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圓明園出現了兩株並蒂蓮,一株是江南春,白色蓮花,一株是國慶紅,花色鮮紅,且能延長至國慶節,故而得名。而且這國慶紅身份還不一般呢,是太空育種和人工雜交育種相結合培育出來的,花色紫紅色,重瓣型,花態呈飛舞狀。父本「冬花紅」,母本「太空紅旗」。厲害了。
圓明園並蒂蓮「國慶紅」
圓明園並蒂蓮「江南春」
前幾日,南京玄武湖月影橋下的那朵並蒂蓮謝了之後結出並蒂蓮蓬,不料竟被遊客偷偷摘了下來。好不容易又發現了第二株並蒂蓮,誰曾想花苞一大一小,似是先天發育不良,不過5天已有枯萎跡象。怪不得有遊客感慨說總算明白了為什麼古人把並蒂蓮比作愛情。小的花苞枯萎了,另一朵大的也不願獨自綻放,它們這是永結同心不離不棄啊。
玄武湖並蒂蓮
玄武湖第二株並蒂蓮
關於玄武湖並蒂蓮的歷史記憶,可見《宋書》卷二十九志第十九《符瑞下》南朝梁·沈約:「孝武帝孝建二年(455)六月庚寅,玄武湖二蓮同幹。」「二蓮同幹」指的就是並蒂蓮。
為何被採的並蒂蓮蓬讓人心疼不已,因為那是十萬分之一的幸運。
花開並蒂,機率僅有十萬分之一
並蒂蓮屬荷花中的千瓣蓮類,是荷花中最為珍稀的品種之一,作為自然生成的變態品種,其生長的概率僅為十萬分之一,而且目前還不能複製,無法遺傳,因而顯得特別珍貴。
在我國古代的許多典籍中,均有關於並蒂蓮的記載,如《宋書·符瑞志》:「文帝元嘉十年七月華林天淵池芙蓉異花同蒂。蓮生建康額簷湖一莖兩花。」明代植物著作《群芳譜》卷二十九:「並頭蓮,晉泰和間生於玄圃,謂之嘉蓮。」說明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並蒂蓮就廣受人們的關注和青睞。
在樂府詩《青陽渡》中,魏晉文學家更以「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下有並根藕,上有並蒂蓮」的生動描述,將並蒂蓮莖稈一枝、花開兩朵的美好姿容,深深根植在民眾心間,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
並蒂蓮不止代表永結同心,還有「王者德盛」「高中狀元」之意
並蒂蓮莖杆一枝,花開兩朵,可謂同心、同根、同福、同生的象徵。因此常被視為夫妻恩愛,美滿幸福的象徵;也被用以表示情同手足的兄弟情。
民間傳說中,並蒂蓮的出現是吉祥之兆,在南北朝時更有「王者德盛」之兆。相傳雍正帝初登基,並蒂蓮生,遍現海內。傳教士郎世寧曾繪「聚瑞圖」一幅,獻新君以為賀祝。
郎世寧「聚瑞圖」,臺北故宮藏
青瓷瓶中插有一莖兩穗的粟米及一蒂二苞的蓮花等祥瑞植物,畫中描繪的題識中所寫的「和穎之谷」與「並蒂之蓮」均被視為是應驗統治者懿德的祥瑞之兆。
明代時,「並蒂蓮」的出現還被認為是有人要高中狀元的吉兆。據明代陸粲所撰《庚巳編》卷九「瑞蓮」條記載:「正統戊午,吳縣學池中,蓮一莖三花。巡撫周文襄公見之曰:『行有當之者。』明年而施修撰(槃)以縣學生狀元及第。成化辛卯,蘇州府學池中,蓮亦一莖二花。明春有甘露降於學之桃樹上,越兩月而吳文定公(寬)為狀元。」
將十萬分之一的幸運定格
並蒂蓮有如此之多的美好寓意,那麼瓷器上流行「並蒂蓮圖」也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明永樂 御窯青花並蒂蓮紋折沿盤
南京十竹齋2016年拍品,成交價1207.5萬元
通體四層紋飾,口沿繪纏枝花卉,內壁分繪枇杷、櫻桃、蟠桃、石榴等四種折枝瑞果紋,間飾折枝靈芝紋。盤心繪一枝同生的俯仰相對的兩朵蓮花,風姿綽約,蓮蓬初成,花香正濃,另有含苞待放者,伴以茨菇。此式「一枝二花」或「一枝二果」的主題紋飾在永樂御瓷盤碗的內心廣為應用,為永樂花果紋飾之典型時代特色。 器名中雖有並蒂蓮紋,但所繪並蒂蓮形象並非我們認知的「莖稈一枝、花開兩朵」的雙胞胎。
