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死者言 維亡者權!法醫劉長青聽懂另一個世界聲音的「翻譯家」

2021-01-09 齊魯壹點

他,用一柄手術刀解剖冷屍,撥開重重迷霧解讀死者之言;他,靠兩隻慧眼洞穿真相,聚焦點滴疑團破譯亡者之語。他是聽懂另一個世界聲音的「翻譯家」,他是公安戰線不可或缺刑偵戰士。在淄博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有這麼一群人,他們運用醫學技術、刑警思維,對案件相關的人身、屍體、生物檢材及其他相關物質進行鑑別、鑑定,用科學的方法、嚴謹的態度還原真相、復盤過程、出具結論,他們是刑事偵查中的法醫隊伍,而劉長青則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先後參與2800餘起案件現場勘查1992年,劉長青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刑偵支隊從事法醫工作,現任刑偵支隊八大隊黨支部書記、主任科員,正高級職稱。27年來,在這個與死者打交道最多的崗位,劉長青牢記入黨誓言,胸懷為民初心,秉承「科學、客觀、嚴謹、公正」的刑事技術宗旨,用熟練的技藝、敏銳的觀察、獨到的視角以及縝密的分析能力,屢次在案件偵破中發揮關鍵作用,讓一起起案件的「沉默者」開口「講述」真相,讓一宗宗大要案水落石出。劉長青也先後獲得山東省優秀人民警察、淄博市優秀共產黨員、淄博市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淄博市公安局破案能手等榮譽稱號;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應聘擔任山東省法醫鑑定專家、華中科技大學法醫系兼職副教授、淄博市醫療事故技術鑑定專家。劉長青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不論做任何事,一定要實事求是」。1995年,資歷尚淺、實踐經驗稚嫩的年輕法醫劉長青第一次單獨出現場,死者是一名「上吊」身亡的女性。到達現場後,他仔細查看了死者頸部索溝,發現形態、走向都符合上吊自殺特徵;但劉長青並未立刻下結論,而是繼續進行深度查驗,發現死者索溝邊緣沒有活體生物反應現象,不能完全排除其他勒壓窒息致死的可能。「有萬分之一的可疑,就不能妄下定論」,劉長青遂向死者家屬建議解剖確定死因。因為此前死者的娘家人和丈夫都已確認死者是上吊自殺,正準備處理後事,因此堅決不同意動刀,其中死者丈夫張某反對情緒尤為激烈和反常。張某的表現更加堅定了劉長青解開謎團的決心。經過反覆做工作,娘家人終於同意解剖,但張某臉色卻剎時變得十分隱晦難看。直覺告訴劉長青,其心裡肯定有「鬼」!他暗示偵查員悄悄將張某監控起來。頸部切開後,疑點凸顯,死因瞬間逆轉。「王某某是被人勒死後,又偽裝成上吊自殺的!」劉長青果斷地說。張某聞聽此言,嚇得撲騰倒地,當場認罪並如實供述作案過程。待劉長青收拾完工具即將離開現場的時候,門口出現了意想不到的一幕,死者娘家十幾個人齊刷刷地跪地叩謝……。望著那一雙雙充滿淚水的眼睛,法醫責任的重大、使命的光榮,深深印在在了這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心上。不盲從於表象,不妄言於推測,用事實說話,讓死者「開口」,憑證據得出結論。劉長青始終以高度的責任心、過硬的醫學刑事技術屢屢成為案件定性的「定海神針」,一次次讓真相浮出水面,為犯罪畫上了堅定的終止符!在我省某地市發生的一起命案中,劉長青被省公安廳緊急調派前往覆核、協助偵破案件。此時,當地公安機關在城郊公路上發現一具屍體,經現場勘驗和屍檢後,按交通肇事逃逸立案偵查一月未果。劉長青到達後,不聽介紹、不看結論,直接把自己關在解剖室內對屍體進行重新檢驗。經過仔細檢驗分析,他得出初步結論,屍體上的傷口不符合交通事故的損傷特點。案件存疑,於是他提出現場復勘。但由於時過境遷,現場路面痕跡已無從尋找,劉長青就從倒臥屍體的中心點不斷擴大範圍仔細搜尋,終於在路旁護路樹的樹幹上發現了可疑的噴濺血跡,提取後經DNA檢驗確係死者遺留;他又結合血跡分布位置、形態、方向等,果斷認定死者非車輛撞擊,而是系遭受多次棍棒物體打擊致死;隨後,他又在原始現場照片中發現了一小段不易察覺的拖拉屍體痕跡,遂認定該案為殺人移屍案件。在重新確定偵查方向和摸排範圍3天後,當地警方將殺人移屍偽造交通事故的犯罪嫌疑人錢某抓獲。「只有細之又細、嚴之又嚴、慎之又慎,才能發現蛛絲馬跡,做出準確結論,從而為偵查提供方向,為訴訟鎖定證據,維護亡者及其家屬的權益。」劉長青說。「參加工作以來,劉長青同志參與勘查各類現場2800餘起,檢驗各類物證4400餘件,直接破獲兇殺案件35起,工作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與肯定。」刑偵支隊副支隊長沈琦祥介紹說。

