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學的時候,一提到語文課上要寫作文,恐怕很多同學都叫苦不迭,有時候一節課四十幾分鐘過去了,作文紙上還是空蕩蕩地沒有幾個字;甚至是要把全家人都編到作文裡才能夠勉強湊夠字數。但是如今的小學生們卻和之前的我們大不相同了。
他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也大開腦洞,甚至能夠想出一些讓老師們都「甘拜下風」的作文內容來。
之前在網上流傳著一個小學生寫出的作文,《回頭歌》。批改的老師給了滿分,還在評語中表現出了自己對於這個孩子的「欽佩」。在網友們閱讀之後,也紛紛誇讚,對這個孩子豎起了大拇指。這個孩子根據自己每位老師的各自特點,用工整的句式羅列出老師們「回頭」以後的後果。
不僅運用了排比句式,在寫作手法上面也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小小年紀就能夠寫出如此有韻味的作文,讓人讀起來良久回味,實在是未來的棟梁之材啊。
作為家長們,自然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從小就寫出好的作文,不僅可以提高語文作文的分數,還能夠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可是高分的同學始終是少數,大多數的孩子作文都是平平無奇,甚至分數墊底,自己和家長都很失望。
到底該如何培養孩子才能讓孩子的寫作水平得到提高呢?
1. 用心體會生活
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很多人都知道藝術高於生活,拼命地想要通過辭藻堆砌來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期待自己可以創作出高於生活的藝術品,然而卻忽略了更為重要的一點:藝術源於生活。很多孩子在寫作文的時候,拿到題目腦子裡一片空白,想不出任何的事情可以寫進作文中。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即使他們能夠編造一些故事寫進作文裡,也不可能獲得很高的分數,因為他們編造的故事缺乏真實體會與情感,只是普通的敘事,這在其他人讀起來的時候不能夠給他人帶來感染力,只會覺得這篇文章淡而無味。
父母們應該在平時多帶孩子到外面玩耍,見識新鮮的事物、體會大自然的奧妙,讓孩子們學會多觀察生活中的細節,有許多有趣的事情都是身邊的點滴構成的,那些能夠捕捉到這些細節的孩子就能夠通過重新組織語言,寫出富有感染力的文章來。
同時,孩子們也應該多參加社交活動,通過親身實踐了解事物的特點和規律,這樣才能夠在文章中表達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寫出的文章也不至於枯燥乏味。
2. 多閱讀書籍
書中自有黃金屋。古人已經告訴我們了,書中擁有著無限的財富。書籍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更多的知識,同時能夠開拓自己的眼界,多看一些有知識的課外書,就能夠增長自己的見識、提高文學素養,這樣在寫文章的時候自然也有東西可以放在紙上。
創作的基礎是模仿。當你不知道如何自己寫出好的文章的時候,多看其他人的優秀文章就可以幫助你積累素材、豐富學識;當看的優秀文章積累的足夠多的時候,就可以融會貫通自己的生活,寫出屬於自己的好文章了。
3. 聯想創作
有了生活中的經驗積累和好文章的閱讀,在文章中還需要加入自己的見解和創意。能夠在好的創作骨架上加入自己具有特點的血肉,最終升華主題為其注入靈魂,才能夠真正地創作出好的文章。
想要讓孩子寫出好的作文,需要讓他們從小開始積累。文筆的練就與素材的積累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時間的練習。家長們可以讓孩子平時養成寫日記的習慣,這樣不僅能夠記錄下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還可以通過日記來鍛鍊自己的寫作。
這樣通過逐步的積累,就可以讓孩子提升自己的作文品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