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譽參半的大唐皇帝,早年勵精圖治,為了寵妃殺死三個兒子

2020-12-14 騰訊網

在很多古裝影視劇中,每當天下動蕩時,都會出現這樣一個橋段:從食肉者淪為俘虜的王子皇孫們面對敵人的屠刀時,只得以「願此後生生世世不再來帝王之家」,作為宣洩情緒的最後哀嘆,誠然,每個人都無法選擇原生家庭,按說皇朝末期,貴王公貴族被人屠殺的例子屢見不鮮,但這些貴族子弟大多都死於起義者的刀下,唐朝中期,曾有一位明君一天之內殺死了三個親兒子,在這三個人中,還有一個是在儲君位二十餘年的太子。

一、政壇風雲激蕩,初期勵精圖治

兩晉南北朝以來,天下紛爭不斷,關隴門閥權重一時,隋唐兩朝的建立者隋文帝楊堅、唐高祖李淵皆出自關隴門閥,在正統史書上有一種觀點,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間大唐疆域最廣,其曾孫唐明皇治國期間大唐軍事實力為世界之最,李隆基青少年時期,正值其祖母武則天竊國篡權,李唐宗室戰戰兢兢苟且度日,李隆基雖貴為李氏血脈,也長期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經過一系列的政變後,李隆基成了最大的贏家,剛剛登基的唐玄宗躊躇滿志,立志要恢復貞觀年間的盛世景象。

唐明皇初即位時克行節儉,兢兢業業的處理國事,把即將衰落的大唐拉回了正軌,想必大家都知道,唐玄宗晚年迷戀女色、搶奪兒媳以至於國家由盛轉衰的故事,然而少有人知的是,唐玄宗曾於安史之亂前,以至高無上的皇帝身份下發聖旨,在同一天處死了三個親生兒子,其中到底有什麼內幕?雖說深宮之中少親情,可虎毒還不食子,唐玄宗李隆基又為什麼要處死自己的親骨肉呢?李唐源於北朝武將世家,不羈世俗是李家眾人骨子裡的基因,隋末烽煙漸起時,唐高祖在太原公開舉起反抗的旗幟,造了表兄弟的反。

二、一代明君李世民,為子孫做了壞榜樣

大唐初年,華夏境內仍有多股割據勢力,李家父子兄弟徵戰多年,才統一了中原大地,而後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太宗在玄武門之變中弒兄,逼迫其父李淵冊封他為太子,李世民迫於無奈的自救之舉,為子孫們帶了一個不好的頭,從貞觀朝開始,皇子王孫謀逆者不計其數,繞是雄才大略的李世民,亦多次派兵攻打造反的兒子,唐玄宗登基後有感於前人往事,對皇族宗室嚴加監視,生怕親戚們謀反,而與天子血緣最近且有繼承權的皇子們,更是成了皇帝忌憚的對象。

唐玄宗子嗣頗多,僅活到成年的皇子就足足有三十人,唐玄宗的長子因長相不佳,被乃父剝奪了繼承皇位的資格,唐玄宗次子李瑛英俊儒雅,深得父皇喜愛,李瑛為趙妃所出,因為母親的原因,李瑛得到了父皇的特殊栽培,趙麗妃年老失色後,李瑛的太子地位就愈發的不穩定了,年輕嫵媚的武惠妃代替趙氏,成為了明皇的新寵,武惠妃是一代女皇武則天娘家兄弟的至近親屬,容貌與手段略遜於武則天,開元年間,老皇帝為討寵妃之歡,廢除了皇后,唐明皇有意冊封武氏為新任皇后,因群臣反對而作罷,唐玄宗絕沒想到,看似人畜無害的武惠妃竟然有著蛇蠍一樣的心腸。

