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六國,秦始皇統一了不少後宮佳麗,為何不選擇一個立後?

2020-12-12 史趣

秦始皇的一生迷霧重重,隱藏得最深的秘密之一就是他的後宮。幾乎歷朝皇帝後宮都有史書記載,唯獨秦始皇除外,有關他後宮,尤其是皇后的描寫則無史可查。

這裡有幾個東西,需要我們注意。

第一,秦始皇是有後宮的

秦始皇的後宮應該是伴隨著滅六國而來。在古代女人是一種資源,尤其是美女更是稀有資源。儘管這種說法欠妥,但確確實實存在。古代戰爭的目的要麼是攻佔領土,奪取城池;要麼是推翻現有統治,進行改朝換代;要麼是大國爭霸,統治者玩弄權力的遊戲;要麼是掠奪資源,進行財富擴充。無論哪種目的,女人都是被掠奪殺戮的對象。

秦滅六國目的比較複雜,所謂「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這個宏偉戰略下是可以進行多種操作的,其中就包括對六國後宮「妹子」的掠奪。

六國,即韓、趙、魏、楚、燕、齊,這些國家後宮多少妹子呢?這麼數字我們無法得知,即便在當時也難以統計,不過我們可以粗略推斷。《禮記·昏義》記載,西周王后領導的內廷是根據天子領導的外廷機構而設置的,「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聽天下之內治,以明章婦順。故天下內和而家理」。春秋戰國以後,各諸侯國國君先後稱王,其正妻隨之稱王后,王后之下又參照周室設立,其數量不少。秦始皇統一六國時,也會將六國的後宮擇優吸納進來。《史記·始皇本紀》載「後宮列女萬餘人,氣衝於天」。這反映的就是這種情況。

第二,秦始皇子女也不少

秦始皇有多少子女?史料並未明說。不過,從秦始皇死後,眾子女的下場來看,可以推測一二。大家知道,少子胡亥繼位後,長公子扶蘇被賜死於軍中。《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公子將閭兄弟3人,被迫拔劍自殺,另有6名公子死於杜縣。《史記·李斯傳》亦載,12名公子在鹹陽市中受戮,公子高自請為秦始皇殉葬。另外,還有10名公主被害於杜縣。以上受殘害的有32人,加上胡亥有33人。不過,這應該不是全部,真實數量還要多點。

第三,秦始皇后宮為何不見於史料

秦始皇有後宮,而且還有大量子女,但並沒有給後宮立出了長幼尊卑出來。沒有長幼尊卑,也就沒有名分,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後宮事跡的傳播,史書記載也就缺少立傳排序的依據。如果說長幼尊卑不區分也就罷了,但至少要立個皇后吧?

比較詭異的是,秦始皇終生都沒有立皇后。至於原因,大家說的就比較多了。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是秦始皇出身特殊。史載,秦始皇的母親趙姬先是呂不韋的小妾,懷孕後又跟了王孫子楚;子楚死後,趙姬躋身太后,但仍和呂不韋重溫舊情。後來,趙姬又和與嫪毐私通,並生下兩個兒子。秦始皇深以為恥,母親的影響一直如影隨形,導致他對女人有一種天生的仇視態度。

