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投領域,有一句經典:「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2020年,突來的疫情黑天鵝,把在線教育吹上了風口。一組數據可以印證: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在教培領域,在線教育新增82473家,新增佔比為17.33%,教育培訓創投交易活躍,融資總規模不降反升,融資總規模同比增長275%。教培行業半年融資數量為91件,總融資金額達到144.8128億元。
錢流向哪裡了?在融資項目排名前10中,僅萬學教育1家是線下機構,其餘9家全部為在線教育企業。其中,猿輔導和作業幫兩家行業獨角獸半年融資金額超過11億元,一舉佔到了教培行業半年總融資金額的77%。
融資項目TOP10(數據截至2020年10月)
所以說,市場的機會在哪裡,錢就會流向哪裡。這是資本最簡單的投資邏輯,也是透視一個行業發展潛力最直觀的判斷標準。
那麼,從投資人的角度,在線教育還會持續升溫嗎?就整個教培行業而言,什麼樣的教育企業更能得到資本青睞?一個優秀的教育產品,必不可少的要點有哪些?未來一年的教育賽道還有哪些創業機會?
為此,我們專訪了藍象資本創始合伙人寧柏宇。藍象資本是中國第一家教育產業早期基金,也是目前中國領先的教育行業風險投資機構。自2015年至今,藍象資本已投資80多個項目,被投公司再融資率超過60%,整體估值超過90億元。
特別預告一下:11月26日,由紅星新聞·成都商報·成都兒童團·菁苗教育共同主辦的「教育影響城市」2020教育產業發展大會將在成都舉行,寧柏宇先生屆時也將蒞臨現場作主旨演講(參會報名請在文末點擊閱讀原文)。
寧柏宇:藍象資本過去5年投資的80個項目,其共通之處都用科技的手段來提供新的教育供給,包括我們90%的項目其實都是在線教育,比如一些在線語文或者在線美術之類的項目。
另外有1/3是為學校或培訓機構提供服務的公司,特別是用科技手段來提升B端效率的公司。
我們還有1/4的項目是為整個行業服務的公司,比如我們投了6家行業媒體,以及1家教育領域的獵頭公司等。整個我們的投資其實從2015年到現在,趕上了一個大趨勢,即整個教育產業在被科技逐漸滲透的過程,所以我們投資的,也基本偏向於教育和科技結合得比較緊密的一些項目。
寧柏宇:其實無論哪個行業,從投資角度來說,資本還是會更傾向於有資本路徑的企業,就是說這個企業未來有將規模做大,並且具備上市或者被併購的潛力。本質上來講,投資是「錢」的生意,我們幫助基金的出資人管理資金,尋找優質的投資標的,以期獲得良好的回報。所以,某種層面上來說,我們投資的主要邏輯或者原則就是這個公司未來是否會成長為比較大規模和體量的公司,越有這個可能,獲得投資的概率就越高。
藍象資本以種子輪、天使輪投資為主,是很多企業拿到的第一筆外部投資,所以我們非常在意這個項目的創始人是一個怎樣的人,在項目的初創期,沒有其他更多的數據來表徵未來是否可能做成一個大公司,這個時候我們就比較在意創始人到底是否具備把公司做大的潛質。
所以,從早期投資機構的角度,與其說什麼樣的教育企業能得到資本青睞,不如說什麼樣的創始人能得到資本青睞,到今天為止,行業裡已經有很多教育公司了,各個細分領域的競爭也比較激烈,我們希望投資的創始人,還是要有比較成熟旺盛的生命力,願意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其中,同時,這個人也要有相對比較成熟的商業能力和融資能力,能讓他在資金的競爭中不落下風。
就產品來說,我們希望他做出的產品有一個好的行業切入點,帶給客戶的體驗是比較好的,同時,這個產品也要具有一些稀缺資源,幫助它構建競爭壁壘,一旦產品做好之後,就不會太同質化。
同樣,我們如果出現一票否決一個教育企業的話,問題大概率出現在創始人身上。比如,被我們發現創始人存在欺騙行為;再比如,在背調過程中發現創始人在行業內的口碑較差等等,都有可能讓我們放棄繼續跟進。對於我們早期風險投資來講,一切基礎都源於信任。
其次,我們也會考慮到創始人的商業模式有沒有創新點,即他的戰略選擇是否正確,比如他是選擇了一個過度競爭的領域,還是一個高淨值的領域,如果今天還有機構繼續做線下的K12培訓機構,或者線下的素質教育培訓機構,我們就會覺得這個很難做大,或者很難做成被風險投資喜歡的公司。
其實,能夠最後進入我們視野的公司已經具備一定的競爭力了,所以我們基本不會對一個企業進行一票否決,有些公司可能看起來有一些瑕疵,但創始人非常優秀,那麼其實我們都還是願意去投他的。
寧柏宇:除了上述提到的一些方面外,我覺得對於創始人來講,有三個方面的品質非常重要,第一個就是創始人要有非常清晰的戰略方向,能在諸多的創業方向裡,選擇一條適合自己、能打贏的方向去做,這是最難的一點。對於一個優秀的教育企業帶頭人來說,決定去做什麼的戰略能力或者判斷力是很重要的。
其次,創始人的領導力也很重要,也就是他能團結起一幫非常優秀的夥伴。
第三,對於一個創始人來講,韌性特別重要。因為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不順肯定是比遇到的順利多很多,作為帶頭人來說,一定不能太脆弱。
