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這個題材,在虛構創作中一直「吃力不討好」。
虛構與史實的平衡不好把握,作者自身的歷史知識水平還需過硬,一不小心觸雷也容易被查水錶。
相比之下,完全虛構的異世界題材要簡單太多。
而我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這部國漫佳作,正是一部少有的優秀架空歷史作品。
它,就是——
《萬國志》
B站評分9.7、豆瓣評分8.5,妥妥的精品——
我和《萬國志》的邂逅算是一個意外:
疫情讓我只能宅家長草,偶然看到的《萬國志》海報上的人物剛好是性感的金髮御姐烏蘇娜,我才產生了興趣,點開了這部動畫。
只用了一集的時間,《萬國志》就已經把我牢牢抓住。
我知道,這次我撿到寶了。
初見《萬國志》,首先震住我的,並不是架空歷史作品特有的宏大世界觀,而是其演出之精彩。
一進入正片,你聽到的就是噼裡啪啦燃燒的火焰聲,看到的是一排燒成焦黑的火刑。
滄桑的念白適時地插入:
「在漫長的歲月裡,我曾經猶豫不決,他們對世人說……」
與此同時,身著全身鎧的騎士在人群前耀武揚威地走動,圍觀群眾只敢遠遠地看著火焰燃燒,莫敢上前。
緊接著念白的,就是「他們」對世人說的話:
「地球是神為人類創造的樂土,所有星辰圍繞地球旋轉。
質疑地心說的人,都是受了魔鬼蠱惑,必須以火焰淨化。」
畫面轉到華麗的大殿內,方才那些全身鎧的騎士列成巨大的方陣,站在金碧輝煌的神殿內,聆聽教宗的教誨。
短短一分鐘的時間,幾個畫面,就將中世紀那種神權至上、民智未開的壓抑感表現了出來。
《萬國志》第一集帶給我的第二個驚喜,就是它在敘事方式上的野心。
無論是開場的王家衛式對白,還是貫穿整部動畫的雙線敘事,都展現了製作組的一種餘裕:
他們並不急於將整個宏大的世界觀一股腦鋪展在觀眾眼前,而是通過只鱗片爪的信息,將觀眾慢慢帶入這個世界。
《萬國志》大致可以分為兩條故事線,
一線為1543年線,主角為徐念、韋薩禮和李藥師。
一線為1633年線,主角為路長風、馮夢濃和迷雅。
前後相隔90年,主角組都是喜聞樂見的兩男一女鐵三角組合。
韋薩禮在歷史上有同名人物,以解剖屍體的方法探明了人體結構;
李藥師的原型為李時珍,馮夢濃原型就是寫下「三言」的馮夢龍。
《萬國志》選取的這個90年,其歷史原型就已經足夠轟轟烈烈。
歐洲從黑死病的陰影下走出,文藝復興的光芒刺破黑暗的中世紀,一大批學者湧出,以探究世間萬物之規律為己任。
哥白尼、達文西、德雷克……無數名字彪炳史冊。
同一時期,中國的明王朝也空前強大,神機營的火炮、大明鐵騎的鐵蹄、東廠西廠的毒計,無一不令人聞風喪膽。
李時珍、馮夢龍、徐霞客、宋應星……各界人才輩出。
王恭廠大爆炸,這一千古懸案同樣也在這90年間發生。
在這一歷史背景下,《萬國志》的故事可以說是七分真實、三分夢幻。
你可以在這裡看到許多熟悉的東西:西班牙人的堅船利炮、明王朝的千船水師、冷酷無情的異端裁判所、身懷絕技的東廠公公……
還有貫穿全劇的核心——古拜裡(哥白尼)的《論天體的運行》。
你也會看到很多陌生的東西:
西班牙人的鐵船,由一條巨鯨馱著,不僅能直接撞碎普通戰艦,甚至還能在海上「逮蝦戶」。
那些基於黑火藥的火器也變得千奇百怪:
有收納在背包裡的「霰彈槍」,還有可以遠程精確點殺的狙擊槍。
天上飛的火燒魚、地上跑的風流馬……
這無不讓人懷疑這個世界科技樹是不是點歪了。
《萬國志》的「架空」,首先就是空想出了這些頗具朋克風格的酷炫發明。
不過,這些虛構元素卻並沒有讓我有太強的出戲感,因為,《萬國志》的故事,從基調上來說,與這段歷史的原型高度契合:
科學之光的萌發與興起。
以王陽明為原型的王守人,以達文西為原型萊安納多兩人創立了「天工」組織。
