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平方米和960萬平方公裡共振《朗讀者》完成了一場全媒體新物種...

2020-12-14 中工網

【引子】

葉聖陶先生寫過這樣一則童話:有一粒神奇的種子,國王、商人、兵士都想培育它,但他們要麼圖虛榮,要麼為名利,先後費了好大的力氣,無一成功,最後是一位農民,該耕就耕,該鋤就鋤,該澆就澆——平和而自然地,讓種子開出了神奇的花。

筆者之所以想到《一粒種子》,源於董卿曾將《朗讀者》的製作過程比作農夫勞作,她一直記著作家畢飛宇對她說過的話:「你只管播種,收穫的事情交給土地。」

器識為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自2017年起,在這個因朗讀而聚集的舞臺上,有超過130位朗讀者用130多種人生匯聚成培育「種子」的養分,讓它一路發芽、拔幹、抽枝,長出美麗的花兒,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循香而來。

也正是這樣一粒茁壯的「種子」,在歷經了800多個日夜的蓄勢後,搭乘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縱深融合發展之風,於2020年爆發出巨大的生命能量,開啟了它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閱無數人的「生長裂變」之旅。

【正文】

2020年10月16日-18日,北京、武漢、廈門三地的朗讀亭聯動完成了一場72小時不間斷的慢直播。

在小小的一平方米裡,來自五湖四海的朗讀者們飽蘸深情,用滾燙的文字讀出各自的人生。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和故事,讓大家仿佛看到一道道微光,就在我們頭頂的天空和腳踩的大地之間,攢聚成高擎的火炬,溫暖並鼓舞著每一個奮戰在2020年裡的人。

12月11日起,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和央視創造聯合打造的《朗讀者》第三季「一平方米」特別節目,將在央視綜藝頻道20:30檔播出。同時,央視綜合頻道將於12月20日22:30檔播出精華版。

作為《朗讀者》第三季的序章,從融合思維出發的「一平方米」,已然讓《朗讀者》從一檔電視文藝節目,迭代為了聯動線上線下、貫通大屏小屏、集合視頻音頻等多種表達形態和傳播形態於一體的全媒體新物種。特別是以大屏影響力為基點,在新媒體小屏傳播裂變,而後又回流到大屏播出的閉環操作,不僅是總臺首個小屏直播內容反輸電視大屏的全新嘗試,也為整個行業開創了推進媒體融合的生動樣本。

於《朗讀者》而言,「一平方米」是演播廳延展的觸角,是聯結觀眾們情感的紐帶,更是節目扎進大眾生活土壤深處的根系。本文將試圖從「一平方米」出發,解讀《朗讀者》第三季的全媒體「進化密碼」。

躬身入局的革新力

構建真正意義上的「全媒體節目的生態鏈閉合」

《朗讀者》作為總臺的超級文化IP,從第一季起就以多級口碑效應引爆全民傳播熱潮,由電視節目強勢闖入網絡視頻、音頻傳播空間,在全網尤其是年輕人中形成了蔚為壯觀的自傳播影響力格局,加上衍生而來的人格化交流載體「朗讀亭」,可謂自帶網紅基因、社交體質和長尾效應。

今年以來,直播幾乎成了各大節目的標配。「一平方米」固然是《朗讀者》第三季在正片大餐之前獻給觀眾的一道「前菜」,但國家隊班底的高站位和硬實力在這次大型全媒體活動中盡顯無遺,主創團隊從平臺優勢和節目積澱出發,將「一平方米」完完全全打造成了超脫常規直播思路與格局的年度現象級傳播事件。

在經歷了一段突然的停頓和漫長的隔離之後,人們的心中積攢了太多傾訴和表白的欲望,《朗讀者》作為一檔用文字照見生命的文化節目,恰逢其時地滿足了大眾的情感剛需,全新升級的朗讀亭帶著以「一平方米讀天地人心」的使命,變成了人們的耳朵、嘴巴和眼睛,也變成了一個靈魂激蕩另一個靈魂的心橋。