三、庶母覬覦皇位,太子危在旦夕

冊封皇后的事雖然因為朝臣的反對而作罷,但武惠妃與太子的梁子卻徹底結下來了,大臣們反對的理由很簡單,彼時武惠妃已經生了皇子李瑁,如若冊封武氏為後,儲君之位必然會易主,壽王子以母貴從庶子變為嫡子,是太子的重要威脅,儲君人選關乎重大,朝臣們自然不肯讓武惠妃成為中宮之主,太子李瑛知禮隨和,為人處世沒有一點讓人指責的地方,貿然廢立太子,顯然對國家不利,武惠妃與皇后之位失之交臂後,索性破罐子破摔,準備「曲線救國」,武惠妃自知與武后沾親,能被朝臣接納的可能性很小。

武惠妃對於自己能否成為皇后,並不是很在意,為了讓兒子成為儲君,武惠妃費盡了心思,為了扳倒太子,武惠妃到處搜集和太子有關的黑料,準備扶持兒子李瑁上位,武惠妃眼看著兒子封王娶妻,心裡坑害太子的念頭更加強烈,太子與鄂王和光王經常待在一起,武惠妃藉此污衊太子等人結黨營私圖謀不軌,並造謠說太子想要殺害她和她的兒子李瑁,李瑛在兄弟中居長,對兄弟們多有照拂甚有威望。武惠妃的惡意中傷,擊中了老皇帝的死穴。

唐玄宗聽到這些消息後勃然大怒,準備廢了李瑛的太子寶座,宰相張九齡規勸皇帝說「子孫昌盛是國家之福,陛下怎麼能因為一兩句謠言便廢太子呢?」張九齡老成謀國,深恐更換儲君導致國家動蕩,將大唐上百年的基業毀於殆盡,張九齡先後以驪姬之亂、晉惠帝坐視太子慘死招至滅國慘事等例子規勸皇帝,唐玄宗聽後默然不語,只得吩咐眾人退下,只可惜不久後張九齡被罷相,佞臣李林甫成了新的宰相,當唐玄宗說出他準備要廢太子的打算後,李林甫並未發表什麼反對意見,開元二十五年,武惠妃和女婿楊洄聯手謀劃廢太子,四月,武惠妃派人到太子府中,假稱皇宮失竊,令太子火速進宮捉賊。

