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末代皇帝,基本上結局都不好,改朝換代總少不了殺戮。唐哀帝李柷,作為大唐帝國的末代皇帝,不僅存在感,而且結局也很慘。在位期間,唐朝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中,竊國大盜朱溫掌權後,李柷形同傀儡,一切政事皆不定奪,唐王朝滅亡之日便是李柷的死期。
(唐朝末代皇帝李柷)
李柷是唐昭宗第九子,出生於景福元年(892年),李柷不是昭宗嫡子,因此他本應與皇位是無緣的,但是發生於天祐元年(904年)的一場政變卻讓這位年輕的皇子登上了皇位,開啟了他短短三年的傀儡皇帝生涯。
李柷之父唐昭宗在位時,唐朝已經是內患不斷,黃巢起義席捲北方,大唐帝國在農民起義的沉重打擊下,面臨著土崩瓦解,昭宗是晚唐很有作為的皇帝,在位期間,尊禮朝臣,勵精圖治,希望能恢復祖宗基業。為了解決為患唐朝百餘年的藩鎮問題,昭宗堅持以重兵鎮壓,先後平定了割據四川的陳敬瑄之亂,消滅了把持朝政作惡多端的大宦官田令孜,力挫不聽朝廷號令的河東節度使李克用。
(無力回天的唐昭宗)
但是幾次用兵使得唐朝中央禁軍折損大半,藩鎮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坐視脫離黃巢義軍投降唐朝的朱溫實力發展壯大,漸成中原霸主,為唐朝的滅亡埋下了禍根。昭宗一生都受制於宦官、朱溫與李茂貞,不僅大權旁落,而且飽受權臣的欺辱。
天祐元年(904年)八月,已經掌握了朝廷大權的朱溫厭惡昭宗的不聽話,派親信蔣玄暉等人趕往洛陽弒殺了昭宗,次日,蔣玄暉假傳聖旨,立年僅十三歲的輝王李柷為皇帝,並即日於昭宗靈柩前即皇帝位。朱溫殺昭宗,不過是為自己篡位改朝掃清障礙,立輝王李柷為帝,亦是為了掩人耳目,李柷實際上就是一個傀儡。
(竊國大盜朱溫)
朱溫當時已是梁王,大小事不決的李柷在他人的授意下,加授朱溫為相國,總百揆,進封魏王,享有「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贊拜不名,兼備九錫之命」這般尊貴的待遇,朱溫權勢燻天,朝野莫不聞風附勢,他的地位,已經超過「漢初三傑」之一的蕭何和漢末丞相曹操,距離代唐自立,登頂大寶僅僅一步之遙。
毫無實權的李柷其實就是朱溫立的一個傀儡皇帝,他所下達的所有政令不過是按照朱溫的意思去辦,所謂「時政出賊臣,哀帝不能制」,可憐的哀宗當皇帝當的是如履薄冰、戰戰慄慄,宗室衰弱的唐王朝,已經無力集中力量來保護他,拯救於唐王朝於風雨飄搖中。
天祐二年(905年)六月,朱溫在親信李振和柳璨的鼓動下,將裴樞、獨孤損、崔遠等三十多名或明或暗反對他的朝廷重臣抓到黃河邊的白馬驛全部殺死,將屍體投入濤濤黃河,製造了慘絕人寰的「白馬之變」,同年又命人縊死何太后,處死弒殺昭宗的蔣玄暉,賜死柳璨,將太常卿張廷範五馬分屍,至此,朱溫在朝中再無反對者,距離改朝篡位已是朝夕之間。
天祐四年(907年)三月,哀宗在朱溫及其親信的逼迫下宣布禪位於朱溫,竊國大盜朱溫終於如願當上皇帝建立梁朝,國祚綿延兩百多年的大唐帝國宣告滅亡。哀宗禪位後,被降封為濟陰王,被安置在位於曹州的朱溫親信氏叔琮的府中,朱溫篡位建立梁朝,自然引起其他藩鎮的極大不滿,河東李克用、西川王建、鳳翔李茂貞等依然尊奉哀宗為天下共主,他們以復李唐江山,擁哀宗復位為名起兵反對朱溫,哀宗的存在引起了朱溫的極大不安,為了永絕後患,次年朱溫派人到曹州以鴆酒毒死哀宗,小皇帝死時年僅十六歲。
唐哀宗在位三年,無所建樹,是徹頭徹尾的傀儡皇帝,作為亡國之君,他短暫的一生是非常悲哀的,生在帝王家,本該享盡榮華富貴,可哀宗自被立為皇帝,便成為朱溫篡位路上的一個棋子,唐王朝在他手上終結,哀宗最後也難逃一死,這或許是絕大多數亡國之君共同的命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