董卿與觀察團在直播間與朗讀者互動

陪伴式、移動化、社交性是整個「一平方米」直播活動的鮮明特點。

這場72小時不間斷的直播,除了讓網友盡情聆聽朗讀亭裡傳來的心靈迴響,還可領略北京的晨曦微露,武漢的萬家燈火、廈門的海風拂煦,城市景觀動態的呈現,賦予了本次直播更強的沉浸體驗,造就了一種「枕著城市入夢,聽著朗讀醒來」的文化生活意象,「朗讀亭」與「一座城」也巧妙地結合為一個互文互證的信息矩陣。

「學霸班」同學在朗讀亭視頻連線

為了完成跨越北京、武漢、廈門三地、加上主播間四個不同空間的互動直播,央視頻的技術團隊克服了多地域、多場景、多互動、多視角、多路信號的直播難題,創新顛覆傳統廣電連線方式,實現「超遠程低延時多人連線直播」。諸如「武漢學霸班」在北京、武漢兩地跨屏朗讀致敬夢想,董卿為「小石榴」跨屏朗讀《世界為誰存在》……這些驚喜不斷、精彩不斷的「穿屏互動」,被網友們津津樂道。

三天時間裡,「一平方米」新媒體慢直播活動累計在線觀看人數達1573萬,微博話題閱讀量到9.8億。圍繞本次活動,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聯合學習強國平臺、央視新聞等共同發起「人人都是朗讀者」的倡議,並由央視頻、央視網、新浪微博、B站、騰訊微視、百度好看等多家媒體進行聯動。值得一提的是,董卿在主持「一平方米」直播活動之餘,還與中央電視臺文藝之聲《品味書香》主持人小馬合作,以音頻的形式分享溫暖的閱讀故事,董卿首度主持廣播節目也成為網友關注的話題。

「一平方米」直播團隊緊張忙碌

「一平方米」特別節目以「精裝版」的形式,濃縮再現三地72小時中那些最能感染人心的生命頌歌。集朗讀實況、現場採訪、實時彈幕、微博互動、城市景觀等全網傳播素材精華於一身的大屏播出,為本次大型全媒體活動的各項豐富實踐進行了一次集成化的再輸出,進而也完成了全媒體節目生態鏈閉合的最後一環。

