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六國為什麼是從韓國起,到齊國終,這順序有什麼講究?

2020-12-24 夜讀史書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派將軍內史騰率軍攻打韓國,從而正式拉開了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的大幕。經過近十年徵戰,秦國先後攻滅了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成功統一天下。那麼問題來了,秦滅六國為什麼是從韓國起,到齊國終,這個滅國順序到底有什麼講究呢?

秦國第一個目標選定在韓國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韓國實力在「戰國七雄」中最弱;二是韓國地處中原腹心,扼制著秦出函谷關東進的道路。所以秦國首先把韓國這個「軟柿子」給捏爆,既可以率先打破「戰國七雄」的平衡格局,又可以給秦軍將士增強信心。說白了,韓國就是給秦滅六國拿來練手的。

秦國第二個目標選定在了趙國。當時趙國實力在「戰國七雄」中名列前茅,國中還有李牧這樣的超級名將。那麼秦國為什麼不繼續捏「軟柿子」,而要選趙國這麼一個硬茬呢?主要原因也有兩個方面。

其一,秦國北臨趙國,南接楚國。秦軍東出必須要搬掉這兩座大山中的一座,以防陷入兩面作戰的不利境地。楚國疆域遼闊,境內水道縱橫,地勢條件複雜,秦滅楚的所需的時間和難度都要大於滅趙,所以在同等情況下,秦國還是選擇了相對容易的目標。

其二,秦與趙開戰,像齊楚這些強國會抱著坐山觀虎鬥的態度,希望一個打死,一個打殘,自己坐收漁翁之利。比如當年「長平之戰」秦國重創趙國,自己也元氣大傷,被迫停止了擴張的步伐。而秦攻魏國,就像吞下嘴邊的一塊肥肉,不僅不會耗損國力,反而會使其進一步壯大。這是其他諸侯國萬萬無法接受的結果,所以會迫使他們聯手幹預。而且趙國當時在各國中的號召力也是數一數二的。只要秦能順利攻滅趙國,統一天下的大局就基本奠定了。

秦國第三個目標選擇了魏國,這其實是摟草打兔子。因為滅趙之後,秦的主要對手便是南方的楚國,而魏國正好處在秦楚兩國的交界處。雖然當時魏國已經很弱了,但秦國也不希望自己在攻打楚國的同時還要防著魏國偷襲。與其提心弔膽,不如先順手將其攻滅,所以魏國只堅持了3個月就滅亡了。

秦國第四個目標選擇楚國就順理成章了。當時韓、趙、魏三國都已被攻滅。燕國國力與韓國差不多,根本不可能對秦國造成實質性威脅。齊國雖強,但國君齊王建卻是個傻蛋,他以為只要不得罪秦國,秦就不會對齊國下手。

秦滅楚之戰打了兩年時間,起初秦將李信率20萬大軍伐楚,結果先勝後敗,損失慘重。之後,秦將王翦率60萬大軍再度伐楚,這才艱難地啃下了楚國這塊「硬骨頭」。從秦楚之戰的過程也可以看出,秦滅六國並非是完全碾壓的勝利,所以滅國先後順序選擇至關重要。

韓、趙、魏、楚相繼被攻滅後,剩下燕、齊兩國先打誰,後打誰就沒什麼區別了。齊國雖然也是「戰國七雄」中的強國,但與此時的秦國相比已經完全不是一個量級了。於是秦國先是輕鬆滅掉了早已奄奄一息的燕國,然後由燕南下,直撲齊國國都臨淄。直到這時,齊王建才幡然醒悟,然而為時已晚。在面對秦國大軍的步步緊逼之下,齊國不戰而降,秦國就這樣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千秋偉業。

