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統一六國,功勞最大的並不是秦始皇,這個人大部分人不認識

2020-12-22 伯勞講歷史

說起秦始皇,絕大部分人腦海當中會迸現出一個詞——「千古一帝」,而且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統一六國,統一貨幣、度量衡以及道路,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帝國。而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過程,大家基本上都能說上一二。為人所津津樂道的無非是,秦國當時採用了「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戰術策略和政治策略,使得秦始皇成功奪得大一統皇帝的寶座。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遠交近攻,各個擊破」這條戰術策略,並不是由秦始皇提出的,更不是在秦始皇時期提出的。秦始皇只是一個策略的使用者和執行者,並獲得了成功。那麼這樣一條能夠決定秦國最終完成霸業的策略,究竟出自何人之手?

故事還要從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時期說起。公元前306-251年,秦昭襄王執政,他在位期間,帶領秦國軍隊四處徵戰,大力擴張秦國領土,那時的秦國已經是七國當中實力最強的國家,大有吞併其他六國的趨勢。而六國也早已看出秦國的野心,於是就產生了戰國時期「合縱連橫」的局面,也就是六國團結起來,一起對抗秦國。而此時秦國發展,已經陷入了瓶頸期,想要繼續擴張自己的實力,就必須不斷吞併其他國家。然而吞併其他國家談何容易,六國此時已聯合抗秦,秦國無從下手。就在這時,秦昭襄王召見了一位大臣,使後來的局面呈現一邊倒的趨勢。

這個人名叫範雎,範雎是魏國人,他曾經遊說六國,希望六國的君主能夠接受自己的主張有所作為,然而現實是非常殘酷的。失敗的他回到了魏國,在魏國大夫須賈手下做事。有一次,須賈奉魏王命令出使齊國,範雎也跟著一同前去,但是他們在齊國停留了好幾個月,齊王也沒有接見他們。齊王聽說範雎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就派人給範雎送去黃金、牛肉及美酒,希望他能夠留在齊國為齊王效力。然而範雎卻不為所動,把禮物一一退還了。

須賈知道這個事情後非常惱火,她十分嫉妒範雎,就回國把這件事情告訴了魏國的宰相魏奇。魏奇懷疑範雎通齊,出賣了魏國機密,於是便派人把範雎抓了起來,嚴刑拷打,將範雎的牙齒和肋骨都打斷了。此時的範雎已經奄奄一息,情急之下只得裝死。魏奇派人將其「屍身」扔到了廁所,又讓宴飲的客人,輪流在範雎身上撒尿,範雎情急之下,無奈向看守求情。看守也看其可憐,謊稱範雎已經死了,就把他扔到了外邊。範雎由此死裡逃生,化名張祿,一路跑到秦國。

