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在秦末掀起了復國運動,為何到了漢朝就偃旗息鼓了

2021-01-20 騰訊網

秦始皇去世後沒多久,被他滅的關東六國就掀起了轟轟烈烈復國運動。不到一年,楚、齊、燕、趙、韓、魏全都復國了,秦國也在項羽、劉邦等勢力的打擊下土崩瓦解,秦朝的統一僅僅維持了14年。繼之而起漢朝繼承了秦朝大部分制度,卻延續了三百餘年。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對比,六國人為何如此仇恨秦國,卻又能坦然接受漢朝的統治呢?

嬴政要做所有人的王,而劉邦要做所有王的王

六國人恨秦國,最直接的原因當然是秦國滅了他們的國。秦始皇大舉推行郡縣制,將六國和秦國的土地分成了36個郡,徹底廢除了諸侯分封制度,他要做天下所有人的王。六國中楚燕都是延續了近千年的古國,即使是三晉和田氏齊國這樣新貴,也有二百年的歷史。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雖然還沒有後世強烈,但已和春秋時期「只是換個王」的情景大不相同。復仇必然成為六國遺民的絕對政治正確。

除了將全天下納入同一個行政規劃,秦始皇還規定天下「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戰國時期各國都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字,馬車的軌距和對應的路寬也各不相同,甚至連重量和長度等計量單位都有所區別。秦始皇將這些差異強制全部抹掉,在後世看來是大功一件,奠定了天下統一的基礎。然而在時人看來,就沒有這麼強的正當性了,這何嘗不是在毀滅他們遵循了數百年的文化和習俗。所以六國人,從失去權柄的王室貴族,到被強制學習秦法的底層民眾,對秦國都充滿了憤恨。

當然,六國人對秦國的仇恨是相對的,隨著時間的流逝,對故國的懷念和新制度帶來的不便都會變的平淡,尤其是上面還有一位嬴政這樣的雄主鎮場。如果嬴政能在位更久,舊六國人可能都不會有機會發洩自己的憤恨。

可惜,嬴政沒有活足夠久,這才給了項羽、劉邦等豪雄機會。

劉邦沒秦始皇那麼決絕,他正式稱帝後,雖然保留了很多秦朝制度,但在關鍵的分封制上,劉邦沒有學秦,而是選擇保留諸侯王。這就是所謂的郡國並存制,劉邦定都長安,直轄舊秦國十五郡,關東六國大部分土地都賜給各諸侯王管轄。所以,到了這一步,六國人已經達到了復國自治的目的,他們沒有理由反對漢朝。

劉邦稱帝時,關東地界從南到北依次是長沙王吳芮、淮南王英布、楚王韓信、梁王彭越、韓王韓信、趙王張耳和燕王臧荼。這些王中,只有韓王是舊韓國王室後裔,其他的楚王、趙王、燕王和舊王室毫無血緣關係,雖然和六國人設想的復國有些差距,但足夠讓劉邦來堵住那些遺老遺少的嘴了。

此時,劉邦在名義上恢復了周王朝的體制,只不過從天子到諸侯的爵位都升了一級。漢廷直轄關中和中原的戰略重地,其他土地都交給各個王。劉邦並不直接統領一切,而是統領所有王,再由王來監管地方。

不管怎麼樣,劉邦幫舊六國人找到了新的效忠對象。至於他們更願意效忠所屬的王,還是中央朝廷上的皇帝,劉邦給予了很大的自主權。在不久的將來,關東民眾就會發現,他們的故國也就那麼一回事,新朝廷更靠譜。