相關焦點

  • 大唐歷代皇帝簡介,強盛的大唐帝國,後期皇帝個個是慫包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李世民曾擔任正二品的尚書令一職,大唐後世為了尊崇太宗李世民,朝廷最高官職只有正三品。3:唐高宗李治(628-683年)大唐第三位皇帝,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公元649-683年在位。中宗李顯第一次被廢後,李旦被母后架到了皇位上,成了大唐名義上的皇帝。中宗李顯被韋皇后毒殺後,兒子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共同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皇后和安樂公主,迎立李旦二次復位。此後倚重兒子和妹妹治理朝政,掌握大唐實權兩年。但後期兒子和妹妹勢同水火,唐睿宗李旦無力平衡這種局勢,只得提前禪位於太子李隆基。
  • 大唐滅亡後,後梁三任皇帝,朱溫弒君、朱友珪弒父、朱友貞弒兄
    儘管起義軍曾經攻破過兩都,徹底撼動了大唐統治根基,但在當時起義軍是逐漸被削弱並剿滅的。朱溫本來是黃巢起義軍中的一分子,後來看義軍勢微便又轉投唐朝軍隊,一開始跟著王重榮,後來跟著李克用。這裡需要捎帶幾句李克用的話題,因為"梁唐晉漢周"裡面第二個後唐就是在他基礎上建立的。李克用本來不姓李,姓朱邪,是因為剿滅黃巢的軍功而被唐皇賜姓李的。
  • 作為大唐帝國的末代皇帝,唐哀宗在位期間,真的毫無「建樹」嗎?
    歷史上的末代皇帝,基本上結局都不好,改朝換代總少不了殺戮。唐哀帝李柷,作為大唐帝國的末代皇帝,不僅存在感,而且結局也很慘。在位期間,唐朝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中,竊國大盜朱溫掌權後,李柷形同傀儡,一切政事皆不定奪,唐王朝滅亡之日便是李柷的死期。
  • 唐玄宗|一個成於憂患,敗於享樂的矛盾皇帝
    【勵精圖治的唐玄宗,是如何墮落成昏庸老頭的?他最終結局怎樣?】唐朝中葉,上元年間,遭受過亂軍洗劫的長安依然冷落蕭條。幽深、悽寂的大內太極宮中,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被軟禁在這裡,孤獨、憂鬱地消磨著他生命的最後時光。誰能想到,他就是那個統治了輝煌的開元、天寶盛世四十餘載,聲威遠播、顯赫一時的大唐天子李隆基。
  • 大唐遺風:唐玄宗費盡心思得到楊玉環,是否獲得真心,真相竟是……
    文/四季文史大唐開放之遺風,在中國封建歷史上是濃墨重彩的存在。唐玄宗李隆基更是一個痴情皇帝,後宮佳麗三千卻獨痴三人,更專情一人。李隆基甚至為了武惠妃對自己另外三個兒子痛下殺手,可見李隆基的痴情。在楊玉環之前,李隆基還有一個寵妃。大家知道,武惠妃死後,李隆基鬱鬱寡歡,身邊沒有寵妃,後來高力士不忍李隆基這樣,尋得「梅妃」(江採萍),李隆基對梅妃的寵愛也是無以復加。但隨著楊玉環的進宮,梅妃的地位逐漸被取代。梅妃也心生嫉恨。
  • 自古天家無父子:唐玄宗聽信寵妃讒言,逼死三個兒子一個女婿
    大唐開元二十五年,皇帝李隆基下詔,賜三個兒子李瑛、李瑤、李琚在京師城東驛馬車站自殺,女婿薛鏽在藍田自殺。無視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唐玄宗竟然聽信寵妃讒言,逼死親生兒子,真應了「自古天家無父子。」一說玄宗寵妃,一般都會想到楊貴妃。「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一首《長恨歌》讓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流傳千古。其實,在楊貴妃之前,風流皇帝唐玄宗還有一個「千萬寵愛在一身」的武惠妃。
  • 47歲的唐朝大將叫了37歲的契丹皇帝一聲父皇,得了皇帝卻丟了國家
    大唐王朝覆滅後,後唐王朝接任江山,歷經三代君主後,李從珂成為第四位皇帝。雖然還是李姓江山,仍在洛陽為帝,但李從珂這個皇帝不好做,因為這時後唐有一個大將權勢十分囂張,幾乎可以與他分庭抗禮。此將就是石敬瑭,他早年曾在前朝皇帝李存勖和李嗣源手下為將,屢立戰功,多次拯救二人於水火之中。
  • 唐朝皇帝列表前三位,李淵、李世民和李治在大唐開局所扮演的角色
    大唐足足經歷了二十個皇帝,儘管皇帝數量不能直接作為一個王朝堅挺與否的指標,但也有很高的參考性。一個王朝的皇帝數量可能會受到平均在位時長的嚴重影響,比如東晉那些短命皇帝,都傳了五六任了,開國皇帝的兒子才剛登基。
  • 明朝歷史上三位藩王承繼大統,有的勵精圖治,有的含恨千古
