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開啟滅六國之戰:先打最強,「一箭三雕」,高明!

2020-12-17 騰訊網

秦始皇二十二歲親政,用一年多時間迅速處置內亂獨攬大權後,就正式開啟了他圖謀已久的滅六國大戰。那麼,這位剛即位的年輕君王,會先拿誰開刀呢?

根據秦國「遠交近攻」的策略,當時可供秦始皇選擇的首戰目標應是韓、魏、趙、楚四國。韓、魏最弱;楚國較強;趙國則是六國中最強,是他一統天下的最大障礙。

如果說韓、魏是任人捏的軟柿子,那麼趙就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一般來說,作為一個沒多少經驗的年輕人,恐怕誰都會先挑「軟柿子」作歷練對手。但年輕的秦始皇卻剛好相反,他竟先拿最難啃的「硬骨頭」趙國來開刀。不過從這一點看,卻顯示出他有著過人的謀略、膽識和魄力。

數百年來,七國爭雄,混戰不休。當秦國稱雄,其餘六國常合縱抗秦,致使秦東出統一之路頻頻受阻。而秦始皇一出手就先擊最強,不但可徹底破滅六國的合縱戰略,還可「殺雞儆猴」,瓦解他國鬥志,從而加快天下一統的進程。秦始皇年紀輕輕,便有如此雄才大略,實在讓人驚異。

趙國這塊硬骨頭有多難啃,從秦滅趙所需的時間就可知道。秦始皇三十九歲才滅掉六國,從他親政算起,歷時十七年,若去掉他處置內亂的時間,滅六國實際所需的時間應是十五年。而他為滅趙國,卻用了整整八年。

這八年中,因趙有李牧、龐煖、司馬尚等名將,前六年秦屢次攻趙均被擊退;第七年,秦派名將王翦率全部主力全力攻趙,李牧、司馬尚率兵抵禦,雙方仍相持近一年。後因趙王聽信讒言派人替代並處死李牧,同時免掉了司馬尚,秦軍才得以勢如破竹,一舉滅趙。《史記·趙世家》這樣記載:「七年,秦人攻趙,趙大將李牧、將軍司馬尚將,擊之。李牧誅,司馬尚免,趙匆及齊將顏聚代之。趙匆軍破,顏聚亡去。以王遷降。 八年十月,邯鄲為秦。 」

秦始皇的「殺雞儆猴」策略也取得了奇效。秦在全力攻趙過程中雖無暇他顧,但魏攝於秦之威勢,竟主動向秦進獻出麗邑;秦滅趙後攻魏,只「引河溝灌大梁,大梁城壞」,魏王便「請降」了,可說是兵不血刃,就滅了魏國。

至於韓,其國人對秦也是聞風喪膽。比如在秦軍主力攻趙時,韓南陽郡代理郡守騰竟主動向秦獻出了其所轄屬地。秦始皇任他為內史後派他率軍攻韓,只用一年時間,就俘獲了韓王安。韓國於是滅亡。

可以這樣說,秦始皇先拿六國中戰力最強的趙國開刀,可謂是「一箭三雕」,一舉就滅掉了趙、韓、魏三國。可見秦始皇先打「硬骨頭」的策略是何等高明。他不惜用八年時間傾全國之力去滅最強的趙國,最主要的目的可能就是為了全面瓦解各國之人的鬥志,從而加速天下一統的進程。事實證明他是對的,滅趙後不過七年,他就滅掉了其餘諸國。由此可知,國家的強弱,不在人的多寡,關鍵看人心,一旦國人心無鬥志,畏強示弱,也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秦始皇滅六國的第一步:不是用兵攻城,而是用錢開路

秦始皇13歲即位,十年磨一劍,親政1年後初露霸王鋒芒;他磨劍要對付誰?

