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作者: 喬麥
3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0年前兩個月的中國經濟數據。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消費、投資、出口等指標出現較大幅度回落,同比降幅均創出兩位數新高,調查失業率也有所上升。
但是,國家統計局稱,1-2月份,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運行帶來較大衝擊,但國民經濟經受住了衝擊。對於疫情擾動下物價、樓市、失業率、未來經濟的走勢,國家統計局也一一進行回應。
疫情導致多項數據明顯回落
三大指標降幅均超兩位數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2月反映投資、消費、工業運行狀況的三大重要指標,全部創下了兩位數以上的降幅。
消費方面,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同比下降20.5%。
投資方面,1-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3323億元,同比下降24.5%。
工業方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5%。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下降7.9%;股份制企業下降14.2%,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下降21.4%;私營企業下降20.2%。
出口方面,1-2月份,出口20406億元,下降15.9%;進口20832億元,下降2.4%。物價方面,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3%。在食品菸酒價格中,鮮菜上漲13.8%,豬肉上漲125.6%。
房地產開發投資等指標也出現斷崖式下調。1-2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0115億元,同比下降16.3%。其中,住宅投資7318億元,下降16.0%。此外,受疫情衝擊,前兩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降四成。
就業方面,調查失業率有所上升,1-2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8萬人。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
從分項數據看,前兩個月經濟運行顯示出明顯的「疫情模式」特點。例如,在消費領域,必需品消費和網上消費出現了明顯的「逆勢增長」態勢,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飲料類和中西藥品類商品分別增長9.7%、3.1%和0.2%,成為15類商品中出現增長的3類商品。
此外,數據還顯示,1-2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13712億元,同比下降3.0%。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1233億元,增長3.0%,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1.5%,比上年同期提高5.0個百分點。一些技術含量比較高的產品還是在逆勢增長,3D列印設備、智能手錶等電子產品產量增長都在100%以上,還有單晶矽、多晶矽產量分別增長45%和35%左右。
為什麼說經濟經受住了疫情衝擊?
儘管1-2月份,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運行帶來較大衝擊。但國家統計局稱,疫情對當前中國經濟的影響還是短期的,也是外在的,它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也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內在向上的發展勢頭。所以說,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短期來看總體是可控的,中國1-2月份國民經濟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衝擊。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闡述了5個「沒有改變」。
一是生產需求體量可觀,超大規模經濟的優勢沒有改變。今年1-2月份,儘管疫情衝擊比較嚴重,但是主要的生產指標規模和體量還是非常可觀。
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仍然達到11.5萬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5.2萬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過3.3萬億元,規模體量還是相當可觀的。
二是基礎工業和防疫物資保障有力,強大的經濟發展韌性沒有改變。疫情防控期間,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生產沒有中斷,保持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一些行業還保持著比較好的增長,1-2月份,從產品產量來看,乙烯產量增長5.6%,粗鋼和生鐵產量均增長3.1%,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增長2.2%。
疫情防控期間,社會對口罩、防護服、酒精等消毒用品的需求急劇攀升,經過有序的調控,這些產品產量得到擴張,相關產品產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很好地滿足了疫情防控的需要。
「比如口罩,從1-2月份規上工業的數據來看,今年新增加的產品口罩產量同比增長了2.9倍。從有關部門2月29日的數據來看,口罩日均產量已經達到了1.16億隻,說明我們強大的供給能力還是存在的,有力支撐了醫療物資的供應。」毛盛勇說道。
三是生活必需品和公用事業品供應充足,供求關係總體平衡沒有改變。疫情防控期間,14億人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消費品各方面總體還保持比較好的增長。比如,肉禽蛋類零售額增長了37.8%,蔬菜類零售額增長了27.1%;凍肉、方便麵產量增長達到兩位數。
疫情防控期間,包括網際網路在內的通信領域,包括水電氣等公用事業運轉正常,比較好地滿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疫情防控期間,總體物資的供應、基本生活品的保障比較有力,物價總體平穩,社會經濟大局穩定,十分來之不易。
四是網際網路經濟發展良好,新動能較快成長的態勢沒有改變。毛盛勇特別提到,整個疫情期間,網際網路的作用發揮得相當好,對疫情的防控、物資的調配、消費品的運送、在線教育和在線遠程問診以及文化娛樂消費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五是宏觀調控對衝政策有力有為,完成全年目標的信心沒有改變。近期,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疫情防控,支持推動復工復產,包括支持企業渡過難關、發展生產等等,政策效果在不斷顯現。
在這個基礎上,我國有序推進全產業鏈的協同復工復產,加快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恢復。同時,我國也要進一步加大宏觀政策的對衝力度,對衝疫情的影響和外部的風險挑戰,促進經濟平穩健康運行,要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努力完成全年的發展目標任務。
未來經濟形勢會否好轉?
毛盛勇判斷,從2月中下旬以來,中央在部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以後,企業復工復產的進度在加快推進,所以3月份和1-2月份比應該會有一個明顯的起色。
毛盛勇說,隨著國內疫情防控的成效不斷顯現,更主要的是復工復產的進度加快推進,經濟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在不斷恢復,疫情的影響從國內來看,二季度會逐漸減弱,特別是前期壓抑的一些經濟活動會逐步釋放出來。所以,二季度應該會比一季度有明顯的回升。下半年經濟會走得更加穩健。
未來物價、樓市、就業怎麼走?
1.物價:豬肉價格出現高位回落趨勢
1-2月份CPI同比上漲5.3%,豬肉上漲125.6%,漲幅較高。
對於未來物價走勢,毛盛勇說,儘管當前價格漲幅較高,但從下階段來看,價格漲幅繼續擴大可能性較小。
毛盛勇稱,去年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今年農業生產形勢不錯,生豬存欄出欄環比上升,豬肉價格出現高位回落趨勢。隨著疫情防控成效顯現,企業復工加快,工業消費品供給不斷增加,有利於保持價格相對穩定。從全年特別是下半年來看,價格翹尾因素會減弱。因此,全年消費價格繼續大幅上漲基礎不存在,漲幅大概率趨於回落,特別是下半年會有所回落。
2.就業:下半年就業情況有望好轉
「要承認我們的就業壓力還是比較大的」,毛盛勇表示,疫情的衝擊對企業還是帶來了一些影響,中小企業受到的影響更大。再加上今年畢業的大學生總量會達到874萬,也是一個歷史新高,給就業市場帶來壓力。
對於未來就業形勢,毛盛勇認為,一方面,現在疫情防控形勢比較好,企業復工復產的勢頭還不錯,二季度或者是下半年總體經濟可能會加快復甦進程。另一方面,更大力度的宏觀對衝政策會陸續出臺,就業優先的政策也會加大力度和逐步落地。所以,下半年就業情況有望好轉,調查失業率也會有所下降
3.樓市: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政策
1-2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39.9%,商品房銷售額下降35.9%。
毛盛勇說,房地產「房住不炒」的定位沒有改變。這些年實施因城施策,強化和落實地方城市主體責任,房地產市場總體平穩,穩地價、穩預期、穩房價的局面初步形成。至於房地產發展政策,按照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