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下戰鷹的「隱秘」守護者

2020-12-24 中國航空新聞網

姜文盛1989年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後,就進入到航空工業成飛。30年來,他一直戰鬥在航空工業技術第一線。從科研生產現場技術員到特設技術系統首席工藝師,再到服務保障項目總師,他參與和主持了多個型號飛機特設系統的工藝設計,為殲10、殲20參加閱兵等重大專項任務提供技術支持保障。同時,他瞄準實戰化、聯合化、科學化、規範化的訓練要求,對裝備質量、響應速度等服務保障工作制定了系統的規劃。他先後榮獲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航空工業集團建軍90周年閱兵重要貢獻二等獎」「成都市國資國企系統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2019年10月1日上午,國慶70周年閱兵式上,萬眾矚目下,22架「成都造」戰鬥機按照既定的路線和時間,米秒不差飛過天安門上空。

從起飛升空,到接受檢閱,再到圓滿落地,這支「戰鷹」隊伍都沒有出現任何閃失和差錯。由航空工業成飛設定的「維護保養零故障,應急處置零差錯,受閱裝備零拋錨」保障目標全面實現,百分百完成任務指標。

空中戰鷹完美執飛的背後,離不開另一隻地面「戰鷹」隊伍——成飛保障團隊一次又一次與壓力的抗衡,與細節的較真,與時間的賽跑。而成飛副總工程師姜文盛,則是這支隊伍的排頭兵。

除了牽頭負責每一次重大專項任務的保障工作,日常裡每一架戰鬥機交付後的後期保障維護,都是由姜文盛把脈把關,決策落實。同在一片藍天下,與研發和製造相比,姜文盛及其團隊,扮演的是一個更加「隱秘」的角色。他數十年如一日,憑藉過硬的專業「功夫」,從容不迫地守護著這片藍天。

保證「百分百」閱兵花2個月對參閱飛機進行專項檢查

不管是去年國慶70周年閱兵上「成都造」戰隊的零差錯執飛,還是2015年「9.3」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大典殲10的完美亮相,在姜文盛看來,都得益於前期充足的準備和預案。

「在去年國慶,接到閱兵指令前,我們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針對影響飛機安全的所有項目,做了專門的預案。」姜文盛介紹,成飛保障團隊歷時2個多月對全部參閱飛機進行了五大類問題的專項普查,並對可能導致空停的18類原因/隱患進行逐一梳理,消除了飛行安全隱患,對參閱飛機提出了「特情處置及最低放飛標準」,為參閱部隊在關鍵時刻最終決策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由於參閱飛機訓練時間長、強度大,航材供應若是跟不上,將嚴重影響裝備完好率和部隊訓練計劃。對此,姜文盛帶領保障團隊多次赴用戶部隊駐地對接用戶需求,分析評估用戶航材備件使用情況,在任務初期便制定了科學詳細的專項保障備件清單,並組織53個配套單位對參閱部隊的所有備件進行狀態清理。

同時,團隊打通了內外部「綠色通道」,對內優化廠內資源的申請、調撥、發運、出廠流程,對外與多家航空公司籤訂保障協議,在票務預留、快速安檢、隨機託運等環節構建了快速辦結流程,有效提升了保障備件的周轉速率。

與時間賽跑73天裡完成拉煙噴嘴改裝涉及3700多個零件

緊湊的籌備期間,不時還要應對突然下達的緊急任務。例如,「9.3」閱兵準備期間,姜文盛就收到了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全部參閱飛機的拉煙噴嘴改裝和整機噴飾,使拉煙時間由之前的十幾秒延長至80秒的任務。

「73天。」姜文盛接到任務後,先算出了剩下的期限。

在這73天裡,他要帶領團隊完成拉煙噴嘴的設計、試驗、生產、試改裝、評審、批量生產、全面改裝等一系列工作。過程中,問題接踵而至……

其中,光噴嘴強度計算就做了五套方案,過程中不斷推翻重來。不僅如此,拉煙系統涉及了3700多個零件,要在短時間完成生產實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姜文盛和團隊一點點擠出時間,專門為這批零件生產開闢緊急通道。生產過程中,還得不斷解決新問題:比如在噴嘴彎管零件加工時,原計劃的數控銑工藝方案,因耗時過長被迫放棄。而採用車削工藝加工,常規裝夾又無法固定零件。專家緊急創新設計出專用夾具,才解決了問題並縮短了零件加工時間。

