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自己的真實水平從而客觀評估自我

2020-12-14 前瞻網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田志剛 來源|知識管理中心KMCenter(ID:KMCenter)

據說林丹大力扣殺,羽毛球可以擊穿木板。張繼科的桌球.....

這種體育、藝術上的專業水平和業餘水平的差距還比較容易看到,而對靠腦子幹活的知識員工來說,從外在上卻很難區分業餘和專業的差別。

更可怕的是,業餘水平的人根本無法知道專業選手的高度,總是以自己的認知揣度高手的水平,他們根本無法想像高手的層次。

這樣就會造成許多笑話和問題。 

/01/

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普通人進入職場,開頭一定是小白、業餘水平。大部分人都是從這個階段開始,然後一路練級向上。

至於最後能達到的高度,既跟個人的性格能力相關,也跟機遇環境緊密聯繫。

通常,我們都會高估自己,尤其是在自己水平不高的時候。

原因在於人對於自己的了解很難,類似於「當你在山腳下的時候,無論你如何想像力豐富,也很難想像到山頂的景色。即便是想像出來,可能也是不對的」。

如果沒有對照(沒有見過水平更高的人),通常人們都會高估自己一兩個層次。

鄧寧-克魯格效應(The Dunning-Kruger Effect)指的就是這種狀況,水平越低的時候越明顯,這些能力欠缺者們經常沉浸在自我營造的虛幻的優勢之中,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卻無法客觀評價他人的能力。 

他們認為:

能力差的人通常會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

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確認識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平;

能力差的人無法認知且正視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極端程度;

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夠經過恰當訓練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平,他們最終會認知到且能承認他們之前的無能程度。

所以在評估自己的時候,不妨打個折扣。

但這種高估只要不太離譜都是正常的:社會這麼艱難,自己還不能寵著點自己啊?

/02/

可怕的地方是自己真實水平只有2、3,自己卻想像成8、9甚至10,再加上認為很厲害後的得瑟,可能在外人眼裡就成了傻X。

更可怕的是,因為你覺得自己已經足夠牛了,也就沒有了上進和提升的動力,阻礙了自我成長的空間。

自知者明,真正厲害的人是能夠對自己相對客觀評估的:

知道自己牛在哪裡,也知道自己的缺陷是什麼。對於自己真正掌握的部分,需要判斷和決策時當仁不讓,並願意承擔相應的後果。對於自己不知道的,勇敢承認並求助他人。

那如何對自己在某個專業和領域的能力與水平進行評估呢?

能夠通過完成任務和項目證明是一種方式,但僅僅會做也可能處於「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這個時候遍歷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03/

經過多年的學習實踐和思考,你通常會覺得自己在某個領域已經很專業:大部分項目也都會做了,不知道該去學什麼然後學習的動力就不足了。這種狀態通常在勝任期身上最容易出現,覺得自己大部分都會啊,為什麼專家卻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不足,而自己卻不知道問題在哪裡。

還有一種情況,當你希望建立自己在某個領域的知識體系時,卻發現總是做不到。

在上面的兩種情況下,都可以去試一下遍歷:

通過這個過程,會讓你發現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增強學習的動力;通過這個過程,可能會讓你真正了解你的領域和你跟高手的差別,當然也可能讓你發現你的確已經很專業了,「前無古人「了。

遍歷是計算機數據結構裡面的一個名詞,通俗點理解就是把某個集合中的數據全部訪問一遍。引申到個人的學習上,指將你方向上和領域內人類既有的信息和知識都看一遍(這當然是個理想狀況),在這個過程中你就能判斷自己是否真的已經掌握了這個方向和領域大部分內容、是不是有你之前沒有注意到的內容給遺漏了。

遍歷可以是一個大的領域,也可以是某個小的點上。基於你工作中具體的某個點你也可以去做遍歷,讓你把這個點做深做透。

遍歷的好處表現在,你通過遍歷:

第一個可以讓你對自己的真實能力與所在行業的位置有正確的定位。當你在遍歷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內容根本沒聽說過、完全不了解的時候,你就會更有動力去學習、也更加知道自己該學什麼;

第二個是可以幫助你查漏補缺。在你認為自己大部分內容都掌握的時候找到弱點缺點,使你有的放矢的去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結構。

