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蔡夢瑩 王益)南京,秦淮,中國閃亮的夜明珠。 11月24日晚,世界城市文化空間與夜經濟發展論壇,在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拉開序幕。這場備受矚目的文化經濟盛宴,架起了一座共享的橋梁。現場,來自全球各大城市的夜間管理者和專家學者,以文化創造城市空間為主旨,圍繞夜經濟、疫情後經濟復甦的新機遇,一起探討夜經濟的無限可能。兩天時間,一場主論壇,四場分論壇,臺上專家分享乾貨滿滿,線上線下的觀眾對論壇中的分享和思辨給予了肯定和讚揚。
硬實力!夜南京的魅力值全球排名前列
古都南京,風雅秦淮。本次論壇主辦地是中國南京夜經濟最活躍的區域之一——秦淮,而會場所在的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是由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科舉考場——江南貢院改建而成,開設的夜遊項目深受遊客喜愛。植根於「夜泊秦淮」的歷史文化,南京煙火氣與文化味縈繞,為夜經濟增添了一抹亮色。
會上,《創造蓬勃健康的夜間經濟:世界城市的重要文化指標》的重磅發布,更是讓南京夜晚的硬實力得到全面體現。世界城市文化論壇組織秘書長、BOP文化創意產業諮詢公司聯合創始人Paul Owens介紹稱,這份具有國際視野的全球夜經濟報告,系統分析疫情下全球夜間經濟的格局與趨勢,闡述了成功的夜間經濟的特徵,並考察了全球城市為打造和管理這一日益重要的文化資產部分所做的努力。
這份報告,以城市夜經濟指標來測評國際城市夜經濟的發展水平,從多個維度對 12 座城市進行綜合評估。值得注意的是,南京在文化參與度、夜間零售業、夜經濟領導力三個方面排名前六。
數據顯示,作為一個新興的世界級城市,南京的文化資產仍在增長。同時,南京的夜間零售業表現優異,與成熟的東京不相上下,甚至優於紐約。從一座座夜間博物館到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從火樹銀花不夜天到豐富多彩的城市夜遊,南京在夜經濟賽道之中不斷奔跑向前。
豐富多元的夜空間打通金陵文脈
文化是旅遊業的根和魂,也同樣是夜經濟的靈魂所在。夜經濟絕不是簡單的吃吃喝喝,而是文化基因的浸染。發展夜經濟,「文化特色」是一個硬核競爭力。立足歷史文化資源,打造有傳承、有文化、有內涵的夜經濟,不僅能夠挖掘和彰顯深厚的城市底蘊,也可以吸引市民和遊客,提升城市整體的凝聚力和口碑度。
南京大學教授、江蘇文化產業學會會長顧江說,在南京最有歷史文化的地方來談夜生活、夜經濟,是特別有味道的。中國的夜經濟有個顯著特點,夜間消費更多的是文化消費。夜經濟不是簡單的購物,它還能夠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豐富多彩的商圈、商業鏈條和商業生態。比如看完演出後,人們可能會繼續去吃飯,接著再去購物。所以夜經濟的產業關聯性、拉動效應、替代效應特別顯著。
時至今日,南京的夜仍是千變萬化。比如 「夜之金陵」 就是在全市範圍內打造不少於 500 個商旅融合綜合體,提升夜間的消費品質。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合理布局、功能完善的夜經濟的示範區,居民可以在夜經濟更大程度當中感受到消費的便利性和獲得性。
在前不久舉辦的2020中國夜間經濟論壇上,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了「2020夜間經濟二十強城市」名單,南京躋身其中!此外,南京《遇見夜金陵》入選2020遊客喜愛的十大夜間演藝,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光帶入選2020遊客喜愛的十大夜景區......南京的夜間經濟讓城市的發展進入到了「超長待機」模式。
文化重構城市空間,探索進化版「南京樣本」
如果說文化和科技,是發展城市新空間的兩翼,那麼創新精神,將是這座城市的魂。在發展城市新空間的道路上,永不停歇的探索,高質量的發展,南京迸發了巨大的活力。
作為南京的城市代表,本次活動的承辦方之一、南京市文化投資控股集團總經理萬震在演講中表示,讀懂城市的情緒細胞,南京市文投集團做了有益的嘗試。通過改造升級南京著名的 " 老字號 " ——大華大戲院,讓觀眾可以觸摸這座城市的藝術與文化,探尋城市真正的靈魂,並與城市產生共鳴,成為一股改變城市的溫柔力量。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給電影產業帶來了危機。萬震說,在這樣的背景下,原本業態單一的大華大戲院開始了主動求變之路,對大華大戲院九號放映廳進行了探索式的改造升級,建成了 308 座的專業小劇場,並命名為大華大戲院群劇場,形成電影放映 + 小劇場演出雙功能模式,為市民提供「小而美 」的精緻文化服務和體驗,並進一步推動文商旅、遊娛購深度融合,激發城市文化消費活力。