最終,團隊按期完成了任務。2015年9月3日上午9點40分左右,看著數十架殲10飛機組成的空中梯隊衝破雲霄,整齊劃一拉出彩煙,鋪出彩道時,姜文盛難掩激動:「人生能有幾回搏!」為了這榮耀且充滿奇蹟的一刻,這一仗,值了。

專業加持拍板做決策力求隱患「清零」

飛機交付後,姜文盛及其團隊往往要和用戶、客戶打交道。「和他們聊天,當然也是聊飛機呀,想接得上話就要懂技術。」他表示,自己要成為一個「複合型」的人才,得接觸到公司所有的資源和專業,要懂製造流程、飛機維護和設計改進,這樣才能更好應對各類情況。之前,出口到國外的殲7某型號,曾出現過機載電臺噪聲大的問題。接到購買方的反饋後,姜文盛立馬帶隊出國。

「你來了就好了。」這是對方負責試飛的中隊長,見到姜文盛時說的第一句話。隨後,姜文盛開始組織做檢查,並制定相關方案和實驗,徹底消除了噪聲影響。

「造成電臺噪聲的因素有很多且複雜,飛機內部的環境、艙內顯示器或者塔康系統等都會對其產生影響,我們得找到源頭。」姜文盛說,在他接手之前的解決方案一直糾結的是通訊設備即電臺本身,卻沒有擴大「糾錯」的範圍。「當然,從我們自己的角度來講,承認是飛機的問題,而並非電臺單個的故障,甚至要改動之前的設計,是需要勇氣的。」

姜文盛也有底氣。「雖然自己不是設計出身,但基於我對產品的了解以及多年的工程經驗,我就能夠迅速排查出原因,把源頭找到並督促解決。」這一點,姜文盛自感驕傲。

一個團隊中,需要一個「拍胸口」的決策者,姜文盛扮演的就是這個角色。

有一次,外場飛行訓練構成中出現套環鉚釘脫落打壞發動機,這是一起嚴重的事故徵候,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將面臨外場飛機全面停飛的巨大壓力。姜文盛立即趕赴現場開展調查,決定對所有現役飛機開展普查,並確定採取超聲波探傷結合目視的方式查驗故障確定原因。同時,為給客戶帶來的影響最小化,他一邊組織制定改進方案,一邊擴大原材料採購量,提前按照改進方案進行投產。

最終結果證明姜文盛憑藉專業,再次正確預判解決問題,只是每次回憶起這一系列操作時,他都感嘆「壓力太大」。「一旦再打壞一個發動機,就是損失百萬的事情,但不得不去『拍板』行動起來,時間又緊,必須全力做到隱患清零。」

這就是姜文盛,一個專業、敬業,每年200多天都奔波於外場的航空人,他以一腔熱血譜寫卅載春秋,一份忠誠護衛戰鷹騰空。

如今,30年彈指一揮,當年的青蔥面龐已然兩鬢微霜,但當年的赤子情懷至今依舊不改。在加速建設新時代航空強國的偉大徵程上,50多歲的姜文盛依然在為他摯愛的航空事業努力奔跑,正如他自己所說說:「哪裡有戰鷹,哪裡就是我的戰場!」

對話姜文盛:

 說職業

記者:您如何看待自己的職業?

姜文盛:準確地說,我認為自己只是一個科技工作者代表,是見證成飛發展和創新的一個角色。在團隊中,我擔任的是「技術+管理」的角色。

因為家裡人也是搞軍工的,所以1985年上北航選擇這一行,也是受家人影響。在這個領域幹了這麼多年,從心底來說是熱愛的,我樂於迎接各種挑戰、應對困難,願意做些實事。同時,我在客戶服務保障這方面,也摸出一條發展路子,不僅聚焦技術,也聚焦客戶關注。

如今飛機生產越來越多,保障也愈發複雜,我還需要不斷學習,繼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談團隊

記者:如何評價您的團隊?