到了秦國後,開始範雎並未受到秦王重用,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皇上看到了範雎的奏摺,此時的秦王正為六國聯合抗秦而頭疼不已,看到範雎有辦法,十分高興,即刻將範雎傳入宮中。範雎向秦王提出了「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並為秦王分析了六國合縱的形勢與利弊,秦王聽言,大喜過望。後來事實證明,這個策略十分有效,直到秦始皇時期實現了六國的統一。小編認為,如果秦國當初採用了錯誤的軍事政治策略,秦統一六國,可能還要等幾年,秦始皇也不一定能夠成為始皇帝。所以小編認為範雎的功勞一點兒都不比秦始皇小。畢竟這個策略是範雎提出的,而秦始皇只是「聽爸爸的話」堅持執行而已。對此你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商鞅變法強秦,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誰對秦國統一天下的貢獻最大
    從某種意義上說,商鞅是一匹千裡馬,如果沒有秦孝公這個伯樂識別千裡馬的話,中國歷史上不會有商鞅這個人被記載下來,商鞅為秦國提供的是變法圖強的方法,秦孝公為秦國提供的是維持商鞅變法需要的所有特別條件和平臺,沒有秦孝公的強力支持,商鞅變法就不可能成功。
  • 秦國憑六世明君統一天下,誰功勞最大?秦孝公、秦惠文王,秦始皇
    導語:戰國七雄秦國貧弱,憑六世明君統一天下,誰功勞最大?秦孝公、秦惠文王,秦始皇,摘桃子是它 戰國七雄,諸侯爭霸,最後奪取天下的竟然是偏居一隅,屌絲逆襲的秦國,秦國之所以統一天下,原因固然是眾多的,但筆者認為,秦國六世出明君,一如既往地推動發展,一往無前的東進策略,歷任國君的勵精圖治,是秦國奪取天下的重要原因。那麼秦國自秦孝公起,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莊襄王、秦王嬴政誰的功勞最大呢?
  • 秦滅六國王翦父子功勞最大,蒙氏家族三代目同樣不遑多讓
    在秦滅六國的過程中,武將中當屬王翦王賁父子的功勞最大,除了內使騰滅了韓國之外,趙國和楚國這兩個最為強大的國家都被王翦所滅,此外,王翦還殲滅了燕國的主力,燕王喜逃到了遼東。而王翦的兒子王賁,功勞也非常大,獨自滅掉了魏國和齊國,最終滅了燕國。
  • 秦始皇是暴君還是明君呢?他為何有實力能統一六國呢?
    秦始皇是暴君嗎?至於殘害百姓,我想殘害百姓,肯定不是秦始皇的目的,但有可能是他在達到目的的過程中做的一些事情,造成了這樣一個結果。比如說著名的阿房宮和秦始皇陵和秦長城,在修築這些公司的過程中,有很多百姓死亡,還有在戰爭的過程中,不論是六國的兼併戰爭,還是後來南徵百越北伐匈奴,都死了很多很多的人。史書上面的秦始皇自然是暴君,後人善惡是非觀也是暴君,但是從歷史的進程來說卻是自然的結果,眾所周知,戰國時期,七個強大的國家,不同的地區、文化、信仰、生活方式。放眼現今版圖來說就是七個部落。
  • 秦國最不該失敗的一場戰役,若成功,秦統一六國或將提前20年
    比如說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件事,在21世紀的今天讓很多人津津樂道,但其實,秦始皇如果在別的時代從事他的統一偉業,其結果很可能會導致自己身死國滅。 因為早在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在位期間,秦就具備了統一天下的條件,只不過因為一場戰爭的失敗,導致秦統一六國的步伐遲到了二十多年,那麼,這場戰爭有何前因後果?
  • 秦國滅掉六國後,秦始皇是怎麼處置六國國君的?你可能永遠想不到
    那麼,秦始皇真的是一個「不施仁義」的人嗎?儒者說,仁者愛人。也就是一個人是否仁義的最核心問題,就是他是不是對於百姓有著愛惜之心。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秦滅六國後,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專家:結局有好有壞!首先被秦始皇滅掉的國家是六國當中最為弱小的韓國。韓國這個國家比較尷尬,它大部分領土被秦國所包圍,所以它一直處在秦國的極度高壓之下。
  • 秦滅六國,一統天下,以能力和貢獻來排序,秦始皇團隊只能排第二
    秦始皇能夠橫掃六國一統天下,是因為歷代君主為秦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今天咱們聊聊嬴駟團隊、嬴稷團隊和嬴政團隊哪個更強?秦惠文王嬴駟秦惠文王嬴駟(公元前356—前311年),秦孝公之子,秦始皇嬴政的高祖父。
  • 秦始皇滅六國後,被他俘虜的這六國君主,都遭到怎樣地對待?
    人類歷史上,亡國的君主大多數下場十分悽慘,尤其是在國家被人通過武力所推翻的情況下,那麼,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六國的君主,都遭遇了什麼樣的對待呢?圖片: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劇照一、格局情況其實,早在秦始皇成為秦國的國王以前,秦國吞併六國的大格局就已經形成。
  • 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和秦始皇對比,誰的成就最大呢?
    秦莊襄王三年也死了,他的作用一般,秦武王雖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位的時間也比較短,最終因為舉鼎時被砸死壽提前掛B,也退出了成就最大評比行列。也就是說,只有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和秦始皇有評比資格。實際上秦朝的先祖秦襄公和秦穆公作用也比較大,一個人建立了秦國,一個人建立了秦國的國魂,在這裡就不討論了。