雍正款鬥彩並蒂蓮紋盤
入清以後,「並蒂蓮紋」在雍正御瓷鬥彩小碗上亦見裝飾,乾隆一朝繼之,而實物寥寥無幾。
東莞市博物館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清雍正鬥彩並蒂蓮紋盤
由於東莞市博物館未展示盤心,而臺北故宮的又是黑白色,特找了同款拍品給大家
盤心青花雙圈內繪鬥彩並蒂蓮紋,並以如意貫套紋圍繞。中心兩朵蓮花並蒂盛開,花色紅豔鮮活,姿態溢美,富有裝飾性,花朵之外裝飾貫套蓮葉一周。外壁分飾並蒂蓮花、忍冬花卉紋等。取兩兩相生、相偎相依之美好寓意。
清雍正 鬥彩並蒂蓮紋小碗
外壁以鬥彩工藝裝飾三組並蒂蓮花,碗內底繪一把蓮。
據《雍正乾隆官窯督陶大事記》中記載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燒造用於飲茶的「五彩並蒂蓮茶碗」,即應指此類作品。
清道光 鬥彩並蒂蓮紋雞心碗 (一套十二隻)
這組清道光 鬥彩並蒂蓮紋雞心碗應和上文中提到的清雍正 鬥彩並蒂蓮紋小碗都屬「五彩並蒂蓮茶碗」一類。
通體以鬥彩裝飾,外壁主題紋飾繪三組並蒂蓮花,碗心繪鬥彩團花蓮紋,與外壁紋飾交相輝映。以青花勾勒輪廓,以綠彩描繪枝葉,紅彩描繪花瓣,設色細分陰陽濃淡,富立體感,色彩逸麗柔和。
清乾隆 青花並蒂蓮紋雙環蒜頭瓶
保利2015年拍品,成交價1667.5萬元
此件蒜頭瓶為晚清內務府總管慶寬家族舊藏,通體繪以青花纏枝並蒂蓮紋,枝葉舒捲自如,一展柔美之態。青花濃妍青翠,以濃淡二色繪就並蒂蓮蓬,視覺效果突出。
下圖為上海博物館藏清乾隆 景德鎮窯抹紅纏枝蓮紋瓶
1988年,上海博物館開始籌建新館,胡惠春捐贈
兩者紋飾、畫法風格高度一致,應所依相同的粉本而成,尤其花葉邊沿留白的畫法為清代雍乾之交御窯蓮紋的獨特技法。
清乾隆 松石綠地粉彩並蒂蓮鏤空「連福」紋香燻
丹青成就並蒂蓮,願生生總開一處
並蒂蓮的珍貴以及其蘊含豐富的內涵,引無數古今文人墨客或畫之以存其美,或作詩文詠之頌之以流其芳。
明代王廷相《姑蘇行》有「不嫌死作合歡樹,但願生為並蒂蓮。」
清代詩人納蘭性德《一叢花·詠並蒂蓮》中形容並蒂蓮如美女,「闌珊玉佩罷霓裳,相對綰紅妝。藕絲風送凌波去,又低頭、軟語商量。」
清代顧太清《並蒂芙蓉 題蔣南沙相國畫並蒂蓮花》中寫道:同心並頭兩朵,洛浦凌波笑相與。結成伴侶,惜雙雙、佔斷風流嬌嫵。……願生生、總開一處。
「願生生、總開一處」這句真是絕了,比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更為生死相依。
明李士達《瑞蓮圖》(臺北故宮藏)
李士達(活動於17世紀初),江蘇蘇州人。作品中自題萬曆三十四年(1606)見友人家中並蒂蓮花,既可人又是佳兆而戲寫此景。雖自謙不善花枝,但構圖別致,石蓮均呈直立之式,葉石相依,雙蓮襯葉佔畫幅三分之二,顯得亭亭玉立。
吳湖帆等《顧園並蒂蓮圖》卷 (九段)
北京翰海2009年拍品,成交價324.8萬元
顧園亦名「玉山佳處」,是顧阿瑛構建的大型私家園林。顧瑛(1310-1369年),元代富豪,文學家,崑山正儀人。
六百年前,元代名士顧阿瑛在正儀東亭闢池植並蒂蓮,相傳池底鋪有石板,板上鑽孔如蓮房,荷梗便從孔中鑽出,故未被人挖絕,幸得以流傳至今,足見其珍貴。
關於這株並蒂蓮的來歷有兩種說法,說是顧阿瑛在對外貿易的進程中,由「海外」進口到正儀落戶紮根,後世葉恭綽考證東亭並蒂蓮「決為天竺種無疑」,但究竟是顧阿瑛親自從印度訪得,還是其他商人走訪贈送就不得而知了。
東亭並蒂蓮乃是元末古蓮名種,號稱崑山三寶。有「雙萼並頭」「九品蓮臺」「四面拜觀音」等許多名目。花開時,集群賢詩酒酬和,一時傳為佳話。