秦始皇生逢亂世,是結束亂世的英雄,孔子說:時勢適然

相關焦點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怎樣的?哪國最難打?哪國又最難滅?
    雖然,秦始皇統一六國,是「奮六世餘烈」的結果。 但是,六世中起決定作用是秦昭襄王趙稷。 這位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在繼位第41年任命了一位新丞相——範雎。 這一年(前266年),距秦始皇統一六國,還有45年。
  • 秦國滅掉六國後,秦始皇是怎麼處置六國國君的?你可能永遠想不到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在把東方最強的趙國打得沒話說後,率領大軍攻打韓國。韓國沒頂住壓力,成了六國當中第一個投降的。看《秦始皇本紀》的記載,韓王應該是在沒有經過激烈抵抗的情況下投降的,所以待遇應該是比較好的。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從秦滅後韓國後來復國看得出來,漢初三傑之張良就是韓國大族,韓信、韓王信他們都和韓國有剪不斷的關係。
  • 秦始皇滅六國後,六國妃子下場如何?看完讓人淚目
    秦始皇滅六國後,接管了六國的土地和百姓,俘虜了六國的國王,摧毀了六國王室和他們的宗廟,那麼六國國王后宮中的妃子,秦始皇是怎麼處置的呢?銅雀臺?阿房宮?秦始皇滅六國後,「認為鹹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於是下定決心要建造配得上皇帝的宮殿,目的是「以彰得意」。阿房宮只不過是秦始皇宮廷規劃中的一個前殿罷了,一直到秦始皇去世,阿房宮都沒有建好。那麼六國的妃子都處置在何處呢?
  • 秦始皇滅六國是現在的哪些地方?
    在被滅掉前,韓國曾派出著名的辯論家韓非子前往秦國,試圖遊說秦王嬴政先攻打趙國,這樣韓國就能得以喘息。但丞相李斯識破了韓非子的計謀,他唯恐嬴政被韓非子的巧言蒙蔽,因此先下手為強,對秦王嬴政曉以利害,最終嬴政逮捕了韓非子,並在獄中逼其自盡。
  • 秦始皇掃滅六國時,抓來的俘虜怎麼處置了?
    秦始皇掃滅六國,前後十餘年,出動兵力總計百餘萬人次,大小數百戰,當然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既然勝利,就會抓不少俘虜,那麼,這些俘虜,秦始皇以及秦國最後都怎麼處置了呢?事實上,關於俘虜,歷來無非三種處置方法,殺、放、用。
  • 《大秦賦》滅六國怎麼沒有蒙恬?秦始皇:朕要的不是六國,是天下
    秦始皇嬴政奮六世之餘烈,終於統一天下,秦始皇所要的「天下」,並非只有「六國」,在南方,尚有百越之地,在北方,尚有強敵匈奴。嬴政建立秦朝的過程中,蒙氏和王氏兩族名將輩出,居功至偉。在《史記》中,司馬遷認為王氏一族的代表人物是王翦,而蒙氏一族代表人物不是蒙驁或蒙武,而是蒙恬。
  • 秦始皇滅六國後最慘烈一戰 為中國圈回50萬國土 如今富得冒油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兵攻打韓國。以此為標誌,秦始皇正式啟動吞滅六國之戰。經過斷斷續續長達10年的戰爭,韓、趙、魏、楚、燕、齊這六個國家最終覆滅,劃入秦國版圖。這樣就夠了嗎?並沒有。秦始皇的野心遠不止吞滅六國。他把目光投向了南方的嶺南一帶。
  • 秦始皇滅六國後,被他俘虜的這六國君主,都遭到怎樣地對待?
    人類歷史上,亡國的君主大多數下場十分悽慘,尤其是在國家被人通過武力所推翻的情況下,那麼,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六國的君主,都遭遇了什麼樣的對待呢?圖片: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劇照一、格局情況其實,早在秦始皇成為秦國的國王以前,秦國吞併六國的大格局就已經形成。
  • 秦滅六國,為何打楚國需要出兵六十萬?王翦:這事你們學不來
    這恰恰說明了王翦高超的政治才能,其他三個,李牧和白起被君王猜忌被逼自殺,廉頗也同樣因為功高震主而落得個客死他鄉,只有王翦能夠善終,就算是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王氏家族一直是朝堂的功勳,其孫王離在名將蒙恬死後接手長城軍團。而王翦更高的智慧就在於滅楚之戰中能夠打消秦始皇的疑慮,坐擁天下兵馬卻讓秦始皇對他放心,這是王翦的厲害之處。
  • 秦始皇滅掉的六國是現在的哪些地方?
    在這段時間裡,所有君王都想著攻城略地,就演變成「今日你打我,明日我打你」的混亂局面,導致人口銳減,土地荒廢。最終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國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乘勢各個擊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七國爭雄的局面結束,形成了大一統的大秦帝國,車同軌書同文,秦始皇也被人譽為千古一帝。那麼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這七國的位置大體在現在什麼位置呢?
