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我們村這兒,東面看的見老爺山,往北能瞧見達板山,南邊娘娘山就在眼前,翻過西端的山嶺可以到金銀灘。」冬日的暖陽下,上後拉村支部書記白國成興奮的給記者介紹著他們這個坐落在山梁上的小村落。
位於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西北山巒中的遜讓鄉上後拉村,是個典型青海農區腦山村,海拔高,自然條件差,土地貧瘠,全村55戶人家守著一畝二分地無計可施。
「除了好風光,村裡別無特產,發展沒起色,致富沒辦法,直到去年就因為來了『貴人』,村裡一下子就大變樣啊,大傢伙也看到希望了。」白國成感慨著的這個「貴人」就是國內著名企業——碧桂園集團。
「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指示精神,我們碧桂園集團自2019年10月起在青海省大通縣遜讓鄉莊頭村、八裡村和上後拉村探索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試點工作。」碧桂園(青藏地區)大通縣精準扶貧鄉村振興項目部負責人張重慶來到這裡工作已經整整一年時間了。
張重慶介紹,碧桂園集團作為黨和政府幫扶工作的有益補充,結合集團自身優勢和當地特色資源,在現有黨建扶志、產業扶富、教育扶智、就業扶技等「4+X」幫扶工作模式的基礎上,以「共謀共建 共管 共評 共享」為主要工作抓手,探索 「政府+社會+群眾」力量共建鄉村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目前已經取得了一些良好成效。
「我們在上合拉村投資200多萬元實施了旅遊項目,修建了觀景臺適於鄉村旅遊的「七彩木屋」。今年7月才開業,但效果受益比較明顯,明年的前景令人期盼。」張重慶信心十足的說。
「上合拉村是遜讓鄉的海拔最高的村子,環境優美,民風淳樸,站在村裡遠看得見山,近瞧得著萬畝梯田,夏季更是遊人如梭啊。」上後拉村村主任白海潤說,因為旅遊開發,村容村貌發生了巨變,碧桂園集團整體設計的村莊彩繪也讓村裡原有的土鄉土味立馬「高大上」了許多。
「這兩年,路是越來越寬敞,村容村貌也越來越乾淨了。」
「家家都想著做文明戶、人人都想當致富的能人。」
「那個又破又舊、又髒又亂老村子一去不復返了。」
說起村裡的變化,村民們七嘴八舌打開了話匣子,樂開了花。
「上後拉村是我們遜讓鄉打造的萬畝油菜核心區之一。」遜讓鄉鄉長張苡介紹,農村的發展還得從農業入手,近年來,他們依託當地自然資源稟賦,實施了2萬畝油菜連片種植項目。已經打造出了以上後拉、八裡、武勝溝、尕漏、塘坊五個村為點打造S環線旅遊。
「我們的農田「坡改梯」項目實施後,坡耕地全部變成了梯田,種上油菜籽,壯美的梯田油菜風景吸引了不少遊人,這裡也成了網紅打卡地。」張苡介紹說,你想像一下,夏日的遜讓,金燦燦的小麥、油亮亮的油菜花、在藍天白雲的襯託下,俯瞰梯田環繞的村莊,那是一幅怎樣美不勝收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畫卷。
「下一步,我們鄉裡還將和扶貧工作組一起全力以赴把這裡打造成真正的旅遊勝地,希望以此能夠帶動更多的農戶發展農家樂,讓更多的村民依靠旅遊走上致富路、小康路。」張苡堅定地說道。
除此以外,碧桂園幫扶項目部聯動集團碧鄉公司團隊還對遜讓鄉油菜籽產品進行統一設計包裝,並連動開發八裡村的「土渾」牌菜籽油產品,提升農業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同時,他們依託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資源,在大通縣建立碧桂園--清華大學鄉村振興遠程教育站,組織400餘人次的培訓學習;扶貧工作組還將建檔立卡貧困戶和困難家庭勞動力吸納到項目建設中,目前,已累計有400餘人次參與項目務工。
張重慶介紹,下一步,碧桂園集團將繼續在住建部和當地縣委縣政府的指導下,聯動鄉、村兩委幹部、黨員、志願者等多方力量,動員村民廣泛參與,持續推進「共同締造」活動。通過完善組織建設,提升基層治理和村民自治水平;開展環境衛生整治,進一步提升試點村人居環境;促進當地菜籽油、鄉村旅遊等特色產業發展,助力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多措並舉不斷增加村集體和村民收入,逐步實現「共同締造」活動目標,並總結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試點經驗。(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萬瑪加)
[ 責編:董大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