舊六國勢力在秦漢交替之際遭受嚴重打擊,到漢朝時再難掀起浪花

劉邦所冊立的舊六國只有楚韓趙燕,但在復國浪潮剛剛開啟時,另外的魏齊兩國並未缺席,只是他們都在楚漢之爭中淪為了犧牲品。

陳勝吳廣首舉義旗後,帶動了各地六國舊人紛紛揭竿而起,不到一年,六國便都復國了。六國的力量完全不對等,以楚齊趙三國最強。

楚國在亡國前,無論是疆域還是人口僅次於秦國,而且楚文化明顯有別於其他六國,自成一體,向心力最為強大,所以復國意願最強。齊國由於在統一戰爭中「及時」投降,損失很小,不論是王室還是民間力量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全,因此復國潛力最大。趙國是秦國在戰國後期的最強對手,尤其是經歷了長平之戰,兩國堪稱死敵,加上趙人剽悍尚武,故趙人也積極參與復國運動。燕魏韓等國就要差一些了,燕國王室在統一戰爭中幾乎沒有倖存者,連找個王室後裔都費勁,最後只能找了個異姓人,無法有效地吸聚人心。魏韓兩國常年受秦攻擊,早就和秦地融為一體,加上兩國地處中原要衝,歷來被秦人重點關照,所以也難有大的作為。

六國王室在統一戰爭中都蒙受了程度不一的損失,人才凋零,威望自不可同日而語。所以這些新王都很難有效掌控自己的部屬,事實上六國的軍隊本就不是他們召集來的,軍隊都掌控在各個軍閥手中。劉邦其實就算是楚國軍屆的一個小山頭,項羽叔侄也是。這些軍事將領在反秦作戰中,不斷加強了手中的權力,地位趕超本國國主。最終在攻破鹹陽後,項羽在冊封十八路諸侯時,將這一事實明確了下來,直接立有功將領為新王。

王由六個迅速變成了十八個,而領地還是那麼大,所以導致的後果是王貶值了。項羽將「王」跟不要錢似的發了出去,「王」也就變的不值錢了。復國運動就此變味兒了,不再是六國王室的狂歡,而是六國人的盛宴。王室血脈已經不再是稱王的限制因素,六國王室後裔漸漸泯然眾人矣。

這裡面有個例外,那就是實力一直並未受損的齊國。王室田姓在齊國各地開枝散葉,復國大潮開啟後,各地田姓人都冒了出來領導齊國的復國。這和燕國乏嗣無後的窘境形成了鮮明對比,然而凡事物極必反,諸田都想主導復國,彼此之間不服,最後釀成內戰不休的局面。人丁興盛的齊國先是遭到平叛秦軍的重點打擊,後來項羽又牽扯進了齊國內鬥幾乎亡了齊國。後來屢遭蹂躪的齊人嚴守中立,對楚漢兩不相幫,結果被立威心切的韓信亡了國。六國王室力量最強的齊國就這樣在諸方打擊之下沒了主心骨,劉邦先是將齊地收歸中央直轄,後來又立長子為新齊王,徹底斷了舊齊人的念想。

楚國王室後裔熊心淪落到放羊,被有心人找到推到了楚王的位子

王室力量強大的齊國尚且如此,其他幾國的王室更不能掌控局勢。楚王被項羽叔侄架空,趙國則是由張耳陳餘把持,韓魏兩國實力弱小,只能在楚漢之間搖擺。

劉邦消滅項羽後,趙國和齊國已被韓信攻滅,魏國因背叛漢國也被剿滅,楚國是項羽自己搗鼓沒的,韓國和燕國則是漢國小弟。舊六國勢力已經難成氣候,劉邦也就順勢保留了韓國和燕國,還幫助趙國找了新王。

在漢朝初年的異姓王中,只有韓王韓信算是六國王室後人,尷尬的是韓國還是這些諸侯中實力最弱的,舊六國已經無法掀起浪花了。

約法三章:連秦人都不願反抗漢朝

到了漢朝,舊六國人既沒了復國意願,也沒了復國能力,復國自然無從談起。昔日的秦國人同樣如此,早早就接受了漢朝統治的現實。

劉邦率先攻入關中後,和秦地民眾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意思是暫時廢除秦國過去一切苛法,只要遵守三條就夠了:殺人者要償命,打傷人的或者盜竊財物也要判刑定罪。劉邦為秦人定的新法只說三條刑法內容,其他賦稅、徭役全都沒提。劉邦這是向秦人宣示,他的軍隊不但不會騷擾地方,還將秦人在秦法下的欠帳一筆勾銷。誰要是能想像到房貸突然不用繳了後的狂喜,就能理解秦人對劉邦的歡迎程度。