參考文獻:《史記》、《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秦滅六國的順序有何深意?為何第一個滅的不是最弱的韓國?
    秦國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王朝,在我國歷史上的地位舉重若輕,秦國滅了六國,最後一統天下。「韓、趙、魏、楚、燕、齊」這是秦滅六國的順序。很多人覺得韓國最先被滅,那麼秦國最先出兵攻打的就是韓國,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秦國第一個攻打的國家其實是趙國。熟悉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在嬴政解決了秦國內部的問題之後,在李斯的建議下開始著手統一天下,那時,他們定下的策略相比很多人都知道,就是著名的「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 秦滅六國的先後順序
    微信搜索「中式大美生活」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秦朝。秦,原本是偏居西部的一個小國,它是如何滅六國而一統天下的?我們知道,前770年到前221年的五百多年,是春秋戰國大分裂時期。上面雖然有個東周王朝,但活躍在歷史舞臺的是那些連年徵戰的諸侯。先有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再有戰國七雄:齊、燕、韓、趙、魏、秦、楚。兩個時段,「秦」皆列席其中,但它一開始並不是最強的。
  • 秦國滅六國的順序,韓趙魏楚燕齊,諧音「喊趙薇去演戲」
    按照以上具體史實,將秦國滅國的順序可以分為幾類,其一為按照國君被俘或者投向為表界限,其二為國都被攻陷為界限,其三是六國殘餘勢力被全部消滅為界限。因此在秦國滅國的順序上,有兩個是主要的說法,一是韓趙燕魏楚齊,一種是韓趙魏楚燕齊,學界多以後者為準,諧音為「喊趙薇去演戲」。
  • 秦滅六國後,六國的君主都是怎樣的下場?有沒被滅的小國家嗎?
    秦對各國君主的安置頗為講究。  韓王安:先極力安撫,後「拐彎抹角」處決  秦王掃六合,韓國不小心拿了個「第一名」。  韓國是在基本沒有太多抵抗的情況下投降的。  所以,處置過分了,後面的幾個諸侯國君求生欲強烈,會拼死抵抗。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怎樣的?哪國最難打?哪國又最難滅?
    雖然,秦始皇統一六國,是「奮六世餘烈」的結果。 但是,六世中起決定作用是秦昭襄王趙稷。 這位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在繼位第41年任命了一位新丞相——範雎。 這一年(前266年),距秦始皇統一六國,還有45年。
  • 秦滅六國,天下一統!
    但在汾城站住腳後,根據《史記-秦本紀》的記載,立即對六國聯軍打出反擊戰,「攻晉軍,斬首六千,晉楚流死河二萬人」,當然,這裡有一種說法是,只有三晉軍隊,沒有楚國軍隊。隨後,王齕就與張唐合軍攻下了趙國的寧新中,改名安陽。看下圖,這就捲土重來了,又對邯鄲虎視眈眈了。張唐是怎麼回事呢?
  • 秦滅六國之戰:終結戰國的最後一戰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國在長平之戰大敗趙國,自此六國再也無力與秦國抗衡,奠定秦朝統一天下的基礎。前256年秦滅東周,成為實際上的天下共主。前230年到前221年秦滅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那麼秦國是如何消滅六國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秦滅六國時,韓信張良蕭何項梁項羽範增都在幹嘛,為何不幫六國
    秦始皇滅亡六國、統一天下之戰,是他在解決成蟜謀反、嫪毐叛亂、罷免並逼死呂不韋,獨掌大權之後開始的,在李斯、尉繚等人的輔佐下,從公元前236年開始,到公元前221年為止,差不多用了15年時間,秦國並為此制訂了滅亡六國的順序:先滅韓國與趙國、然後是楚國與魏國,最後是燕國與齊國。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什麼?又是哪一國讓秦軍吃了大虧?
    秦始皇在正式滅六國之前,秦將司馬錯已經吞併了漢中、巴蜀、隴西、義渠,基本上是佔有了半個中國,白起佔領了楚國都城郢,楚國被迫遷都到壽春,白起在長平坑殺了趙軍40萬,又擊敗了趙魏聯軍。這個時候的秦國已經把其他六國當做郡縣看待,只差最後一擊。
  • 秦滅六國實現大統一後,六國國主分別落得了怎麼樣的下場?
    有詩云:「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秦滅六國期間,戰死的六國兵將可以說是不計其數,然而,六國的末代君王卻沒有一個戰死沙場,而是無一例外的都成為了階下之囚,以期重獲新生。韓王安在戰國七雄之中,韓國差不多是最弱,也是最缺乏存在感的一個了。自韓、趙、魏三家分晉始,魏、趙先後成為頂流強國,唯獨韓國日漸式微。
  • 秦滅六國後,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專家:結局有好有壞!
