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戶時代,日本平民的年夜飯,必不可少的3種食物是什麼?

2020-12-14 解讀歷史迷霧

摘要:江戶時代,日本平民的年夜飯,必不可少的3種食物是什麼?

日本新年的料理是裝在重箱(層疊木製餐盒)的年菜。在江戶時代,準備年菜已是平民的例行活動,但原本是源自平安時期的宮廷儀式

日語的年菜叫做御節(osechi),語源是(節會)。在古代的日本宮廷,遇到舊曆中訂定的節日就會舉行祭神儀式,天皇會設酒宴宴請大臣。這也稱為節句,像是三月三日的上巳節句是桃花節(又名女兒節)、五月五日是端午節、七月七日是七夕,雖然名稱與意義有所不同,但這些舉行儀式的節日仍延續至今。

重箱是從節會的款客料理衍生為平民在這一年之初所吃豐盛菜餚。起初是用昆布(也就是海帶)、龍蝦、薯類、金桔等自古以來用於祭神儀式的吉兆物當作貢品,祭拜完才吃,到了江戶時代經濟穩定,飲食生活也變得豐富後,重箱的菜色就變得很豪華。

現代三層重箱

在江戶時代,除非是平時都揭不開鍋,否則每年新年時,各家各戶都會準備豐富的年夜飯,平時捨不得吃的食材都會咬牙買下,就為了在這一天能夠享受到豪華的年夜飯。

不過重箱也是有擺放的規定,可不是隨意就能放置。既然的是重疊的重箱,疊兩層以上是規定,富裕的商家還會疊到五層。裝菜時基於好兆頭和諧音,食材與烹調方式也有一套規矩。一定要放的菜、可以省略的菜,或是第幾層要放什麼,這些都形成慣例而被江戶人所接受。成為不成為的規定。

根據享和元年(公元1801年)出版的書籍,重箱的基本型是四層,最上層是放「魚物、齋菜、生鮮拼盤、蒸物」。這是依照食材種類分裝的方法,不過對於江戶平民而言鯡魚卵、小沙丁魚乾、黑豆是一定要準備的食物。無論再窮的人,只要有這三樣就能過年,因此特別被稱為「三種餚」,堪稱平民年夜飯中必不可少的食物。

三種餚

為何只要有這三種就能過年,又為何受到窮人的青睞呢?

鯡魚卵來自於雌魚,這種魚每次可產卵達4萬左右,產卵量極大,因此鯡魚卵象徵子孫滿堂;而小沙丁魚乾就更用意思了,當時的日本農民會把沙丁魚乾當作農田的肥料,用以增產,因此小沙丁魚乾代表豐收;黑豆則代表勤勞,因為豆的日語發音和勤勞的發音皆為mame。

以上三樣是窮人想盡辦法也要在年夜飯中出現的菜色。對於非窮人而言,除了以上菜色外,自然還需要其他食物,他們也代表了不同的含義。

例如,昆布卷代表歡喜,因為昆布的日語發音與歡喜相似;紅白魚飯擺在一起代表曙光;蝦子意喻年紀大到彎腰般的長壽,同樣也有祝福之意,每樣菜各有含義。當然這種事也絕對少不了喜氣的鯛魚。

現代日本年夜飯同樣有三種餚

近年來,日本四層箱的推薦裝法是「醋拌菜、燉煮料理、烤物、小菜」像這樣由上而下依照烹調方式的裝法。裝菜時要擺偏,避免出現十字交叉的分隔,還要注意顏色的分配和香氣的保持,這都是江戶時代流傳下來的規矩。重箱在近代除了有層層祝賀的意思外,主婦直到正月三日都不必下廚也成了準備年菜的用意。