當然,這個所謂的約法三章必然只能是過渡條款,不交稅是不可能的,要不然劉邦以後咋供養軍隊。可是大話剛說出去,也不能立馬反悔啊。就在劉邦不知道咋收場的時候,項羽來解圍了。項羽進駐鹹陽後,屠戮了倖存的秦國王室成員,將鹹陽內外大肆劫掠了一遍。隨後劉邦被項羽冊封到了漢中,關中封給了秦軍的三個降將。約法三章當然就此作廢了,可秦人根本不會埋怨劉邦失信。對已經嘗到新朝甜頭的秦人來說,劉邦這個楚人要比章邯這些秦人強多了。這正是劉邦可以從漢中迅速平定關中的原因所在。

劉邦佔據關中,立即東出同項羽爭霸。漢軍常年在外徵戰,自然需要穩定的後勤供應和充沛的兵源。而漢軍要從關中得到這些支持,光靠之前的「約法三章」是不夠的,大家也就默契地不再提這茬。相比殘暴的項羽軍,劉邦就算有些滑頭,也是仁義多了,秦人也樂於支持他。

劉邦東出後,蕭何坐鎮關中,重建當地法制。規定秦人納稅交賦的義務,當也給了秦人很多甜頭。比如開放舊秦國王室的莊園,賜給缺地少地農民,在各地選拔鄉長,免除賦稅,輔助當地官員教化地方。一套組合拳下去,秦人成了漢人。

在楚漢之爭的五年中,劉邦多次遭受挫敗,兵員損失慘重。壯丁本就捉襟見肘的關中多次發動老弱上前線,支援劉邦。戰後不久,蕭何又發動民眾在極短時間內修建了恢弘的新皇宮。這要放在他朝,不知會逼反民眾多少次了,可秦人就沒有反抗的舉動,這很能說明問題,除了劉邦和蕭何統御手段高超,秦人和漢朝已經深度融合了。

除了認可漢朝,事實上秦人也沒有別的選擇了。

秦國宗室在秦時就被自己人禍害了不輕,胡亥誅殺了三十多位兄弟姐妹,其他宗室子弟更是數不清。後來項羽又在鹹陽屠戮一番,秦國王室算是絕後了。至於項羽在關中立的三個新秦王——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這三個人的投降坑害了幾十萬關中子弟,而且和項羽走的很近,秦人對他們毫無認同感。相較而言,劉邦的漢則要親切的多。

秦末的農民戰爭是舊六國勢力最後的狂歡,就像蜉蝣的人生最後一段,極盡璀璨,而後迅速迎來死亡。在漢朝建立後,包括秦國舊貴在內的遺老遺少已經沒有力量同新政權抗衡,這就有了強漢三百年。