為1000餘名死者找到「回歸」之路「他身上既有一鼓作氣的幹勁,也有咬定青山的執著。」刑偵支隊支隊長胡立成這樣評價劉長青。2008年4月,鐵路發生一起特大事故,造成多人死傷。接到出警命令後,劉長青立即趕赴現場。慘不忍睹的場面和一具具肢體毀損的罹難者遺體強烈地震撼著他。「迅速查明遇難者身份,儘快為逝者找到回家的路!」他和同事們晝夜不停加班加點,僅用2天2夜時間,就將涉及全國20多個省市的多名死者身份核查完畢,為事故善後處理奠定了堅實基礎。劉長青告訴記者:「當時死者家屬愴天呼地的哭喊聲,痛失親人抱頭而泣的場景,在長達數月的時間裡多次衝擊著我的腦海。說實話,每次處理完屍體,事後都有沉重的心結無處緩釋。作為法醫人,髒累苦還在其次,最難的是心理調適」。有年秋天,警方接到報案,在玉米地裡發現一具高度腐敗的女屍。劉長青到達現場後,看到女屍已經雙眼凹陷成穴,全身呈「巨人觀」狀,猙獰可怕。劉長青和戰友在密不透風的玉米地裡,頂著刺鼻的惡臭味、忍受著成群結隊蒼蠅的侵襲連續忙碌2個小時解剖和提取生物檢材。上車返回單位時,發現臉上、身上被玉米葉劃出了一道道的小血口,被汗水浸溼後引起陣陣疼痛,更讓人頭疼的是衣服上氣味讓人避之不及,同行戰友無奈從農村小賣部臨時買了一件老頭衫和大褲頭讓其替換。誰知到家後,從頭髮散發出的屍臭味,又將家人燻得吃不下飯。劉長青同事告訴記者,屍臭比正常的臭味高數十倍,衣服、鞋襪等易吸味的纖維物質一燻即染,在現場戴不戴口罩都一樣,臭味會隨呼吸深入到口腔、肺腑,隨空氣附著於皮膚、頭髮,無論怎麼洗都洗不掉,只能隨著人體代謝周期完成自行散盡。27年來,劉長青參與了1000餘具屍體的檢驗勘查,兇殺、自殺、事故、意外,雖然死亡原因各不相同,但作為一名法醫,他始終懷著對死者敬畏之心,用事實而且只唯事實做出結論。「但願世間人無病,何惜架上藥生塵。」問及他的理想,他這樣回答。

帶出一流刑偵技術隊伍一名黨員就是一面前進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戰鬥堡壘。劉長青作為大隊黨支部書記,他勇於鑽研的勤奮精神,以苦為樂的奉獻作風,深深影響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引領大隊全體黨員民警立足崗位展風採,全面工作創一流。大隊法醫室民警鑽研業務蔚然成風,加班加點無怨無悔,受到全市公安機關尤其是基層辦案單位一致好評。大隊DNA實驗室創新推出的技戰法領先全國,先後有十餘省市派人來淄博考察或跟班學習;大隊理化實驗室被評為國家一級技術實驗室,並多次在案件偵查中發揮關鍵作用,大隊多名民警多次受到各級各類表彰獎勵。長期繁重的工作以及高度緊張的心裡壓力導致他積勞成疾,身患多種慢性疾病。但他始終保持初心,遇到重大複雜的現場,他依舊背起行裝,衝在第一線。劉長青的妻子是某大型公司精明幹練的總經理,多次心疼地勸他:「我們家庭條件不錯,你年紀也不小了,咱用不著再這樣拼下去,換個崗位幹點輕鬆事吧」。劉長青笑笑回答:我參加工作後跟隨的幾位法醫老師,都是醫校畢業一直幹到退休,那時的條件比現在還差,他們能堅持,我更不能半途而廢。就算我退休了,我也會「若有戰、召必回」......。63歲的老法醫張子玉則坦言:法醫專業需要較高的理論素養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更需要過人的膽識和超強的吃苦精神。這些年來,在一件件人命關天的案事件中,劉長青始終用執著守護初心、用責任踐行使命,無愧於全市公安機關第三代法醫的中堅力量!今年3月,按照省公安廳魯黔警務交流合作協議,他掛職貴州省六盤水市公安局刑偵技術處副處長。行前,他告別遠在外市工作的妻子和獨自在家的82歲老母,毅然踏上赴黔徵程。到任後,他克服方言不通、飲食辛辣等生活上的各種不適,與六盤水市的戰友們晝夜奮戰在打擊刑事犯罪的第一線。劉長青在電話中告訴記者:「為死者言,維亡者權!是責任,是初心,選擇法醫這個職業,我無怨無悔!」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胡泉 通訊員 胡云雷)

相關焦點

  • 玉溪守護者|紅塔分局刑偵大隊女法醫 用解剖刀與死者「對話」!
