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雲南」建設再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並強調要以更大力度進行推進。同時,明確了積極布局新基建;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推動「上雲用數賦智」;建設產業網際網路等四個著力點。
去年,我省提出「搶抓數字經濟機遇,全力建設『數字雲南』」以來,全省打造了一批有影響力、受歡迎的數字經濟項目,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8.3%。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數字經濟更是脫穎而出,展現出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目前,全省90個縣已通高速公路,物流成本大大降低,「數字雲南」勢必賦能雲南經濟高質量發展。
省政協委員、浪潮集團有限公司雲南分公司總經理鄭昕
傳統產業首先要把資源數位化
傳統產業首先要把資源數位化,變成計算機可以識別的數字,然後才能引導、實現資源的快速優化配置與再生、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即實現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傳統企業,受今年疫情影響發展艱難,可以先從模式上轉變,通過購買雲服務、雲運用等方式,達到少花錢多辦事。同時,政府部門要搭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幫助企業上「雲」。雲南提出要打造「綠色食品牌」,大力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可怎麼讓消費者了解、認可農產品的質量呢?最好是搭建一個平臺,把種植的全過程、加工的各環節,在數字平臺上呈現,從而讓消費者對所購買的產品放心。
比如「一部手機辦事通」,就是一個很民生的「數字經濟」的應用,它實現了政府事項「應上盡上」「掌上辦」「指尖辦」,打造「辦事不求人,審批不見面,最多跑一次」的政務服務環境,極大地方便了市民。
傳統產業應該熱情擁抱「數字經濟」,藉助「數字經濟」背後的新技術,努力實現自身的數位化,然後創新思路、發展模式,把數字變成資源、產業,從而實現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和發展。
省政協委員、雲南電信黨委書記、總經理王宏
推動5G建設多場景融合應用
智能新基建的加速建設,將成為地方經濟振興周期的起點,推動雲南智慧城市、數字經濟建設走向新的高度。建議政府層面牽頭,全力推動5G網絡建設驅動「新基建」落地,推動場景營造和特色應用的開發,以應用市場換產業發展,將「新基建」作為拉動投資的重要抓手,加速推動工業、交通、能源、教育、農業等傳統產業的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同時,激發區域性信息消費潛力,擴大內需新動力,加大行動支付、移動出行、視頻直播、餐飲外賣等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不斷拓展新業態、新模式、新商圈、新消費,營造、培育一批諸如超高清(4K/8K)視頻、智慧交通、智慧教育、遠程辦公、虛擬實境/增強現實(VR/AR)沉浸式遊戲等的新型服務消費業態,進一步帶動雲南信息消費、數字經濟的穩步增長,對衝傳統經濟下行風險。
隨著5G網絡、雲資源池、大數據中心的大規模建設,運營商電力、設備能耗大幅提升,運營成本大幅增加。政府應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出臺推動通信基礎設施、5G建設的扶持政策、用電優惠政策等,採取有力措施統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改擴建工程,深化道路、管網、杆路、場館、公共場所等公共基礎設施的資源開放和共享,加大政企、商企合作扶持政策,更有效的減少電信企業網絡建設和運營成本。
省政協常委、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袁曉瑭
加快引進科技領軍人才
發展數字經濟還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建立創新技術技能人才評價制度和科技成果智慧財產權收益分配機制。引進一批能突破關鍵技術、區域發展急需的科技領軍人才。