  • 秦始皇在秦滅六國之後,是怎麼樣處置六國國君的?
    山東六國則恰恰相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歷史給了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機會,他自然不會錯過。關於六國國君的下場,情況也不盡相同。一 先來看韓國國君 公元前二三一年,秦始皇正式發起的滅國戰役,第一站就奔向了最弱的韓國。秦始皇大兵壓境,韓王安馬上割地求和,讓出了南陽全境,秦國東出的門戶徹底打開。
  • 秦滅六國之戰:終結戰國的最後一戰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國在長平之戰大敗趙國,自此六國再也無力與秦國抗衡,奠定秦朝統一天下的基礎。前256年秦滅東周,成為實際上的天下共主。前230年到前221年秦滅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那麼秦國是如何消滅六國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秦始皇推行統一戰略,準備吞併六國之時,為何要先滅掉韓國呢?
    在戰國末期的最後三十餘年,七雄中,秦國成為戰國後期最強大的國家,沒有之一,此時山東六國已經無力與秦國抗衡,秦國在函谷關以西,其餘戰國六雄均在崤山以東,故稱「山東六國」。秦滅六國已成必然,那麼  秦國為何要先滅掉韓國?
  • 秦滅六國的過程中,為何滅楚之戰最為艱難?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秦王嬴政繼位的時候,秦國的國力已經到了遠邁山東六國的存在。以至於,秦國發動的滅六國之戰,僅用了十年的時間。在歷史上的秦滅六國之中,諸如燕、韓、齊等國的覆滅,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但在山東六國中,卻有這樣一個不存在,為了滅掉這個諸侯國,秦國甚至為此動用了全國的兵力,進行徵討,這個諸侯國便是南方的楚國。當時,在秦滅六國之戰中,楚國可以說是秦軍最為難啃的一塊骨頭。
  • 秦國是怎麼統一六國?這六國君是怎樣的下場呢?歷史誤會秦始皇了
    眾所周知,秦王嬴政最終消滅六國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秦朝,積累了璀璨的歷史功績。秦始皇是怎麼一步步滅掉六國的呢,而這六國的王又是什麼下場呢?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終於剷除了尾大不掉的丞相呂不韋,開始真正掌握國家的大權。他在李斯、蒙恬等人的協助下,推行「遠交近攻」之策,分化瓦解其餘六國的攻守同盟。
  • 秦滅六國,一統天下,以能力和貢獻來排序,秦始皇團隊只能排第二
    史書記載:「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秦始皇能夠橫掃六國一統天下,是因為歷代君主為秦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今天咱們聊聊嬴駟團隊、嬴稷團隊和嬴政團隊哪個更強?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什麼?哪一國讓秦軍吃了大虧?
    滅六國的順序是:韓——趙——魏——楚——燕、趙(代)——齊功勞最大的自然是戰國四名將之一的王翦及他的兒子。讓秦軍吃過大虧的:韓國是實力最弱的,所以滅韓還是很輕鬆的。齊國是東方大國,本來是比較難對付,可惜當時後勝執政,此人接受秦國賄賂之後對其他諸侯國被滅都無所謂。直到五國被滅之時,齊王才醒悟過來。此時六國只剩下齊國,雖然調集了四十萬大軍也沒有用,很快齊國就被滅了。總體上來說滅這些地方還是比較輕鬆,比較難的是楚國。楚國這個地方地域廣闊,戰略縱深,機動力量強大。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什麼?又是哪一國讓秦軍吃了大虧?
    秦始皇在正式滅六國之前,秦將司馬錯已經吞併了漢中、巴蜀、隴西、義渠,基本上是佔有了半個中國,白起佔領了楚國都城郢,楚國被迫遷都到壽春,白起在長平坑殺了趙軍40萬,又擊敗了趙魏聯軍。這個時候的秦國已經把其他六國當做郡縣看待,只差最後一擊。
  • 秦始皇吞併六國的理由:剛開始還有點意思,後來就胡攪蠻纏了
    秦始皇六國罵秦國為蠻夷之邦,虎狼之國,秦國當然也沒閒著,更何況,到了戰國末期,也就是秦始皇,當然,這時候還應該叫秦王嬴政,總之,到了秦始皇掌權的時候,六國經秦國幾代君王的打擊,基本上都變成了病入膏肓的大蟲
  • 統一六國的秦始皇,只是摘桃子?這話秦始皇肯定不愛聽
    這話秦始皇肯定不愛聽。作為統一了六國,使天下歸一,又築長城守護九州大地的千古一帝,怎能被人說成是摘桃子呢!秦莊襄王時期,在內政方面做出許多突出政績,大赦罪人,善用先王功臣,施行德政,優待宗室,給民眾廣施恩澤等等。但是時不時的就有諸侯國動亂,還聯合抗秦,在這種節骨眼上,秦莊襄王去世了,兒子嬴政即位,這就是秦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