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很多人都知道但卻不明白,之所以說知道是因為影視作品中的六小齡童大家很熟悉,之所以說不明白是因為原著中的「思想」很多人不了解。若是想真正看懂這部浪費與現實共存的神魔小說,想真正理解人性中的百態,想知道孫悟空為什麼會有七十二種變化,那就不得不讀一讀吳承恩所寫的《西遊記》。原著雖然有文言文,可其中蘊含的道理越早明白人生越能少走一些彎路,知曉浪漫之所以浪漫是因為現實太過現實,一部《西遊記》讓你身處神奇的世界裡領悟人生的九九八十一難。
《西遊記》寫的是師徒四人連馬去西天取真經的故事,之所以說浪漫是因為作者吳承恩筆下的西遊又一種很美好的情景,一切都是那麼的渾然天成恰到好處,細節描寫處活靈活現,仿佛本人置於那樣一副場景中,說不出的浪漫但卻又無比的現實。孫悟空從石頭中蹦出來後,天庭震動,玉帝派人查看只因其是天地精氣孕育所生便不了了之,可石猴通靈看周邊事物更替便欲求無上長生之法,於是便有了這一場場驚心動魄的好戲。
石猴歷經風雨來到菩提祖師住處向他學習道法,此處的菩提祖師精通儒釋道三家法門,學問非常博大,此處也可知曉吳承恩本人的文化素養非常高,否則寫不出這樣的曠世奇作。個人的經歷和感悟通過文字書寫把之表達到紙墨上流傳給有緣的人觀看了解,了解這人世間的無常,了解人性中的多般變化。人性中的神性和魔性就在石猴成長的經歷中,若能仔細領悟便知道什麼是七十二變什麼是如意金箍棒什麼事筋鬥雲。這些浪漫且富有玄幻色彩的事物並非吳承恩一時興起所想是前人總結出來的名詞。
《西遊記》是綜合了前人的典籍重新編寫成的一本小說,其中蘊含的智慧囊括了儒釋道三家智慧。從菩提祖師為石猴取名「孫悟空」便知曉,什麼是「空」?空無所空才是「真空」,這是真正見到自己本性的時候,簡單的說就是明白了自己是誰,這輩子需要做什麼事情,自己的價值在哪裡,安心的處於當前,如此一來整個世界就變得相當安靜,自己的心也就不亂了。悟空沒有「悟空」所以有了七十二變,有了如意金箍棒,有了筋鬥雲,這些東西人人具足。
比如一個筋鬥十萬八千裡,這筋鬥就是人的念頭,我這一個念頭何止十萬八千裡,宇宙的無邊盡頭我都去得了,只在這一念之間。那如意金箍棒是自身的能力,想大便能大想小便能小,想隱藏起來就能隱藏起來,想展現出來就能展現出來。那七十二變是心的變化,幾年前幾十年前,幾年後幾十年後都是不同的自己,不同的人生,心的變化何止七十二種,更多的變化都會有。人人心中都有一個「孫悟空」,同時「豬悟能」、「沙悟淨」、「唐三藏」等等人物都有,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命運,若是「悟」清楚了,原來都是自己心中所想。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中說,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佛」就是「覺悟」就是「悟空」就是明白自己,人這一生最難得的就是真實的明白自己懂得自己。這部《西遊記》在如今這個喧譁的世界裡能夠幫助人們找回自己,找到自己最開始的那顆心,讓自己不再迷茫,讓自己也「悟空」一下,得到深遠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