姜文盛:其實每一次問題的解決,都依賴團隊共同的智慧。

每次遇到難題,大家都會共同設計、驗證、貫徹並處理。我們遇到的情況都很複雜,大家配合著出方案,光靠一個人是不可能完成的。

團隊每一個人都很辛苦,尤其是跑外場的人員,要處理突發事故或跟飛保障,舟車勞頓、條件艱苦。大家一直共同克服困難,齊心協力解決問題。

話未來

記者:對在成飛未來的發展有何期待?

姜文盛:現在,我們正自信地走在建設新時代航空強國的偉大徵程上,成飛也面臨新的發展形勢,擁有新的機遇,面臨新的挑戰,目前對裝備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航空工業黨組的帶領下,成飛更聚焦核心能力,加快產能調整,不斷加快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建設。

服務保障體系很複雜,涉及維修、配件還有現場支持等,包括很多要素。在對未來規劃中,公司也將這塊需要重點發展的要素進行了重新梳理,找到了方向,包括定位如何、具備哪些能力、需要怎樣的人才和技術。對未來要重點推進的方向,我們也更加清晰。成飛提出「從工廠走向戰場」「從交付產品向交付戰鬥力轉變」,也讓我們明白服務保障模式也必須持續創新改變,提升戰鬥力。

講創新

記者:目前已做過哪些服務保障模式的創新?

姜文盛:為了滿足用戶新形勢下的保障條件,我們創新保障模式,構建公司全壽命服務保障體系,探索軍地一體化備件保障機制,比如,探索開發和使用信息化平臺,進一步提高響應速度。在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準備前期,成飛全新信息化保障手段「綜合服務保障平臺(ALIS)」登臺亮相。這也是其第一次應用於閱兵現場。

依託信息終端的強大信息處理及數據傳輸能力,保障團隊得以對所有參閱飛機的單機技術狀態、技術通報貫徹、故障處置、諮詢答覆、人員保障、備件保障等18項業務65000餘條信息進行實時數位化管理,實現了閱兵任務「裝備實時狀態可視化、保障資源實時可視化、保障任務實時可視化」三大目標,在快速響應、精準保障等方面為閱兵任務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姜文盛1989年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後,就進入到航空工業成飛。30年來,他一直戰鬥在航空工業技術第一線。從科研生產現場技術員到特設技術系統首席工藝師,再到服務保障項目總師,他參與和主持了多個型號飛機特設系統的工藝設計,為殲10、殲20參加閱兵等重大專項任務提供技術支持保障。同時,他瞄準實戰化、聯合化、科學化、規範化的訓練要求,對裝備質量、響應速度等服務保障工作制定了系統的規劃。他先後榮獲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航空工業集團建軍90周年閱兵重要貢獻二等獎」「成都市國資國企系統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2019年10月1日上午,國慶70周年閱兵式上,萬眾矚目下,22架「成都造」戰鬥機按照既定的路線和時間,米秒不差飛過天安門上空。

從起飛升空,到接受檢閱,再到圓滿落地,這支「戰鷹」隊伍都沒有出現任何閃失和差錯。由航空工業成飛設定的「維護保養零故障,應急處置零差錯,受閱裝備零拋錨」保障目標全面實現,百分百完成任務指標。

空中戰鷹完美執飛的背後,離不開另一隻地面「戰鷹」隊伍——成飛保障團隊一次又一次與壓力的抗衡,與細節的較真,與時間的賽跑。而成飛副總工程師姜文盛,則是這支隊伍的排頭兵。

除了牽頭負責每一次重大專項任務的保障工作,日常裡每一架戰鬥機交付後的後期保障維護,都是由姜文盛把脈把關,決策落實。同在一片藍天下,與研發和製造相比,姜文盛及其團隊,扮演的是一個更加「隱秘」的角色。他數十年如一日,憑藉過硬的專業「功夫」,從容不迫地守護著這片藍天。

保證「百分百」閱兵花2個月對參閱飛機進行專項檢查

不管是去年國慶70周年閱兵上「成都造」戰隊的零差錯執飛,還是2015年「9.3」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大典殲10的完美亮相,在姜文盛看來,都得益於前期充足的準備和預案。

