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對於整個秦國統一六國的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應該這麼說,就好比在遊戲中,秦昭襄王以一個人單挑六國, 瘋狂輸出將六個對手都打成了殘血,最後秦始皇入場收割完成了統一大業。
秦昭襄王積極對外擴張,奠定了秦國統一天下的基礎。但是就此說,秦昭襄王有能力統一中國這就太荒謬了。
秦昭襄王晚年老王暮政,和有些偉人一樣,到了晚年就會犯一些錯誤,這位年邁的國王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邯鄲之戰。
秦昭襄王人生的高光時刻就是長平之役,在戰神白起的率領下,赳赳老秦把趙軍打得慘敗,40幾萬趙軍被坑殺。
要知道當時的趙國是唯一在軍事上能夠和秦國抗衡的大國,趙國的慘敗,讓山東六國無不震顫,如果此時秦國採納戰神白起的意見,趁勢攻打趙國,不給趙國喘息之機,一舉滅趙絕不是夢想。
可是就在這時,趙國使出了盤外招,眼見在軍事上打不過秦國,於是趙國出動了了強大的院外遊說集團。在昔日的說客天花板蘇秦的弟弟,蘇代的率領下,龐大的使團來到了秦國。
在曉之以利,動之也以利,情感攻勢以及金錢攻勢之下,他們打動了秦國的相爺範雎,以趙國割讓土地為理由說服了秦王不再進攻趙國,同時蘇代還成功的挑撥了範雎與白起之間,原本就不怎麼和睦的關係。
蘇代告訴範雎,現在白起已經立了那麼大的功勞,將來一旦滅了趙國,屆時,白將軍不僅個頭比你高,嗓門比你高,連官職和手中的權利也要壓過你一頭了。
範雎聽了覺得很有道理,於是便去勸秦昭襄王接受趙王的土地,不再打仗。 秦昭襄王很顯然沒有呂不韋那種商業頭腦,被眼前的蠅頭小利衝昏了頭腦,很快就答應了範雎的請求,從趙國撤軍。
秦國朝堂上那些卑鄙的勾當,在前線的白起並不知情,他回到了國內才知道整件事情的內幕,氣得白起吹鬍子瞪眼亂罵。
一年之後,秦王派人去趙國接收土地,可是此時此刻的趙國早已經同仇敵愾,做好了抵抗秦軍入侵的準備,趙王表示想要土地,那就派兵來打吧。
秦王大怒決定要讓趙王為自己的不當言論付出代價。此時此刻的秦昭襄王想到了大秦戰神白起準備找白起掛帥徵討趙國,可是白起生病不能下床走動,而且白起認為這一仗未必能打贏,也不怎麼願意帶兵。
秦王大怒吃熬了你張屠夫,難道老子就得吃帶毛豬?秦王指派了不善於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王陵擔任統帥。
將熊熊一窩兵熊熊一個統帥實力不行,導致秦軍前線屢屢失利,光在邯鄲城下就損失了四大軍秦王無奈,只能再次請白起出兵,可是白起依然拒絕了秦王的請求。秦王勃然大怒,為了不讓白起看笑話,他找來了白起的副手,擔任秦軍的主帥。
可是在秦軍的猛攻之下,邯鄲城依然打不下來,就在這時,毛遂自薦以及竊符救趙的故事發生了,以魏國信陵君帶領的多國部隊進入了趙國打的秦軍措手不及,秦損失了20萬人左右。
眼見魏國楚國,趙國組成的多國部隊戰勝了秦國之後,一直在邊上打醬油的韓國也派出了軍隊加入聯軍,在聯合國軍的強力攻擊之下,秦國大片的領土丟失,只能把自己封閉在函谷關之內,靠著天險拒敵。
可以說這一仗幾乎把秦昭襄王上臺以來所取得的成就全部抹殺,幸虧楚國人沒有落井下石,否則秦昭襄王辛苦一輩子,這一戰全回去了。
但是對於秦國來說,損失最大的並不是丟失那麼多土地,而是秦國的無敵統帥白起死了,三軍易得良將難求,秦國軍隊不僅在戰場上損兵折將,最終連這位無敵的統帥也沒有保住。
在這一階段,原本咄咄逼人的秦國變得異常安靜,畢竟當時的秦國正處於一個青黃不接的時期,損失的精銳部隊需要補充,新的大將需要培養,這個時期的秦國實際是一個外強中乾的狀態。別說滅六國,就是保全現在的這些領土已經很不容易了。
秦始皇他老爹當秦王的時候,秦國為了報復山東諸國,秦始皇他爸比曾經再一次組織過一場進攻,結果這一仗,秦國被魏國名將信陵君率領的聯合國軍打敗,再一次逃回函谷關內。
在戰國後期能夠屢次挫敗秦軍的,只有魏國的信陵君,秦國患上了深深的恐信症,就算秦始皇上臺之後,實際掌權的呂不韋也不敢動信陵君,等到信陵君死後第二年,呂不韋二話不說就討伐魏國。其中三位大家一目了然了吧?
所以說在長平之戰後,秦國就有能力統一六國,這個論斷是錯誤的,長平之戰雖然極大的削弱了趙國,但是秦國的實力也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咱們別的不說,秦始皇滅楚動用了60萬大軍,而在當時,秦昭襄王根本就拿不出那麼強大的軍隊。
但是秦昭襄王對於秦始皇統一六國的貢獻是不能抹殺的,在他的年代,秦國一挑六,把幾個重要的對手都打成殘血,最終由秦始皇完成了收割,實現了大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