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引言: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之後,國民黨的主力部隊,一直集中於大西南、大西北地區。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蔣介石只能再一次施展手腕,一面以和談為幌子,拖延時間,一面利用美國的援助,將部隊從海陸空三線,全部轉移到華北、華東、東北地區,為發動內戰做準備。
這個計劃相當的周密,規模也相當的龐大,蔣介石是如何操作的呢!
指示王耀武,將部隊空運到濟南
1945年11月11日,蔣介石在重慶召開會議,名義上是整軍,實質上就是準備內戰,全面進攻解放區的一個軍事會議。
這個會議決定,將國民黨陸軍第四方面軍司令官——王耀武,調往濟南指揮部隊,與解放軍作戰。
12月底,蔣介石電令王耀武,直接將部隊開往武昌,並專門在重慶接見了他。
在交談中,蔣介石告訴王耀武:
我們主張軍隊國家化,可是共產黨肯定不會同意,因此和談是沒有希望的,他們也不會放棄消滅國民黨,顛覆國家的企圖。
山東這個地方的戰略位置,非常的重要,中共在山東,也有相當的雄厚的基礎,我們必須強力佔領山東,才可以支援華北、東北,擔子很重。
任命你到山東,擔任司令長官,一定要全力以赴,不負黨的栽培。
經過一番的思考之後,王耀武給蔣介石提出了幾點意見:
1,八年抗戰,軍隊在政治軍事建設方面,並不健全,需要進行改進,尤其是軍隊的風氣問題,如不提前解決掉,與共產黨交戰會十分的不利。
2,各地百姓都非常的厭戰,軍隊士兵也這種心理,如果不能做出轉變,作戰也很不利。
3,共產黨的駐地,也是一個大問題。不如先給他們一塊區域,減少中共在各階層的影響,國軍部隊也便於對其進行防範,儘量爭取兩年的和平,整頓軍務。
然而蔣介石對於這三點建議,給出的回答很乾脆:共產黨不會給我們整頓的時間。
於是直接命令王耀武,將所有的部隊,分批運到濟南,一定要做到不被共軍發現。信從暗中佔領青島。然後,利用手中得一切力量,在膠濟鐵路方面,製造一些優勢,實際成熟的時候,直接恢復青濟鐵路的交通。
迎接馬歇爾,派人到三代表駐地鬧事,嫁禍給中共
1945年12月,馬歇爾以調停為目的,來華訪問。
其實這次所謂的調停,只不過是為蔣介石政府,發動內戰,爭取更多準備時間而已。
1946年1月7日,國共代表,馬歇爾三方組成軍事小組,討論停止內戰、恢復交通等問題。
然而蔣介石暗中,讓軍統、中統的特務,專門成立一個小組,在中共代表居住地周圍進行監視,並利用電臺騷擾中共的電訊通信。
所有代表來剛到濟南之後,蔣介石暗中操作,說共產黨不遵守協定,破壞和談,千方百計的把所有責任,都推卸到中共的身上。
說中共不允許濟南百姓回鄉,生活無著落,痛苦不堪。這一番操作之後,馬歇爾認為,山東的民眾,是則共的。
第二天,國民黨暗中煽動人員,到三位代表處請願,儘管人數不多,只有100人左右。可是這些人的組成,有很大的問題,一部分是地主的孩子,一些是鄉紳惡霸,還有一些是國民黨在職官員。
來到三代表住處之後,這群人直接控訴,說共產黨破壞和談,不準農民回鄉,他們有家不能歸,只希望能和平相處,並讓中共代表出來給與答覆。
在美國的支持下,向泰安運輸彈藥
1月20日,國共雙方達成協議,各自守備原防,不得藉故挑起戰爭,可以向城市運糧草,不準運武器彈藥等等。
可是這個期間,國民黨泰安駐防軍,大約有7000-8000人,城外全部是解放區,也就是說,這股兵力成了「甕中之鱉」,彈盡糧絕,一旦發生戰爭,直接就會被殲滅。
王耀武知道,戰爭出現是早晚的事,為了保住這支部隊,暗中進行了操作。
王耀武借著運輸糧食之機,將大量的子彈放進麻包之中,小批量運輸,每一次只運20包左右。按照計劃,只需要幾次,就可以將10萬發子彈運到泰安,分發給各個部隊,用作將來突圍之用。
這件事情,他事先通知了美國代表。
第一批彈藥,隨著軍事調查小組,用火車運到泰安。
然而就在裝貨的期間,民工發現有幾包糧食,要比平常重很多,於是都不願意搬運。中共代表,也懷疑其中有疑團,於是準備開包驗貨,遭到國民黨代表的反對,最後這一批貨,只能返回濟南。
進犯解放區被識破,徹底發動內戰
1946年,膠濟鐵路西段,有一群保安團隊,大約有5000-6000人。在張店、周村地區,無二不作、人民對其恨之入骨。
為了把這支隊伍整頓成,對抗解放軍的力量,王耀武直接下令,讓高級參謀於兆龍前往收編指揮,同時讓部隊迅速向周圍擴展,然後向解放軍薄弱點,進行進攻。
於是,於兆龍抵達張店之後,立即指揮軍隊向周圍的村莊進軍,掠奪糧食。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解放軍為了自衛,只能進行反擊,一個晝夜的激戰,國民黨的軍隊被全部殲滅。
這一次戰役,也給國民黨藉口,污衊解放軍不堅信用,派遣大量的軍隊,想周村,張店進攻,有組織的消滅國民黨軍隊。
1946年6月,在小麥豐收之時,解放軍再一次與國民黨軍隊發生衝突,共產黨員雷奮強被流彈大死。
在這種情況之下,中共的工作在濟南位置從不下去,直接撤離的濟南。
6月底,蔣介石直接發動了內戰。
文章總結:
從小編的角度,共產黨的妥協性,讓很多人犧牲的不值得,儘管有很多時候,是當時的國內局勢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