「天工」匯聚了當代各領域最強的科學家,韋薩禮、李藥師、古拜裡、徐念等人皆在組織內。
他們在神權的陰影下探究科學,為終有一天扳倒神權暗中努力。
1543年的主線,正是圍繞著《論天體的運行》展開的驚心動魄的故事。
舊主角三人組,為了將這本古拜裡(哥白尼)的遺作送往印刷所,突破了異端審判所的層層圍追堵截。
他們最終成功了,啟蒙的光芒得以向全世界傳播。
但是代價慘重,戀人彼此錯過,朋友分道揚鑣。
啟蒙之勢無可逆轉,90年後,科學的星星之火已經燎原,遍及全世界。
然而,無論是強盛的明王朝,還是崛起的海上帝國小弗朗機(西班牙),都想將科學的成果完全據為己有。
為了逃離迫害和控制,「天工」的學者們逃往東南亞的呂宋(菲律賓),創建了一個他們的理想鄉——萬國。
在這個學者的理想國,中華商會、扶桑(日本)神社、朝鮮泡菜作坊、小弗朗機大教堂……萬國的建築在此一應俱全。
萬國並不在乎一個人來自何方,只要有一技之長,願意遵守萬國定下的規矩,都可以留在這裡。
沒有國界,沒有種族,這裡是名副其實的萬國一城,一城一世界。
然而,這樣的存在,註定不為霸權主義所容。
為了將萬國藏匿的《論天體的運行》原本和「天工」掌握的其他核心科技據為己有,小弗朗機和大明一起向萬國發起了進攻。
1633年的故事,也正圍繞「萬國保衛戰」展開,新主角三人組有兩人原本都屬於大明陣營。
科學家的理想對上統治者的霸業,究竟鹿死誰手呢?
講到這裡,相信各位讀者已經注意到了,《萬國志》的架空元素,不僅是那些酷炫的黑科技。
從基調上來說,《萬國志》也體現了那個年代本不應該出現的東西:全球化。
作為原型的歷史時期,封建帝國大明王朝與海上霸主西班牙並沒有貿易以上的來往,王陽明一生也不知達文西,韋薩禮和李時珍更不可能促膝長談。
但是,在《萬國志》中,東西方的文化提前相遇,提前融合,最終促成了萬國這一理想國的誕生。
這個大膽的架空歷史走向,放在今天來看,也是很有意義的。
網際網路將我們聯繫在一起,但是,我們所渴望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所希冀的天下大同,卻遲遲無法實現。
即使面對同一個敵人,人類也無法摒棄彼此相異的立場,依然在互相傷害。
人類要怎樣才能放下彼此的偏見,站在一起,《萬國志》的製作組通過虛構的萬國給出了一個答案,相信你在看完之後,也能得到自己的思考。
和之前的那些國漫之光不一樣,《萬國志》並不是沒有硬傷。
作為一個補番觀眾,我只能從B站的科普視頻中了解到《萬國志》的黑歷史:最低評分一度低到6.3,評論幾乎清一色的罵聲。
然而,製作方虛心地聽取了觀眾提出的建議和意見,主動下架了前兩集,重置之後四集連更。
這種知錯能改的態度,還有重置之後的高水平,把《萬國志》救活了。
我也不否認,即使改編過後,《萬國志》也有缺點,其中最明顯的就是3D建模的僵硬。
人物說話的時候嘴型經常對不上,有些時候還會出現「全員腹語術」的尷尬場面。
而且,《萬國志》第一季這個結局斷章,斷得實在是太吊人胃口了,兩線的故事都沒有完全收攏,以新坑填舊坑。
但是,這些缺點就像是璞玉上的瑕疵,並不影響其整體的光輝。
在《萬國志》中,你可以看到悽美的愛情、同道者的認同、同一陣營內的各懷鬼胎,也能看到一個個複雜而立體的人物,還有架空歷史自帶的宏大感。
這些元素,其他佳作多半也具有,但是,《萬國志》最打動我的,正是它不同於其他佳作的東西:科學的浪漫感。
主宰世界導向的不再是聖劍,而是一本切實存在的《論天體的運行》;
努力拯救世界的不是勇敢的戰士和魔術師,而是我們熟知的一個個學者。
他們將一個科學的新世界帶到了人間,神也無法阻止,在這個世界裡,只有真理才能存在。
我想,這樣的浪漫,是每個熱愛科學的人都無法拒絕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