響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 同樣遭受疫情影響,為何中國經濟一枝獨秀?
    譚浩俊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和影響,以及有些國家不積極抗疫,反而大打貿易戰,導致世界經濟雪上加霜,國際機構對世界經濟的預測也普遍十分悲觀,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出現較大下滑。
  • 光華思想力課題組:疫情對2020年經濟的影響及政策建議
    報告對比了此次疫情與03年非典存在的相同與不同點,結合SARS對經濟的實質性影響,同時考慮了目前中國的經濟總量與結構因素,初步估算出此次疫情的影響,並給出了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方面的對策建議。但總體而言,2003年中國剛加入WTO不久,正處於工業化與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非典並未扭轉中國經濟強勁上升趨勢,2003年實際GDP增速仍為10%,較2002年上升0.9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速影響有限。但此次疫情也與03年非典存在一些不同點:一、經濟新常態下風險上升。
  • 新冠病毒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有什麼特性?
    【摘要:短期看,外部衝擊一定會給中國經濟增長造成幹擾,甚至阻斷某些行業(比如旅遊業、娛樂業);但長期看,不會阻斷中國經濟的增長態勢,不會使中國經濟嚴重失衡。】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給我們的經濟生活、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都造成了巨大的衝擊。總結古今中外各種疫情對經濟影響的狀況,客觀分析新冠病毒疫情的走勢,筆者認為這次新冠病毒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六個特性:獨特性。與地震、洪水等其他自然災害相比,新冠病毒疫情與流行性傳染疾病一樣,對經濟的影響有獨特性。
  • 對話思想者:變與不變——疫情影響下的中國經濟和中國建築業
    編者按:由中國建設報社、數字建築智庫主辦,中關村數字建築綠色發展聯盟、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對話思想者:變與不變——疫情影響下的中國經濟和中國建築業」線上沙龍於近日舉辦。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以及未來政策取向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疫情會對中國經濟產生哪些影響,我從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來分析疫情對中國經濟產生的影響。
  • 中國經濟學人:國民經濟已經走出疫情影響 預計2020全年經濟增速3.7%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王晨婷)12月1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期刊《China Economist》發布2020年四季度「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結果。本次調查發現,經濟學人預判四季度經濟增速有望繼續回升,外貿形勢總體持續改善,幾個主要數據都創近期新高。
  • IMF稱量化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還太早,中國有足夠的可支撐經濟...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IMF發言人認為,中國有足夠的可以支撐經濟度過危機的財政空間。當地時間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正在密切跟蹤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展,但要定量評估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還為時太早。IMF發言人蓋瑞·萊斯(Gerry Rice)在例行會議上表示,對消費和商業需求最嚴重的直接影響是在湖北省,其影響程度將決定於疫情如何平息。
  •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將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外交部回應
    中國日報北京2月11日電(記者 周瑾)外交部發言人耿爽2月11日在網上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以及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因為這場疫情而改變,我們有能力把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降至最低。有記者問,近日,一些外國金融機構和媒體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將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衝擊全球供應鏈拉低今年世界經濟增速。你對此如何看?耿爽表示,上周,在國新辦舉辦的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已就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作了介紹。
  • 疫情對我國經濟與電力需求的影響分析
    疫情對我國經濟與電力需求的影響分析今年以來,我國以及全球範圍內發生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運行和人民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全球經濟陷入深度衰退,我國經濟運行受到明顯短期衝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預計全年經濟增速將大幅下降。今天我想從電力需求的視角來分析疫情對我國經濟運行的影響,並對全年經濟和電力需求增長進行研判。
  • 疫情衝擊下的世界經濟與中國對策
    疫情將加劇世界經濟業已存在的結構性問題  本次疫情對於各國而言,是一場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對於企業則是非周期性的突發外在衝擊。總體而言,疫情對於世界經濟發展造成的衝擊是典型的外生變量。而常識和經驗告訴我們,外因一定是通過內因發生作用。
  • 中國平安業績會8大亮點出爐:疫情有何影響 如何投資
    來源:新浪財經2月20日消息,中國平安公布業績,2019年中國平安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同比增長18.1%至1,329.55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36.5%至1,643.65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39.1%至1,494.07
  • 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有多大?這些國際組織和專家重磅發聲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持續蔓延,這場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幾何?中國應如何應對這種影響?引發多方關注。值得一提的是,包括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內的多家國際組織機構負責人紛紛表示:不確定性將是暫時的,對中國經濟有信心。
  •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損害及應對措施
    疫情必然帶來損害,而經濟作為決定上層建築、保障社會穩定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礎,其在疫情中受到的影響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作為突發的重大不確定性事件,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是典型的外部衝擊,不僅使經濟運行和行業發展出現短期動蕩,也將對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模式的變革升級以及未來經濟的總體發展產生一定程度的持續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