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徵明執吳門畫壇牛耳五十年,書畫傳家,綿延數代。曾孫文震孟為天啟二年狀元,書跡遍天下。狀元之弟文震亨繪畫卓然雋深,書法瀟疏秀逸,尤長古琴,所著《長物志》影響深遠。
文震孟故園「藥圃」,今名「藝圃」,允稱晚明造園佳構。文震亨《長物志》則敘述了園居生活的審美情趣。其實文氏兄弟除了家學淵源,與其舅舅周秉忠的影響也極大。本文通過文獻鉤沉發現,周秉忠是畫家,也是仿古瓷藝家,同時還是造園高手——關於周秉忠的神技頗多掌故。
萬曆二十四年初春,官方最高學府韓世能祭酒鬆了一口氣,繪製祖上畫像的事情終於有著落了。
韓世能期待的心情真真切切:「所善友周秉忠氏精繪事,又能為人召仙貌像,久請未許。丙申元春,潔誠致懇,乃許。」再三真誠請求,畫家終於應允了。韓世能在上下三層的延真小閣,設壇陳供,焦急等待。畫成,子孫輩又驚又喜。「祖像衣冠笑貌儼若生存,不爽毫髮……克肖宛然,實由神助。」
畫得太逼真了。祖先畫像前,韓世能淚流滿面,語無倫次,反覆囁嚅:奇哉靈哉!靈哉奇哉!韓世能可稱蘇州歷史上最大的書畫藏家。韓家的藏品,隨便挑一件都足以撐起一個省級博物的半壁江山,陸機《平復帖》、展子虔《遊春圖》、周昉《揮扇侍女圖》、李公麟《九歌圖》、馬和之《風雅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當年都在韓府。
董其昌在跋《平復帖》時回憶:「時為庶吉士,韓宗伯方為館師,故時時得觀名跡,品第甲乙。」京城翰林院中,韓世能伏案題跋,大家眾星捧月,屏息觀摩,學生董其昌默默焚香助興。
「久請未許」的畫家,韓世能在《仙應圖記》裡很正式地介紹其人:「(周)秉忠名時臣,號丹泉子。」
乾隆年間,滄浪亭立文徵明畫像,繪製人正是周秉忠。此碑現仍存於仰止亭壁間。
蘇州滄浪亭仰止亭文徵明石刻畫像,下部為周秉忠印
周秉忠另有傳世作品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傳為周秉忠制的嬌黃釉饕餮鼎式爐,曾在清末赴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展出。爐兩面有獸面紋,間飾金錢紋和花朵,底刻「周丹泉造」四字。
傳為周秉忠制的嬌黃釉饕餮鼎式爐。
周秉忠是畫家,也是瓷藝家。周秉忠在景德鎮的瓷窯,被人稱作「周窯」。他不但畫好,燒造瓷器的水平也是一流的。清人《韻石齋筆談》「定窯鼎記」一文,說「吳門周丹泉巧思過人」,「每詣江西之景德鎮,仿古式制器以炫耳。」周秉忠仿古,不藏著掖著,還處處炫耀,這是很多天才藝術家不羈的做派。
關於周秉忠的神技頗多掌故。
常州唐鶴徵,號凝庵,是江南的大藏家,唐家有一天下名器:宋定窯鼎。有次周秉忠拜訪唐鶴徵,一起欣賞宋定窯鼎。周秉忠「以手度者再」,非常認真地研究了器物,再以「片紙摹鼎紋」,「旁觀者未識其故。」
半年後,周秉忠笑嘻嘻對唐鶴徵說:我也得到了一隻宋定窯鼎。說完,從袖子裡徐徐拿出和唐家一模一樣的鼎。唐鶴徵大駭,取出家藏宋定窯鼎的蓋子、座子,竟然和周秉忠的鼎嚴絲合縫。
周秉忠慢悠悠說:「實仿為之,不相欺也。」說的時候,神色當然有幾許得意。唐鶴徵嘆服之餘,以四十金買下周秉忠的作品。
陳繼儒在《妮古錄》中稱:「吳門丹泉周子能燒陶印。」李日華《味水軒日記》則嘆服:「周丹泉極有巧思。」同時稱他是修復古玩的高手。
周秉忠被大眾提及最多的是造園藝術。其傳人、兒子周廷策也善疊山,「太平時江南大家延之作假山,每日束修一金。」由此可以想像周秉忠掇山技藝之高超。
