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被滅後,後人都向秦復仇,秦滅亡後秦人怎麼不向漢復仇?

2020-12-14 送歷史個救生圈

戰國末年,秦始皇氣吞八荒,橫掃六合,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俗話說:「治亂世,用重典」,六國剛剛統一,很多地方的百姓對秦還沒有歸屬感,所以秦始皇制定了嚴苛的刑法。也因此,六國王室貴族都妄圖復闢故國,其中以楚國舊貴族實力最為強大。

當年在六國間也流傳著這麼一句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而其他小諸侯國貴族雖然沒有楚國這麼霸氣,但也總是冷不丁給秦始皇搞個暗殺。比如韓國貴族張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暴秦終於被推翻,天下又陷入了楚漢相爭的局面。最後還是劉邦棋高一著,戰勝了項羽。按理說,劉邦取代了秦朝在中國的統治,應該是老秦人的仇人。為何卻沒見老秦人向漢朝復仇呢?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個中原委。

首先,秦朝宗室被秦二世胡亥屠戮殆盡,沒人為秦出頭。秦始皇在沙丘駕崩前,曾命李斯和趙高給扶蘇傳旨,要扶蘇趕回鹹陽治喪。但趙高卻為了一己私利,脅迫李斯與他一起立胡亥為帝。胡亥在登基後,為了坐穩皇位,大肆屠戮兄弟姐妹,秦朝宗室被他殺得所剩無幾。而秦王子嬰好不容易苟延殘喘地活了下來,還被項羽所殺。僥倖存活的秦皇室後人,隱姓埋名還來不及,哪有膽子去找劉邦報仇?

其次,秦朝有實力的大將皆被劉邦所殺。項羽在滅亡秦朝後,將三秦大地賞給了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這三人也分別成為了雍王、塞王和翟王,替項羽鎮守著秦國。但是劉邦從蜀地反攻回來時,卻將這三人悉數打敗。章邯之前乃秦朝名將,無法接受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便在廢丘拔劍自刎了,而司馬欣和董翳也因兵敗身死。這三位實力最強的秦將身死後,三秦大地也再沒有大將能挑起大梁。

然後,秦人的復仇對象並非劉邦,而是項羽。雖然是劉邦率先入的關,但他在入關後並未殺人放火,而是封存府庫,保境安民。但項羽入關後,卻縱容聯軍在鹹陽搶劫,還放火燒了鹹陽宮殿,殺了秦王子嬰。所以項羽才是滅亡秦朝的罪魁禍首。而在後來跟隨劉邦在垓下圍攻項羽的將士中,就有不少出自秦地。所以也不能說他們沒有復仇,他們是復了仇的。

最後,老百姓只圖安穩,不願復仇。對於老百姓來說,不管誰坐江山都一樣,反正他們都是底層的窮苦人。只要不起刀兵,能讓他們吃得飽,穿得暖就行。劉邦雖然奪了天下,但他讓老百姓安居樂業,秦地的老百姓就念他好。他們為何要放著好日子不過,去幹殺頭的買賣呢?所以並沒有多少人向漢朝復仇。