一條長江路,半部南京史。長江路也成為了南京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將文旅元素融入了商業綜合體,建設了集藝術書店、博物館、美術館於一體的 「德基文化區」;設立文創夜商店,豐富夜購產品體系。
與久負盛名的秦淮燈會同步上新的南京青奧藝術燈會,也是重要的夜間人氣集聚地。用極具科技感的燈組裝置和光影體驗空間,串聯起「燈」「展」「演」近50場活動,豐富的安排讓「我們的節日」更加多彩。可以說南京諸如此類的夜經濟發展標杆比比皆是。
城市夜空下,世界「夜間市長」雲端共享發展智慧
本次活動以線上 + 線下兩種形式交叉進行,來自不同時區的「夜間市長」 與夜間文化代表們在雲端共同守候。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城市文化的復原和創新,是城市面臨的挑戰之一。南京舉辦此次論壇,不僅將作為南京對外拓展合作的平臺,致力於用文化解決城市面臨的社會問題,服務南京「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的城市發展戰略,一起為城市文化發展和疫情後經濟增長獻計獻策。
從2016 年起,艾米·拉梅開始擔任倫敦的首位夜間市長, 她要做的就是把「24 小時倫敦」 作為願景,來推動整體框架的運行。在數據統計中,她發現,倫敦約有 160 萬人在夜間工作,這相當於三分之一的勞動力。她提到,首要的問題就是解決這部分人在晚上工作的一些公平性問題。她的另一個工作重點則是改變人們對夜間生活的態度和觀念。
法國夜經濟以「夜巴黎」 模式著稱,而文化消費成為巴黎「夜經濟」 的特色標籤。巴黎的夜生活非常多元,有夜總會,也有小酒館。目前,出於遏制疫情的需要和封城政策,整個夜經濟都受到了打擊。巴黎副市長弗雷德裡克·霍誇德說, 在巴黎市政府的要求下,雖然關閉了很多酒店,但是也開放了更多的自行車道和行人道,讓大家在晚上的時候能夠享受外景,也不違背社交隔離政策以及防疫要求。同時,也是保證了至少 1000 個酒館和飯店能夠在不同時間段開放,至少讓大家能夠享受周邊的一些娛樂服務。在巴黎,正在發展新型夜間經濟,來更好地適應疫情的影響。
世界文化論壇組織主席、倫敦市副市長賈斯汀·西蒙斯通過視頻的方式,分享了自己對於後疫情時代的文化驅動力的理解。賈斯汀·西蒙斯認為,全球疫情改變了人們從事文化活動的方式。除了直接的負面影響之外,也不能忽視它帶來的機遇。顯而易見的是,文化可以驅動城市的社會和經濟復甦,文化將會重建生機勃勃的城市,從而刺激夜經濟的發展。「文化讓城市與眾不同,文化就是我們的故事。」
文化科技融合,賦能城市空間
科技,是城市空間拓展的新動能,也讓我們看到了城市空間拓展的另外一種可能。來自英國的格林威治港區國際藝術節藝術總監布拉德利·海明斯說,格林威治港區國際藝術節在倫敦 19 個戶外場所舉行,因為疫情,今年推遲了,但之後通過線上的直播方式,利用高科技讓藝術走進大家的生活中,和更多的觀眾進行了互動分享。
無獨有偶,有專家表示,歐洲的很多城市,如柏林、米蘭都採用了類似的方式,讓本地的藝術家和居民參與到城市公共空間的活動中,這對疫情後的城市發展模式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也對居民有著極強的療愈作用。
在世界城市文化空間與夜經濟發展論壇舉辦同時,南京和蒙特婁的交流計劃也吸引了眾多專家和學者的關注和參與。兩座城以文化和科技融合為主題,交流沉浸式產業的合作和發展。魁北克政府駐中國辦事處主任、加拿大駐華大使館參贊讓-弗朗索瓦·萊皮內先生說,蒙特婁是文化之都,有著獨特的娛樂文化,很多文化活動都在日落之後舉行,這促進了夜間經濟的發展。5G 時代的來臨,讓旅遊業朝著更加智能的方向轉變。全球夜間數字科技的引領者,來自加拿大的 Moment Factory 戰略與發展部的阿馬赫爾·哈澤爾頓,分享了自身的實踐經驗。他們擅長 " 光魔法 ",根據地域固有文化、自然環境進行創作,通過燈光、音樂、演出、影像,以及互動體驗打造一種創新的夜遊體驗。
越來越多的夜間活動,如星辰般點亮了城市的夜晚。特別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國內經濟雙循環的格局下,「夜經濟」開啟了城市競爭的新賽道,也成為各地撬動消費回暖的「金鑰匙」。南京舉辦此次論壇,不僅將作為南京對外拓展合作的平臺,致力於用文化解決城市面臨的社會問題,服務南京「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的城市發展戰略;而且也通過廣邀專家學者、企業家,面向全世界進行實踐分享和理論探討,一起為城市文化發展和疫情後經濟增長獻計獻策。
(組委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