  • 秦始皇滅六國後,六國妃子下場如何?看完讓人淚目
    秦始皇滅六國後,接管了六國的土地和百姓,俘虜了六國的國王,摧毀了六國王室和他們的宗廟,那麼六國國王后宮中的妃子,秦始皇是怎麼處置的呢?銅雀臺?阿房宮?秦始皇滅六國後,「認為鹹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於是下定決心要建造配得上皇帝的宮殿,目的是「以彰得意」。阿房宮只不過是秦始皇宮廷規劃中的一個前殿罷了,一直到秦始皇去世,阿房宮都沒有建好。那麼六國的妃子都處置在何處呢?
  • 秦滅六國之後,還有一個小國存活了下來,秦始皇為何沒有滅它?
    01秦始皇統一天下,並沒有將所有的國家都滅掉,留下了衛國。相信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何單獨留下了這個國家,這樣不是讓自己的統一大業有了瑕疵了嗎?這個滅了不是什麼都不剩了,而是保留了衛國的王位傳承。這樣一來,衛國雖然是還有君王,但不是獨立存在的了,而是魏國的屬國。其實,這樣的事情在春秋戰國時期很常見,給原先國家君王一塊封地,讓他安穩度日就行了。這個屬國的君王和國家的君王也不是一回事了,整整差了一級。總的來說,被魏國滅掉後,衛國算是名存實亡了。
  • 秦始皇掃滅六國時,抓來的俘虜怎麼處置了?
    事實上,秦始皇是個好皇帝,關於他的認識,秦始皇陵博物館的官方出品的《邂逅秦始皇》講的非常客觀。但後世儒家之於秦始皇,都是極盡詆毀之能事的,甚至為此不惜造出呂不韋私生子的謠言,藉以詆毀秦始皇高貴的血統以及王位的合法性,在這樣的風氣下,假若秦始皇殺俘、屠城,史官能不大書特書嗎?
  • 《大秦賦》中的兩位秦國名相,呂不韋和李斯,誰的功勞更大?
    當然後面畢竟還有50多集的劇情,現在還不太好對演員的演技和全劇的呈現效果下定論。所以我們不去討論一下秦始皇的這兩位名相呂不韋和李斯,這兩位《史記》中單獨列傳的人物,到底哪一位對秦國的貢獻更大。呂不韋在秦國期間一直用重金招攬六國人才,門下食客多達3000餘人,這些人才在呂不韋執政期間也為他提出了許多頗有建樹的謀劃,比如編撰專門的文章規範農業生產、撥出資金規劃全國水利工程建設、用雜家思想綜合法家思想治國等等。
  • 最終「滅六國」徹底實現華夏統一,是漢武帝完成的,而不是秦始皇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華夏,是我們學歷史都需要熟知的常識。但是秦朝國祚短暫,秦始皇去世短短幾年後,龐大的秦帝國就被重生復闢的六國力量推翻。很明顯,所謂的「六國」根本沒有被消滅。「六國」(齊楚燕韓趙魏)的復闢和分裂力量,生命力極為頑強,實際成為了華夏統一進程的對抗者和顛覆者。
  • 秦始皇手下的五大名將,章邯僅排第五,蒙恬排名第二
    今天我們說一說秦始皇手下的五大名將1、大將王翦王翦,生卒年不詳,頻陽東鄉(今陝西省富平縣東北)人,秦代傑出的軍事家,是繼白起之後秦國的又一位名將。與其子王賁在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立有大功,除韓之外,其餘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
  • 《大秦賦》滅六國怎麼沒有蒙恬?秦始皇:朕要的不是六國,是天下
    秦始皇嬴政奮六世之餘烈,終於統一天下,秦始皇所要的「天下」,並非只有「六國」,在南方,尚有百越之地,在北方,尚有強敵匈奴。嬴政建立秦朝的過程中,蒙氏和王氏兩族名將輩出,居功至偉。在《史記》中,司馬遷認為王氏一族的代表人物是王翦,而蒙氏一族代表人物不是蒙驁或蒙武,而是蒙恬。
  • 秦始皇雄才偉略統一六國,為何在他死後天下大亂?
    秦始皇縱橫捭闔,統一六國,這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高度,雖然秦國是累積了六世的資源,但是還是需要一個有魄力之人去整合這些資源。秦始皇在世之時,手上頗多良將,蒙恬、趙佗等人皆能徵慣戰,李斯、姚賈等個個能言善辯,再加上秦始皇自己的威勢與才幹,他在世之時,沒有一個人敢挑戰他的底線。
  • 六國霸主秦始皇,功過三皇德過五帝,卻也是殘酷暴君?
    對於古代歷史上的一些君主都是比較難以定義的,因為他們既有讓人讚嘆的一面,又有讓人可恨的一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談一談千古一帝秦始皇。說起秦始皇很多人對他的印象還是黑化的吧,因為秦始皇在歷史上也是做了很多殘酷的事情,漸漸的就被黑化了,不過秦始皇的功勞也是非常多的,所以就不能把秦始皇單純的定義為是一名暴君。
  • 秦統一六國後最慘烈的一次戰爭,開拓50萬的疆土,如今非常富有
    在歷史上,曾有一個時代的終結者,也有一個時代的開創者,這個人就是千古第一皇帝—秦始皇。我們都知道,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但他的暴政,也遭到無數後人的唾罵。
  • 秦始皇統一六國,嬴政手下的九大功臣誰排第一?
    秦王嬴政最終能夠統一六國,除了自身的雄才偉略之外,自然也離不開手下一眾馬仔們的不懈努力,根據史書記載,祖龍手下文臣如雨,猛將如雲,其中最出彩的共有九人,這九位可以算得上是秦國最傑出的頂級人才。而老將王翦,作為秦始皇時期,秦國頭號名將,在秦國滅掉六國的戰爭當中,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六國當中,能夠有實力跟秦國PK的國家有三個國家:趙國、楚國、齊國,齊國袖手旁觀,最終自食其果,趙國和楚國在亡國危機之下,拼死反抗,成為了秦國統一六國的進程當中,最難啃的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