相關焦點

  • 秦滅六國後,六國的君主都是怎樣的下場?有沒被滅的小國家嗎?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曾對滅六國的原因和過程做了簡單闡述。  其中,各國得到的待遇都是「虜(或得)其王,得(或定)其地」,唯對燕國,用的字眼是「滅其國」。  秦末,天下大亂,各國貴族紛紛復國,唯獨燕國王族始終沒有出現,反而是趙將被立為燕王。
  • 秦滅六國後,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專家:結局有好有壞!
    不先將其攻滅,便會牽扯秦國的滅國行動;後者認為趙國軍力強大,是山東六國抗秦的骨幹力量,故應首先攻滅趙國。待趙國滅亡,只用一道檄文便可拿下韓國。不過,從後來秦國的軍事行動來看,秦王政即未採納李斯的主張,也未採納韓非的主張,而是將這兩種看法糅合在了一起,即先以重兵打擊趙國至奄奄一息,然後再舉兵滅韓。
  • 強秦大軍不再,秦人眼裡大漢即是秦
    亡秦的主力就是楚國的貴族項羽,而秦亡了之後,項羽又開始分封諸王,六國幾乎全部復活,只是最後被劉邦消滅。 有人要問了,六國能在滅亡後復國,為什麼秦朝被滅了就不能復國呢?強悍的秦人和秦軍去哪了?
  • 秦滅六國實現大統一後,六國國主分別落得了怎麼樣的下場?
    歷史有時很神奇,甚至我們都不知道該說是巧合還是意外。有詩云:「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秦滅六國期間,戰死的六國兵將可以說是不計其數,然而,六國的末代君王卻沒有一個戰死沙場,而是無一例外的都成為了階下之囚,以期重獲新生。
  • 齊國被秦滅亡後,其後裔中竟有人反手滅了漢朝
    公元前221年,齊國最後一任國君齊王建以五百裡封地作為交換條件,放棄抵抗向秦軍投降,宣告了齊國的滅亡。從姜太公開國算起,齊國共享國823年,而從公元前391年田和代齊開始,田氏齊國存續了170年。在這一百餘年的時間裡,齊國破魏,弱楚,挫秦,據燕,滅宋,甚至在短時期內與秦國共同採取帝號,可謂風光一時。
  • 秦滅六國之戰上:趙國很慘只排第二,比他更慘的是哪國?
    在秦人眼中只有兩件事,要麼殺敵立功,要麼種地封爵,秦人已然成為了戰爭機器。秦惠文王時期,公元前316年秦軍滅巴國、蜀國、苴國;秦昭襄王時期,公元前272年秦軍滅義渠國;秦莊襄王時期,公元前249年秦軍滅亡東周。此後秦軍虎狼之師東徵南討,山東(此山東,指崤山以東)六國紛紛割地求和。至嬴政時期,秦國對六國已然成俯首壓迫姿態。
  • 秦滅六國之戰:終結戰國的最後一戰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國在長平之戰大敗趙國,自此六國再也無力與秦國抗衡,奠定秦朝統一天下的基礎。前256年秦滅東周,成為實際上的天下共主。前230年到前221年秦滅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那麼秦國是如何消滅六國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秦國滅掉六國後,秦始皇是怎麼處置六國國君的?你可能永遠想不到
    那麼,秦始皇真的是一個「不施仁義」的人嗎?儒者說,仁者愛人。也就是一個人是否仁義的最核心問題,就是他是不是對於百姓有著愛惜之心。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秦滅六國後,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專家:結局有好有壞!首先被秦始皇滅掉的國家是六國當中最為弱小的韓國。韓國這個國家比較尷尬,它大部分領土被秦國所包圍,所以它一直處在秦國的極度高壓之下。
  • 秦滅六國的先後順序
    微信搜索「中式大美生活」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秦朝。秦,原本是偏居西部的一個小國,它是如何滅六國而一統天下的?先有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再有戰國七雄:齊、燕、韓、趙、魏、秦、楚。兩個時段,「秦」皆列席其中,但它一開始並不是最強的。秦國地處西陲,原來只是關中地區的一個小國。春秋晉國稱霸的時候,秦穆公企圖向東爭霸中原,每敗於晉國。
  • 秦滅六國,天下一統!
    但在汾城站住腳後,根據《史記-秦本紀》的記載,立即對六國聯軍打出反擊戰,「攻晉軍,斬首六千,晉楚流死河二萬人」,當然,這裡有一種說法是,只有三晉軍隊,沒有楚國軍隊。隨後,王齕就與張唐合軍攻下了趙國的寧新中,改名安陽。看下圖,這就捲土重來了,又對邯鄲虎視眈眈了。張唐是怎麼回事呢?
  • 大秦賦裡的秦人如此團結,鬥志滿滿!秦國滅亡後為何不復國?
    比如西漢滅亡後建立了東吳,東漢滅亡後就有了著名的劉備建立蜀漢!同樣當時強盛的唐朝滅亡後,就出現了南唐這些復國勢力。那麼秦國當時那麼強大,且民心如此凝聚,為何後續秦國被滅了之後沒有人發起復國?勇猛的秦軍和執著團結的秦人都去哪了?翻閱了相關資料後,我發現是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一、早起對宗族勢力的打壓秦國一直以來對宗族勢力的打壓是相當嚴重的。
