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空軍總司令周至柔,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2020-12-22 東方文史

引言:我們國家能夠迎來新中國的建立,真的非常的不容易,這一份和平和安定,我們期待了幾十年。解放戰爭結束了,動蕩的時局同時也分割了大陸和臺灣。蔣介石敗退臺灣的同時,他也帶走了很多的同胞。今天主要想跟大家一起分享的是蔣介石手下的空軍總司令,此人名叫周至柔,想必大家也都很好奇,周至柔最終的結局如何?

周至柔是浙江臨海人,年少時期他的父親就離開了人世,他是由自己母親一手拉拔長大的。雖然家境並不富裕,但是周至柔的母親沒有放鬆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讀書打開了周至柔的視野。

1.周至柔參軍,遇到自己人生的貴人—陳誠

年少初長成的周至柔,心裡有著滿腔的熱忱,他想通過當軍給自己的人生來一個逆襲。周至柔在1919年進入了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後來成了浙軍的一份子。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從軍成了很多底層大眾改變自己命運軌跡的選擇。

周至柔是幸運的,因為他有幸結識了陳誠,陳誠是周至柔仕途最大的貴人!陳誠和周至柔兩個人是老鄉,獨在異鄉總是倍思親,周至柔和陳誠兩個人的關係也越來越好,在讀書期間便已經相互熟識。後來周至柔也是在陳誠的引薦下,順勢而為加入了國民黨,後來也參與黃埔軍校的創辦,周至柔後來還成了黃埔軍校的教官之一。

2.參與空軍建設,在抗日戰爭當中屢建奇功

蔣介石這個人任人唯親,他所提拔的人有三條標準,要麼是自己的老鄉,要麼是黃埔系出來的軍官,要麼就是對自己忠誠。很顯然周至柔是蔣介石很好的選擇,再加上自己的親信陳誠一直推薦周至柔,周至柔的軍銜也水漲船高。

九一八事變之後,為了應付日本人的攻擊,國民黨計劃組建一支空軍,在當時周至柔在陳誠的推薦之下,成為了組建空軍的不二人選,從那之後周至柔和空軍結下了不解之緣。1936年開始,周至柔負責空軍組建相關事宜。周至柔也算是臨危受命,他先是去了國外了解空軍的相關建設,之後回國籌備相關事宜,他的付出,蔣介石也都是看在眼裡的。沒過多久抗日戰爭一觸即發,而他也在抗戰期間成為了空軍總指揮。周至柔當時的任務就是專門負責指揮國軍空軍對日作戰

3.周至柔去了臺灣之後,最終的結局如何

因為他在抗日戰爭當中的貢獻,在戰爭結束之後,他成為了空軍第一任總司令,那一年也成了他人生的高光時刻。在那之後,因為在解放戰爭當中站錯了隊伍,國民黨功敗垂成後,他去了臺灣。

蔣介石剛到臺灣的時候,賊心不死,還在想著重回大陸。所以在當時蔣介石還有用得著周至柔的地方,再加上陳誠沒少在蔣介石耳邊替周至柔說話,因此周至柔在當時也頗受蔣介石的重用。在陳誠的保舉之下,周至柔在臺灣職位越來越高,後來還成了臺灣保安司令,臺灣省主席。但是蔣介石反攻大陸的美夢沒過多久就破滅了,周至柔也從實權人物退居二線。

總結:退居二線之後,他擔任過一些閒職,在1986年因病去世,終年87歲。作為民國國民黨高級將領之一,周至柔晚年的結局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比起那些在戰場上面死掉的弟兄們,周至柔起碼是安然度過了自己的晚年時光。