相關焦點

  • 日本江戶時代,既有醃梅當藥,也有廢紙當味增湯配料的黑暗料理
    摘要:日本江戶時代,既有醃梅當藥,也有廢紙當味增湯配料的黑暗料理日本進入江戶時代後,全日本資源向江戶城集中,江戶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由此形成了區別於京都的獨有文化,並逐步取代京都,成為日本各行業的中心地帶。
  • 日本江戶時代,為何日本武士寧可餓死,也不吃黃瓜?
    摘要:日本江戶時代,為何日本武士寧可餓死,也不吃黃瓜?江戶時代設有「士農工商」的身份制度。武士在這個制度中屬於最上層,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武士的生活就屬於上層。因此,俸祿額少的武士無法每天吃白米飯(這點還不如江戶平民),只好吃其他雜糧等填飽肚子。在自家的後院種菜,味增和醬油也是用給付的黃豆自製。即便遇到喜慶節日這樣的特殊情況也不會去店家買糕點。基本上就連法事用的羊羹也是自己動手做。至於酒或乾貨等無法自己做的東西,只好到店家採購。交易時多半是用記錄武士俸祿額的帳簿掛帳購買,不會直接付錢。而是等到年底一次給付。
  • 江戶時代並不美,等級森嚴的日本身份制度
    古代的日本是階級社會。大部分的人一輩子會受到自己所屬的身份束縛。生在貴族家、武士家、平民家的人的人生會完全不同。這種身分制度在江戶時代非常明顯。日本古代的身份制度是不成文制度。不過貴族和武士的階級內有嚴格的身份管理規則,社會制度和風俗習慣也會讓其他階級的人不易轉職,所以階級間不容易移動。
  • 日本江戶時代,離婚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江戶城的獨有情況
    摘要:日本江戶時代,離婚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江戶城的獨有情況現代社會,離婚是一件極其繁瑣的事情,不過相比於現代社會,日本江戶時代,在江戶城想要離婚卻是一件極其輕鬆的事情。江戶城的人口構成中,排除德川將軍家,由僧侶、神宮、武士、藩主及家眷組成的人口一度高達60多萬,其餘的均為來到江戶城工作的平民。不過,在初期平民人口較少,多為臨時到江戶工作的人員組成。隨著江戶城逐步開發,平民開始從農村湧入江戶城,除少部分拖家帶口外,其餘均為單身漢。
  • 日本江戶時代,為何旅店會幫旅客洗腳?可不是足浴那麼簡單
    摘要:日本江戶時代,為何旅店會幫旅客洗腳?可不是足浴那麼簡單日本在進入江戶時代後,隨著和平時光的到來,刀兵入庫的日本人開始享受起難得的安詳生活。不過,大部分人都需忙於生計,而來往於各個地方。加之,江戶時代的人員流動速度加快,農民前往城市工作、定居,商人、旅人也同樣四處遊走,這就帶來一項有著考量的服務。江戶時期的旅客一到了旅館,掌柜或女服務員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先為旅客洗腳。他們會先讓旅客坐在玄關處的臺階上,然後立刻準備好裝了水的洗腳桶和毛巾,為旅客把腳洗乾淨,稱為「足浴」。
  • 打開這本「江戶時代形象的百科全書」,你就能了解日本文化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期的平民藝術,它被譽為「江戶時代形象的百科全書」,它比較直接地表現出了江戶民間的人物和生活場景,如浴女、歌舞伎、美人、遊女、妓女、俠士、浪人、紅樓、花街和風景等。在日本的藝術史上,它第一次赤裸裸地表現了人們追求官能主義和享樂主義。在表現生活的真實時,也背負著「負面」的情緒,讓人突生「冷漠」之嫌。
  • 浮世繪,日本江戶時代的小紅書?
    浮世繪這種藝術形式興起並興盛於日本的江戶時期,江戶時期大約相當於中國明末到清末這一時期,從德川幕府開設的1603年到明治維新的1868年,約270年。江戶之前不存在所謂浮世繪,進入明治以後浮世繪也漸漸式微,不再能代表文化形式的主流。那麼是怎樣的土壤孕育了浮世繪這朵豔麗之花呢?1865年的日本老照片:江戶時代末期的社會風貌。
  • 安慰、寄託、消災,稻荷信仰為何能在江戶時代「徵服」日本?
    稻荷神是稻作之國,作為日本的守護神而存在。一、稻荷神的信仰給平民和商人帶來了願望的安慰1.被民眾認知和信仰的「稻荷神」在日本全國的稻荷神社,很多神社的主祭神都是宇迦之魂神。2.農業、漁業和商業對稻荷信仰的祈願從中世後期開始,很多平民成為稻荷神的參拜者。到了近代,稻荷信仰將擴大到日本全國。然後,在信仰者變多的同時,人們的祈禱也有變化的內容。最初,穀物和農耕對於平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人們主要祈求農業豐收。
  • 忠君克己:從武士階級一瞥江戶時代日本