相關焦點

  • 用1平方米和960萬平方公裡共振 《朗讀者》完成了一場全媒體新物種...
    也正是這樣一粒茁壯的「種子」,在歷經了800多個日夜的蓄勢後,搭乘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縱深融合發展之風,於2020年爆發出巨大的生命能量,開啟了它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閱無數人的「生長裂變」之旅。  【正文】  2020年10月16日-18日,北京、武漢、廈門三地的朗讀亭聯動完成了一場72小時不間斷的慢直播。
  • 《朗讀者》完成全媒體新物種的「生長裂變」
    【正文】2020年10月16日-18日,北京、武漢、廈門三地的朗讀亭聯動完成了一場72小時不間斷的慢直播。在小小的一平方米裡,來自五湖四海的朗讀者們飽蘸深情,用滾燙的文字讀出各自的人生。作為《朗讀者》第三季的序章,從融合思維出發的「一平方米」,已然讓《朗讀者》從一檔電視文藝節目,迭代為了聯動線上線下、貫通大屏小屏、集合視頻音頻等多種表達形態和傳播形態於一體的全媒體新物種。特別是以大屏影響力為基點,在新媒體小屏傳播裂變,而後又回流到大屏播出的閉環操作,不僅是總臺首個小屏直播內容反輸電視大屏的全新嘗試,也為整個行業開創了推進媒體融合的生動樣本。
  • 「一平方米」朗讀亭:用一場文化儀式,打破「跨媒體直播」邊界
    這場朗讀「儀式」源自於近期一場特殊的直播:「一平方米」朗讀亭慢直播活動,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和央視創造傳媒聯合打造的《朗讀者》第三季的前奏曲。10月16日-18日三天的直播時間裡,「一平方米」朗讀亭的累計播放達1573.6萬,短視頻播放量達6109.5萬,節目相關微博話題總閱讀量達到10億+。
  • 沒有清朝就沒有現在的960萬平方公裡國土?
    沒有清朝就沒有現在的960萬領土應該是正確的。康熙時的大清帝國,是當時世界上幅員最遼闊、人口最眾多、經濟最富庶、文化最繁榮、國力最強盛的大帝國。那時清朝的疆域,東起大海,西至蔥嶺,南達曾母暗沙,北跨外興安嶺,西北到巴爾喀什湖,東北到庫頁島,總面積約1300多萬平方公裡。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記錄,清朝時期最大疆域面積為1380多萬平方公裡。到清朝滅亡時當時的大清國還有國土面積1100多萬平方公裡。到了民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就要結束時,我們又丟了外蒙15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
  • 請不要再說960萬平方公裡!
    據數據記載,中國的領土是960萬平方公裡,其中水域的面積佔27.06萬平方米,陸地的面積佔932平方公裡。但是這個只是中國對外宣布的一個數據,其真實性數據到底是什麼呢?中國領土的組成部分由於各個大陸版塊之間都是有高山和河流進行分割的,因此在國家切分的時候各個國家有各個國家的領土分界線。
  • 《一平方米》12月開播,脫胎於《朗讀者》第三季72小時慢直播
    在和觀眾暌違了800多天之後,《朗讀者》第三季在2020年10月16日—18日,以一場別開生面的72小時慢直播拉開了序幕,這場持續三天的慢直播不僅吸引了近1573.6萬人次走進直播間觀看,更憑藉「國家隊」班底的強大製作能力,一入局就將不少人眼中快餐式消費的「直播」做成了一檔文化精品,據了解,以這場72小時慢直播為素材的《一平方米》即將於12
  • 居民共繪山河長卷:「我的心很小,裝下你的960萬平方公裡剛剛好」
    鳳棲沱社區供圖,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1日20時39分訊(首席記者 佘振芳 通訊員 夏歡)今年的中秋國慶是同一天,合起來就是「中國」,被網友們稱為「家與國撞了個滿懷」。在這普天同慶的日子裡,重慶兩江新區大竹林街道和鳳棲沱社區居委會聯合重慶兩江新區霧都之光社工,為鳳棲沱的居民帶來一場生動有趣的中秋國慶遊園會,共同慶祝新中國成立71周年,迎接傳統中秋佳節。活動正式開始前,為了積極響應創建綠色社區的目標,霧都之光社工給居民普及了垃圾分類的知識,讓垃圾分類、綠色環保的意識融入到社區每一個活動中。
  • 《朗讀者》「一平方米」:於平凡中感受生命的偉力
    國際在線消息:「生活在英雄們的中間,我忘記了自己的軟弱,我覺得我漸漸變得堅強,充滿勇氣和信心。」在12月11日播出的《朗讀者》「一平方米」特別節目中,北京001號朗讀者濮存昕輕輕推開朗讀亭的門,朗讀了巴金先生的《生活在英雄們的中間》。
  • 《朗讀者》第三季升級歸來,一平方米內讀「天地人心」
    時隔兩年,業已播出兩季、收穫了高口碑與高收視的文化類綜藝《朗讀者》升級歸來。作為《朗讀者》第三季的開端活動,直播朗讀節目《一平方米》於16日6點27分在北京、武漢、廈門開啟,朗讀者們迎著三地晨曦進入一平方米的朗讀亭中朗讀直播,不到半小時已吸引上萬人收看。
  • 如果你以為還是960萬平方公裡,那就錯了
