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9月9日連雲港訊 近年來,連雲港市贛榆區公安局黨委高度重視監所管理工作,把監所工作納入重要日程,立足高起點、著眼高質量,對標等級進位、堅持智慧引領,大力開展智慧監所建設、監區文化建設和監管隊伍建設,在基礎設施、技防水平、服務實戰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贛榆區看守所先後榮獲集體三等功4次,被省廳評為「全省公安監管部門深挖犯罪先進集體」、「全省公安監管部門法制文明窗口建設年活動先進單位」,連續20年無安全責任事故,連續15年民警隊伍零違紀。
日前,贛榆區看守所被公安部評為「全國一級看守所」,成為全市唯一獲此殊榮的看守所,標誌著贛榆區監管工作邁上了新臺階。
堅持規範先行 精細管控,紮實築牢安全防範網絡
打造科學化勤務模式,本著「信息主導警務,警力圍繞監情走」的思路,做到巡視監控、管教、收押、提訊、接待等崗位工作專業化。建立所領導24小時帶班和總控指揮調度機制,打造集信息匯集、情報研判、指揮調度、執法監督等功能於一體的「神經中樞」。
健全動態化評估體系,立足主動預防、超前預警,實行入所、日常、實時動態風險評估「三結合」。每月兩次召開風險評估分析會,集體研判監所各監室、人員的風險等級,並根據風險等級落實分色預警、分級管理、分類處置等措施,實現了源頭預警,定點跟蹤,定向管控,提高了安全係數,確保了監所安全。
搭建實戰化處突架構,突出共享、共管、共練「三共」模式。每月定期召開監所、駐所檢察室及武警中隊三方聯席會議,通報監所工作情況、安全形勢,徵求安全管理及應急處突等方面工作建議。對出所就醫在押人員實行「2+2:1」的武警與監所共同押解模式。每半年聯合武警中隊開展衝監暴獄、劫持人質、脫逃、監區火災、突發疾病等應急預案的演練,不斷提高協同作戰能力,形成「信息共享、隱患共排、應急共處」聯動機制,擰成共保監所安全的整體合力。
堅持科技引領 創新驅動,著力打造智慧監管平臺
開展智慧監所升級改造,提升安全監管「含金量」。建設監管信息應用綜合平臺,使監所的日常工作全部依託信息系統來完成,將在押人員管理信息系統與監控、門禁、巡視、對講等傳統監所技術有機融合,促進科技手段應用最大化。在利用監牆、電網、鋼鐵防護網等實現物理隔絕的基礎上,全所共安裝視頻監控探頭245個,實現監控全覆蓋無死角。
依託智能化防誤放系統,實現在押人員「零誤放」。監區出入實行A、B門,武警和民警雙崗控制,所有出入通道均安裝了門禁系統,實現了多重保險,杜絕了原始的人工管控可能出現的誤放隱患。
依託智能指紋巡視系統,消除崗位聯動「堵塞點」。在巡視通道統一安裝監室管控觸控螢幕,巡視民警能直接獲取監室在押人員基本情況、「三固定」排班、重大風險人員、當前值日值班人員等實時信息,實現崗位聯動、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有效提升監區安全係數。
依託指紋財物保管系統,實現財物管理「自主化」。通過擴展監倉智能主機和監室指紋鍵盤的功能,添置了指紋式財物保管櫃,在押人員通過指紋可直接申請代購物品,且隨時可自助查詢消費明細及餘額情況,系統還能實時發布每周菜譜、夥食供應標準等信息。
堅持以人為本 服務實戰,有效提升監所管理水平
優化人權保障機制,做好權利義務告知、專業醫療建設、心理健康幹預及法律援助跟蹤四個到位。通過以心暖人、以情感人和以文育人,優化教育感化機制,轉變傳統的「管與被管」執法理念,淨化在押人員心靈,引導樹立正確價值觀,促進教育轉化工作。
優化服務訴訟機制,實行電話、網上雙預約,設置警務公開欄、審會見等候區等,建設標準化訊問室8間和律師會見室4間,在訊問室安裝同步錄音錄像刻錄系統、遠程自助列印系統,幫助辦案單位準確固定言詞證據,實現「維護辦案人員執法權益」「保障在押人員合法權益」的雙贏。此外,還成立區人民法院駐所法庭,用於高檢、高法遠程開庭,已決犯、留所服刑人員的簡易民事案件及民間糾紛案件的庭前調解。
依託市局監管支隊、偵審單位、管教民警三級研判層級,紮實開展在押人員身份信息滾動式比對、入所前關聯式軌跡研判、刑釋出所後動態式研判,深度挖掘犯罪線索。加強與各辦案單位「點對點」互動,充分發揮「違法犯罪信息庫」、打擊犯罪「第二戰場」職能作用,完善機制、創新戰法,協助破案工作質效明顯提升。今年以來,共獲取線索400餘條,協破各類刑事案件165起,其中省廳督辦案件2起,協助抓獲犯罪嫌疑人75人,線索轉化率超40%,協破案件績效全市第一。(王俊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