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秦始皇,絕大部分人腦海當中會迸現出一個詞——「千古一帝」,而且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統一六國,統一貨幣、度量衡以及道路,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帝國。而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過程,大家基本上都能說上一二。為人所津津樂道的無非是,秦國當時採用了「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戰術策略和政治策略,使得秦始皇成功奪得大一統皇帝的寶座。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遠交近攻,各個擊破」這條戰術策略,並不是由秦始皇提出的,更不是在秦始皇時期提出的。秦始皇只是一個策略的使用者和執行者,並獲得了成功。那麼這樣一條能夠決定秦國最終完成霸業的策略,究竟出自何人之手?
故事還要從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時期說起。公元前306-251年,秦昭襄王執政,他在位期間,帶領秦國軍隊四處徵戰,大力擴張秦國領土,那時的秦國已經是七國當中實力最強的國家,大有吞併其他六國的趨勢。而六國也早已看出秦國的野心,於是就產生了戰國時期「合縱連橫」的局面,也就是六國團結起來,一起對抗秦國。而此時秦國發展,已經陷入了瓶頸期,想要繼續擴張自己的實力,就必須不斷吞併其他國家。然而吞併其他國家談何容易,六國此時已聯合抗秦,秦國無從下手。就在這時,秦昭襄王召見了一位大臣,使後來的局面呈現一邊倒的趨勢。
這個人名叫範雎,範雎是魏國人,他曾經遊說六國,希望六國的君主能夠接受自己的主張有所作為,然而現實是非常殘酷的。失敗的他回到了魏國,在魏國大夫須賈手下做事。有一次,須賈奉魏王命令出使齊國,範雎也跟著一同前去,但是他們在齊國停留了好幾個月,齊王也沒有接見他們。齊王聽說範雎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就派人給範雎送去黃金、牛肉及美酒,希望他能夠留在齊國為齊王效力。然而範雎卻不為所動,把禮物一一退還了。
須賈知道這個事情後非常惱火,她十分嫉妒範雎,就回國把這件事情告訴了魏國的宰相魏奇。魏奇懷疑範雎通齊,出賣了魏國機密,於是便派人把範雎抓了起來,嚴刑拷打,將範雎的牙齒和肋骨都打斷了。此時的範雎已經奄奄一息,情急之下只得裝死。魏奇派人將其「屍身」扔到了廁所,又讓宴飲的客人,輪流在範雎身上撒尿,範雎情急之下,無奈向看守求情。看守也看其可憐,謊稱範雎已經死了,就把他扔到了外邊。範雎由此死裡逃生,化名張祿,一路跑到秦國。
到了秦國後,開始範雎並未受到秦王重用,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皇上看到了範雎的奏摺,此時的秦王正為六國聯合抗秦而頭疼不已,看到範雎有辦法,十分高興,即刻將範雎傳入宮中。範雎向秦王提出了「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並為秦王分析了六國合縱的形勢與利弊,秦王聽言,大喜過望。後來事實證明,這個策略十分有效,直到秦始皇時期實現了六國的統一。小編認為,如果秦國當初採用了錯誤的軍事政治策略,秦統一六國,可能還要等幾年,秦始皇也不一定能夠成為始皇帝。所以小編認為範雎的功勞一點兒都不比秦始皇小。畢竟這個策略是範雎提出的,而秦始皇只是「聽爸爸的話」堅持執行而已。對此你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