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全國首部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滑稽戲《頭等大事》嗎?這部滑稽戲由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與上海人民滑稽劇團聯合創作,自2019年推出以來,受到市民歡迎。
12月10日,在2020年上海生活垃圾分類主題宣傳展示活動上,滑稽表演藝術家王汝剛受聘擔任上海市垃圾分類形象大使,聘期2年。目前,上海市綠化市容局根據王汝剛形象設計了「男女老少」四款卡通形象,並將在後期推出垃圾分類漫畫。
活動現場,綜合考評和社會公示選樹的首批12個「上海市垃圾分類志願服務特色社區」獲得授牌。這些特色社區分別為楊浦區殷行街道、楊浦區新江灣城街道、浦東新區洋涇街道、長寧區程家橋街道、長寧區周家橋街道、長寧區仙霞新村街道、黃浦區五裡橋街道、奉賢區金海街道、松江區方松街道、松江區泖港鎮、虹口區涼城新村街道、青浦區徐涇鎮。
活動現場 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供圖
以王汝剛形象設計的「男女老少」四款卡通形象據上海市綠化市容局介紹,2019年以來,住建部每季度對全國46個試點城市垃圾分類考核排名中,上海始終保持第一。自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以來,上海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成效顯著,垃圾分類逐步成為引領低碳生活的新時尚:全程分類體系基本建成,幹垃圾焚燒和溼垃圾資源化利用總能力從2018年的15250噸/日上升到26095噸/日,2020年可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市民分類習慣初步養成,居住區和單位分類達標率雙雙達到95%;垃圾分類實效趨於穩定,「四分類」垃圾實現「三增一減」(可回收物回收量、有害垃圾分出量、溼垃圾分出量增長,幹垃圾處置量減少)目標。
具體做法上,按照「市級統籌、區級組織、街鎮落實」原則,市政府辦公廳印發《貫徹〈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推進全程分類體系建設實施意見的通知》,明確了46項任務清單。市政府做實做強市級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推進工作聯席會議,市級部門成員單位增加到31家,在市綠化市容局增設生活垃圾管理處。
同時,市綠化市容局切實履行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推進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職能,加強統籌協調、督促指導。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研究制定生活垃圾分類專項補貼等系列支持政策,累計撥付專項補貼資金約5.3億元。各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垃圾分類工作,黨政齊抓共管,落實屬地責任,建立區、街鎮、居村聯席會議制度,支持居民區(村)黨組織發揮核心作用,形成居(村)委會、業委會、物業企業、志願者、社會組織等「多位一體」協同推進模式。
此外,上海還構建了市、區、街鎮三級垃圾分類志願者隊伍體系,成立16支區級志願者服務分隊、53支街道(鄉鎮)志願者服務隊;聘任市、區生活垃圾管理社會監督員940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實效測評,2019年達到4400人次,2020年超過1萬人次;據第三方測評顯示,全市居住區居民自覺且正確參與垃圾分類投放率達到95%。
「管理+科技」的推行,也讓垃圾分類實效明顯提高。為優化投放環境,按照「定點要堅持、定時要靈活,破袋要引導、撤桶要鼓勵」的原則,配置投放點「除臭、破袋、洗手」三件套設備,加裝智能監控裝置,落實全程分類品質智能監管。
來自市綠化市容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四分類垃圾量與2019年相比,可回收物回收量6198噸/日,增長53%;有害垃圾分出量2.6噸/日,增加3.3倍;溼垃圾分出量9428噸/日,增長27%;幹垃圾處置量14178噸/日,下降20%,達到本市生活垃圾處置總量控制目標。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