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在中國歷史上,初不稱鎖,而以牡、閉、鑰、鏈等稱之。鑰匙稱管。只是到金屬鎖問世後,才稱之為鎖和鑰匙。
到了清代,鎖具伴隨著宮廷生活,可說是無處不在,皇宮殿堂的大門,盛放皇后金冊的匣、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面存放的「秘密立儲」匣,皇帝處理政務的奏摺匣,皇帝寢宮內的紫檀大立櫃,書房中的書櫃,皇后寢宮內的象牙妝奩匣,首飾盒,以及宮內多寶格,提梁小櫃,皇帝狩獵用的鉛彈箱等器物上,無一不鎖上一把或大或小的鎖……

從故宮收藏的清代鎖具來看,雖然實物涉及清代宮廷政務、軍事、文化、日常生活等多方面,但其本身卻並未受到重視,所以典籍和野史都少有記載。

鎖具在清宮廷皇親國戚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在清宮廷帝後生活用具中,所用的小首飾盒、妝奩匣上有精製小鎖,其上多刻有花蝶紋飾,它與銅鍍金合頁、扣吊相配,尤如一件藝術品嵌入器物之中;皇帝用的柜子鎖鏨刻雲龍紋,以彰顯皇帝的權威。
皇宮中用在中小型器物上的鎖,多採用鐵鍍金、銅鍍金,乃至純金。且大多為「廣鎖」——據《十三經註疏》所載「東西為輪,南北為廣」之意——「廣鎖」應就是橫式鎖的意思,這種古鎖原盛產於浙江紹興,又有紹鎖之稱,這種鎖具被皇宮採用後,根據用途在鎖身上飾以各種紋樣。
清宮中儘管還有些鎖不施以任何紋樣,但泛著燦燦金光,配在相關的器物上,同樣讓人們領略到皇家的風範。在清宮中使用鎖具最多的要屬皇宮各道大門及宮殿大門,這種鎖具材質大多為銅質地,造型為橫式廣鎖,在故宮鎖具藏品中有一把卷草紋銅鍍金鎖,通長16釐米,寬5.5釐米,厚2釐米。鎖面鏨刻著精美的蓮花紋飾和標準對稱的卷草花卉圖案,是典型的廣鎖結構,這樣尺寸的鎖具,應是皇宮殿堂所用。
相配的鑰匙有方柄,上面也刻有精美的卷草紋。就其圖案風格及制鎖的工藝推斷,這很可能是南方工匠受到西方美術影響鑄造而成,鏨刻的卷草花卉紋路清晰、活潑躍動,造型纖細,與其他大部分線條粗放的鎖具形成了鮮明對比,應屬清中期的產物。
清代皇帝自詡真龍天子,龍的造型於皇宮內無所不在。大到建築,小到區區一套鎖匙,都有「龍」的體現。像這例具代表性的銅鍍金雙龍鎖,長29釐米,寬8.5釐米,厚3.5釐米。鎖梁上清晰鏨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楷書款識,鎖雙面凸雕,以繁複細緻的雲紋和海水紋為輔,更突出所鏨「雙龍戲珠」主題紋飾的栩栩如生,與其說是具有實用功能的鎖具,不若說是一件精緻的工藝品。如此熠熠的金鎖懸於宮牆內大殿紅漆大門正中,正是皇家氣象的點睛之筆。
本文摘選自《紫禁城》2010年2月刊《清代皇宮鎖具及鑰匙牌》原文作者: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