相關焦點

  • 「裝甲兵之父」徐庭瑤,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結局如何?
    安徽無為還有另一位國軍將領也很有名氣,他的名字叫徐庭瑤。徐庭瑤還有另一個稱呼,他被稱為中國「裝甲兵之父」。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中國「裝甲兵之父」徐庭瑤的最終結局。徐庭瑤出生於1892年,他是安徽無為人。青少年時期的徐庭瑤入讀了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不久南下廣東,加入粵軍。
  • 「頭號王牌飛行員」柳哲生,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結局怎麼樣?
    九一八事變後,中國逐步開始加強空軍力量的建設,以應對日本侵略者。空軍飛行員中也誕生了好幾位民族英雄,比如被稱為「東北飛鷹」的高志航就是中國第一代飛行員中的佼佼者。可惜高志航在1937年與日軍交戰過程中英勇犧牲,年僅30歲。
  • 1949年,張發奎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張發奎的結局。1927年8月13日,蔣介石第一次下野,武漢國民政府也與南京國民政府順利合併,史稱寧漢合流。寧漢合流後,國民黨各個派系完成了統一。張發奎彷徨無措,不久之後蔣介石復出,張發奎又成了蔣介石的部下,兩人又一次共事。
  •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鄧文儀,1949年逃到臺灣,晚年結局如何?
    復興社主要有十三個骨幹成員,他們被稱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十三太保都是蔣介石的心腹大將,為蔣介石的崛起獻力獻策,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人就是十三太保之一,他的名字鄧文儀,此人在解放戰爭末期跟隨蔣介石逃到了臺灣
  • 鄉民眼中的周至柔:樂善好施,沒有一點當大官的架子
    周至柔是民國時期的風雲人物,他被譽為中國空軍的創始人。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周至柔作為空軍的最高指揮官,的確為抗戰的取勝以及空軍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不過,抗戰勝利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卻不顧全國人民反對,悍然發動了內戰。
  •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各自結局如何?
    經過一系列戰爭的洗禮,蔣介石的十三太保結局迥異,尤其是1949年後,十三太保中有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還有兩人早逝。那麼,作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他們各自的結局如何呢?第一,劉健群劉健群屬於蔣介石的黃埔嫡系,不過他的這個黃埔嫡系有點與眾不同,他不是黃埔學生,而是黃埔總教官何應欽的機要秘書。
  • 「湖南王」何鍵,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過得怎麼樣?
    「湖南王」何鍵在解放戰爭末期跟隨蔣介石逃到了臺灣,他最終的結局如何呢?何鍵出生於1887年,他是湖南醴陵人,出生在一個不太富裕的農民之家,為了供何鍵讀書,家裡甚至把僅有的幾畝地都賣了,這才湊夠錢,讓何鍵就讀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何鍵從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湘軍第1師第1旅,任少尉排長。
  • 1949年大陸解放,這4位軍閥大佬逃到了臺灣,後來結局如何?
    今天要說的就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的四個軍閥大佬的姓名以及他們最後的結局。下面就來具體講一講這幾個軍閥吧!「小諸葛」白崇禧白崇禧出生於廣西的一個書香大家。從小他就十分的聰明,他的家人把他送到學堂,他學習得十分的認真。
  • 廣西戰役,3個國軍高級將領趁亂逃脫,最終結局如何
    1949年12月,廣西戰役爆發,負責守衛廣西國軍將領的是「小諸葛」 白崇禧,而我軍第四野戰軍擔任此次進攻任務。白崇禧眼看大勢不妙,他提前逃到海南島,另外還有3個高級將領趁亂逃脫,那麼這3個國軍將領是誰?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
  • 民國歷史人物——周至柔
