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滅六國的順序,韓趙魏楚燕齊,諧音「喊趙薇去演戲」

2020-12-14 博士洛陽鏟

秦國滅六國的順序,韓趙魏楚燕齊,諧音「喊趙薇去演戲」

秦國統一六合的過程中,是有自己的固定節奏和順序的。因為任何一個大國,如果沒有謀劃而採取強攻的措施,都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對於秦國來說,曾經的春秋霸主齊國便是前車之鑑,被諸侯聯盟打敗之後便一蹶不振。故而在秦國滅國的順序上,採取了遠交近攻、先強後弱,又相機而變的順序。

1.整體來看,秦國滅國的順序沒有大的差別,只不過在滅國的標準上有所區分

從秦國滅國的具體進程上可以看出,秦派內史騰攻韓,俘虜韓王安(公元前230年),建立為潁川郡;秦大破趙軍(公元前228年),俘虜趙王遷;秦攻下燕都薊(公元前226年);秦將王賁圍攻魏都大梁,魏王假降(公元前225年);秦將王翦、蒙武大破楚軍(公元前224年);秦軍攻入楚都壽春,俘虜楚王負芻(公元前223年); 秦將王賁俘虜燕王喜(公元前222年)。秦派王賁從燕南攻齊,俘虜齊王建(公元前221年)。

按照以上具體史實,將秦國滅國的順序可以分為幾類,其一為按照國君被俘或者投向為表界限,其二為國都被攻陷為界限,其三是六國殘餘勢力被全部消滅為界限。因此在秦國滅國的順序上,有兩個是主要的說法,一是韓趙燕魏楚齊,一種是韓趙魏楚燕齊,學界多以後者為準,諧音為「喊趙薇去演戲」。

2.秦國滅國的順序按照遠交近攻、先強後弱的順序進行

秦國滅國之中,充分借鑑了齊國當年的教訓,不與所有國家為敵,因此在秦國滅國的過程中,實際上作壁上觀的是齊國,故而齊國等於在最後才被滅國,這其中當然有齊國與秦國距離較遠的緣故,更重要在於齊國在春秋時代為霸主,雖然當時想統一被打殘了,但仍有較大的實力。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國家是楚國,在六國當中,實際上是韓國最小,最先被打敗滅國,但楚國的實力和版圖都是非常大的國家,並且最先向秦國投降。但是秦國並沒有將這樣的示弱投桃報李,反而讓楚王客死他鄉。故而在秦國滅國的過程中,最無信義,最對不起的國家便是楚國。若楚國當時跟趙國聯盟,站在反秦的第一線,秦國的統一大業估計要往後再努力幾代。正因為有如此的憤恨,所以民間才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歌謠。

3.秦國滅國的打算並非沒有任何阻攔,當遠交近攻的策略被打亂時,秦國祭出了向東發展,分化聯盟的順序

秦國的虎狼之心並非沒有被察覺,故而在秦國準備東向發展的過程中,山東六國組成了合縱聯盟,共同抵抗秦國的擴張。由此,秦國遠交近攻的策略失效,故而相機而變,採取了向東發展的策略,向東發展主要是快速打殘韓國,與齊國的領土接壤,這樣就把剩下的五國隔絕在連橫的線上。另外,打殘韓國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就在於,韓國盛產鐵礦,能夠為軍隊提供精良的冶煉裝備。

因此,在六國中,韓國無論按照哪種順序,都將是被第一個滅掉的國家。當然,秦國若要取得絕對的勝利,還需要邁過另外一個國家——趙國。趙國胡服騎射改革之後,國力強勁,因此秦趙必有死戰,若此時趙國找到其他盟友,秦國失敗的可能性很大,但是由於諸多原因,秦趙長平之戰以趙國慘敗告終,基本上此戰結束,秦國滅國的順序已經沒有大的波瀾,前後順序而已。

概而言之,秦國滅國的順序如下:

其一,秦國滅國的順序有兩個,按照國都淪陷為韓趙燕魏楚齊,按照國君被俘或投降為韓趙魏楚燕齊,多以後者為主;

其二,秦國滅國有自己的既定方略和謀劃,順序按照遠交近攻,先弱後強的順序滅國,但是在具體的實施中會相機而變;

