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戰神」薛嶽,海南島戰役後隨蔣介石臺灣,晚年過得如何?

2020-12-22 縱觀歷史2020

回顧抗日戰爭時期,國軍高級將領中在對日戰爭中取得大勝的高級將領不多,但薛嶽絕對算得上一個。作為抗日戰爭時期長沙戰役的總指揮,薛嶽自創天爐戰法,多次會戰中殲滅日本軍隊十萬人,這是在抗日戰爭中少有的大勝利,對之後的抗日戰爭格局影響非常大。

薛嶽早期考入黃埔軍校,跟隨孫中山打天下,擔任過孫中山總統府警衛團第三營營長等職務,有著粵軍「三劍客」之一的稱號,其中另外兩個分別是張發奎和葉挺,都是後來聲名赫赫的大人物,可見這個「三劍客」是非常有能力的人。

薛嶽的抗日戰爭功績自然為我們熟知,但是在抗日戰爭結束後的解放戰爭中,薛嶽的表現著實讓蔣介石失望。對付日本入有一手的薛嶽用他的戰術來與我軍交戰,沒有討到一點便宜,抗日戰爭的常勝將軍,戰神,在解放戰爭時期可以說是多次吃癟。

如在解放戰爭時期的山東戰場上,當時薛嶽擔任了徐州「綏署」主任,在蔣軍企圖佔領山東,南北會師的方針下,薛嶽可以說是損兵折將。此戰旅長戴之奇兵敗自殺,馬勵武等被我軍生擒,蔣軍整編26師被殲滅。從薛嶽坐鎮徐州以來,蔣軍在山東戰場上半年內連戰連敗,引起了黨內很多人士不滿。蔣介石也對薛嶽的指揮無能非常氣憤,不讓他當徐州「綏署」主任了。

從薛嶽擔任徐州「綏署」主任與我軍交戰的半年,可以說當時形勢還是敵強我弱的狀態下,其兵力和武器都是薛嶽佔據了很大優勢,但是面對內戰戰神粟裕,薛嶽在抗日戰爭時候的那一套顯得有點不好使,多次中了粟裕的圈套。這不僅給內戰初期的蔣軍在氣勢上輸了一陣,而且嫡系部隊被消滅對蔣介石來說也是一個沉痛的打擊。

薛嶽因為山東戰場的失利,蔣介石對他可以說是失望透頂了,此後的兩年內薛嶽手裡沒有兵權,擔任一些參軍長等虛職,逐漸淡出了一線戰場,直到1949年薛嶽在廣州上任,海南戰役爆發前,薛嶽可以說是有段時間沒有打仗了。

薛嶽在1949年重新被蔣介石啟用,但是此時國共之間形勢已經不能比了,不是薛嶽能挽回的局面。從薛嶽上任廣州後,他精心布防的廣州防禦很快就被瓦解,隨後退往了海南島。在海南島上薛嶽又是大動幹戈了一番,在全島設置了三條防線,還自已命名為「伯陵防線」,但最終沒能阻止我軍佔領海南。

薛嶽敗退臺灣後,蔣介石父子對他十分尊敬,雖然手裡沒有實權,但也沒有被為難,讓他當了戰略顧問等職務,日子過得還算可以。但是在蔣介石父子雙亡後,薛嶽的日子就有點難過了,由於拒絕了李登輝對憲法提出的改革,讓薛嶽在臺北住的房子經費被取消了,也就是說薛嶽不花錢就沒地方住了,晚年過得十分清貧,一直到1998年5月3日薛嶽才病逝,享年103歲。

縱觀薛嶽的一生,他從北伐名將到抗日名將,其主要成就是在對日戰爭中發揮出色,長沙戰役可以說是薛嶽一生最光輝的時刻了。在內戰期間由於派系不同,薛嶽在為蔣軍效力期間屢戰屢敗,從抗日名將到內戰敗將,這其中的落差不免有點大了。