    日本一直是一個複雜而多面的國家——既讓很多人痴迷,又被很多人唾棄,或者兩者兼有,就像魯思·本尼迪克特所比喻的菊與刀那樣,日本似乎總讓對立的兩面或兩種事物鮮明地融合在一起。而這種現象本身,正是其一種文化特色。
  • 日本江戶時代,江戶男兒的基本就是講究髮型?
    摘要:日本江戶時代,江戶男兒的基本就是講究髮型?日本江戶時代,江戶人愛漂亮,對於穿著打扮特別講究。不但女性講究,就連男性也對自己的形象也非常注意,妝容凌亂,絕對不會出門。比方說,江戶人喜歡洗澡,大馬路上必定設有湯屋,大白天也上澡堂。
  • 日本百貨從何來?江戶、明治和大正時代
    時光之旅第一站:江戶時代吳服店江戶時代幕府統治時期,出現了為大名、武士階層專門定製和服的吳服店。1611年在名古屋本町,一家小作坊式的吳服店伊藤屋開鋪。這家四百餘年前的伊藤吳服店就是今天日本大型百貨店松坂屋百貨店的前身。1673年在江戶本町又一間叫做越後屋的吳服店開業,它則是如今日本最大的百貨集團三越百貨的發跡點。
  • 看看日本人是怎麼準備年夜飯的 精緻的日本料理讓人垂涎欲滴
    時間已經進入了臘月二十四,昨天小年剛過去,還有幾天就過年了,除夕吃年夜飯是必不可少的。作為除夕大餐,每年您家裡準備的都一樣嗎?是不是被千篇一律的年夜飯有些反感了呢?那麼下面就帶大家一起看看日本人是怎麼準備年夜飯的吧。let's go!
  • 江戶春畫:日本古代的色情文化
    什麼是春畫?    字面上理解,春畫就是「春情畫」,類似於中國的「春宮圖」。雖然春畫起源於平安時代,但是那時候由於印刷技術和複製水平有限,春畫是當時的奢侈品,只有少數的上層階層可以閱讀。江戶末期至明治時代之間(19世紀後半),價格極為低廉的浮世繪以木版宣傳單及繪本的形式大量印製,浮世繪是一種在木板平面上刻出複雜而又精緻的線條,再彩拓成畫的高超技術。這一技術的發展,使得日本春畫被大量的普通百姓所享用,春畫一時間成為普通的大眾文化。
  • 江戶時代,日本最後的封建王朝是什麼樣的風貌?
    明治維新後,日本實行「文明開化」國策,社會飛速進步那麼,明治維新之前的日本是什麼狀態呢?不過,明治維新顯然不是一般程度的封建式的改朝換代,而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這種天地變色並不是坂本龍馬等幾個志士做做工作就能做到的,所以日本的江戶時代和中國的清朝不一樣,它已經形成了可以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社會土壤。江戶時代的日本是什麼樣的呢?首先中國人有一個最大的誤解是:日本是小國!
  • 日本戰國時代的美食都是些什麼
    現代,在日本冷凍和加工食品都是日常飲食。在消費商店,超級市場,自動售貨機,餐館等都有的賣。但是,在戰國時期,很少地方賣這些快速方便食物,但是在戰國時代,日本的飲食卻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那麼日本戰國時代的飲食又是怎麼樣的呢?
  • 江戶時代,日本農民生活艱辛,但更悲慘的是吉原遊女
    摘要:江戶時代,日本農民生活艱辛,但更悲慘的是吉原遊女江戶時代,武士或江戶的百姓平常可以吃白米(當然貧窮的武士和百姓除外),但種稻的農民卻一口都不能吃。農民辛苦種植,還要耗費心力培育稻米,大部分都被沒收當成年貢,手邊所剩無幾。
  • 從日本江戶時代特色文化來談談落語的衰落
    早在三百多年前的日本江戶時代,民間的傳統曲藝文化中出現了落語這種表演形式。從內容和表演形式上來看,日本江戶時期的落語曲藝和華夏中原地區的單口相聲很相似。日本落語通常以詼諧搞笑的方式見長,它一般以小劇場和段子的方式進行表演,表演的語言形式是民間通俗易懂的大白話,與獨角相聲和單人小品有很多相似之處。
  • 江戶時代,江戶人對於初物的需求有多瘋狂?幕府都看不下去了
    摘要:江戶時代,江戶人對於初物的需求有多瘋狂?幕府都看不下去了隨著江戶的飲食生活變得豐富,吃對江戶人來說不再只是填飽肚子,開始有了想比別人更快吃到「初上市」的食物,追求當季新鮮度的想法。香魚就是這樣的食材之一。
  • 天婦羅是如何徵服江戶的大街小巷的
    這類現炸、現烤、現煮,然後當場就能入口又物美價廉的食物,對急性子的江戶百姓們來說真是再適合也不過了!因此,這種路邊攤小吃的生意盛極一時。江戶時代的社會情況被如實地呈現在很多繪畫作品裡,因此身處現代的我們很容易就能從繪畫裡感受到當時人們「這個也想吃,那個看起來也很好吃」那種猶豫不決的心情。
  • 日本江戶時代,煙花女的膽子有多大?寧願死也不接受大名求愛
    摘要:日本江戶時代,煙花女的膽子有多大?寧願死也不接受大名求愛江戶時代的吉原,其實並不完全等同於現代的紅燈區。那裡的煙花女以自身的瀟灑與氣魄,讓男人們願意認真與她們談上一場模擬戀愛。而在這其中,君臨多達3000煙花女之上的花魁,也是浮世繪經常描繪的一流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