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既不是曹操手下第一大將,更談不上三國第一守城大將了。第一,曹仁是曹操麾下可獨當一面的將領之一首先,還是要肯定曹仁有一定的軍事才能。我認為曹操麾下,能獨當一面能成統帥的將領,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夏侯淵,另一個就是曹仁。當然,不是別的將領水平比他們二人差,而是曹操還是比較防外人的,所以只相信曹家人以及與曹氏關係緊密的夏侯氏。比較夏侯淵與曹仁,我認為夏侯淵的水平還是要高出一籌,特別是夏侯淵平定關西一戰,打得十分漂亮。反觀曹仁,表現比較一般。在江陵之戰表現不好,在樊城之戰也表現欠佳。第二,曹仁善於防守,但談不上第一守城大將在曹軍將領中,曹仁比較善於防守。
在官渡之戰中,曹操帶著人馬奔襲烏巢,曹仁留守大本營,頂住了袁軍潮水般的進攻。這一漂亮的成績,給曹操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赤壁之戰後,曹操便派曹仁留守江陵。不過,曹仁的江陵防禦戰打得並不出色。江陵城高牆厚,兵精糧足,但是曹仁並沒能守住。特別是戰役後期,劉備只用區區幾千兵力,做出斷其退路的樣子,曹仁便大驚失色,擔心江陵淪為孤城,遂棄城而逃。在關羽北伐時,曹仁據守的樊城首當其衝。當時揚州刺史溫恢曾評論說,曹仁孤師懸於外,沒有長遠的戰略準備。可見曹仁的備戰是不足的。關羽沒能攻下樊城,並不是因為曹仁有多厲害,而是有幾個原因:其一,曹軍不斷增援樊城,先是派于禁、龐德馳援,被關羽消滅了;後來曹操親自出馬,再加上孫權偷襲荊州,這才救了曹仁。
其二,關羽犯了分兵的錯誤。當時關羽引水灌城,認為樊城難以堅守,便分兵攻打其他城池,讓曹仁有喘息之機。其三,滿寵的堅持。其實曹仁又想逃跑了,是滿寵挺身而出,力陳樊城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不可丟失,這才讓曹仁鐵了心堅持守城。第三,三國時代有哪些守城名將?其實三國還是有不少守城名將。比如說張遼守合肥,合肥只有七千守軍,而孫權有十萬人馬。結果大家都知道,張遼威震逍遙津,把孫權打得屁滾尿流。東吳的將領朱桓,在濡須之戰中,他以五千人對抗魏軍數萬人,魏軍的指揮官就是曹仁;另一位東吳名將朱然,也是五千人防守魏將曹真的數萬人,堅守江陵城。
濡須之戰與江陵之戰,都發生於魏文帝第一次南徵,這兩個防禦戰都打得十分漂亮。魏將郝昭對抗諸葛亮的陳倉保衛戰,可以說是三國時代一場經典之戰,郝昭以一千多人,頂住諸葛亮數萬人的進攻,打得非常精彩。蜀國也有一個特別厲害的人才,多數人都不熟悉,這個人叫羅憲。羅憲是巴東太守,蜀國滅亡後,羅憲接到劉禪的詔書,指示他向魏軍投降。這時東吳軍隊跑來搶地盤,羅憲只有二千人,負隅頑抗到底。為了搶下巴東,東吳一而再增兵,然而羅憲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堅守六個月之久,最後東吳軍隊竟兩手空空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