「在去年國慶,接到閱兵指令前,我們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針對影響飛機安全的所有項目,做了專門的預案。」姜文盛介紹,成飛保障團隊歷時2個多月對全部參閱飛機進行了五大類問題的專項普查,並對可能導致空停的18類原因/隱患進行逐一梳理,消除了飛行安全隱患,對參閱飛機提出了「特情處置及最低放飛標準」,為參閱部隊在關鍵時刻最終決策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由於參閱飛機訓練時間長、強度大,航材供應若是跟不上,將嚴重影響裝備完好率和部隊訓練計劃。對此,姜文盛帶領保障團隊多次赴用戶部隊駐地對接用戶需求,分析評估用戶航材備件使用情況,在任務初期便制定了科學詳細的專項保障備件清單,並組織53個配套單位對參閱部隊的所有備件進行狀態清理。

同時,團隊打通了內外部「綠色通道」,對內優化廠內資源的申請、調撥、發運、出廠流程,對外與多家航空公司籤訂保障協議,在票務預留、快速安檢、隨機託運等環節構建了快速辦結流程,有效提升了保障備件的周轉速率。

與時間賽跑73天裡完成拉煙噴嘴改裝涉及3700多個零件

緊湊的籌備期間,不時還要應對突然下達的緊急任務。例如,「9.3」閱兵準備期間,姜文盛就收到了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全部參閱飛機的拉煙噴嘴改裝和整機噴飾,使拉煙時間由之前的十幾秒延長至80秒的任務。

「73天。」姜文盛接到任務後,先算出了剩下的期限。

在這73天裡,他要帶領團隊完成拉煙噴嘴的設計、試驗、生產、試改裝、評審、批量生產、全面改裝等一系列工作。過程中,問題接踵而至……

其中,光噴嘴強度計算就做了五套方案,過程中不斷推翻重來。不僅如此,拉煙系統涉及了3700多個零件,要在短時間完成生產實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姜文盛和團隊一點點擠出時間,專門為這批零件生產開闢緊急通道。生產過程中,還得不斷解決新問題:比如在噴嘴彎管零件加工時,原計劃的數控銑工藝方案,因耗時過長被迫放棄。而採用車削工藝加工,常規裝夾又無法固定零件。專家緊急創新設計出專用夾具,才解決了問題並縮短了零件加工時間。

最終,團隊按期完成了任務。2015年9月3日上午9點40分左右,看著數十架殲10飛機組成的空中梯隊衝破雲霄,整齊劃一拉出彩煙,鋪出彩道時,姜文盛難掩激動:「人生能有幾回搏!」為了這榮耀且充滿奇蹟的一刻,這一仗,值了。

專業加持拍板做決策力求隱患「清零」

飛機交付後,姜文盛及其團隊往往要和用戶、客戶打交道。「和他們聊天,當然也是聊飛機呀,想接得上話就要懂技術。」他表示,自己要成為一個「複合型」的人才,得接觸到公司所有的資源和專業,要懂製造流程、飛機維護和設計改進,這樣才能更好應對各類情況。之前,出口到國外的殲7某型號,曾出現過機載電臺噪聲大的問題。接到購買方的反饋後,姜文盛立馬帶隊出國。

「你來了就好了。」這是對方負責試飛的中隊長,見到姜文盛時說的第一句話。隨後,姜文盛開始組織做檢查,並制定相關方案和實驗,徹底消除了噪聲影響。

「造成電臺噪聲的因素有很多且複雜,飛機內部的環境、艙內顯示器或者塔康系統等都會對其產生影響,我們得找到源頭。」姜文盛說,在他接手之前的解決方案一直糾結的是通訊設備即電臺本身,卻沒有擴大「糾錯」的範圍。「當然,從我們自己的角度來講,承認是飛機的問題,而並非電臺單個的故障,甚至要改動之前的設計,是需要勇氣的。」

姜文盛也有底氣。「雖然自己不是設計出身,但基於我對產品的了解以及多年的工程經驗,我就能夠迅速排查出原因,把源頭找到並督促解決。」這一點,姜文盛自感驕傲。

一個團隊中,需要一個「拍胸口」的決策者,姜文盛扮演的就是這個角色。

有一次,外場飛行訓練構成中出現套環鉚釘脫落打壞發動機,這是一起嚴重的事故徵候,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將面臨外場飛機全面停飛的巨大壓力。姜文盛立即趕赴現場開展調查,決定對所有現役飛機開展普查,並確定採取超聲波探傷結合目視的方式查驗故障確定原因。同時,為給客戶帶來的影響最小化,他一邊組織制定改進方案,一邊擴大原材料採購量,提前按照改進方案進行投產。