第三個是幫助你形成行業或領域的直覺。直覺的形成來自於你對於行業領域的全面了解,這個了解包括新聞、動態、專家、人物、案例、機構甚至笑話段子,遍歷讓你可以看到這些內容。

/04/

那麼如何遍歷,對於職場人來說,最簡便易行的方式是藉助網際網路,方法有如下幾種:

Ø  快速看這個領域出版過的大部分書籍,書是最便宜的投資。你會發現真正有價值的書越來越少。

作者本人是做知識管理研究和諮詢的,曾經為了做知識管理這個領域的遍歷,在2010年之前買過大部分這個領域出版的中文書,還包括一些國外的書籍。

Ø  將這個領域內的前100頁的論文都掃描一遍,可以是CNKI上的,也可以是Google或者百度學術上的。我曾經將知識管理這個領域的論文大部分都掃過一遍,包括CNKI、谷歌學術,還包括當時臺灣的一個資料庫裡面的論文。

Ø  搜尋引擎上的前100頁內容,你會知道你這個領域的新聞、動態、產品和服務、牛人、機構等等。

為了解知識管理,我曾經用百度、谷歌等搜尋引擎去搜索前100頁的內容,還不僅僅是一個知識管理這一個關鍵詞,包括了相關的詞,譬如知識庫、知識社區等。有段時間,還專門研究過歐洲的知識管理怎麼樣、美國、東南亞的情況等,都大致看過一遍。此外,除了解這個領域的理論知識外,還有多少家做知識管理軟體的企業?有哪些比較厲害的專家等等,我都看過。

Ø  跟蹤這個領域,每天關注這個領域的動態,包括新聞、會議、活動、論文等等,堅持1年以上。這些內容可以訂閱下來,堅持每天看一看標題,有興趣的再點進去看正文。

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會發現需要學習、實踐和思考的東西還有很多,你原來認為自己已經掌握只不過是「自我感覺良好」,然後再去繼續學習和實踐。通過幾次這樣的過程,對你的領域知識體系查漏補缺。到後來,你就真的掌握這個領域了。

通常,遍歷不是一次能完成的,需要好幾個循環。

當某個階段你覺得自己已經很專業的時候,你可以去遍歷一下,但在這個過程中遇到問題發現自己這塊的欠缺,就開始學習了,遍歷結束。

當你遍歷很多次,發現大部分都已經懂得,甚至只要看題目就知道內容是什麼、知道哪些觀點是真知灼見哪些是在胡說八道,這個時候大致表示你已經掌握這個領域了。

/05/

錢學森曾經在跟自己的得意門生,著名的人工智慧專家、中科院院士戴汝為交流中提到,當年自己為了研究空氣動力學這個領域的事情,是這麼幹的:

「我不是說大話,我在做空氣動力學的時候,關於空氣動力學方面英文的、法文的、德文的、義大利文的文獻我全都念過。為了要把它做好,我得這麼念,而且還進行了分析。」

錢學森其實做的是一個方向上的遍歷!

我曾經在新浪微博上觀察一位阿里巴巴的高管,也是他們大數據一個負責人。這個哥們是佛教徒,每天堅持早起(三四點鐘)就起床,早晨他的微博上都是全球各地關於大數據新聞和動態連結,他還有在自己的博客上長期寫這個領域的評論,我觀察到就有五六年時間,基本上每天如此。這其實是一種遍歷和跟蹤,對這個領域的新技術、新應用和案例,甚至公司和人物持續的關注,這樣的人一定是對行業有直覺的。

這種方法適用於對一個領域有多年積累的人,如果是新手還是老老實實的從基礎開始吧。

按照探索、新手、勝任、高手和專家的分層,起碼是勝任級別的人可以考慮去做遍歷的工作,它會幫助你找到學習動力(發現好多還不會)、真正理解一個行當。(完)

該文內容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本文作者為知名知識管理專家作者田志剛。您可通過微信號:511956894 與他聯繫或加入他的【二班】