    2018年底,李琦終於進入警營,在基層派出所工作了一年多後,就被調入紅塔分局刑偵大隊法刑事科學技術室,從事在很多人看來非常陌生而神秘的法醫工作。辦公室的師兄們笑稱,「李琦是紅塔分局近二十年來,唯一一個女法醫!」
  • 【警言警事】 女法醫範瑾的尋「真」之路
    上初中時,一部香港電視劇《鑑證實錄》中女法醫聶寶言的人物形象,在她的潛意識中悄悄種下了職業的種子,加之受從事刑警父親的影響,範瑾喜歡上了偵探類小說,填報高考志願時,她毅然選擇學醫,最終研學至法醫專業研究生畢業,通過參加公務員專項編制考錄成為在崗法醫,範瑾的職業夢想終於得以實現。法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從宋代開始被稱為「仵作」,現代網絡中被稱作「屍語者」。
  • 解剖屍體150多具,法醫韓穎詮釋一雙白手套下的責任與擔當!
    就在她打算報到時,河北省公務員四級聯考公告發布,永清縣公安局需招錄一名法醫,心動的她打算試試。  經過一個月的備戰,四級聯考成績第一,面試第一!韓穎終於不負自己的努力。但一個人生抉擇擺到了她的面前。  「寶貝,你想想,當醫生收入多、說著還好聽。你要去當法醫,工資低不說,還……」父親的話曉以利害。
  • 法醫秦明:公安廳的「段子手」 對得起死者就OK
    安徽省公安廳法醫秦明。 本文圖片均為 王奕 圖  法醫秦明戴上口罩,同事張玉黨穿上防護服,兩人準備好器械和記錄文件,鑽進一間低矮的平房裡——合肥市殯儀館解剖室。  安徽省公安廳法醫秦明。  「為生者權,為死者言」  2011年,秦明在微博上寫到:「又夢見在工作中掙扎。
  • 青年法醫曲延金助力破案300多宗,獲評今年第二季度「中山好人」
    本報記者 王雲 攝隨著《法醫秦明》《心靈法醫》等一系列熱門劇的播出,令法醫這個職業越來越走入大眾視野。今年第二季度「中山好人」榜裡,便有一位青年法醫入選,那就是石岐區公安分局法醫曲延金。每次勘查取證,他都需要「全副武裝」,口罩、頭套、手套、隔離衣,少則一個小時,多則三個小時。一個完整的取證下來,「一脫手套,水就譁譁流下來,警服也全部汗溼。」■用專業發現「蛛絲馬跡」為死者伸冤法醫這個職業最厲害的地方,是被大眾所熟知的一句話——「為死者言,為生者權」。
  • 警探號丨法醫:「給死者和死者家屬一個交代」
    凌晨時分,北京市公安局法醫中心解剖樓依舊燈火通明,幾位法醫們仍在為一起解剖臺前緊張的工作著……法醫們作為警察隊伍中的一員,每天在案發現場和實驗室中穿梭忙碌,探查死因,找尋證據,追求真相。在劉曉菲眼裡,法醫既是一個腦力工作,需要頭腦風暴,也是一個體力工作,很多時候需要在解剖臺或試驗臺前「一站到底」。有一次,為了給一位死於肺動脈栓塞的男性死者找到「栓子」的源頭,她連續工作了六小時。由於解剖臺較為低矮,她開始時只能彎著腰進行,後來又改為半蹲跪,找得視線模糊、雙手顫抖,才在死者的右小腿靜脈處找到一個直徑約0.3釐米的栓塞,完成了死因溯源工作。
  • 讀《非正常死亡事件簿》,與法醫之神一起傾聽逝者的聲音
    讀《非正常死亡事件簿》,與法醫之神一起傾聽逝者的聲音 2020-05-28 13: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法醫之神」,為死者代言
    據說他是和一個年輕女人進入情人旅館後,在性交中突然死去的。這位老人看起來像是病死的,但一想到那個逃跑的年輕女人,我又覺得有些蹊蹺……」這不是哪部網絡懸疑小說中的情節,而是一位法醫職業生涯中的真實場景再現。死屍會說話——800多年前,南宋時代的提刑官宋慈率先提出這一理論,並以一部《洗冤集錄》開創了法醫鑑定學,成為法醫學鼻祖。
  • 讓世界聽懂「中國歌聲」
    原標題:讓世界聽懂「中國歌聲」 MelodyC2E的負責人林洪瑩說,「我們計劃每周翻譯一首中文歌,並附上演唱。」 說到MelodyC2E成立的原因,還得從創始人之一潘江浩的經歷說起。「2016年,我讀大二,參與了學校接待聯合國系統青年事務官員代表團的任務,當時代表團團長在交流時說『我們希望聽到更多中國年輕人的聲音』,這句話對我觸動很大,就想自己能否做些什麼。」
  • 貓奴必備免費翻譯神器!App讓你聽懂喵星語