    周至柔  周至柔,字百福,1898年生於浙江台州。保定軍校畢業後南下廣州,參加國民革命。  1933年,出國考察空軍教育,回國後擔任中央航空學校校長。  1946年,擔任空軍總司令。  1949年,蔣介石見敗局已定,下令將黃金、白銀等運往臺灣,這一過程中,周至柔作為空軍司令發揮了重要作用。
  • 「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1949年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結局如何
    「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1949年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結局如何黃埔軍校創校時,有三位特別優秀的學生被稱為「黃埔三傑」,這其中,蔣先雲25歲戰死沙場,陳賡稱為新中國的開國大將,還剩下一位賀衷寒,很多人不是很熟悉,今天就來說說他的經歷。
  • 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各自結局如何
    1924年,黃埔軍校成立,蔣介石在張靜江的幫助下,擠掉了程潛,擔任了黃埔軍校第一任校長,這也成了他日後發跡的重要資本。這期間,有5人深得蔣介石的信任,在軍閥混戰中為他立下了赫赫戰功,被人們稱為蔣介石的「五虎上將」。1949年,國民黨在大陸節節敗退,
  • 國軍中土木系「四大金剛」指的分別是誰,他們最終的結局如何
    1930年8月,蔣介石將陳誠的第11師擴編為第18軍,並任命其為首任軍長,而第18軍也可以說是陳誠的起家資本,後來這支軍隊因「土」拆開為「十一」、「木」拆開為「十八」,故而得名「土木系」。今天咱們就一起來了解下當年國軍中這支嫡系中的嫡系,被稱之為「四大金剛」的將領都分別是誰,他們最終結局如何。
  • 民國首任南京市長,曾強拆蔣介石的官邸,逃到臺灣後結局怎麼樣?
    1927年4月,寧漢分裂之際蔣介石成立南京國民政府,將國民政府的首都遷到南京,並親自指定劉紀文為南京市市長。劉紀文由此成為民國首任南京市長,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民國南京市第一任市長劉紀文逃到臺灣後的結局怎麼樣?
  • 「國民黨元老」于右任,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的結局如何?
    黃埔軍校成立後,陝西人杜聿明恰巧進京參加考試,他本想考個大學,但想到在那個戰亂的年代,學文之人難有出頭之日,臨時決定棄筆從戎。恰巧他又看到黃埔軍校的招生廣告,因此南下廣州,準備參加黃埔軍校的招生考試。為什麼黃埔軍校的招生負責人見到他的介紹信後就同意杜聿明參加黃埔軍校的招生考試呢?于右任的身份地位自然不一般,他是國民黨的元老,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于右任的最終結局。于右任出生於1879年,他是陝西三原人,與前面我們提到的杜聿明是老鄉。于右任青年時期就在國內創辦報紙,宣傳革命,也因此被清政府通緝,流亡日本。
  • 國軍的八大金剛,七人逃到臺灣,一人留在大陸,各自結局如何?
    移居臺灣後,他說自己關起門來反省發生的事情,不再關心政務。何應欽與蔣的關係並不密切,但他的利益是不可分割的。他與蔣有兩次意見不合,但沒有消除。何應欽知道如何保持健康,避免與他人發生衝突。他活到了97歲,被認為是國民黨軍隊中的長壽老人。第二位是陳誠,浙江青田人,青年時代在與孫中山的戰爭中身負重傷,與蔣介石有了第一次接觸。
  • 蔣介石「五虎上將」,四人逃到臺灣,剩一人為何留在大陸?
    在這期間,有5個人深得蔣介石的信任,他們在軍閥混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因此被人們稱為蔣介石的「五虎上將」。1949年,國民黨在大陸節節敗退,蔣介石率殘部逃至臺灣,曾經的「五虎上將」也迎來了不同的結局,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吧!
  • 1949年三萬國民黨軍隊羈居越南長達3年
    1950年3月,黃杰派員返臺灣向蔣介石報告情況。4月13日,蔣致電臺灣「駐河內總領事館」轉黃杰諸人慰勉,孤軍遠寄艱苦備嘗,並發犒賞金兩萬美元。國民黨軍遷居富國島前,韓戰已爆發,美海空軍協防臺灣,予蔣軍援經援。蔣介石政權起死回生,於1950年10月派「國策顧問」林蔚上將、「總政治部副主任」胡偉克空軍少將一行專程赴富國島宣慰。
  • 「國民黨元老」吳稚暉,1949年被蔣介石接到臺灣,晚年結局如何?
    吳稚暉出生於1865年,他是江蘇武進人,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之家。 民國成立後,吳稚暉一直關心教育事業,他從1924年開始擔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在國民政府領取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