其三,秦國滅國遠交近攻順序失效後,迅速實施了向東發展的順序,滅韓之後,與齊接壤,將合縱聯盟攔腰截斷。

相關焦點

  • 秦滅六國的先後順序
    先有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再有戰國七雄:齊、燕、韓、趙、魏、秦、楚。兩個時段,「秦」皆列席其中,但它一開始並不是最強的。秦國地處西陲,原來只是關中地區的一個小國。春秋晉國稱霸的時候,秦穆公企圖向東爭霸中原,每敗於晉國。
  • 秦國是怎麼統一六國?這六國君是怎樣的下場呢?歷史誤會秦始皇了
    從公元前230年起,秦王終於開始了「最後的戰爭」,首先攻打韓國,直到公元前221年消滅齊國,前後十年完成了針對六國的滅國之戰。嬴政消滅六國的順序,分別是韓、趙、魏、楚、燕和齊。一、公元前230年滅韓國公元前230年,秦國率先向六國中最弱小的韓國發難,韓國抵擋不住秦國的進攻,最終韓國最後一位國王韓王安選擇投降,韓國滅亡。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什麼?哪一國讓秦軍吃了大虧?
    公元前230年韓國第一個滅亡,韓王安被抓,公元前226年,韓王安被殺。公元前229年王翦大破趙軍,趙王被俘,趙國滅亡。趙國公子嘉跑到代地自立為代王。公元前225年,王翦的兒子王賁水淹大梁,魏王投降,魏國滅亡。
  • 秦滅六國為什麼是從韓國起,到齊國終,這順序有什麼講究?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派將軍內史騰率軍攻打韓國,從而正式拉開了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的大幕。經過近十年徵戰,秦國先後攻滅了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成功統一天下。那麼問題來了,秦滅六國為什麼是從韓國起,到齊國終,這個滅國順序到底有什麼講究呢?
  • 半小時漫畫中國史:六國滅亡順序是什麼?「喊趙薇去演齊秦。」
    半小時漫畫中國史:六國滅亡順序是什麼?「喊趙薇去演齊秦。」一提到歷史,就讓我想起高中歷史課堂上密密麻麻的板書,除了做筆記外,那時候學習歷史的方法就是四個字:死記硬背。索性當時還算勤奮,高考歷史沒拖什麼後腿,但是如果你現在問我有關歷史的知識點,我的腦子大部分都是空白的。對於歷史學習,我的感覺就是枯燥二字。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什麼?又是哪一國讓秦軍吃了大虧?
    秦始皇在正式滅六國之前,秦將司馬錯已經吞併了漢中、巴蜀、隴西、義渠,基本上是佔有了半個中國,白起佔領了楚國都城郢,楚國被迫遷都到壽春,白起在長平坑殺了趙軍40萬,又擊敗了趙魏聯軍。這個時候的秦國已經把其他六國當做郡縣看待,只差最後一擊。
  • 秦滅六國的順序有何深意?為何第一個滅的不是最弱的韓國?
    秦國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王朝,在我國歷史上的地位舉重若輕,秦國滅了六國,最後一統天下。「韓、趙、魏、楚、燕、齊」這是秦滅六國的順序。很多人覺得韓國最先被滅,那麼秦國最先出兵攻打的就是韓國,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秦國第一個攻打的國家其實是趙國。熟悉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在嬴政解決了秦國內部的問題之後,在李斯的建議下開始著手統一天下,那時,他們定下的策略相比很多人都知道,就是著名的「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 秦國滅掉六國後,秦始皇是怎麼處置六國國君的?你可能永遠想不到
    首先被秦始皇滅掉的國家是六國當中最為弱小的韓國。韓國這個國家比較尷尬,它大部分領土被秦國所包圍,所以它一直處在秦國的極度高壓之下。這也使得韓國在歷史上一直搖擺不定,一方面它想要聯合六國來打擊秦國,另一方面它又害怕秦國發怒了第一個對付自己。所以它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都是採用聯合秦國,暗中勾結六國的策略。
  • 如何記住戰國七雄各自的滅國時間和順序?只要掌握它就可以了
    到了戰國時代七雄雖然在兼併其他小國,但七國本身也不是相安無事的,他們也在想方設法的兼併彼此,結果戰爭越來越頻繁和激烈,幾方都互有得失,但最終秦國依仗自己的徹底改革,變法圖強開始了向其他六國的吞併之旅,到了秦始皇時代秦國的具體措施則是: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 戰國最奉行王道的弱國,何以成為六國滅亡的罪魁禍首?
    引起五國伐齊、楚國以援齊名義趁火打劫,讓齊國從此恨透燕韓趙魏楚五國,並且再也不關心其他國家的戰事,不再使用武力以休養生息,也不敢再得罪秦國,燕國這把火燒得太大了。如果說齊國滅燕國在先燕國這樣做還情有可原,那麼趙國跟燕國總沒仇吧?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怎樣的?哪國最難打?哪國又最難滅?