    未來你的主子有任何命令,不論是肚子餓了、心情不好、拒絕被打擾,你將無法以聽不懂喵星語為藉口,必須奉命遵從,而這一切都要多虧進步的AI科技。根據BBC報導,前亞馬遜旗下語音助理Alexa美國籍工程師發明了一款App「MeowTalk」,這款App能利用AI人工智慧科技翻譯喵星語。只要透過MeowTalk錄下喵喵聲,就能辨識貓咪所要傳達的意思。
  • SCP基金會設備翻譯耳機,只要你會說話,我就可以聽懂
    此檔案為SCP基金會的公開檔案,可以進行觀看,SCP基金會的研究員今天又要去恰飯了。SCP基金會設備翻譯耳機的由來SCP基金會設備翻譯耳機是SCP基金會研究員研究了20多年的產物,主要是用於內部人員進行交流使用,由於SCP基金會的分部遍布,我們在相互的工作中可能會遇到語言不通的問題。因此SCP基金會決定研發SCP基金會設備翻譯耳機。
  • 狗到底能不能聽懂人話?科學家是這麼說的
    這樣看來,好像人類才是最孤獨的一個物種。人類只能和人類溝通。這個假設是不是聽起來有點不太靠譜,說話太玄乎,聽懂我們的話或許還有可能。
  • 狗到底能不能聽懂人話?科學家是這麼說的……
    當人類不再說話的時候,整個世界都安靜了。這樣看來,好像人類才是最孤獨的一個物種。人類只能和人類溝通。那你有想過,如果有一天,陪伴了我們幾千年的狗狗突然能開口說話了,它會說些什麼呢?這個假設是不是聽起來有點不太靠譜,說話太玄乎,聽懂我們的話或許還有可能。
  •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的法醫專業怎麼樣?如何才能成為一名法醫?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是公安部的直屬院校,它開設有法醫專業。這個法醫專業的畢業生進公安局的法醫學,不用考試,直接分配。 自上世紀50年代,就成為全國公安系統中唯一培養法醫學專業人才的教學單位。在1981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設立法醫學專業,1989年又被教育部批准為法醫學專業第二學士學位授予點,1998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開始培養法醫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 小說推薦:女法醫穿越到古代,開啟她的傳奇一生
    他為她鋪一條綿繡大道,成就她驚才絕豔之名;她為他謀算天下,助他走上帝王之路,可最後與他並肩攜手山河的人,卻不是她……她是有正義女神之稱的法醫千城,卻被一個男人利用的如此徹底,千古罵名她來背,母儀天下、尊享人間富貴的卻是另一個女子。好!好!好!
  • 音樂翻譯家張洪模:那個為大雅之堂開門的人
    大部分時間裡,張洪模的世界是寂靜的。靠一根手寫筆,他在電腦上翻譯各國音樂著作;年紀大了,就手拿一把放大鏡,或讀書、或查閱資料。 作為一位多語種的翻譯家,張洪模精通俄語、英語,也擅長日語、義大利語、法語和德語,作品涉及作曲技術理論、音樂史、音樂美學、音樂表演藝術、作曲家研究等各個方面。
  • 《權遊》爛尾的真正原因曝光:原來還有另一個結局!
    《權遊》的原作者馬丁老爺子,早就表示《權遊》不再是自己的娃,已經送人領養了。娃娃的未來走向,有網友總結得貼切又到位——一到四季是曹雪芹寫的,五到七是高鶚續的,第八季是找郭敬明來寫的......全球的粉絲都不願面對,自己心目中的史詩經典,最後竟是這麼一個結局。
  • 提高翻譯專碩質量 傳遞中國好聲音
    進入新時代,中國的國家戰略,無論是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文明交流互鑑,還是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都需要大量優秀的翻譯人才。目前,翻譯人才培養主要依託翻譯專業碩士學位教育。如何提高翻譯專業碩士的培養質量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筆者想從一線教師的視角談幾點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