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滅六國後,六國妃子下場如何?看完讓人淚目

2020-12-03 清心論史

秦始皇滅六國後,接管了六國的土地和百姓,俘虜了六國的國王,摧毀了六國王室和他們的宗廟,那麼六國國王后宮中的妃子,秦始皇是怎麼處置的呢?

銅雀臺?阿房宮?

六國王宮裡的妃子,當然都是從他們國家中精挑細選出來的絕色美女,對於秦始皇來說,除了絕色美女,還有什麼算得上是「稀缺資源」呢?

秦始皇此人,好大喜功且心欲旺盛,他將天下的百姓都視作自己私人的奴隸,天下的美女,他自然也全都要據為己有。

阿房宮

曹操有銅雀臺,秦始皇有阿房宮,很多人以為這兩種建築作用相同,實則不然。銅雀臺是處置美女的,阿房宮只不過是秦宮殿群中的一個前殿。

秦始皇滅六國後,「認為鹹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於是下定決心要建造配得上皇帝的宮殿,目的是「以彰得意」。阿房宮只不過是秦始皇宮廷規劃中的一個前殿罷了,一直到秦始皇去世,阿房宮都沒有建好。

那麼六國的妃子都處置在何處呢?秦始皇每滅掉一個國家,就令工匠在鹹陽建造仿照那個國家王宮的宮殿,然後把所滅之國的祖傳寶物、重器、妃子,都安置在新建宮殿內。

這些宮殿坐落在鹹陽附近的北阪原上,規模是:「自雍門以東至涇、渭」,宮殿群之間用「復道、周閣」連接起來,工程浩大。

秦始皇在世時,她們過得好嗎?

從僅有的史料猜測,她們過得應該不算太好。

秦始皇年輕時,他母親趙姬的醜事,給秦王室蒙了羞。為了懲罰母親,秦始皇把她軟禁在雍郡的宮殿裡,並令人將她的兩個私生子裝進麻袋中活活打死。在那個時代,秦始皇的做法是不可容忍的,有23個為這件事發聲的人,被秦始皇令人砍去四肢埋進王宮的地基之下。

歷史上常將漢武帝與秦始皇相提並論,兩人唯一的不同之處,可能就是漢武帝是個風流天子,而秦始皇是個「無情」皇帝。秦始皇是個沒有感情的人,漢武帝的寵妃中,尚且有陳阿嬌、衛子夫、李夫人、拳夫人在史書上留名。而你翻爛各種史料,都找不出秦始皇有哪個妃子被記載了下來,世人連他正妃的名諱都無從得知。這就可以推斷,秦始皇誰都不愛,但他還是要霸佔這麼多妃子,說明他是個「無情的渣男」。

秦始皇經典語錄之一:「你聽說過天子之怒嗎?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裡!」(《戰國策》)

要想服侍這麼一個寡情的暴君,只能每日戰戰慄慄、如履薄冰,那些六國的妃子現在成了秦始皇的妾,伴暴君如伴惡虎,心理壓力極大,當然過得不好。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神棍盧生編造謊言欺騙秦始皇說:「仙丹這麼久都練不出來,一定是有惡鬼從中作祟,希望陛下隱匿行蹤,不要讓臣下知道,這樣就能避開惡鬼,仙丹就有可能煉成。」

從此秦始皇就開始深居禁宮,丞相、御史大夫那樣的大臣都無從得知皇帝的行蹤,就更別提在宮殿群中的那些妃子了。

鹹陽的所有宮殿,都被兩邊蓋牆的通道和空中通道連接了起來。那些妃子不知皇帝何時來,不知皇帝何時走。真正見過秦始皇面的妃子,應該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妃子可能都是長年獨居深宮,與野花雜草作伴。

秦始皇死後,她們的下場如何?