    如果你還以為是960萬平方公裡,那你就真的錯了前言中國國土面積到底有多大?我想大部分人的的答案一定是是:960萬平方公裡。然而如果你在網絡上搜索一下,你就會發現答案卻是各種各樣的,百度給出的數據是:963.4057萬平方公裡+大概470萬平方公裡的領海,但是不管哪一個結果,都一定大於960萬這個在我們腦海記憶深處的數據。事實上,中國的國土面積的確是增加了,而且參考一些資料的話,建國初期的丈量技術不是特別成熟,故"960萬平方公裡"只能說是一個比較保守數據。
  • 《朗讀者》第三季走進武漢 一平方米承載千萬人心底的聲音
    16日,央視著名文化情感節目《朗讀者》第三季走進武漢,作為節目回歸啟動的前奏,「一平方米」朗讀亭直播活動在武漢、北京、廈門同步開展。16日至18日,200多名預約走進朗讀亭的武漢朗讀者,將他們的聲音和故事通過這場連續72小時的慢直播,在央視頻、央視新聞、嗶哩嗶哩等平臺呈現。
  • 《朗讀者》"一平方米":於平凡中感受生命的偉力_中國國情_中國網
    「生活在英雄們的中間,我忘記了自己的軟弱,我覺得我漸漸變得堅強,充滿勇氣和信心。」在12月11日播出的《朗讀者》「一平方米」特別節目中,北京001號朗讀者濮存昕輕輕推開朗讀亭的門,朗讀了巴金先生的《生活在英雄們的中間》。
  • 《朗讀者》特別節目「一平方米」精編版播出 於平凡中傳遞善良溫暖...
    國際在線消息:12月18日20:30,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和央視創造傳媒聯合打造的《朗讀者》第三季「一平方米」新媒體特別節目於央視綜藝頻道播出第二期。12月20日晚22:30 「一平方米」精編版也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
  • 中國領土960萬平方公裡,佔據歐亞最優質領土,美國人都羨慕
    我國的歷史文化發展是非常悠久的,擁有著近5000年的歷史,而在歷史悠久的長河中,我國的佔地面積也不斷擴張,從清朝時期原本有1316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最終變成了960萬平方公裡,並且還佔據歐亞大陸最優質的領土,不少美國人都羨慕可能有人會有疑問,
  • 《朗讀者》「一平方米」第二期即將開播平凡的人們給我們最多感動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和央視創造聯合打造的《朗讀者》第三季「一平方米」特別節目,將於12月18日20:30檔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第二期。節目繼續為大家帶來10月16日-18日北京、武漢、廈門同步開啟的72小時慢直播活動的精華內容。
  • 960戶!杜店街道五村籤約完成 實現全年城中村改造攻堅順利開局
    4月21日張念佛、大河於、後宋、王木匠4個村統一籤約,803戶,708個院落、38.2萬平方米,當天全部完成籤約,22日牛廟村157 戶籤約完成,實現了全年城中村改造攻堅順利開局。 富民強村 區委領導引領在一線
  • 黃埔今年前7月拆除舊村551萬平方米
    截至今年7月底,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舊村改造項目累計拆遷973萬平方米。2020年1-7月,該區已完成舊村拆除面積551萬平方米,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3億元,同比增長58%。全區城市更新已開工項目共36個,累計開工面積約895萬平方米,累計竣工安置房面積90萬平方米。
  • 董卿:央視三套終於有了固定主持節目,時隔八百天《朗讀者》開播
    2020年在每個人的生命裡,都留下了五味雜陳的刻度,而來自五湖四海的朗讀者,在「一平方米」中匯聚成了一道照亮前方的光。當文字與生命相逢,讓我們一起傾聽希望與愛。與此同時,《朗讀者》還發布了最新的時長達3:40秒的宣傳短片,通過記錄《朗讀者》這些年走過的歷程,特別是今年以來為《朗讀者》朗讀亭投入的工作進行了梳理和介紹,為即將登陸央視三套黃金檔時段播出宣傳造勢。
  • 被960萬騙了這麼多年,原來有這麼多領土!
    眾所周知,自從接受教育開始,我們都知道我們的祖國國土面積為960萬平方公裡,這個數值也是引用最頻繁的。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領土面積在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如此大的面積也是物產豐富。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其實我們的領土面積並不止960萬平方公裡。
  • 蝴蝶效應最好例子:1萬平方公裡沙漠,養活550萬平方公裡雨林
    博德萊(Bodélé)窪地,位於大西洋西岸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南部邊緣,面積僅1萬平方公裡,不到亞馬遜雨林的0.2%。博德萊窪地和亞馬遜雨林,一個在非洲,一個在南美洲;一個在大西洋西岸,一個在大西洋東岸;一個小得可憐,一個大得驚人,怎麼看,它們都是風馬牛不相及,沒有任何可能聯繫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