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什麼?哪一國讓秦軍吃了大虧?

2020-12-15 王靜靜家常事

公元前230年韓國第一個滅亡,韓王安被抓,公元前226年,韓王安被殺。公元前229年王翦大破趙軍,趙王被俘,趙國滅亡。趙國公子嘉跑到代地自立為代王。公元前225年,王翦的兒子王賁水淹大梁,魏王投降,魏國滅亡。公元前223年,王翦帶六十萬大軍平定楚國,擊敗項燕,也就是項羽的爺爺,楚國被平定。楚地比較大,比較複雜,很難算是完全滅亡。

公元前222年,王翦的兒子王賁滅掉燕國,同時又滅掉趙國公子嘉建立的代國,趙燕徹底滅亡。公元前221年,王翦的兒子王賁從燕國出發,滅掉齊國。

滅六國的順序是:韓——趙——魏——楚——燕、趙(代)——齊

功勞最大的自然是戰國四名將之一的王翦及他的兒子。

讓秦軍吃過大虧的:

韓國是實力最弱的,所以滅韓還是很輕鬆的。趙國實力比較強,所以對付趙國用了反間計,讓趙幽繆王殺掉李牧,王翦輕鬆滅掉趙國。魏國也差不多,燕國包括後來形成的代國的實力也很弱,這些諸侯國都沒有讓秦國吃過大虧。

齊國是東方大國,本來是比較難對付,可惜當時後勝執政,此人接受秦國賄賂之後對其他諸侯國被滅都無所謂。直到五國被滅之時,齊王才醒悟過來。此時六國只剩下齊國,雖然調集了四十萬大軍也沒有用,很快齊國就被滅了。

總體上來說滅這些地方還是比較輕鬆,比較難的是楚國。楚國這個地方地域廣闊,戰略縱深,機動力量強大。當年伍子胥帶著吳國的軍隊攻破楚國都城也沒有滅掉。當時秦始皇有二個人選,一個是老將王翦,還有一個是年輕的將領李信。王翦說滅楚需要六十萬,李信說只需二十萬。於是秦始皇派李信帶著蒙恬等人去滅楚國,結果被項羽的爺爺項燕設計,當時秦國敗得很慘。

當時項燕採用誘敵深入的方法,先讓李信取得節節勝利,包括讓其攻下鄢郢,到城父與蒙恬的隊伍會合之時。此時項燕的反擊來了,楚軍三天三夜不停宿休息,終於攻入秦軍的兩個營地,斬殺了七個都尉。李信率殘部逃奔回秦國。

這是秦國在滅六國時敗得最慘的一次。秦始皇是大怒,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去頻陽找到已經告老還鄉的王翦,說服他出山滅楚。王翦滅楚沒有像李信這樣冒進,而是採用絕對優勢兵力,穩紮穩打,最終逼著項燕自殺,楚國滅。