    秦始皇親政後(前231年),繼續推行「遠交近攻」的國策,六國相繼被滅,其先後順序是: 1、滅韓。 3、滅魏。 4、滅楚。 5、滅燕。 6、滅齊。 前221年,六國全部被滅。
  • 秦始皇滅六國是現在的哪些地方?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掃平六合的戰爭拉開帷幕,至公元前221年,用近十年的時間,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至此,「戰國七雄」局面結束,秦國成為天下唯一的霸主。在滅六國戰爭前,秦國的疆域並不大,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將都城遷到鹹陽,當時的疆域包括今陝西大部、山西西南一小部分、河南西部部分區域以及甘肅東南部、四川部分區域。
  • 秦滅六國之戰:終結戰國的最後一戰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國在長平之戰大敗趙國,自此六國再也無力與秦國抗衡,奠定秦朝統一天下的基礎。前256年秦滅東周,成為實際上的天下共主。前230年到前221年秦滅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那麼秦國是如何消滅六國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秦滅六國時,秦國派出了七大武將,除了王翦父子還有誰?
    秦滅六國之戰又稱秦朝建立之戰,指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中實力最強大的諸侯國秦國進行消滅其它六個諸侯國、完成一統天下大業的戰爭。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0年的時間,秦始皇嬴政先後按順序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自春秋以來長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即秦朝。在戰國末期,雖然韓國、魏國、趙國、楚國、燕國、齊國這六國已經是非常衰弱了,也即無法和秦國相抗衡了。
  • 秦滅六國實現大統一後,六國國主分別落得了怎麼樣的下場?
    有詩云:「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秦滅六國期間,戰死的六國兵將可以說是不計其數,然而,六國的末代君王卻沒有一個戰死沙場,而是無一例外的都成為了階下之囚,以期重獲新生。韓王安在戰國七雄之中,韓國差不多是最弱,也是最缺乏存在感的一個了。自韓、趙、魏三家分晉始,魏、趙先後成為頂流強國,唯獨韓國日漸式微。
  • 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六國打一個秦國怎麼就輸了呢?
    在分析秦國崛起而六國滅亡的原因時,漢朝大儒賈誼用豪邁激揚的文字飛揚:「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而唐代傑出的詩人杜牧則從六國內部尋找原因,認為「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 大秦賦劇透:秦始皇滅六國,一天下,都在這8張圖中
    秦國自襄公輔佐周平王東遷,冊封諸侯(約公元前770年),秦穆公稱霸西戎(約公元前626年),闢疆千裡。秦孝公奮發圖強,任用商鞅變法圖強(公元前356年),吞併了魏國在河西的全部領土。 秦惠文王在位時國力獨大,趙、韓、魏、燕、楚、齊結成六國合縱聯盟,開始共同抗秦,但是並未撼動秦國的地位。
  • 他派間諜去坑秦國,陰差陽錯幫了秦國大忙,加快了六國的滅亡速度
    到了戰國後期只剩下了秦、趙、楚、齊、魏、韓、燕等大國。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國力日漸強盛,在關東諸國為地盤人口爭得你死我活的時候,秦國憑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暗中積蓄力量,逐漸成長為強國,多次東出發動侵略戰爭。秦昭襄王時期,秦國接連重創齊、趙等強國,秦國一躍成為戰國七雄之首。
  • 大秦賦劇情過半,開始掃滅六國之戰,滅秦大boss出現
    歷史上秦國滅六國順序是,韓、趙、魏、楚、燕、齊。採取策略是遠交近攻。逐個擊破。其實每次六國都大大小小地合縱攻秦。每次都打到函谷關就不了了之。弄得是勞民傷財,而後願意合縱的國家也越來越少。只有秦國一直在休養生息,所以秦國的一統天下還是比較順利,我比較期待的劇情還是荊軻刺秦。嫪毐之後的秦國另一boss出現了,就是趙高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