在全省63個智能製造示範項目的實施中,生產效率平均提高38%,成本降低21%。建議要著力提升數字產業規模和延伸數字產業鏈,培育壯大數據採集、存儲、處理、應用、展示、衍生等產業,打造數字產業鏈條,形成新的增長點、新動能。要集中打造數字產業集群,形成數字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要加快一二三產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因地制宜地推進傳統產業鏈的數位化改造,建議實施「萬企融合」計劃,推動數字經濟與雲南傳統優勢產業的深度融合,釋放數字經濟對傳統經濟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省政協委員、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雲南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葛松海
分行業制定指導方案推動數位化改造
建議分行業制定具體的指導方案,推動傳統產業數位化改造升級。引導各行各業參與「萬企萬物上雲工程」,努力實現政務管理、生產製造、生活服務應雲盡雲,培育數字經濟的數字土壤。同時,注重藉助運營商的技術賦能和產業鏈優勢,加大培育數位化的本土企業,加強產業與產業的跨界合作融合。推動政府相關部門、本地特色產業、龍頭企業、園區企業、科技企業、研究機構等聯合組建數字經濟應用產業聯盟,合作規劃數字經濟發展模式,構建數字經濟產業業態,推廣數字經濟行業應用。
省人大代表、雲南萬興隆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唐玉生
期待搭建數字農業產業鏈
田間到車間、車間到百姓餐桌,是我們農業產業的一條產業鏈,數字農業將給企業帶來更大發展。通過大數據平臺分析,不僅可以實現農產品溯源,還可精準定位消費者的不同需求,企業從而可以精準定位產品研發。但要打造「數字農業」需要大量的資金、人才、技術、物流等投入,光靠一家企業的力量不足以支撐,希望相關政府部門儘快搭建數字經濟發展所需的新型基礎設施,引導和支持各地農業企業數位化。
省人大代表、昆明市呈貢區區長張先寶
加大土地供應和招商引資力度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昆明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昆明呈貢信息產業園區發展提速,成為了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去年新入駐園區的信息類企業達到104家,目前園區企業累計已經達到790家,去年實現產值255億元。作為雲南「雲上雲」計劃的核心區和大數據產業的聚集區,昆明呈貢信息產業園區內,浪潮雲計算產業園已建成投產,紫光芯雲產業園已開工建設,同時,還正在與華為合作共建數字經濟智慧園區。
今年以來,呈貢區進一步加大了信息產業園區土地供應和招商引資力度,同時狠抓已落地項目開工,年內確保中國數碼港大數據產業園、雲南能投數字經濟產業園等9個項目開工建設。
結合《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上雲用數賦智」的概念,呈貢區將率先在全省打造智慧城區。目前,「智慧呈貢」已經制定出了第一輪方案,並完成了智慧交通的建設。作為「智慧呈貢」的一期項目,鬥南花卉小鎮已經啟動智慧化建設,計劃於今年6月全部完工。
鬥南花卉小鎮智慧化建設完成後,可以實現沙盤、旅遊導覽、旅遊路線、公共運輸、景點全景、旅遊配套、景區直播、遊客統計等多個旅遊要素的可視化,管理部門通過實時三維可視化的智慧指揮調度管理平臺,實現感知、分析、決策、控制和管理深度融合,為遊客提供更個性、更深入、更直觀的增強沉浸式體驗服務,助力智慧旅遊+新文創的數位化轉型。
實施計劃
今年全面實施「刷臉」吃住行
記者從省發改委了解到,今年我省將全面實施「刷臉就行」工程。將「人臉」作為信息實名制的核心,充分利用5G及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將人臉識別技術廣泛應用於交通、住宿、餐飲、身份證明等領城。並持續打造「一部手機」系列產品。
同時,我省今年還將大力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加大對發達地區的區塊鏈企業、有核心技術的團隊、有重大發展潛力項目的招商引資力度。深化區塊鏈技術在食品安全、商品防偽、教育、醫療、就業、養老、農業、脫貧等領域的場景應用。
加快推進政務雲建設,制定「一數一源、一源多用」政務數據資源目錄,實現全省政務信息系統共建共用共享,由政務雲統一向各部門提供雲計算、雲存儲、雲管控、雲安全等雲資源服務,促進信息資源高效合理利用。
此外,今年還將印發實施《「數字雲南」三年行動計劃》《支持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雲南省5G產業發展實施方案》《雲南省省級政務信息化項目管理辦法》,建立雲南省數字經濟統計指標體系。
統籌 王雲 本報記者 張勇 宋金豔 孫琴霞 楊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