最終結果證明姜文盛憑藉專業,再次正確預判解決問題,只是每次回憶起這一系列操作時,他都感嘆「壓力太大」。「一旦再打壞一個發動機,就是損失百萬的事情,但不得不去『拍板』行動起來,時間又緊,必須全力做到隱患清零。」

這就是姜文盛,一個專業、敬業,每年200多天都奔波於外場的航空人,他以一腔熱血譜寫卅載春秋,一份忠誠護衛戰鷹騰空。

如今,30年彈指一揮,當年的青蔥面龐已然兩鬢微霜,但當年的赤子情懷至今依舊不改。在加速建設新時代航空強國的偉大徵程上,50多歲的姜文盛依然在為他摯愛的航空事業努力奔跑,正如他自己所說說:「哪裡有戰鷹,哪裡就是我的戰場!」

對話姜文盛:

 說職業

記者:您如何看待自己的職業?

姜文盛:準確地說,我認為自己只是一個科技工作者代表,是見證成飛發展和創新的一個角色。在團隊中,我擔任的是「技術+管理」的角色。

因為家裡人也是搞軍工的,所以1985年上北航選擇這一行,也是受家人影響。在這個領域幹了這麼多年,從心底來說是熱愛的,我樂於迎接各種挑戰、應對困難,願意做些實事。同時,我在客戶服務保障這方面,也摸出一條發展路子,不僅聚焦技術,也聚焦客戶關注。

如今飛機生產越來越多,保障也愈發複雜,我還需要不斷學習,繼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談團隊

記者:如何評價您的團隊?

姜文盛:其實每一次問題的解決,都依賴團隊共同的智慧。

每次遇到難題,大家都會共同設計、驗證、貫徹並處理。我們遇到的情況都很複雜,大家配合著出方案,光靠一個人是不可能完成的。

團隊每一個人都很辛苦,尤其是跑外場的人員,要處理突發事故或跟飛保障,舟車勞頓、條件艱苦。大家一直共同克服困難,齊心協力解決問題。

話未來

記者:對在成飛未來的發展有何期待?

姜文盛:現在,我們正自信地走在建設新時代航空強國的偉大徵程上,成飛也面臨新的發展形勢,擁有新的機遇,面臨新的挑戰,目前對裝備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航空工業黨組的帶領下,成飛更聚焦核心能力,加快產能調整,不斷加快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建設。

服務保障體系很複雜,涉及維修、配件還有現場支持等,包括很多要素。在對未來規劃中,公司也將這塊需要重點發展的要素進行了重新梳理,找到了方向,包括定位如何、具備哪些能力、需要怎樣的人才和技術。對未來要重點推進的方向,我們也更加清晰。成飛提出「從工廠走向戰場」「從交付產品向交付戰鬥力轉變」,也讓我們明白服務保障模式也必須持續創新改變,提升戰鬥力。

講創新

記者:目前已做過哪些服務保障模式的創新?

姜文盛:為了滿足用戶新形勢下的保障條件,我們創新保障模式,構建公司全壽命服務保障體系,探索軍地一體化備件保障機制,比如,探索開發和使用信息化平臺,進一步提高響應速度。在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準備前期,成飛全新信息化保障手段「綜合服務保障平臺(ALIS)」登臺亮相。這也是其第一次應用於閱兵現場。

依託信息終端的強大信息處理及數據傳輸能力,保障團隊得以對所有參閱飛機的單機技術狀態、技術通報貫徹、故障處置、諮詢答覆、人員保障、備件保障等18項業務65000餘條信息進行實時數位化管理,實現了閱兵任務「裝備實時狀態可視化、保障資源實時可視化、保障任務實時可視化」三大目標,在快速響應、精準保障等方面為閱兵任務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相關焦點