相關焦點

  • 秦朝短命是因秦始皇對六國貴族心慈手軟?恰恰相反
    秦始皇兼併六國,一統天下僅僅十三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起的反秦起義立即引發全國連鎖反應,六國紛紛復國,兩年秦朝滅亡。此外,秦末反秦各國紛紛復國時,韓國,應該是說韓王安這一支無後,要去立橫陽君韓成為韓王,韓成不知道啥輩分,不過韓成之後的韓王信就要追溯到韓襄王那支,可見韓王安一系同樣遭到屠戮。及項梁之立楚懷王也,燕、齊、趙、魏皆已前王,唯韓無有後,故立韓諸公子橫陽君成。
  • 最終「滅六國」徹底實現華夏統一,是漢武帝完成的,而不是秦始皇
    但是,六國的王族法統被打亂後,六國復闢力量很難再依託這些舊王族,退而轉為依靠楚漢的封王,比如曾當上齊王和楚王的韓信,還有燕王陳豨、梁王彭越、趙王張耳等人。韓信多次被人鼓動反漢自立,其實就是舊六國復闢力量開始轉換形式的一個體現。但是,當漢朝的異姓王多數被剷除後,各地諸侯王都變成了劉氏子孫,六國復闢力量是否會消失呢?
  • 秦滅六國後,六國的君主都是怎樣的下場?有沒被滅的小國家嗎?
    看來:秦既不想讓韓王安活,但也不想直接處決韓王安(避免激起後面幾個諸侯王的拼死抵抗,也避免韓人的仇恨),便讓楚人昌平君前去處理···  順便說一句:秦末各國復國時,韓國立的是國君不是韓王安後人。  韓王安的後人後來散居於江、淮之間,因江淮口音「韓」與「何」相近,因此,後來何姓許多人是韓王安的後人。
  • 秦國滅亡後為何不復國?
    那麼我就產生這麼一個疑問,在浩瀚的中國歷史長河裡,那麼多的朝代沒落後,都會相繼出現各方復國勢力。比如西漢滅亡後建立了東吳,東漢滅亡後就有了著名的劉備建立蜀漢!同樣當時強盛的唐朝滅亡後,就出現了南唐這些復國勢力。那麼秦國當時那麼強大,且民心如此凝聚,為何後續秦國被滅了之後沒有人發起復國?勇猛的秦軍和執著團結的秦人都去哪了?翻閱了相關資料後,我發現是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 秦末天下大亂秦朝危在旦夕,戍守百越的50萬秦軍為什麼不回師救援
    秦末天下大亂的導火線——陳勝、吳廣大澤鄉農民起義:相信還有很多人都記得,我們在學校裡曾經學過的「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和「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篇課文是在哪一個年級哪裡學習到的呢,相信也還有很多人都記得,是在初三的語文課本裡,即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材。
  • 秦亡之後,為何老秦人不復國?強秦大軍不再,秦人眼裡大漢即是秦
    中國古代亂世很多,從春秋到清末,一亂一治世規律。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就有春秋戰國的混戰局面,持續了幾百年。春秋戰國被稱為中華文明的萌芽階段,那個時代是諸侯爭霸的亂世,也是思想文化的繁榮盛世。最後西邊的強秦走出關中吞併六國,第一次將中國納入一個大一統的政權之下。
  • 高達之父富野由悠季:G之復國運動重製是因為被詬病難以理解
    高達之父富野由悠季:G之復國運動重製是因為被詬病難以理解 時間:2019-07-10 16:11:19
  • 復國運動與琉球民族的消亡
    琉球的愛國主義救國運動 「生不願為日國屬人,死不願為日國屬鬼」 這句話是1876年來中國求助的琉球人向德宏所說,他們一行人來中國幾年了,想要清政府出兵幫助琉球,可是一直沒有結果,清政府與日本的談判也是沒有任何進展
  • 解讀以色列系列:以色列的復國曆程-1-那些猶太復國運動的先驅們
    上世紀民族解放與民族獨立運動紛起,一些帝國主義勢力被瓦解或消解,出現很多民族獨立的國家。世紀末蘇聯解體,更是催生了之前從來沒有獨立國家形態的國家出現,比如中亞的哈斯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 在筆者看來,像猶太人這樣復國的,沒有,它是一個孤例。
  • 高達之父承認:《高達G之復國運動》徹底輸給《海賊王》
    說到「高達之父」富野由悠季,動漫迷們一定不會陌生,作為一手打造初代《機動戰士高達》的動畫大師,富野大光頭一直擁有著強大的存在感。
  •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秦朝被滅以後,為何「老秦人」沒有復國?
