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古代,最懂得生活和情調的,一個是兩宋,一個是晚明。明朝人的生活講究閒適雅趣,閒居雅賞的生活美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和理念。
人在閒居之時,到底能做些什麼,明人陳繼儒絕對有話語權,其於《太平清話》中道:
凡焚香、試茶、洗硯、鼓琴、校書、候月、聽雨、澆花、高臥、勘方、經行、負暄、釣魚、對畫、漱泉、支仗、禮佛、嘗酒、宴坐、翻經、看山、臨帖、刻竹、餵鶴,右皆一人獨享之樂。
此樂種種,在明時書畫中,可以窺得。
01臨 水 銷 夏
明代早期的山水人物畫,讓清幽的空間中有人的參與。是「林泉之致」的嚮往,也有古人日常生活中的真實細節,徜徉於山水之間,聽絲竹聲聲,是今人也嚮往的理想生活。
02山 間 雅 居
陳繼儒於《小窗幽記》寄閒居生活,「餘嘗淨一室,置一幾,陳幾種快意書,放一本舊法帖,古鼎焚香,素麈揮塵,意思小倦,暫休竹榻。餉時而起,則啜飲苦茗,信手寫《漢書》幾行,隨意觀古畫數幅。心目間覺灑空靈,面上當亦撲去三寸。」
朝霞暮靄,星月竹影,梅雪烹茶,田園侍花,理想與現實,雅氣與情懷,愛此間者,嚮往之情不能避也。
03泛 湖 清 遊
山間清居,泛湖清遊,不是名人獨有的喜好。諸多古代文人都愛泛舟於江上。或三五雲集,或獨泛江上,可賞書畫,可煮清茶,可聽琵琶。有飯可食,有酒可發,有詩章成,逍遙非常。
說明末文人躲不開張岱,明改清代後,其隱居避亂,潛心著述,以小品文而名流千古。《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夜航船》等書,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
無論是秦淮河的畫船蕭鼓,兩岸水樓,還是西湖的清雅恬淡、勝水佳境,都與遊湖泛江有關。張岱在《揚州清明》道:「揚州清明、西湖春、秦淮夏、虎丘秋,這四樣景致乃是夢想之景,難以忘懷。」
明 沈周
04閑 時 插 花
一花一葉、一瓶一罐,不只是閒情而已。「取花如取友」,案頭有山林,其不僅承載人文意義,更重要的是為生命增添了一絲靈動的活潑感。
案頭風雅,有準有則。花道,從瓶器、選花到瓶與花的搭配都有其論說。案頭一支便可得的意趣風雅,是一門值得研究的生活藝術。
明時插花論多有著作,明代戲曲家高濂所蓍《遵生八箋》中《燕閒清賞箋》卷中有《瓶花三說》,明張謙德的《瓶花譜》,明袁宏道的《瓶史》,以及明文震亨的《長物志》。
明時雖已過四五百年,
但那些試茶嘗酒、對雨觀山、湖上泛舟的閒雅生活,
今時還能從文字中窺見一二。
從讀書、藏古、雅居、養生、治園等生活的各個方面,
描摹風雅的生活。
無論是回歸守成,寄情山水,
還是須臾日常,生活瑣事,
今時,我們能做的,
是可以像古人一樣,
在日常中,
生出美的感觸和嚮往。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