  • 他們,是戰鷹「守護者聯盟」
    清掃車清掃跑道,人工檢查跑道,飛行間隙檢查跑道,道面應急修補,保證戰鷹的順利滑行、起飛和降落。空域守護者他們起早貪黑,用驅鳥車、鈦雷彈、驅鳥槍、二踢腳等各種方式將鳥類驅離場區,保證機場空域的淨空。能量守護者油料是戰鷹的血液,是戰鷹的動力來源,他們安全、守規、精準、迅速,通過化驗判斷油料質量,嚴把安全關,保證油料供應及時。
  • 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航空工業成飛副總工程師姜文盛:藍天下戰鷹...
    從起飛升空,到接受檢閱,再到圓滿落地,這支「戰鷹」隊伍都沒有出現任何閃失和差錯。由航空工業成飛設定的「維護保養零故障,應急處置零差錯,受閱裝備零拋錨」保障目標全面實現,百分百完成任務指標。空中戰鷹完美執飛的背後,離不開另一隻地面「戰鷹」隊伍——航空工業成飛保障團隊一次又一次與壓力的抗衡,與細節的較真,以及與時間的賽跑。
  • 姿態昂揚的戰鷹
    實戰實訓,官兵熱血沸騰;戰鷹整齊列陣,蓄勢待發。聚焦短板夯實作戰基礎,緊盯實戰提高打贏本領。一架架戰鷹蓄勢待發,伴著信號彈高空炸響,戰鷹依次升空,劍指蒼穹!實戰實訓,官兵熱血沸騰;戰鷹整齊列陣,蓄勢待發。聚焦短板夯實作戰基礎,緊盯實戰提高打贏本領。一架架戰鷹蓄勢待發,伴著信號彈高空炸響,戰鷹依次升空,劍指蒼穹!
  • 空軍警衛兵:我和戰鷹這樣約會
    他們甚至不曾近距離觀看戰鷹 卻站崗放哨遠遠守護 「和戰鷹約會」便成了他們一直以來的夢想!為圓警衛連新兵夢想,場站組織「我和戰鷹有個約會——寄足方寸、心懷雲空」主題參觀活動,讓新兵參觀在場站駐訓的直升機,走進了解他們日思夜想、默默守護的戰鷹。
  • 魔器帝國再現神器 優派幽靈戰鷹X2評測
    優派幽靈戰鷹X2背光遊戲鍵盤鍵帽結構特寫    優派幽靈戰鷹X2背光遊戲鍵盤鍵帽採用粗磨砂表面製作,儘管視覺效果較為一般,但防滑防汗表現良好。優派幽靈戰鷹X2背光遊戲鍵盤按鍵觸發壓力適中,回彈良好,完全可以滿足遊戲用戶使用需求。    優派幽靈戰鷹X2背光遊戲鍵盤通電後,鍵盤上的按鍵即可發出燈光,以方便遊戲玩家在暗光環境下使用。考慮到玩家使用需求,為避免在暗光環境下,鍵盤上的背光過於刺眼,而影響玩家使用,優派幽靈戰鷹X2背光遊戲鍵盤背光相對較為柔和。
  • 視頻:人民空軍的「戰鷹」 航空工業造!
    視頻:人民空軍的「戰鷹」 航空工業造!人民空軍成立70周年,航空工業為空軍提供的那些「戰鷹」,展現奮飛向前的藍天英姿。
  • 組圖:戰鷹列陣 張張大片 殲擊機女飛行學員超酷!
    戰鷹列陣,張張大片!近日,空軍第11批女飛行學員陸續完成新階段的單飛考核,向成為一名合格的戰鬥機飛行員又邁進一步! 戰鷹列陣,張張大片!近日,空軍第11批女飛行學員陸續完成新階段的單飛考核,向成為一名合格的戰鬥機飛行員又邁進一步!
  • 40集電視連續劇《戰鷹》再現蘭州空戰場面
    甘肅首部全面反映抗戰劇情的大型電視連續劇在蘭州啟動40集《戰鷹》再現蘭州空戰場面  3月2日,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40集抗日戰爭歷史題材大型電視連續劇《戰鷹》啟動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在蘭舉行。
  • 不曾登上戰機的空軍警衛兵,這次和戰鷹有個約會
    「近距離目睹戰鷹雄姿,才知道原來她這麼龐大;親手撫摸戰鷹盔甲,才知道她是如此堅強;聽了老班長以及機務排長的介紹,才知道戰鷹的結構如此複雜、性能如此強大。」警衛連新兵荀錦濤激動地說道。雖然一直守護戰鷹、保障飛行,但這是他們入伍以來第一次近距離看見這麼多的戰機,新奇、震撼感油然而生。