二是秦始皇稱帝是前無古人的事業,立後需要什麼標準,並沒有人拿捏得清楚,而後宮中並無特別的人選。

三是秦始皇生性多疑。統一後,一直擔心六國殘餘勢力報仇,而立後就會削弱皇權,甚至皇后還會勾結國殘餘勢力威脅自己的統治。

四是秦始皇醉心長生不老,一定程度上延緩了立後的進程。

相關焦點

  •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宮佳麗無數,為何一生沒有冊封皇后?
    縱觀秦始皇一生,到了沙丘病故都沒冊封皇后,讓千古第一後的風頭被劉邦的老婆,呂后撿走了。 可是由於史書對於秦始皇的記載很少涉及後宮,這讓我們喜歡看宮鬥劇的粉絲們非常迷惑,秦始皇到底有沒最愛的人?為何他一直不立皇后呢?
  • 秦始皇中國第一稱皇帝君主,卻後宮無「後」他究竟為何不立皇后?
    阿若最後在嬴政滅楚之後選擇了追隨自己的母國而去,她留下了幼子胡亥。嬴政和阿若的感情極具戲劇化,他們的情感變化線很明顯,從敵人變成朋友再變成戀人,嬴政對阿若是付出了很多的感情的。那麼,秦始皇究竟為何不立後呢?原因眾說紛紜,但至少可以從兩個方面予以歸納。1、為求長生延遲立皇后秦始皇13歲即位到22歲親政,中間有9年的太平天子時間,也正是古代男子要娶妻的時間。
  • 秦始皇一統六國,為何生前卻不立太子?內幕塵封千年!
    秦始皇一統六國,為何生前卻不立太子?內幕塵封千年! 秦始皇之所以能夠統一六國,和商鞅變法也是有著一定的聯繫的,而且同時也是因為在當時的百姓們都渴望一個安定的生活,而在春秋戰國這幾百年期間的戰亂,連百姓們都希望能夠統一,少點戰亂。秦始皇一生橫掃六國,一統天下,成為了中國的首位皇帝。
  • 秦滅六國之後,還有一個小國存活了下來,秦始皇為何沒有滅它?
    01秦始皇統一天下,並沒有將所有的國家都滅掉,留下了衛國。相信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何單獨留下了這個國家,這樣不是讓自己的統一大業有了瑕疵了嗎?這個滅了不是什麼都不剩了,而是保留了衛國的王位傳承。這樣一來,衛國雖然是還有君王,但不是獨立存在的了,而是魏國的屬國。其實,這樣的事情在春秋戰國時期很常見,給原先國家君王一塊封地,讓他安穩度日就行了。這個屬國的君王和國家的君王也不是一回事了,整整差了一級。總的來說,被魏國滅掉後,衛國算是名存實亡了。
  • 秦始皇滅六國後,被他俘虜的這六國君主,都遭到怎樣地對待?
    人類歷史上,亡國的君主大多數下場十分悽慘,尤其是在國家被人通過武力所推翻的情況下,那麼,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六國的君主,都遭遇了什麼樣的對待呢?圖片: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劇照一、格局情況其實,早在秦始皇成為秦國的國王以前,秦國吞併六國的大格局就已經形成。
  • 六國被滅後,後人都向秦復仇,秦滅亡後秦人怎麼不向漢復仇?
    戰國末年,秦始皇氣吞八荒,橫掃六合,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俗話說:「治亂世,用重典」,六國剛剛統一,很多地方的百姓對秦還沒有歸屬感,所以秦始皇制定了嚴苛的刑法。也因此,六國王室貴族都妄圖復闢故國,其中以楚國舊貴族實力最為強大。
  • 最終「滅六國」徹底實現華夏統一,是漢武帝完成的,而不是秦始皇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華夏,是我們學歷史都需要熟知的常識。但是秦朝國祚短暫,秦始皇去世短短幾年後,龐大的秦帝國就被重生復闢的六國力量推翻。很明顯,所謂的「六國」根本沒有被消滅。「六國」(齊楚燕韓趙魏)的復闢和分裂力量,生命力極為頑強,實際成為了華夏統一進程的對抗者和顛覆者。
  • 秦始皇滅六國後,六國妃子下場如何?看完讓人淚目
    秦始皇滅六國後,接管了六國的土地和百姓,俘虜了六國的國王,摧毀了六國王室和他們的宗廟,那麼六國國王后宮中的妃子,秦始皇是怎麼處置的呢?銅雀臺?阿房宮?銅雀臺是處置美女的,阿房宮只不過是秦宮殿群中的一個前殿。秦始皇滅六國後,「認為鹹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於是下定決心要建造配得上皇帝的宮殿,目的是「以彰得意」。阿房宮只不過是秦始皇宮廷規劃中的一個前殿罷了,一直到秦始皇去世,阿房宮都沒有建好。
  • 千古一帝秦始皇為何一生都沒有立後?
    秦始皇(前259—前210),嬴姓,名政,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統帥。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嬴政,13歲即王位,39歲稱帝。戰國末年,秦國實力最強,已具備統一東方六國的條件。秦王政初即位時,國政為相國呂不韋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親理國事,免除呂不韋的相職,並任用尉繚、李斯等人。
  • 秦國滅掉六國後,秦始皇是怎麼處置六國國君的?你可能永遠想不到