秦始皇后宮妃子大概有幾千人,秦始皇死後,她們要麼成了秦始皇陵中的殉葬者,要麼在秦二世初期的政變中被牽連而死。

公元前210年,胡亥一行人護送秦始皇的遺體回到鹹陽,胡亥即位為二世皇帝,秦始皇的遺體被下葬。

殉葬的人,除了參與建造秦始皇陵的工匠,還有秦始皇的絕大部分妃子。

《神話》以此事為歷史背景

後宮無子者,皆令從死」,據專家考證,秦始皇共有33個子女,其中有二十多個兒子,為他生下了兒子的妃子最多也就二十幾人,這還是了排除一妃生多子的情況。

也就是說,除了這二十幾人,秦始皇其餘的妃子全都成了陪葬品,她們沒被當成生命,而是被當成秦始皇陵裡那些金玉寶物中的一部分。妃子和寶物,都是秦始皇的私有財產,所以都要陪秦始皇一同去地底世界……

公元前209年的政變當中,秦始皇所有的子女,都被他最寵溺的么兒秦二世胡亥屠殺的一乾二淨。

因為胡亥的皇帝之位是通過不正當手段奪取來的,他害怕所有競爭者,他害怕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害怕他們也用相同的手段奪取帝位。

於是他就像不講道理地賜死蒙恬、蒙毅那樣,將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全都賜死。

於是公子十二人僇死鹹陽市,十公主矺死於杜」,在這一年,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室,就只剩下了胡亥一個人。秦始皇的兒子們全都在鹹陽的集市中被公開斬首,秦始皇的女兒們全都在杜縣被五馬分屍。

逃過了殉葬,逃不過政變!胡亥饒不了他的兄弟們,難道會放過他父親的妃子們嗎?這些有子的妃子恐怕最後都落了個「為秦始皇生了兒子之罪」吧!

公子高最開始想逃走,但怕自己一走家人就要被連累,於是主動上書說要陪秦始皇一同去陰間,唯一的願望就是死後能葬在秦始皇陵附近。胡亥大喜過望,立刻賜公子高自盡。

秦始皇的幾千個妃子,到最後恐怕只有胡亥之母和公子高之母沒被迫害吧。

單選|最是無情帝王家,讀了這篇文章,你還羨慕皇室成員嗎?