    「老秦人」想要復國是不可能的,主要的原因有三個:1、「老秦人」壓根就沒有實力六國滅亡之後之所以能夠再一次復國,很大原因就是因為秦國已經衰落,民心向背,君臣不和,古代稱之為一個國家的氣數已盡。然後在秦滅六國之時,很多國家的重臣、宗室並沒有趕盡殺絕,在當地還是很有號召力,這些號召力給了他們復國的實力。然後秦國的滅亡的時候,秦國的宗室、重臣等早就沒有了。總的來說是兩個方面造成的。一方面是,秦國當政者的不斷地的殺戮,具體來說是兩位:秦始皇和秦二世。
  • G復國運動17G-Self背包裝備型+G復國運動11G-LUCIFER
    作者自述:第一次看到G復國運動實體化模型視頻是B站上的Alex倫倫倫大神的展示視頻,非常驚豔,問了一下大神是用的什麼貼紙,很快的耐心的解答了我的問題,決定學著做一個,模型到了之後,一邊看著大神的視頻一邊琢磨學習製作,結果功虧一簣。。。兩個連結推進器的零件都斷裂了。。。少了兩節連結件推進器只能已很彆扭的角度掛在身後。。。
  • 被秦始皇廢掉的制度,劉邦被迫撿起來繼續用,後來差點讓漢朝解體
    當時,六國的王室、貴族尚在,分封制度「餘孽」猶存。 劉邦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出身於貧民的皇帝,不得不顧及到這一點,即:他們劉家的天下,從根兒上就缺少足夠的合法性、說服力。
  • 秦始皇在秦滅六國之後,是怎麼樣處置六國國君的?
    到了秦王嬴政的時候,秦國的國力已經達到了歷史的巔峰時期。山東六國則恰恰相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歷史給了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機會,他自然不會錯過。關於六國國君的下場,情況也不盡相同。一 先來看韓國國君 公元前二三一年,秦始皇正式發起的滅國戰役,第一站就奔向了最弱的韓國。
  • 以色列國的起源:猶太復國主義是如何轉變成國際運動的?
    巴勒斯坦已經有可觀的猶太人口,其中有西班牙的塞法迪難民的後裔、中東國家近來移民的後裔,以及18世紀和19世紀早期受各種宗教運動影響而從歐洲移居巴勒斯坦的猶太人的後裔。在猶太復國主義興起前,那裡的猶太人口不斷增長,到1860年,猶太人開始在耶路撒冷城牆外新建居住區,這些街區如今已成鬧市區。
  • 《高達G之復國運動》新企劃展開
    《高達G之復國運動》是「高達之父」富野由悠季繼1999-2000年的《Turn A高達》之後所執導的又一部《高達》系列長篇作品,受到了廣泛關注。昨日(9日),據日媒報導,在羅馬參加動漫活動「Romics」的富野由悠季提到《高達G之復國運動》的新企劃正在進行中。
  • 為什麼戰國時代的山東六國在統一戰爭中敗給了狂暴的秦國?
    其實怎麼看,秦滅六國就是人道主義災難和歷史的悲劇。而除了秦國,歷史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呢?山東六國在戰國開局時,除了地緣位置特別差的韓國,和整體實力不值得一提的燕國外,其他幾個大國都有過崛起的輝煌時刻,但是拋開所有的混戰,山東六國在地緣上的致命缺陷在於:除了戰國初期的魏國和戰國中期崛起的趙國曾經有意識地向中國第二級地理階梯擴張之外,沒有一國能夠佔據對秦人的形成俯衝態勢的地理優勢,而且魏趙二國先後敗落。
  • 高達之父:《高達G之復國運動》或將有三部劇場版
    之前由高達之父富野由悠季再度出山創作的《高達G復國運動》,在TV動畫完結之後一直都有新消息公開。之前富野大光頭就說過《高達G之復國運動》離完結還早的很,此前就曾經有製作劇場版的消息,而近日根據網友爆料:《高達G之復國運動》劇場版將會有三部。
  • 《高達G復國運動》劇場版從分鏡起重新畫
    ­  由高達之父富野由悠季帶來的動畫作品《高達G復國運動》在此前播出的時候引發了不少的話題。而此後官方也宣布將會推出總集篇性質劇場版以及一些後續新作。近日根據官方活動當中透露的消息:本次劇場版將從分鏡起重新畫。­  但是目前還不清楚這個傳言要推出三部曲的劇場版(或者OVA)到底會帶來怎樣的效果。
  • 劇場版《高達G之復國運動》視效圖公布 2019年秋季上映
    今日(7月23日),已經確認會有五部曲的高達系列劇場動畫《高達Reconguista in G(高達G之復國運動)》公布了其第一部劇場電影的關鍵視效圖,電影將於2019年秋季正式上映。《高達Reconguista in G(高達G之復國運動)》劇場版系列是對同名TV動畫版全26話進行再編集並追加新場面的新作動畫,總監督由富野由悠季出任。關鍵視效圖《高達Reconguista in G(高達G之復國運動)》TV動畫由富野由悠季擔任總導演,在2014年10月03日——2015年03月27日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