    那麼,秦始皇真的是一個「不施仁義」的人嗎?儒者說,仁者愛人。也就是一個人是否仁義的最核心問題,就是他是不是對於百姓有著愛惜之心。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秦滅六國後,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專家:結局有好有壞!首先被秦始皇滅掉的國家是六國當中最為弱小的韓國。韓國這個國家比較尷尬,它大部分領土被秦國所包圍,所以它一直處在秦國的極度高壓之下。
  • 秦滅六國後,六國的君主都是怎樣的下場?有沒被滅的小國家嗎?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曾對滅六國的原因和過程做了簡單闡述。  其中,各國得到的待遇都是「虜(或得)其王,得(或定)其地」,唯對燕國,用的字眼是「滅其國」。  秦末,天下大亂,各國貴族紛紛復國,唯獨燕國王族始終沒有出現,反而是趙將被立為燕王。
  • 秦滅六國時,韓信張良蕭何項梁項羽範增都在幹嘛,為何不幫六國
    這一年,蕭何28歲,雖然他後來當上了秦朝沛縣縣令的主吏掾,差不多就是一個小秘書,但在秦統一六國前,蕭何在幹什麼沒有人知道,他的家世也沒有人知道,沛縣在當時屬於楚國,也許蕭何是楚國一個普通的基層小吏,但這也是猜測。
  • 自稱「德兼三帝、功蓋五皇」的秦始皇為什麼沒有冊封皇后?
    據專家考證,大秦後宮佳麗眾多,不論是各國進供的美女,還是秦滅六國後盡充後宮的東方佳麗,在嬴政一生中,與後宮佳麗生下有名有姓的子女有33人,更別提正史野史中沒有提及的,所以「寡人有疾」明顯不成立。也許是嬴政在學習怎麼樣做一個好皇帝,廢寢忘食的吸收知識,又或者是後宮佳麗太多,讓他挑花了眼,終究還是錯過了9年光陰。
  • 統一六國的秦始皇,只是摘桃子?這話秦始皇肯定不愛聽
    這話秦始皇肯定不愛聽。作為統一了六國,使天下歸一,又築長城守護九州大地的千古一帝,怎能被人說成是摘桃子呢!3年後秦莊襄王去世,13歲的嬴政繼位。13歲啊,初中生,來管理一個國家,這得多艱難,處境跟榮華富貴都不沾邊的,一個不小心,秦國就會斷送在他的手中。
  • 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后,為何不是秦始皇的老婆
    那麼,秦始皇為何不立皇后呢?原因一:母親給秦始皇留下了陰影秦始皇的父親是秦莊襄王子楚,生母趙姬原本是呂不韋的寵姬,後來呂不韋把趙姬獻給了子楚,然後生下了秦始皇。所以,很多人都對秦始皇的生父抱著非常懷疑的態度,很可能連始皇帝自己,都懷疑父親是個驚喜。
  • 商鞅變法強秦,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誰對秦國統一天下的貢獻最大
    商鞅變法同時,反過來說,秦國變得強大,不僅僅只有商鞅的功勞,歷代秦王重視變法,並一直維持不變,直到秦始皇發動統一六國的戰爭並成功統一天下之後,商鞅的變法也沒有改變,哪怕商鞅被殺,秦法也沒有被廢除秦國歷史上從秦孝公開始,經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最後到秦始皇嬴政,經歷了七代人不懈的努力,才最終在秦始皇嬴政手中統一天下,可見統一天下有多難,雖然最終在秦始皇手中統一,但是,若不是秦始皇的英明領導、正確的戰略戰術、合理的政治謀略,秦國能在十年內統一天下嗎?
  • 秦始皇推行統一戰略,準備吞併六國之時,為何要先滅掉韓國呢?
    韓國成為東方六國中第一個被秦所滅的國家。在韓國正式滅亡前,早在4年前(秦王政十四年),韓王安已經請求向秦稱臣。  在戰國末期的最後三十餘年,七雄中,秦國成為戰國後期最強大的國家,沒有之一,此時山東六國已經無力與秦國抗衡,秦國在函谷關以西,其餘戰國六雄均在崤山以東,故稱「山東六國」。秦滅六國已成必然,那麼  秦國為何要先滅掉韓國?
  • 荊軻和高漸離最終成為了秦統一六國的一粒塵埃
    秦第十三代君主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決定遷都鹹陽。這一時期政治經濟的劇烈變化,在建築上也得到體現。秦人選擇鹹陽作為未來的國都是歷史的重要轉折點,鹹陽四面環山易守難攻,同時處於關中,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最重要的是鹹陽所處在的關中地區雄踞黃河中遊,地勢西高東低,可以形成對各諸侯國的居高臨下之勢,統治地位優越。
  • 縱觀贏政一生,為什麼沒有一個女人配得上秦始皇的皇后這個稱呼
    秦始皇陵是一墓獨尊,無有皇后墓。研究秦代歷史,發現,秦始皇沒有立皇后。在位三十七年,立法規定,皇帝之正妻為皇后,其子繼位,尊為太后。既如此,秦始皇為何不執行自己欽定的律令,為何不立皇后?這一切,都得從秦始皇的母親趙姬,生父呂不韋說起。
  • 秦國是怎麼統一六國?這六國君是怎樣的下場呢?歷史誤會秦始皇了
    眾所周知,秦王嬴政最終消滅六國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秦朝,積累了璀璨的歷史功績。秦始皇是怎麼一步步滅掉六國的呢,而這六國的王又是什麼下場呢?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終於剷除了尾大不掉的丞相呂不韋,開始真正掌握國家的大權。他在李斯、蒙恬等人的協助下,推行「遠交近攻」之策,分化瓦解其餘六國的攻守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