相關焦點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什麼?又是哪一國讓秦軍吃了大虧?
    秦始皇在正式滅六國之前,秦將司馬錯已經吞併了漢中、巴蜀、隴西、義渠,基本上是佔有了半個中國,白起佔領了楚國都城郢,楚國被迫遷都到壽春,白起在長平坑殺了趙軍40萬,又擊敗了趙魏聯軍。這個時候的秦國已經把其他六國當做郡縣看待,只差最後一擊。
  • 秦始皇滅六國,哪一國最先滅亡,又是哪一國讓秦軍吃了大虧?
    秦國滅六國順序如下(先到後):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六國之中,秦國第一個滅亡的是韓國,秦率先滅韓的主要原因有如下:1、地理位置重要。秦國在經過變法以及幾代國君的苦心經營後兵強馬壯。決心要向東擴張。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怎樣的?哪國最難打?哪國又最難滅?
    雖然,秦始皇統一六國,是「奮六世餘烈」的結果。 但是,六世中起決定作用是秦昭襄王趙稷。 這位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在繼位第41年任命了一位新丞相——範雎。 這一年(前266年),距秦始皇統一六國,還有45年。
  • 秦國是怎麼統一六國?這六國君是怎樣的下場呢?歷史誤會秦始皇了
    眾所周知,秦王嬴政最終消滅六國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秦朝,積累了璀璨的歷史功績。秦始皇是怎麼一步步滅掉六國的呢,而這六國的王又是什麼下場呢?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終於剷除了尾大不掉的丞相呂不韋,開始真正掌握國家的大權。他在李斯、蒙恬等人的協助下,推行「遠交近攻」之策,分化瓦解其餘六國的攻守同盟。
  • 大秦賦劇透:秦始皇滅六國,一天下,都在這8張圖中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什麼,誰的戰績最大,又有哪些波折和啟發? 滅韓的將領是原韓國南陽郡的代理郡守內史騰,他率兵十萬,先破趙軍,轉而突襲韓國,韓王猝不及防,無奈之下只得與群臣親奉印信,大開城門迎接秦軍,韓王從此「委國聽令」入質秦廷,成為秦的屬國藩臣。七年後(前230年)韓國被廢。
  • 秦始皇滅六國後,被他俘虜的這六國君主,都遭到怎樣地對待?
    人類歷史上,亡國的君主大多數下場十分悽慘,尤其是在國家被人通過武力所推翻的情況下,那麼,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六國的君主,都遭遇了什麼樣的對待呢?圖片: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劇照一、格局情況其實,早在秦始皇成為秦國的國王以前,秦國吞併六國的大格局就已經形成。
  • 秦始皇滅掉的六國是現在的哪些地方?
    最終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國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乘勢各個擊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七國爭雄的局面結束,形成了大一統的大秦帝國,車同軌書同文,秦始皇也被人譽為千古一帝。那麼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這七國的位置大體在現在什麼位置呢?韓國韓國的地理位置相當於現在的河南省中部及山西省東南部。
  • 秦始皇在秦滅六國之後,是怎麼樣處置六國國君的?
    山東六國則恰恰相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歷史給了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機會,他自然不會錯過。關於六國國君的下場,情況也不盡相同。一 先來看韓國國君 公元前二三一年,秦始皇正式發起的滅國戰役,第一站就奔向了最弱的韓國。秦始皇大兵壓境,韓王安馬上割地求和,讓出了南陽全境,秦國東出的門戶徹底打開。
  • 秦國滅掉六國後,秦始皇是怎麼處置六國國君的?你可能永遠想不到
    韓王信是韓襄王姬倉庶孫,可見秦始皇對韓國的王族沒有大動幹戈。第二個被滅國的是趙國,公元前228年,已經被長平之戰打得精疲力竭的趙國被王翦打敗,趙公子嘉北逃代地,自立代王,代國在公元前222年被秦國滅亡。趙國和秦國是世仇,那麼,秦始皇是怎麼處理趙國王室的呢?
  • 秦始皇滅六國是現在的哪些地方?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掃平六合的戰爭拉開帷幕,至公元前221年,用近十年的時間,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至此,「戰國七雄」局面結束,秦國成為天下唯一的霸主。在滅六國戰爭前,秦國的疆域並不大,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將都城遷到鹹陽,當時的疆域包括今陝西大部、山西西南一小部分、河南西部部分區域以及甘肅東南部、四川部分區域。