相關焦點

  • 秦始皇滅六國後,被他俘虜的這六國君主,都遭到怎樣地對待?
    人類歷史上,亡國的君主大多數下場十分悽慘,尤其是在國家被人通過武力所推翻的情況下,那麼,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六國的君主,都遭遇了什麼樣的對待呢?圖片: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劇照一、格局情況其實,早在秦始皇成為秦國的國王以前,秦國吞併六國的大格局就已經形成。
  • 秦國滅掉六國後,秦始皇是怎麼處置六國國君的?你可能永遠想不到
    那麼,秦始皇真的是一個「不施仁義」的人嗎?儒者說,仁者愛人。也就是一個人是否仁義的最核心問題,就是他是不是對於百姓有著愛惜之心。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秦滅六國後,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專家:結局有好有壞!首先被秦始皇滅掉的國家是六國當中最為弱小的韓國。韓國這個國家比較尷尬,它大部分領土被秦國所包圍,所以它一直處在秦國的極度高壓之下。
  • 秦國是怎麼統一六國?這六國君是怎樣的下場呢?歷史誤會秦始皇了
    眾所周知,秦王嬴政最終消滅六國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秦朝,積累了璀璨的歷史功績。秦始皇是怎麼一步步滅掉六國的呢,而這六國的王又是什麼下場呢?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終於剷除了尾大不掉的丞相呂不韋,開始真正掌握國家的大權。他在李斯、蒙恬等人的協助下,推行「遠交近攻」之策,分化瓦解其餘六國的攻守同盟。
  •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是怎麼處置六國國君女人的?你可能永遠想不到
    嬴政的爺爺安國君繼位後,只在皇位上呆了三天便駕崩了,他的父親迅速上位,只不過在皇位上也只待了2年,公元前247年,嬴政登基為秦王,這時他還只有13歲,朝政被各方勢力把控著。但秦始皇又豈是會眼睜睜地看著有人踩在他的頭上,將呂不韋、嫪毐等人剷除後,嬴政重用了李斯等名臣。在前人的努力下、在他的堅持下、在朝臣的支持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六國。
  • 秦始皇在秦滅六國之後,是怎麼樣處置六國國君的?
    山東六國則恰恰相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歷史給了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機會,他自然不會錯過。關於六國國君的下場,情況也不盡相同。一 先來看韓國國君 公元前二三一年,秦始皇正式發起的滅國戰役,第一站就奔向了最弱的韓國。秦始皇大兵壓境,韓王安馬上割地求和,讓出了南陽全境,秦國東出的門戶徹底打開。
  • 秦滅六國,秦始皇統一了不少後宮佳麗,為何不選擇一個立後?
    第一,秦始皇是有後宮的秦始皇的後宮應該是伴隨著滅六國而來。在古代女人是一種資源,尤其是美女更是稀有資源。儘管這種說法欠妥,但確確實實存在。古代戰爭的目的要麼是攻佔領土,奪取城池;要麼是推翻現有統治,進行改朝換代;要麼是大國爭霸,統治者玩弄權力的遊戲;要麼是掠奪資源,進行財富擴充。
  • 《大秦賦》滅六國怎麼沒有蒙恬?秦始皇:朕要的不是六國,是天下
    秦始皇嬴政奮六世之餘烈,終於統一天下,秦始皇所要的「天下」,並非只有「六國」,在南方,尚有百越之地,在北方,尚有強敵匈奴。嬴政建立秦朝的過程中,蒙氏和王氏兩族名將輩出,居功至偉。在《史記》中,司馬遷認為王氏一族的代表人物是王翦,而蒙氏一族代表人物不是蒙驁或蒙武,而是蒙恬。
  • 秦始皇滅六國是現在的哪些地方?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掃平六合的戰爭拉開帷幕,至公元前221年,用近十年的時間,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至此,「戰國七雄」局面結束,秦國成為天下唯一的霸主。在滅六國戰爭前,秦國的疆域並不大,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將都城遷到鹹陽,當時的疆域包括今陝西大部、山西西南一小部分、河南西部部分區域以及甘肅東南部、四川部分區域。
  • 大秦賦2.0:六國君主下場如何,無封地無爵位無地位,坐吃等死
    《大秦賦》用比秦王掃六合還要猛烈的氣勢,迅速結束了秦王嬴政滅六國的故事,有的用了幾個鏡頭,有的甚至只有旁白。電視劇可以就這麼結束,畢竟《大秦賦》所要表現的,就是最終秦國統一六國的這麼一個結果,所說是虎頭蛇尾,但只要也算是勉強及格吧。
  • 秦始皇開啟滅六國之戰:先打最強,「一箭三雕」,高明!
    秦始皇二十二歲親政,用一年多時間迅速處置內亂獨攬大權後,就正式開啟了他圖謀已久的滅六國大戰。那麼,這位剛即位的年輕君王,會先拿誰開刀呢? 根據秦國「遠交近攻」的策略,當時可供秦始皇選擇的首戰目標應是韓、魏、趙、楚四國。韓、魏最弱;楚國較強;趙國則是六國中最強,是他一統天下的最大障礙。