至於優秀的教育產品,我覺得就一點,那就是用過的人會不會推薦給其他人。
寧柏宇:一個公司如果想堅決貫徹他的戰略方向,且保證決策不出錯或者少出錯,我認為,前提是要能夠掌握充分的信息,這裡的信息包括他對行業動向的了解,對競爭對手動向的掌握,包括客戶的細微變化、團隊的情況等,信息越充分,決策者綜合的信息越全面,然後用正確的邏輯去處理,就越容易做出正確的決策。
至於靠人還是靠制度,我認為,公司早期的時候肯定還是創始人個人的決策佔主要,但公司發展到後期,隨著信息增多,需要決策的事情增多,做決策的複雜度也會有所提高,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機制,大量公司的決策都是人和機制結合,這是比較合適的。
寧柏宇:這種現象是比較正常的。因為疫情期間,對很多家長來說,線上是他們唯一的選擇,所以有一些人只在疫情階段使用線上教育,疫情結束就離開了,這是再正常不過的情況。
現在的問題是,疫情結束之後,留下的用戶會不會有個好口碑,每個公司都會在這時做一個選擇,即在這個階段根據自己的服務體量,到底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如果你本來只有服務20萬用戶的能力,但現在你選擇為超過200萬的客群服務,到最後肯定就有人走掉,而且流失的客群還會對你的口碑造成影響,所以,在這個時候,公司做出怎樣的選擇,就決定了一個公司長遠的發展。
從長遠來說,我覺得線下教育依然會保持自己的優勢,線下的體驗感、互動性、場景化、便捷性都更好,疫情結束以後,線下的優勢就會重新體現出來,所以未來,線上線下肯定是一種高度融合的狀態,即線下機構開闢在線教育,在線教育也會提供線下服務,一個用戶他可能既是線上機構的用戶,也是線下機構的用戶,他在各個場景的教育需求都能在一家平臺得到滿足,這會是一個趨勢。
寧柏宇:首先來說,在線教育這塊蛋糕肯定是客觀存在的。樸新教育宣布砍掉網校業務,只是一個個例,並不代表在線教育這塊蛋糕不好分。在線教育是個大趨勢,所有機構都會做,樸新不做,並不是因為他不認可在線教育這個趨勢,是因為他可能有其他的選擇方案。
至於中小型培訓機構要不要上馬在線教育的問題,在線教育和線下教育並不矛盾,現在我們所說的在線教育對於很多線下培訓機構來講,它只是增加了線上的環節,在疫情期間已經進行線上的就不用下馬了,而未來,線上線下高度融合肯定是一大趨勢。
寧柏宇:這個變化最核心的原因還是 k12領域的競爭太激烈了。從投資的角度來講,也叫避免過度投資。所謂的泛教育,其實只是跟原來的培訓機構長相不一樣,而未來的培訓機構可能會以新的形態存在,它可能是在微信裡培訓或者是在抖音裡培訓,這些都有可能,而我們投資教育企業的服務商也是一樣,今天的學校和培訓機構都需要提高教學效率,這些領域都還是新的賽道,競爭相對不那麼激烈,同時他們又都存在巨大的市場和價值,所以我們也會更多的關注這些領域。
寧柏宇:教培行業肯定不會出現絕對性的壟斷,未來教育應該是一個生態型的行業,而不是一個壟斷性的行業,不像電商就那麼幾家,教育的培訓機構更多可能是一個品牌型的機構,各種各樣的品牌都有,有巨頭企業,但也會有大量中小型機構,這會是常態,比如北京,雖然學而思和新東方都做到了一定的規模,但還有很多3000人體量左右的培訓機構其實也活得不錯。
寧柏宇:我認為中小機構最應該防範的致命危機就是教學質量下滑,保證教學質量,讓用戶滿意是一個教育企業基業長青的基礎,無論是在線教育還是線下機構,如果用戶不再願意購買和使用它的教育產品,可能就是他最致命的危機。
寧柏宇:對於教育創業來說,我們希望創業者應該把關注重點放在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形態上,未來的職業教育、教育信息化、企業服務、或者是學校裡新的教育場景、家庭裡一些新的學科等,都還存在機會,這些賽道競爭小,產品差異大,吸引投資人關注的可能性也更大。
簡單概括就是,一定要邊緣創新,離現在的市場競爭遠一點,產品形式差異大一點,這才可能有機會。
11月26日,由紅星新聞·成都商報·成都兒童團·菁苗教育共同主辦的「教育影響城市」2020教育產業發展大會將在成都舉行。
我們將和中國最前沿的大數據平臺一起,現場發布《2020教育培訓機構行業發展白皮書》,用數據釐清2020業真實發展狀況;用分析洞察來年行業風向,為機構管理者提供可信賴的決策參考。
除此之外,我們還將邀請到中國領先的教育行業風險投資機構負責人、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資深教育專家,梳理教育投資邏輯,分享來自中國頂尖教育智庫對於未來教育的思考。
無盡的遠方,有星辰大海,若要抵達,手中還需羅盤指引。在此,我們也向廣大教育同仁誠摯發起邀請,歡迎蒞臨現場,共同尋找行業未來的方向。大會主題:2020「教育影響城市」教育產業發展大會大會時間:2020年11月26日下午14點大會地點:成都瑞吉酒店2F 阿斯特大宴會廳
紅星新聞記者 張瑾 陳興隆
編輯 陳怡西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