本文來源知識管理中心KMCenter,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14_社會化的自我分析
    在這個階段誇大自己的能力有可能鼓勵初出茅廬的新手堅持下去。一旦獲得了合理的感知能力水平,這可能會從他們的實際水平有所提高,人們可能會更喜歡並徵求保持他們喜歡的自我觀點的反饋,從而表現出對一致性的渴望。換言之,一旦自我強化過程為特徵建立了一個可接受的「設定點」,就可能出現自我一致性過程來調節這種自我觀點,防止其大幅增加或減少,除非獲得大量新數據。
  • 如何「分析自我」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呢
    「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有時找到「合適的方向是比速度更重要的追求。」如何「發現」自己的興趣從而確立目標選擇職業呢?這篇文章帶你分析自我!(強烈建議精讀,連一篇文章都讀不結束,很難相信你可以準確分析自我選擇合適的職業)(敲黑板)這裡我說的是「發現」自己的興趣,很多人吃了很多飯,走了很多路,遇到過很多人,但就是沒有發現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是什麼?
  • 我們的客觀真的客觀嗎?《十三邀》第三季仍用偏見探索真實內涵
    十三么是麻將的一種和牌形式,代表著十三張麻將牌中什麼都有,但組合在一起又是一副極好的牌,《十三邀》一改傳統訪談節目客觀中立的態度,通過十三位嘉賓與許知遠帶有自身偏見的對話來思考和理解世界。《十三邀》不僅突出被採訪者的真實,更要將採訪者的真實突顯,從而尋找兩人之間的衝突。對於節目而言,偏見和強烈的個人意識正是其所追求的真實所在,但這種真實也讓這個節目收穫了滿滿的質疑。
  • 尼採的「視覺主義」,是如何否定我們的世界是「客觀真實」的?
    視覺主義不是說不同認知視角會對同一個客觀真相得出不同的認知,而是告訴人們,客觀真相根本就不存在。尼採認為「客觀真相的存在性」只是一種假設,沒有人能夠完全確定或者否定存在這樣的真相。能夠看到真相的只有「上帝」,可惜尼採說「上帝已死」,所以人看到的「真相」並不是「真相」,而是自我製造出的「幻相」。
  • 全國專業學位水平評估全面啟動,涵蓋30個專業學位類別
    近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發布《全國專業學位水平評估實施方案》,決定全面啟動全國專業學位水平評估工作,重點對金融等30個專業學位類別開展評估。、重點數據抽查、信息公示等七項措施,建立全方位的交叉核查機制,保證評估信息真實準確;專家評議方面,採取加強專家資源建設、科學遴選評審專家、探索融合評價方法、完善專家評價指南等舉措,提高專家評價的公平性、公正性和科學性,著力提升專家評價質量。
  • 不隨波逐流的人,一定會收穫真實的自己丨自我整合
    她的支持帶著深深的理解,她的鼓勵帶著客觀的認知,所以總能正中人心。一個人成長成熟的過程,被發展心理學家埃裡克森叫做「自我整合」。阿朵的一個明顯特質,就是自我整合性高。自我整合性高的人,在自己的心願和現實之間發生衝突時,可以積極調和這些矛盾。對於不可實現的目標也能夠坦然放手。
  • 《自我與身份》解讀5_第4章_自我、自我概念和身份
    一個人的各種身份融合在一起構成了:(1)一個人的自我概念——當一個人想到自己時,進入其心智中的內容的各種不同的描述;(2)一個人關於自己人格的理論;(3)一個人所信的「真實的自己」。每一種思考自己的不同方式(兩個維度上的不同組合)都會突出和吸引人們對賓我的某些方面的注意,同時又疏忽了其它方面。人們能夠隨著時間並從多個角度反思自己,所以,人們可以使用多種標準來評估自己,預測社會互動將如何進行,並通過行動使未來自我需求和願望更容易得到滿足的方式來自我調節。
  • 初入健身前的自我評估,4個方面了解自己,制定更合適自己的計劃
    初入健身的小白,健身前自我評估這一項還是很有必要的,了解自己的身體,看一看自身的體能,體態等等,這些都可以幫助我們在以後的健身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知道要在哪方面改善,也方便自己制定相應強度的計劃。自我評估的能容來說主要有4點,準備初入健身的人可以相對應的去了解執行一下,具體如下:1.疾病這一點非常重要,知道自己有無疾病史,尤其是對運動類影響較大的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哮喘等等,還有也包括一些家族疾病史。
  • 崗位價值評估難不難,資深HR只需做好七個步驟
    當組織達到一定體量的規模時,企業就需要擁有一個能「把錢分好」的工具,有利於建立相對公平和競爭的付薪體系,激發員工潛能,從而有效支撐業務發展和戰略落地。3、通過崗位分析和評價,促進人才管理體系的升級。基於崗位評估,通過不同崗位相對價值的宏觀比較,劃分員工群體,設計職業發展通道。通過明確職位價值,建立起科學、客觀、精準的職級體系,帶來人才隊伍的穩定和發展。
  • 臺灣的真實經濟水平如何?