    中後期許多皇帝不上朝,可國家機器依舊正常運轉;明代的歷史上,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有三位是藩王承繼大統。有的勵精圖治,也有的含恨千古。分別是永樂,嘉靖,崇禎。他們三人所做的歷史貢獻都不一樣,後代的評價也不相同。
  • 同樣都是魏瓔珞的兒子,為什麼一個做了皇帝,一個卻被乾隆厭惡
    令貴妃沒有任何的優越的背景,卻從一個貴人做到了皇貴妃,可以說令貴妃能做到皇貴妃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成就了,但是令妃的一生的成功也並不止這些,他還讓自己的兒子順利的成為了儲君,並最終繼承大統,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
  • 明朝第九位皇帝,因大臣一句話,終身未選妃,史學家:真是好皇帝
    歷史上最專情的的皇帝當屬明孝宗朱佑樘,別的皇帝都是三宮六院,而他一生只立一個張皇后,無其他嬪妃,也沒有寵幸過宮女,這實屬罕見。不過,當初明孝宗並非一開始就是這麼想的,按照祖制是必須要充實後宮的,他也曾動過選妃的念頭。
  • 明朝的所有皇帝中,哪個是明君?哪個是昏君?
    明朝經歷了二百七十六年,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在明朝的十六位皇帝中,朱元璋、朱棣和朱佑樘是比較有作為的皇帝;而昏聵不明和昏庸無道的皇帝要屬朱祁鎮、朱厚熜和朱由校。明君。一、明太祖朱元璋。
  • 猛虎傷人事件,最終讓雍正皇帝狠下決心處死年羹堯
    雍親王胤禛繼位,是為清雍正皇帝,縱觀雍正王朝,可謂毀譽參半,一方面雍正皇帝勤政務實、勵精圖治、鐵腕改革,一掃康熙朝晚年吏治腐敗的頹勢,使得康乾盛世得以出現在歷史舞臺;另一方面,他刻薄寡恩、大興特務機構和文字獄等等讓後人對其歷史地位爭議頗多。要說起來雍正皇帝的評價刻薄寡恩其實不恰當,說他刻薄是和康熙帝做對比才得出的結論。
  • 《四爺的心尖寵妃》「悲慘」的事實告訴我們,穿越是個技術活!
    《四爺的心尖寵妃》作者雪中回眸。很喜歡,大皇子重生,只想恩恩愛愛。女主穿越,態度端正,並不是自命不凡的人,有些後宮爭鬥,都跟有調理,並不是一味地各種奇葩,太子青樓遇到另一個穿越的人,也是好女子。總之,輕鬆愉快。
  • 水瓶座的大唐皇帝
    【水瓶座的大唐皇帝和他那脆弱的小心靈】唐太宗李世民這輩子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明明長了個極其脆弱的小心靈,偏偏想做個高逼格的偉大皇帝……」水瓶座男人特別在乎別人怎麼看他!李世民生於公元599年臘月,水瓶座,通過玄武門政變獲得了100%股份,把自己變更成為了大唐公司董事長,開創貞觀之治。大家都知道水瓶座男人執行力強,特別在乎別人的看法,心眼小,敏感……你一個隨口的玩笑,他聽了就會一夜睡不著。關鍵是李世民先生還一直希望後人能對自己有一個好的評價 。
  • 一部不得不說的《大唐書魂顏真卿》,唐國強主演,被禁播著實可惜
    2009年,唐國強拍攝了一部歷史片《大唐書魂顏真卿》。該片主要講述了顏真卿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天資聰穎、才華出眾,年少即進士及第。然而因有「治學勿仕」血的家訓,所以未赴唐玄宗的曲江御宴,沒有進入仕途。後來,又因親睹了官場的混亂、平民的疾苦,逐漸認識到「世上多一個清官就少一個貪官」。
  • 這個女人不簡單,用一雙腳就迷倒皇帝,皇帝甘願被她隨意奴役
    皇帝身為一國之君,是天下最尊貴、最有權勢的男子,天下人都得巴結和討好皇帝。然而,中國歷史上有一位皇帝卻甘願給寵妃以及其父親當奴僕,燒水、做飯,充當雜役,是歷史上最賤的皇帝。他視百姓和大臣如草芥。他的昏庸,驕奢淫逸,最終導致眾叛親離,被宦官殺死。
  • 嘉慶為何能當皇帝?全因乾隆太高壽,把自己兒子活活熬死了
    說起清朝的皇帝,雖然清末的幾位皇帝能力有限,但是沒有一個人可以算的上是絕對意義上的昏君。乾隆借著康熙和雍正勵精圖治功績,坐享盛世,清朝也在經歷短暫的盛世之後,急速下墜,而這次下墜正是始於乾隆,到了嘉慶時,也無力逆轉局面,衰落的速度逐漸加快。
  • 司馬炎有二十多個兒子,有才之人也不少,為何傳位給最白痴的兒子
    每一個朝代的建立都代表著有一天會滅亡,晉朝也是如此,雖然晉朝統治時間短,但是也經歷了輝煌時期,一直到司馬炎順利當上皇帝,建立晉朝,已經是三代四世了,根基如此之深,可是到了兒子司馬衷手裡卻開始權力分崩離析,50年間就分化成東、西晉,並且西晉早早被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