  • 西藏八廓街,去拉薩的朋友都會去到的地方,藍天下的雪山清晰可見
    這裡是拉薩八廓街,每個去到西藏拉薩的朋友都會去轉一轉的地方,藍天下的雪山清晰可見。這裡有藏族同胞朝聖的終點——大昭寺。這裡是拉薩八廓街,每個去到西藏拉薩的朋友都會去轉一轉的地方,這裡有藏族同胞朝聖的終點——大昭寺。這裡是光明老茶館,感受藏族同胞的茶文化,這裡是一個很好的地方。
  • 本田即將發布全新戰鷹ABS版...
    遲遲沒有升級換代的新大洲本田CBF190X,終於在近日官方透露了全新的「戰鷹 在外觀方面,全新2020款「戰鷹」CBF190X雖然沒有實車曝光照片,但從諜照輪廓依然可以看得出外觀變化不大
  • 西藏軍區特級空中機械師惜別老戰友「戰鷹」
    (原標題:西藏軍區特級空中機械師惜別老戰友「戰鷹」)
  • 再見了我心愛的「戰鷹」
    再見了我心愛的「戰鷹」 從光榮停飛的那一刻起 他們將永遠的告別「戰鷹
  • 星空之下,戰鷹起航
    渤海灣畔某機場戰鷹列陣,停機坪上燈火通明,保障官兵各司其職、緊張有序。「起飛!」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海軍航空大學某團數架戰機如離弦之箭刺破如墨夜色,拉開夜航訓練戰幕。該團黨委堅持實戰實訓、按綱施訓、從嚴治訓。他們召開議訓會專題研究部署訓練任務,結合夜航訓練特點,制定多項特情處置預案和規範措施,打牢夜航訓練空中和地面安全基礎,強力推進艦載戰鬥機飛行人才實戰化訓練進程。
  • 組圖:星夜出徵 向戰而行 機務兵與戰鷹同在共守萬裏海空
    北航某團的機務兵們穿行於夜幕之中,星夜出徵向戰而行,託舉戰鷹高飛遠航,機務兵誓與戰鷹同在,共守萬裏海空。從黑夜到清晨,他們刻苦鑽研技藝精湛,聞令而動聽令而行,用經年累月的堅守,枕戈待旦精心保障。光影之間映射出他們精細維護、夜戰礪能的波瀾畫卷。
  • 30年兵齡的一級軍士長,託舉「戰鷹」向戰飛
    初相見,戰鷹是夢想「以前我們村子裡有個退伍老兵,我總喜歡找他借軍裝穿,感覺軍裝真好看!五角星是紅的,領章也是紅的……」時隔多年,每當回憶起與軍裝結緣的時刻,項有餘都激動不已,感慨萬分。1990年,項有餘如願參軍入伍,成為了陸軍某航空兵部隊中的一員。
  • 第二十七屆「藍天下的至愛」慈善活動本月19日啟幕
    新民晚報訊(記者 李一能)今天,第二十七屆「藍天下的至愛」慈善活動新聞發布會召開。本屆「藍天下的至愛」慈善活動將於2020年12月19日正式拉開帷幕,至2021年1月23日結束,歷時36天。圖說:第二十七屆「藍天下的至愛」慈善活動新聞發布會召開,將於2020年12月19日正式拉開帷幕。
  • 【公益檢察】福建:軍地協作,還戰鷹一片淨空
    【公益檢察】福建:軍地協作,還戰鷹一片淨空 2020-06-05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藍天下的至愛·安利之夜新年慈善音樂會」十七載歷程
    一首《藍天下的至愛》為隆冬的夜晚帶來濃濃暖意;而《梁祝·化蝶》《絨花》《保衛黃河》等大家耳熟能詳的音樂作品,也在這個冬夜裡吹拂起陣陣「春風」。  頂級演出 奉獻藝術盛宴  一年一度的「藍天下的至愛——新年慈善音樂會」,是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於1996年創辦的。2004年起,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參與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