    臺灣的真實經濟水平如何?說實話雖然沒有上個八九十年代那麼輝煌,但是依舊不可小覷。首先要說的是臺灣是我國固有領土,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地處我國大陸東南海域,面積為3.6萬平方公裡,總人口約2360萬,省會臺北。
  • 如何自我評估?
    其實這種情況,我們首先要做自我的一個評估,最重要的一點是,自己是否有過去湖北、武漢的旅行史,然後是是否有關跟疑似病例或者確診病例的接觸史,包括自己的家人;如果這兩項都沒有的話,可以稍微放心一下,但這時候千萬不要出門,更不要到處亂逛,就安心地待在家裡,然後繼續自我評估,評估的重點放在以下幾個方面:家庭裡有沒有其他人也發病的,病情的輕重緩急如何?
  • 精真估再次榮譽「二手車鑑定評估師分會」副會長單位 智能評估成為...
    在過去的幾年中,精真估就把大數據優勢變成數位化能力,為汽車金融評估所用的「雲評估」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產品。傳統的評估模式下無法對車況信息進行全面的掌握,而車輛檢測技術永遠無法做到盡善盡美,總有技術難題導致某些車況問題無法被查出,造成對車況判斷失誤。
  • 波公正後覺醒客觀認識自我、追求人生、實現自我價值的潛能
    在這種情況下,年輕一代如何充分發揮自我能力,在社會中生存?給你一個詞「承認力所不及,方知力所能及」。每個人都有缺點和優點,但不是所有缺點都是缺點,都是優點。作為一個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無論是外表、聲音、性格,還是優缺點等等。嚴格地說,因為我們不同,我們天生就有不平等。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自我調控系統VS自我意識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公共基礎知識:自我調控系統VS自我意識,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人格結構中的自我調控系統和自我意識在歷年考試中主要以客觀題考查為主,題型為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近年來,考查角度越來越多樣化,且考生容易將二者混淆,需要廣大考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做深入備考。
  • 推進地方政府績效評估創新發展
    政府績效評估作為政府治理的有效工具,在推動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管理運行機制,提升政府治理水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從評估主體屬性來看,中國地方政府績效評估可歸結為「政府本位」與「社會本位」。「政府本位」評估由政府部門主導,是「管理理性」下以推動工作落實為導向的任務型評估。
  • 想要跳槽卻又心態矛盾,如何保持客觀理性?
    我們不能說跳槽就不好,因為這是職場人進行自我調整的一種手段,更不能說堅持奮鬥的人有問題,因為他們為自己的目標而執著。人各有不同,走的路也不一樣。最重要的不是看別人怎樣,而是保證自己一路走好。客觀認識跳槽職場上存在一種現象,叫羊群效應。
  • 法律事實與客觀事實的差別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事實」這個詞語,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事實勝於雄辯」這句話,這句話的意思是,事情的真實情況,要比空口無憑的雄辯更具有說服力。其實事實這個詞,相信大家都解其含義,就是事情的實際情況,實有的事情。
  • 專業學位水平評估啟動,重點關注什麼?
    11月27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全國專業學位水平評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決定全面啟動全國專業學位水平評估工作,重點對金融等30個專業學位類別開展評估。此次評估有哪些重點?評估對推動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產教融合、高校特色發展有哪些具體舉措?
  • 貴陽民辦高中辦學水平如何?市教育局官方評估來啦
    6月10日,貴陽市教育局召開規範民辦教育機構名稱暨2019年民辦高中辦學水平評估通報會。  為切實提升全市民辦普通高中辦學水平,促進貴陽市民辦普通高中實現內涵發展,貴陽市2019年11月首次啟動民辦高中辦學水平評估工作,此次評估以基本辦學條件為基礎,確保所有學校在同一起跑線,做好學校未來三年的發展規劃。
  • 一個人如何,才能變得更加優秀,從而「成就」自己?
    文 | 風停夜泊 原創 · 抄襲必究 一個人如何才能變得更加優秀從而成就自己? 對人最沒有水平的評價就是:別看他這個人有些缺點,但他人特別仗義,非常好。 要知道真正的好人,是不會允許自己墮落敷衍人生還負面影響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