亭林公園內的並蒂蓮
如今並蒂蓮是顧園仍存於當世的唯一景色,該園林歷600餘年之滄桑,後荒蕪凋敝,唯有東亭荷池種植的並蒂蓮被留傳下來。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此花瀕危。其時,著名學者葉恭綽集資加以搶救,此花得以保存。並作《五彩結同心》在申報上與畫家吳湖帆唱和。於是,此花名聲大顯。
吳湖帆 《五彩結同心》
清代吳湖帆《五彩結同心·瑞蓮》
冰綃凝粉,曉煙織霧,池塘繞遍清香。嬌倚瑤臺月,凌波影,羅袖水佩風裳。
絲絲五彩同心結,願身化、葉底鴛鴦。漫贏得、湖光十裡,夢回妃子瀟湘。
記曾畫堂相映,恁金煇紫綬,玉瑩霞觴。經雨人扶醉,零珠淚、生怕錯媚斜陽。
碧紗籠護知何處,總休負、錦繡心腸。溯一片、紅情綠意,露華並蒂青房。
1935年7月9日《申報》載有《兩路局昨發三通告》正儀站停車一分鐘消息「自七月十五日起、至八月十四日止、京滬上行第二十二次快車、暫行在正儀站停靠一分鐘、以便滬上人士前往賞荷」。
據《正儀鎮志》記載,1956年冬,並蒂蓮由東亭移植到亭林園,而後培植成功,次年4月1日《崑山報》報導了崑山亭林公園「建了一個四周石駁,面積437平方米的荷池,移栽了東亭『千瓣蓮花』」。
蘇州拙政園,杭州西湖,上海豫園等地的並蒂蓮都是解放前後從東亭移植的。
亭林園並蒂蓮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處並蒂蓮集中養殖基地,荷花專家曾用生長過並蒂蓮花的藕種反覆進行培植試驗,結果都不能生成並蒂蓮花,證實其不可遺傳,只能天然生成。
吳湖帆1958年作《東亭並蒂蓮》
香港蘇富比2004年拍品,成交價25.68萬元
吳湖帆先生一九五三年寫荷名作《五彩結同心》題跋曰「十餘年前與葉遐翁訪正儀顧玉山東亭舊址,觀賞千面蓮」,可知早於四十年代已有東亭賞蓮之行。
入畫見紅荷四朵,一展顏綻放,餘者皆遮掮於葉片掩映下,偶展一角;葉塊碩大肥厚,恣意散張,上下交疊,幾覆蓋畫面。
張大千《並蒂蓮》
中國嘉德2009年拍品,成交價156.8萬元
上款人向子安為臺灣蘭記食品公司創辦人向大延先生之子。向大延與張大千相識甚早,居滬時曾一起拜於曾農髯門下,同為「衡陽書畫學社」社員。1946年後,向大延遠赴香港經營實業,後轉赴臺灣創辦蘭記。張大千遠赴巴西後,惦念故鄉風味,蘭記出產的醬菜當年曾整箱整箱地運往八德園。
此幅作於1966年,時張大千遠在巴西,聽聞向大延之子向子安新婚,特寄贈此幅以賀。
北京匡時2016年拍品,成交價241.5萬元
張大千的女兒張心瑞結婚時,張大千特意用白緞縫製被面,手繪「並蒂蓮」,畫上題「百歲和諧」,上世紀90年代,被面「並蒂蓮」捐贈臺北故宮博物院(可惜的是沒有找到圖片)。但張心瑞手中還留有一件張大千手繪的荷花旗袍,這件手繪旗袍作於1949年。當時大千先生繪了6件荷花旗袍,其中5件都是白荷花,畫面略施花青汁綠,僅以赭石硃砂點染花蕊,唯有心瑞這一件用了鮮豔的洋紅暈染。
齊白石1926年作《荷花鴛鴦圖》
北京華辰2013年拍品,成交價477.25萬元
「荷花鴛鴦」是齊白石十分鐘愛的題材,而以晚年成熟期創作的居多。畫中題款「丙寅三月廿又一日,畫此以志公庶仁兄世大人之喜」,丙寅為1926年,楊公庶、樂曼雍夫婦於1925年完婚,齊白石選擇次年春天畫此相贈,其對楊氏伉儷的美好祝願之情躍然紙上。
楊公庶的父親楊度與齊白石有同窗之誼,1925年娶前北京市副市長、同仁堂總經理樂松生之堂妹樂曼雍為妻。夫妻二人與齊白石、徐悲鴻、吳作人、傅抱石、蔣碧微等藝術家經常來往。
于非闇《並蒂蓮》
中國嘉德2011年拍品,成交價82.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