  • 秦始皇掃滅六國時,抓來的俘虜怎麼處置了?
    秦始皇掃滅六國,前後十餘年,出動兵力總計百餘萬人次,大小數百戰,當然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既然勝利,就會抓不少俘虜,那麼,這些俘虜,秦始皇以及秦國最後都怎麼處置了呢?事實上,關於俘虜,歷來無非三種處置方法,殺、放、用。
  • 最終「滅六國」徹底實現華夏統一,是漢武帝完成的,而不是秦始皇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華夏,是我們學歷史都需要熟知的常識。但是秦朝國祚短暫,秦始皇去世短短幾年後,龐大的秦帝國就被重生復闢的六國力量推翻。很明顯,所謂的「六國」根本沒有被消滅。「六國」(齊楚燕韓趙魏)的復闢和分裂力量,生命力極為頑強,實際成為了華夏統一進程的對抗者和顛覆者。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怎樣的?哪國最難打?哪國又最難滅?
    雖然,秦始皇統一六國,是「奮六世餘烈」的結果。 但是,六世中起決定作用是秦昭襄王趙稷。 這位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在繼位第41年任命了一位新丞相——範雎。 這一年(前266年),距秦始皇統一六國,還有45年。
  • 秦始皇雄才偉略統一六國,為何在他死後天下大亂?
    秦始皇縱橫捭闔,統一六國,這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高度,雖然秦國是累積了六世的資源,但是還是需要一個有魄力之人去整合這些資源。秦始皇在世之時,手上頗多良將,蒙恬、趙佗等人皆能徵慣戰,李斯、姚賈等個個能言善辯,再加上秦始皇自己的威勢與才幹,他在世之時,沒有一個人敢挑戰他的底線。
  • 秦滅六國後,六國的君主都是怎樣的下場?有沒被滅的小國家嗎?
    王翦俘虜楚王負芻後,項燕擁立昌平君做了末代楚王。  這樣的人,嬴政當然饒不過。  不久,昌平君、項燕又為王翦所破,昌平君死。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曾對滅六國的原因和過程做了簡單闡述。  其中,各國得到的待遇都是「虜(或得)其王,得(或定)其地」,唯對燕國,用的字眼是「滅其國」。  秦末,天下大亂,各國貴族紛紛復國,唯獨燕國王族始終沒有出現,反而是趙將被立為燕王。
  • 秦朝短命是因秦始皇對六國貴族心慈手軟?恰恰相反
    秦始皇兼併六國,一統天下僅僅十三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起的反秦起義立即引發全國連鎖反應,六國紛紛復國,兩年秦朝滅亡。因此一直以來有一種說法,秦朝短命是因為秦始皇善待六國貴族,甚至還有網民憤憤不平地表示秦始皇就應該把六國貴族斬盡殺絕,先不說秦始皇能不能做到這一點,對於現代人如此精神秦朝人,想法還如此殘忍表示理解不能……閒話不多說,先來看看秦始皇在統一六國過程中,是否真的如網上謠言那般對六國宗室、貴族心慈手軟呢?
  • 《大秦賦》:秦滅六國時,六國的君主分別是什麼結局?
    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的大結局中,秦國君臣得知齊國扣押離秋。於是,秦始皇嬴政命令蒙恬猛攻高唐,而滅完燕代的王賁大軍轉則突襲臨淄,齊王建無奈之下毒殺後勝,最終出城投降。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什麼?又是哪一國讓秦軍吃了大虧?
    秦始皇在正式滅六國之前,秦將司馬錯已經吞併了漢中、巴蜀、隴西、義渠,基本上是佔有了半個中國,白起佔領了楚國都城郢,楚國被迫遷都到壽春,白起在長平坑殺了趙軍40萬,又擊敗了趙魏聯軍。這個時候的秦國已經把其他六國當做郡縣看待,只差最後一擊。
  •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宮佳麗無數,為何一生沒有冊封皇后?
    縱觀秦始皇一生,到了沙丘病故都沒冊封皇后,讓千古第一後的風頭被劉邦的老婆,呂后撿走了。 可是由於史書對於秦始皇的記載很少涉及後宮,這讓我們喜歡看宮鬥劇的粉絲們非常迷惑,秦始皇到底有沒最愛的人?為何他一直不立皇后呢?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什麼?哪一國讓秦軍吃了大虧?
    滅六國的順序是:韓——趙——魏——楚——燕、趙(代)——齊功勞最大的自然是戰國四名將之一的王翦及他的兒子。讓秦軍吃過大虧的:韓國是實力最弱的,所以滅韓還是很輕鬆的。齊國是東方大國,本來是比較難對付,可惜當時後勝執政,此人接受秦國賄賂之後對其他諸侯國被滅都無所謂。直到五國被滅之時,齊王才醒悟過來。此時六國只剩下齊國,雖然調集了四十萬大軍也沒有用,很快齊國就被滅了。總體上來說滅這些地方還是比較輕鬆,比較難的是楚國。楚國這個地方地域廣闊,戰略縱深,機動力量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