  • 秦滅六國時,韓信張良蕭何項梁項羽範增都在幹嘛,為何不幫六國
    公元前228年,秦國名將王翦受賄趙國丞相郭開,設計害死了趙國名將李牧,幾個月後,秦軍攻破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滅亡,但是趙國公子嘉帶著一批人逃到了代地,直到公元前222年,王翦的兒子王賁率軍滅代,俘虜趙國公子嘉,趙國才徹底滅亡。
  • 秦滅六國的過程中,哪個國家最難滅?你肯定想不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剪滅齊楚燕魏趙韓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當然,從當時的角度來看,六國已經滅亡,秦始皇已經完成了統一。不過,從後人的角度來看,彼時的嶺南地區,也即今天的兩廣地區還沒有納入到秦朝的版圖。於是,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發動了針對百越的戰爭。
  • 思考秦帝國成敗與中華文明
    所以秦人協助滅夏後,就成為殷商時期的大諸侯,停駐在今天函谷關以東,以抵擋當時的西部戎狄。西周滅商以後,秦人族群不服周室,三分尋求立足之地。一支流向北方形成趙國,所謂秦趙同源,一支進入西部草原,這部分是最主要的嬴秦部落,和西部少數民族奮戰了兩百多年,還有一些不願走的就分散逃亡,流落東部山海。西部嬴秦部落不但沒有被少數民族消滅,反而擴充了勢力,周孝王時代,西部嬴秦受命為周室養馬,大成,受封於西部秦邑。
  • 秦滅六國,有三個國家都是他消滅的!
    對於戰國四大名將來說,他們都是戎馬一生,憑藉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長為秦、趙兩國最為倚重的大將,代表了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所選的四人都是戰國後期的名將,戰功都很偉大,卻沒有理論著述。在戰國四大名將中,從結局上來看,白起、廉頗、李牧這三個人,都沒有獲得比較好的結局,比如白起是被秦昭襄王賜死,李牧是被趙王遷冤殺,而廉頗則在趙國受到排擠,從而最終客死異鄉。
  • 秦滅六國的過程中,為何滅楚之戰最為艱難?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秦王嬴政繼位的時候,秦國的國力已經到了遠邁山東六國的存在。以至於,秦國發動的滅六國之戰,僅用了十年的時間。在歷史上的秦滅六國之中,諸如燕、韓、齊等國的覆滅,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但在山東六國中,卻有這樣一個不存在,為了滅掉這個諸侯國,秦國甚至為此動用了全國的兵力,進行徵討,這個諸侯國便是南方的楚國。當時,在秦滅六國之戰中,楚國可以說是秦軍最為難啃的一塊骨頭。
  • 養馬者的逆襲,當年救你如今滅你,秦與周恩怨從此一筆勾銷
    這個人就是東周君,當時天下所有諸侯國的領導,《大秦賦》秦滅東周這一段演繹的很精彩,周赧王一個鬍鬚蒼蒼的老頭,面對秦人的步步緊逼,面對祖宗留下來得天子九鼎,最終還是無奈的給了秦人,秦滅東周,八百年的周朝從此滅亡,連個名義上的存在感都沒有了。
  • 六國在秦末掀起了復國運動,為何到了漢朝就偃旗息鼓了
    秦始皇大舉推行郡縣制,將六國和秦國的土地分成了36個郡,徹底廢除了諸侯分封制度,他要做天下所有人的王。六國中楚燕都是延續了近千年的古國,即使是三晉和田氏齊國這樣新貴,也有二百年的歷史。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雖然還沒有後世強烈,但已和春秋時期「只是換個王」的情景大不相同。復仇必然成為六國遺民的絕對政治正確。
  • 秦滅六國為什麼是從韓國起,到齊國終,這順序有什麼講究?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派將軍內史騰率軍攻打韓國,從而正式拉開了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的大幕。經過近十年徵戰,秦國先後攻滅了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成功統一天下。那麼問題來了,秦滅六國為什麼是從韓國起,到齊國終,這個滅國順序到底有什麼講究呢?
  • 暴秦桀宋:同樣進行改革,為啥前者掃滅六國後者不到40年迅速滅亡
    然而,32年後,宋國就被齊、楚、魏三國打敗、瓜分了土地,走向滅亡。同樣進行了改革,為什麼秦國逐步興盛而宋國迅速滅亡呢?秦國東面有函谷關和潼關,東南面有武關,西面有散關,西北面有蕭關,被稱為四塞之地。」他的形象似乎趨近於桀紂,因此,諸侯都稱他為「桀宋」,並以此為名義出兵討伐,聯合攻滅。然而,諸侯國或許只是為了師出有名罷了。宋國本為殷商時期遺留下來的一支,周武王滅商的時候,微子投降周朝,被封為諸侯,建都商丘,國號為宋。「射天」本為東方平原文化的殷人禮節,以此表示同仇敵愾,並不能就此認為他就是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