    也就是從那時起,秦國的一切攻戰殺伐、外交計謀、人才去留均服務於這個主題。事實上,經過秦昭襄王數十年的不懈努力,秦國也確實達到了這個實力。但由於秦昭襄王過於老邁、其子孝文王和其孫莊襄王早逝,這個任務最終交給了第六代秦王嬴政。史料記載,在統一戰爭的總體安排和第一個主攻目標的選擇上,當時秦國內部存在著兩種意見。
  • 六國的君主是想過合夥滅秦的,但每次合縱結局,都是被秦國按著打
    其次,這麼說吧,他們一開始知道秦國強大,但他們只是認為秦國是要些土地人口而已,並不認為自己會被滅國,而且那個時候說是有國的概念,但這個國,和我們現在的認知是不一樣的,對他們來說換一個國家就像現在換一個公司一樣,你從A公司跳到B公司會有什麼心理負擔嗎,不會的。
  • 秦滅六國之戰上:趙國很慘只排第二,比他更慘的是哪國?
    秦國從秦孝公商鞅變法起,國力日強。在秦人眼中只有兩件事,要麼殺敵立功,要麼種地封爵,秦人已然成為了戰爭機器。秦惠文王時期,公元前316年秦軍滅巴國、蜀國、苴國;秦昭襄王時期,公元前272年秦軍滅義渠國;秦莊襄王時期,公元前249年秦軍滅亡東周。此後秦軍虎狼之師東徵南討,山東(此山東,指崤山以東)六國紛紛割地求和。至嬴政時期,秦國對六國已然成俯首壓迫姿態。
  • 秦為什麼能滅了六國?秦朝天下大統,但六國忠孝仁禮義卻被保留
    自盤古開天闢地以來,天地始開,陷於混沌,期間過去萬年,才開始有了文明。而泱泱華夏打從茹毛飲血到有穀物耕作,也未曾有過大一統國家,幸得秦王嬴政嗷嗷野心,血洗六國,以萬人血淚澆灌自己的宏圖霸業。雖是殘忍十分,狼子野心頗甚,但終究是推進文明腳步。
  • 秦滅六國的過程中,哪個國家最難滅?你肯定想不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剪滅齊楚燕魏趙韓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當然,從當時的角度來看,六國已經滅亡,秦始皇已經完成了統一。不過,從後人的角度來看,彼時的嶺南地區,也即今天的兩廣地區還沒有納入到秦朝的版圖。於是,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發動了針對百越的戰爭。
  • 秦國是怎麼統一六國?這六國君是怎樣的下場呢?歷史誤會秦始皇了
    眾所周知,秦王嬴政最終消滅六國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秦朝,積累了璀璨的歷史功績。秦始皇是怎麼一步步滅掉六國的呢,而這六國的王又是什麼下場呢?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終於剷除了尾大不掉的丞相呂不韋,開始真正掌握國家的大權。他在李斯、蒙恬等人的協助下,推行「遠交近攻」之策,分化瓦解其餘六國的攻守同盟。
  • 秦滅六國時,秦國派出了七大武將,除了王翦父子還有誰?
    秦滅六國之戰又稱秦朝建立之戰,指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中實力最強大的諸侯國秦國進行消滅其它六個諸侯國、完成一統天下大業的戰爭。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0年的時間,秦始皇嬴政先後按順序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自春秋以來長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即秦朝。在戰國末期,雖然韓國、魏國、趙國、楚國、燕國、齊國這六國已經是非常衰弱了,也即無法和秦國相抗衡了。
  • 秦滅六國都知道,但是為什麼說秦滅了兩次楚?
    秦王政在消滅了了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嫪毐集團後開始親政,隨後便著手制定了秦滅六國的計劃,秦國在先後滅掉了韓趙魏,中間除了滅趙其他基本是摧枯拉朽,與此同時順帶把燕國的國都也給打下了此時燕王出逃,北方的四國基本已經滅亡,隨後秦國便開始了滅楚之戰。
  • 秦滅六國,為何打楚國需要出兵六十萬?王翦:這事你們學不來
    當然,我們在這要問一個問題,當時秦始皇要滅楚國的時候,王翦為什麼要用六十萬兵馬就夠了?秦滅六國究竟用了多少兵力?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過程之中,要說阻力最大的無疑是趙國和楚國,趙國因為有名將李牧所以能夠抵擋的住秦國的進攻,可是趙國自長平之戰之後國力一落千丈,靠著李牧僅僅只能苟延殘喘而已,因為趙國在戰國末期連祖宗之地晉陽都丟了,可見趙國國力衰弱到了何種地步。
  • 秦滅六國的過程中,為何滅楚之戰最為艱難?
    在歷史上的秦滅六國之中,諸如燕、韓、齊等國的覆滅,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但在山東六國中,卻有這樣一個不存在,為了滅掉這個諸侯國,秦國甚至為此動用了全國的兵力,進行徵討,這個諸侯國便是南方的楚國。當時,在秦滅六國之戰中,楚國可以說是秦軍最為難啃的一塊骨頭。不同於,滅韓之戰一樣,秦軍一到抵抗便徹底的土崩瓦解。秦國為了能夠滅楚國,更是命王翦率領全國的軍隊進行徵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