相關焦點

  • 海南島戰役結束後,3位國軍將領逃往臺灣,都是誰?
    1949年,隨著渡江戰役拉下帷幕,國軍敗局已定,剩下的殘兵敗將大都逃往臺灣。不過,不死心的國民黨政府,在海南島集結了重兵,企圖實施所謂的「光復大陸」計劃 。1950年,為解放海南島,我軍發動了海南島戰役。
  • 海南島戰役結束後,薛嶽逃到臺灣,他手下的5個軍長結局怎麼樣?
    那麼薛嶽逃到臺灣後,他手下的五個軍長的結局怎麼樣呢? 第一,62軍軍長李鐵軍 李鐵軍是廣東梅縣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1949年12月,海南防衛司令部成立後李鐵軍被任命為副司令,同時兼任62軍軍長,配合指揮官薛嶽守衛海南島。
  • 海南島戰役國軍大敗,其中這3個國軍將軍逃到臺灣,分別都是誰?
    在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之後,戰爭還並沒有結束,我們國家之後爆發了解放戰爭,在解放戰爭後期,我黨和國軍還在進行著鬥爭,其中有一場比較讓人印象深刻的戰役就是廣西戰役,這場戰役結束之後,國軍的敗局就已經註定了,剩下的一些殘兵敗將只得逃到了海南島,但是還沒有結束1950年初又發生了海南島戰役,這場戰役讓國軍徹底失敗了,他們只能逃到臺灣,
  • 蔣介石擁有三大戰神,可他為何還是兵敗臺灣
    蔣介石集團中有不少軍事人才,孫立人、薛嶽、白崇禧都是頂級軍事家,他們是蔣介石三大戰神,可為何他依舊敗退臺灣?孫立人是一位能文擅武的將軍,他畢業於清華大學、後又到美國維吉尼亞軍事學院學習,他這種留美系在國軍中並不多見,回國後擔任稅警總團老大,後來被蔣介石看重稅警總團改編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八師,孫立人任命師長。
  • 1950年,海南島戰役,韓先楚用木帆船撕破了薛嶽的「伯陵防線」
    海南島是我國的第二大島,1950年,這裡發生了解放戰爭時期最後一次主要的戰役,這場戰役就是解放海南島,它的勝利有兩方面深遠的意義,一是徹底打破並摧毀了蔣介石把海南島變成「第二個臺灣」的夢想;二是使抗美援朝如期打響。下面,我們一起回顧這一段早已被淡忘的歷史,感受一下當年「跨海搶灘登陸戰」的驚心動魄。
  • 抗戰「第一戰神」薛嶽,使用天爐戰法,在長沙會戰殲滅日軍11萬
    而提起長沙會戰,我們就會想起抗日戰爭第一戰神——薛嶽,三次長沙會戰,殲滅純日軍11萬,佔我國戰爭時期殲滅日軍總和的五分之一。第四次長沙會戰的大背景是豫桂湘戰役,這次戰役是蔣介石為保存實力主動撤退的號稱千裡大潰逃,戰神薛嶽不同意後撤與蔣介石產生矛盾最後是宋美齡調解才和解,但是蔣介石也拒絕給薛嶽援助,在第四次長沙會戰中中國軍隊的美援裝備遠遠高於日軍,但是缺乏彈藥,中國軍隊的美制大炮性能遠高於日軍但是炮彈卻嚴重不足,然而在這種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薛嶽依舊堅持要打。
  • 韓先楚獻計解放海南島,卻無奈放跑了薛嶽,粟裕攻臺因此再改戰術
    在成功渡江後,三野直下南京,以一部配合山東部隊解放青島,主力則在副司令員粟裕、參謀長張震的率領下繼續面向東南,直逼蔣介石的棲身之地。當然,蔣介石的美夢只是暫時的,他所寄予厚望的「三島戰略」在誕生之初就面臨破產的威脅。粟裕對蔣介石的部署「甚為滿意」,越是分兵,越有利於解放軍各個擊破。在粟裕制定的作戰部署中,三野計劃放過舟山,直取臺灣,先難後易則可一戰而下。
  • 在國民政府中,有哪些人壽齡過百?第4位是蔣介石拜把兄弟
    在國民政府中,有哪些人壽齡過百?第4位是蔣介石拜把兄弟我們每個人都希望長壽,但是真正的長壽不是說你活了一百歲,甚至一百二十歲,而是人死後別人還記得你,沒有把你忘記,這才叫長壽。103歲:孫元良(1904-2007)孫元良是抗日名將,1932年上海「一二八」抗戰,孫元良率領部隊在廟行街擊退日軍,此戰被稱為「國軍第一次擊敗日軍的戰役」,戰後獲得寶鼎勳章;1937年淞滬會戰,孫元良率兵堅守閘北陣地76天,戰後獲雲麾勳章;1949年,孫元良到臺灣後選擇了退役
  • 他是一代戰神,抗戰時殲滅最多日軍,晚年卻因交不起房租成為被告
    而這時,在這樣的戰爭環境之下,有一位最讓日軍恐懼的愛國將領誕生了,他就是民族英雄薛嶽。薛嶽是一位抗日時期赫赫有名的人物,曾被稱為「戰神」。他作為國民黨的高級軍官,成功地指揮了一場又一場戰役,成為了剿滅日軍人數最多的將領,而日本軍官也曾經感嘆:「撼山易,撼薛嶽難」。由此可見這位薛將軍在日軍心中的恐怖地位。
  • 國軍空軍總司令周至柔,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解放戰爭結束了,動蕩的時局同時也分割了大陸和臺灣。蔣介石敗退臺灣的同時,他也帶走了很多的同胞。今天主要想跟大家一起分享的是蔣介石手下的空軍總司令,此人名叫周至柔,想必大家也都很好奇,周至柔最終的結局如何?周至柔是浙江臨海人,年少時期他的父親就離開了人世,他是由自己母親一手拉拔長大的。
  • 廣西戰役,3個國軍高級將領趁亂逃脫,最終結局如何