  • 秦滅六國為什麼是從韓國起,到齊國終,這順序有什麼講究?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派將軍內史騰率軍攻打韓國,從而正式拉開了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的大幕。經過近十年徵戰,秦國先後攻滅了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成功統一天下。那麼問題來了,秦滅六國為什麼是從韓國起,到齊國終,這個滅國順序到底有什麼講究呢?
  • 真正的間諜能滅國,從秦滅六國到大清滅亡,我們應該吸取什麼教訓
    賈誼在《過秦論》中說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淡然通過幾代秦國國君的努力,到了秦始皇的時候,秦國的國力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山東六國聞秦則色變。但秦始皇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還是受到了不少的阻力。
  • 秦滅六國的過程中,哪個國家最難滅?你肯定想不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剪滅齊楚燕魏趙韓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當然,從當時的角度來看,六國已經滅亡,秦始皇已經完成了統一。不過,從後人的角度來看,彼時的嶺南地區,也即今天的兩廣地區還沒有納入到秦朝的版圖。於是,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發動了針對百越的戰爭。
  • 《大秦賦》滅國之戰已拉開帷幕,只不過滅國次序出現了問題
    而在最近更新的劇情當中,秦國也已經開始了滅國之戰,只不過這滅國的次序似乎出現了些許問題。對於眾多歷史愛好者而言,秦國統一六國的滅國順序,對他們而言再熟悉不過了。而在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主演的《大秦賦》中,即將第一個滅國的則是趙國。這與歷史上的滅國順序似有出入。
  • 秦國滅六國的順序,韓趙魏楚燕齊,諧音「喊趙薇去演戲」
    故而在秦國滅國的順序上,採取了遠交近攻、先強後弱,又相機而變的順序。1.整體來看,秦國滅國的順序沒有大的差別,只不過在滅國的標準上有所區分從秦國滅國的具體進程上可以看出,秦派內史騰攻韓,俘虜韓王安(公元前230年),建立為潁川郡;秦大破趙軍(公元前228年),俘虜趙王遷;秦攻下燕都薊(公元前226年);秦將王賁圍攻魏都大梁,魏王假降(公元前225年);秦將王翦、
  • 秦始皇開啟滅六國之戰:先打最強,「一箭三雕」,高明!
    秦始皇二十二歲親政,用一年多時間迅速處置內亂獨攬大權後,就正式開啟了他圖謀已久的滅六國大戰。那麼,這位剛即位的年輕君王,會先拿誰開刀呢? 根據秦國「遠交近攻」的策略,當時可供秦始皇選擇的首戰目標應是韓、魏、趙、楚四國。韓、魏最弱;楚國較強;趙國則是六國中最強,是他一統天下的最大障礙。
  • 秦始皇滅六國後最慘烈一戰 為中國圈回50萬國土 如今富得冒油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兵攻打韓國。以此為標誌,秦始皇正式啟動吞滅六國之戰。經過斷斷續續長達10年的戰爭,韓、趙、魏、楚、燕、齊這六個國家最終覆滅,劃入秦國版圖。這樣就夠了嗎?並沒有。秦始皇的野心遠不止吞滅六國。他把目光投向了南方的嶺南一帶。
  • 《大秦賦》:秦滅六國時,六國的君主分別是什麼結局?
    《大秦賦》是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
  • 秦始皇掃滅六國時,抓來的俘虜怎麼處置了?
    秦始皇殺,將抓來的俘虜全部殺掉,毋庸諱言,秦昭襄王時,秦國還有這樣的傳統,長平之戰,白起坑殺降卒四十萬,便是最好的明證,但到了秦始皇時期,人們都說秦始皇是暴君,然而奇怪的是,十餘年的滅國之戰秦始皇掃滅六國時抓獲的俘虜,跟太監又有什麼關係呢?1975年出土的雲夢睡虎地秦墓竹簡,揭示了許多秦國的隱秘,其中很有趣的提到一個「隱宮工」,什麼意思?
  • 百萬秦軍滅六國的最大依靠,都江堰和鄭國渠!
    打下一城就搶,搶吃的搶糧食!打贏了能搶,打敗了就只能跑了!連秦國皇宮裡都吃稀飯青菜,吃一頓肥羊燉也是計劃著來。商鞅變法之後,秦國慢慢富了起來,但是還是會經常有糧食危機。真正不愁吃喝的秦王是秦始皇,國家有糧,士兵有勁,強弓勁弩拉得開,攻城器械推得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