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佳榮(右)與葵湧應急管理辦工作人員討論防疫工作。深圳僑報通訊員 李小輝 攝
深圳僑報記者 陳智美
「這個時候重回街道,每一秒都很珍貴。」在陳佳榮言語中,能感覺他在與時間賽跑。陳佳榮的身份是大鵬新區機關突擊隊派駐葵湧辦事處的第二突擊隊隊長。當新區組建突擊隊時,在新區科技創新和經濟服務局工作的他,第一時間報名。
推動「葵湧經驗」全區鋪開
「他來到葵湧報到後,立刻下沉到社區一線工作中去了。不是我們帶著他逐漸熟悉工作,而是他帶著我們到處奔波協調。」葵湧應急管理辦的工作人員這樣評價陳佳榮。
葵湧應急管理辦承擔了轄區企業、三小場所的安全生產、防疫安全、復工復產重擔,如何在防疫中實現共贏,這是擺在葵湧面前的一道重大考題,不容閃失。帶著疑問,陳佳榮來到社區,跟社區的黨委書記、安全主任、網格員深入交流;到企業,他帶著職業敏感性,從企業產業鏈配套、供需關係、防疫條件等一一詳細詢問記錄。回到辦公室馬上組織制定復工復產細則,制定了「分級管理、化整為零、分類管控、壓實班組責任」的「模塊化」管理辦法。
在實施過程中,該管理辦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新區科創經服局及時總結了葵湧做法。葵湧還率先實行了「三關愛三服務」做法、成立12個工作小組、多個重點企業服務專班等,葵湧不少復工復產辦法為新區提供了實踐試點。
善用科技力量科學防疫
在新區科創經服局工作多年,陳佳榮對「防疫插上科技翅膀」有很多落地做法。「零見面」電子化申報、在線查詢審批結果等便是換位思考的舉措。
陳佳榮在大學的專業是工商管理,參加工作後喜歡站在企業的角度設身處地思考問題,也喜歡在數據中發現問題。葵湧共有各類企業2525家,佔新區總數的41%。如此多的企業假如一窩蜂來備案復工復產怎麼辦?人員交叉感染了怎麼辦?指導備案的工作人員少怎麼辦?為此, 陳佳榮召集企業、軟體開發公司等研討開發要點,申報小程序兩天內火速上線,該程序創新實行「資料審報+現場核查」雙把關,實現「零見面」電子化申報、在線查詢審批結果,極大提高工作效率。
在「i深圳」剛推行之際,他第一次時間提出建議,促進大數據互通、共享。對於葵湧辦事處轄區企業試用的「防疫通」,陳佳榮也全力動員企業及時填報。新區調研後及時推廣,讓這個「黑科技」再為新區防疫防控增添「利器」。
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
2月2日,陳佳榮作為突擊隊代表,在葵湧的會議上表態:「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定要堅守崗位,與黨組織同進退,堅守到最後,不辱使命。」言必行,行必果,陳佳榮自從參加葵湧防疫工作以來,就沒有休息過。深夜查閱資料制定措施、冒雨檢查防疫檢查點、深入企業調研……
這段基層工作是一段寶貴經歷,陳佳榮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每天堅持寫防疫工作日記,至今已有20多篇,所感所想真實動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本著一個黨員的使命感,陳佳榮已經在思考疫情過後基層治理若干問題,並著手相關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