    1949年12月,廣西戰役爆發,負責守衛廣西國軍將領的是「小諸葛」 白崇禧,而我軍第四野戰軍擔任此次進攻任務。白崇禧眼看大勢不妙,他提前逃到海南島,另外還有3個高級將領趁亂逃脫,那麼這3個國軍將領是誰?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
  • 海南島戰役,國軍損失了3萬多人,解放軍陣亡的最高將領是誰?
    而且,在幾個月之內,薛嶽又帶人修建了堅固的防禦體系,想要以海南島為基礎,封鎖瓊州海峽,反攻的意圖非常明顯。而此前,我軍在金門戰役中可以說是全軍覆沒,損失非常慘重,我軍將士對跨海作戰的信心並不很足。海南島戰役,國軍傷亡三萬多人,而解放軍既沒有堅固的渡海船隻,也沒有防護的空軍,有很多英勇的戰士為了解放海南島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那麼大家知道在這場戰役裡,解放軍陣亡的最高將領是誰嗎?
  • 旋風司令韓先楚,三日打跑薛嶽解放海南,臨終喃喃:臺灣,臺灣!
    但三野的登陸金門島和登步島兩次的失利,讓海南島戰役一再拖延,本來定於2、3月發起的戰役,一度推後到了6月份。戰役推遲的命令下達給了15兵團,韓先楚的40軍和李軍長的43軍態度截然相反。43軍選擇遵從軍令,而韓先楚堅持違反規定,繼續執行2、3月攻打的戰略準備。2月,15兵團下達指令,將原計劃定在6月份的戰役繼續推遲到年底,韓先楚依舊堅持,一意孤行,就是要打,而且越快越好!
  • 中國最大登陸戰「海南島戰役」 旋風助解放軍大勝
    核心提示:1950年的5月1號,海南全境解放,紅旗插上了五指山,海南戰役歷時58天,創造了解放軍渡海兵登陸作戰的奇蹟。此役共殲滅了國民黨軍3.3萬人,但是由於解放軍沒有海空軍配合,不能切斷國民黨軍的海上通道,約7萬國民黨守軍,逃往了臺灣和萬山群島。
  • 打仗很厲害的白崇禧,為何被蔣介石拿捏得死死的,有一點很關鍵
    在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領導的國軍集團,有個別戰將因打仗很厲害,被日寇稱之為戰神,第一位是薛嶽,還有桂系大將白崇禧,以及王耀武,張自忠,孫立人,廖耀湘,關麟徵等國軍將領,在抗戰時期因在戰場上表現出色,都得到了對手日軍的稱讚。特別是擁有戰神之稱的白崇禧,是日本人眼中三個半軍事家之一。
  • 海南島戰役,韓先楚上將冒著生命危險登島,才有了今天的南海局勢
    海南島是我國第二大島嶼,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望,南部就是廣闊的中國南海。海南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處在我國的能源運輸通道上,海南島的存在,對於保衛和拱衛中國南疆,維護我國海洋權益佔有重要地位。但是在1950年,海南島解放的歷程也是十分艱難。
  • 孟良崮戰役,對74師消極救援的李天霞,逃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孟良崮戰役中,號稱「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全軍覆滅,蔣介石的心腹愛將張靈甫也被擊斃,此戰充分暴露出國軍內部的勾心鬥角。當時74師居於戰線中央,附近有幾十萬友軍,但全力支援的卻寥寥無幾,他們為了保存實力,大部分選擇消極怠工。
  • 薛嶽的兩位參謀長都是中將,一個死在臺灣,一個留下來結局不錯
    作為一代戰神,薛嶽當然也有很多參謀長。今天來介紹其中比較重要的兩位。在薛嶽一生最為輝煌的長沙保衛戰時,這兩位都在他身邊。他們也都是國民黨中將,只不過因為出身不同,後來的結局也不同。一位叫吳逸志,這個看過電視劇《長沙保衛戰》的都不陌生,那個戴著眼鏡斯斯文文整天跟在薛嶽屁股後面的就是他。
  • 28軍9000將士血戰金門,韓先楚「犯上直諫」,40軍強奪海南島
    無數人在心中起誓:不抓了蔣介石和胡璉為兄弟們報仇,誓不為人!10月28日夜,金門戰役結束,這一戰28軍喪失了9000多名兄弟,是解放戰爭以來解放軍的最大失利。在抗日戰爭結束後,解放軍同國民黨血戰三年,從未成建制的損失哪怕1個團,而這一次,卻在只有124平方公裡的金山島上一下丟了3個團。
  • 「裝甲兵之父」徐庭瑤,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結局如何?
    安徽無為還有另一位國軍將領也很有名氣,他的名字叫徐庭瑤。徐庭瑤還有另一個稱呼,他被稱為中國「裝甲兵之父」。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中國「裝甲兵之父」徐庭瑤的最終結局。徐庭瑤出生於1892年,他是安徽無為人。青少年時期的徐庭瑤入讀了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不久南下廣東,加入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