蘇州藝圃,原為文震孟故園「藥圃」。
蘇州藝圃,原為文震孟故園「藥圃」。
明代大文人袁宏道的《園亭紀略》記述:「徐囧卿園在閶門外下塘,宏麗軒舉,前樓後廳,皆可醉客。石屏為周生時臣所堆,高三丈,闊可二十丈。玲玲峭削,如一幅山水橫披畫,了無斷續痕跡,真妙手也」。長洲縣令江盈科是與袁宏道同在蘇為官的好友,他撰《後樂堂記》寫道:「太僕卿漁浦徐公解組歸田,治別業金閶門外二裡許……裡之巧人周丹泉,為疊怪石作普陀、天台諸峰巒狀。」兩人講的是同一件事,周秉忠為工部郎中徐泰時營構留園假山。兩人同時由衷讚嘆周秉忠高妙的絕技。陳從周先生經過反覆考證,推斷周秉忠當年的傑構依然遺存在留園。按《吳縣誌》所載,周秉忠留存的作品還有蘇州南顯子巷的「惠蔭園」。
今年疫情,我閉門在家點校文震孟《藥園文集》。
羅氏雪堂藏書遺珍《藥圃文集》
羅氏雪堂藏書遺珍《藥圃文集》 周秉忠內頁
集中有一文「題玄覺卷」,內容如下:玄覺頭陀,吾舅氏丹泉翁所自號也,今年九十矣。聰明強健,不減壯年,子孫滿前,皆年六十、五十餘,長兄亦幾望八,見者皆謂陸地神仙也。乃舅氏則夙通禪理,言簡意盡,痛快直截......
古人真是惜字如金,大意是:「我的舅舅號丹泉翁,今年九十歲。」文震孟沒有更多詳細述說下去了。
九十多歲的丹泉,徐樹丕《識小錄》也提到過啊!「周丹泉名時臣…其造作窯器及一切銅漆對象,皆能逼真,而妝塑尤精,…其運氣閉息能使腹如鐵,年九十三而終,末年尚有龍陽之好,亦奇人也。」
文震孟的生母姓周,在文氏族譜裡有明確記載,錢謙益、徐枋等也都有與之一致的記述。文震孟父親文元發《清涼居士自敘》則有其子嗣詳細的描述:居士原配彭孺人生三女無子;繼室周孺人生一子名從鼎,今更震孟;而周孺人媵陳氏生一子名從升;周孺人卒,復聘史氏女為側室,生一子名從泰,今更震亨;後歲己丑,陳氏再得一子,與吾同物,名之曰從同雲,今更震纓。
文震亨畫作(局部)
俞劍華《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注釋云:「周秉忠精繪事,筆墨蒼秀,追蹤往哲。萬曆二十六年(一五九八)嘗為湘南寫像。」湘南正是文元發的別號,周秉忠的信息又一次指向文元發。
「(周)秉忠名時臣,號丹泉子。」年齡對了,名號對了,姓氏也對了,文震孟、徐樹丕說的就是同一人。周秉忠是文震孟、文震亨的舅舅、文元發的小舅子。這個發現猶如為古賢尋到失散近四百年的親人,讓我頗為躊躇了數日。
文震孟像
亂世還沒到來,長壽的周秉忠依然還健康。論多才多藝,周秉忠堪稱那個時代的傳奇。
文震亨畫作
文震亨畫作(局部)
文震亨畫作
文震亨的園藝、鑑賞水平,順理成章地受到舅舅周秉忠的影響。有這麼一個卓絕而追求文人情懷的舅舅,外甥文震亨精通諸般雅事,應該不意外了。
文震亨書法
文震亨《禮白嶽圖》
有趣的是,《長物志》有「丹泉」條:「名山大川,仙翁修煉之處,水中有丹,其味異常,能延年卻病,此自然之丹液,不易得也。」三百多年前,文震亨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眼前應該還會浮現舅舅微笑的臉龐。
小雨初霽,桂香鬱然,幾研間殊多爽氣。
我的案頭放著兩本書,一本是我點校中的《藥園文集》,一本是蔣暉兄新注釋的《長物志》。
(作者系文化學者,蘇州園林協會會員,蘇州作家協會會員。本文原題為:《長物志》背後的故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