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葉聖陶先生寫過這樣一則童話:有一粒神奇的種子,國王、商人、兵士都想培育它,但他們要麼圖虛榮,要麼為名利,先後費了好大的力氣,無一成功,最後是一位農民,該耕就耕,該鋤就鋤,該澆就澆——平和而自然地,讓種子開出了神奇的花。
筆者之所以想到《一粒種子》,源於董卿曾將《朗讀者》的製作過程比作農夫勞作,她一直記著作家畢飛宇對她說過的話:「你只管播種,收穫的事情交給土地。」
器識為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自2017年起,在這個因朗讀而聚集的舞臺上,有超過130位朗讀者用130多種人生匯聚成培育「種子」的養分,讓它一路發芽、拔幹、抽枝,長出美麗的花兒,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循香而來。
也正是這樣一粒茁壯的「種子」,在歷經了800多個日夜的蓄勢後,搭乘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縱深融合發展之風,於2020年爆發出巨大的生命能量,開啟了它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閱無數人的「生長裂變」之旅。
【正文】
2020年10月16日-18日,北京、武漢、廈門三地的朗讀亭聯動完成了一場72小時不間斷的慢直播。
在小小的一平方米裡,來自五湖四海的朗讀者們飽蘸深情,用滾燙的文字讀出各自的人生。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和故事,讓大家仿佛看到一道道微光,就在我們頭頂的天空和腳踩的大地之間,攢聚成高擎的火炬,溫暖並鼓舞著每一個奮戰在2020年裡的人。
12月11日起,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和央視創造聯合打造的《朗讀者》第三季「一平方米」特別節目,將在央視綜藝頻道20:30檔播出。同時,央視綜合頻道將於12月20日22:30檔播出精華版。
作為《朗讀者》第三季的序章,從融合思維出發的「一平方米」,已然讓《朗讀者》從一檔電視文藝節目,迭代為了聯動線上線下、貫通大屏小屏、集合視頻音頻等多種表達形態和傳播形態於一體的全媒體新物種。特別是以大屏影響力為基點,在新媒體小屏傳播裂變,而後又回流到大屏播出的閉環操作,不僅是總臺首個小屏直播內容反輸電視大屏的全新嘗試,也為整個行業開創了推進媒體融合的生動樣本。
於《朗讀者》而言,「一平方米」是演播廳延展的觸角,是聯結觀眾們情感的紐帶,更是節目扎進大眾生活土壤深處的根系。本文將試圖從「一平方米」出發,解讀《朗讀者》第三季的全媒體「進化密碼」。
躬身入局的革新力
構建真正意義上的「全媒體節目的生態鏈閉合」
《朗讀者》作為總臺的超級文化IP,從第一季起就以多級口碑效應引爆全民傳播熱潮,由電視節目強勢闖入網絡視頻、音頻傳播空間,在全網尤其是年輕人中形成了蔚為壯觀的自傳播影響力格局,加上衍生而來的人格化交流載體「朗讀亭」,可謂自帶網紅基因、社交體質和長尾效應。
今年以來,直播幾乎成了各大節目的標配。「一平方米」固然是《朗讀者》第三季在正片大餐之前獻給觀眾的一道「前菜」,但國家隊班底的高站位和硬實力在這次大型全媒體活動中盡顯無遺,主創團隊從平臺優勢和節目積澱出發,將「一平方米」完完全全打造成了超脫常規直播思路與格局的年度現象級傳播事件。
在經歷了一段突然的停頓和漫長的隔離之後,人們的心中積攢了太多傾訴和表白的欲望,《朗讀者》作為一檔用文字照見生命的文化節目,恰逢其時地滿足了大眾的情感剛需,全新升級的朗讀亭帶著以「一平方米讀天地人心」的使命,變成了人們的耳朵、嘴巴和眼睛,也變成了一個靈魂激蕩另一個靈魂的心橋。
董卿與觀察團在直播間與朗讀者互動
陪伴式、移動化、社交性是整個「一平方米」直播活動的鮮明特點。
這場72小時不間斷的直播,除了讓網友盡情聆聽朗讀亭裡傳來的心靈迴響,還可領略北京的晨曦微露,武漢的萬家燈火、廈門的海風拂煦,城市景觀動態的呈現,賦予了本次直播更強的沉浸體驗,造就了一種「枕著城市入夢,聽著朗讀醒來」的文化生活意象,「朗讀亭」與「一座城」也巧妙地結合為一個互文互證的信息矩陣。
「學霸班」同學在朗讀亭視頻連線
為了完成跨越北京、武漢、廈門三地、加上主播間四個不同空間的互動直播,央視頻的技術團隊克服了多地域、多場景、多互動、多視角、多路信號的直播難題,創新顛覆傳統廣電連線方式,實現「超遠程低延時多人連線直播」。諸如「武漢學霸班」在北京、武漢兩地跨屏朗讀致敬夢想,董卿為「小石榴」跨屏朗讀《世界為誰存在》……這些驚喜不斷、精彩不斷的「穿屏互動」,被網友們津津樂道。
三天時間裡,「一平方米」新媒體慢直播活動累計在線觀看人數達1573萬,微博話題閱讀量到9.8億。圍繞本次活動,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聯合學習強國平臺、央視新聞等共同發起「人人都是朗讀者」的倡議,並由央視頻、央視網、新浪微博、B站、騰訊微視、百度好看等多家媒體進行聯動。值得一提的是,董卿在主持「一平方米」直播活動之餘,還與中央電視臺文藝之聲《品味書香》主持人小馬合作,以音頻的形式分享溫暖的閱讀故事,董卿首度主持廣播節目也成為網友關注的話題。
「一平方米」直播團隊緊張忙碌
「一平方米」特別節目以「精裝版」的形式,濃縮再現三地72小時中那些最能感染人心的生命頌歌。集朗讀實況、現場採訪、實時彈幕、微博互動、城市景觀等全網傳播素材精華於一身的大屏播出,為本次大型全媒體活動的各項豐富實踐進行了一次集成化的再輸出,進而也完成了全媒體節目生態鏈閉合的最後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