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大陸解放,這4位軍閥大佬逃到了臺灣,後來結局如何?

2020-12-14 白菜說史

導語:說起軍閥,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民國時期的中國可以說就是被各個軍閥的控制的。今天要說的就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的四個軍閥大佬的姓名以及他們最後的結局。下面就來具體講一講這幾個軍閥吧!

「小諸葛」白崇禧

白崇禧出生於廣西的一個書香大家。從小他就十分的聰明,他的家人把他送到學堂,他學習得十分的認真。直到辛亥革命爆發,他就進入了軍隊,他在軍隊的摸爬滾打了好幾年,才漸漸顯露名聲。後來白崇禧就佔據了廣西,成為了廣西一帶的軍閥。

白崇禧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後積極抗戰,後來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就被蔣介石政府招攬,並一度擔任國防部長。隨著蔣介石政府戰敗,中國共產黨勝利之後,白崇禧就去到了臺灣。白崇禧在臺灣的日子過得並不好,最後死在了自己的臥室,死因不明,有人說是被毒死的。

西北軍閥馬步芳

馬步芳生於甘肅省,年輕的時候就跟隨父親參了軍。隨後和父兄成為了西北軍事的掌控者。1949年,蘭州戰役之後,馬步芳打敗,隨後逃到了臺灣,但臺灣也沒有他的立足之地,後來他又逃到沙烏地阿拉伯,最後定居在埃及,至死都沒能回到中國。

山西軍閥閻錫山

閻錫山出身於山西的一個地主家庭,清朝末期還在朝廷當過官。辛亥革命之後,袁世凱篡奪了革命果實,閻錫山也成了袁世凱的爪牙,後來袁世凱失敗之後,他又重新投靠了蔣介石。1949年,太原得到了解放,閻錫山失敗後,他被迫隨蔣介石退到臺灣,最後病死在了臺灣。

粵系軍閥陳濟棠

陳濟棠出生於廣東,他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主持著廣東一帶的政治,幾乎與蔣介石政府分庭抗禮。他曾經被蔣介石逼到了歐洲,後來回到中國參與抗日戰爭,之後他又重回廣東,直到共軍解放廣東後,他去到了臺灣。之後沒幾年,他就突發腦血栓去世了。

就這樣,1949年共產黨勝利之後,白崇禧、馬步芳、閻錫山和陳濟棠四大軍閥大佬逃到臺灣,到死都沒有再回到中國大陸。不得不說,他們四個自始至終都想要回到大陸,只可惜無一人得以實現。

相關焦點

  • 1949年,張發奎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那麼張發奎後來為什麼會反對蔣介石呢?這就得從蔣介石另立南京國民政府一事說起了。1927年,為了與汪精衛的武漢國民政府對立,蔣介石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並拉來胡漢民當國民政府主席。張發奎不同意蔣介石這一計劃,公然打出了要討伐蔣介石的旗幟。
  •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各自結局如何?
    在復興社早期,蔣介石指定了復興社的十三位骨幹,這十三位骨幹又被稱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1932年,復興社正式成立,此後中國經歷了軍閥混戰、抗日戰爭等一系列戰事。經過一系列戰爭的洗禮,蔣介石的十三太保結局迥異,尤其是1949年後,十三太保中有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還有兩人早逝。那麼,作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他們各自的結局如何呢?
  • 「裝甲兵之父」徐庭瑤,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結局如何?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中國「裝甲兵之父」徐庭瑤的最終結局。徐庭瑤出生於1892年,他是安徽無為人。青少年時期的徐庭瑤入讀了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不久南下廣東,加入粵軍。孫中山去世後,國民黨組建廣州國民政府,正式揮師北伐。徐庭瑤參加了北伐戰爭,並且在北伐中嶄露頭角,立下了很多戰功,靠軍功逐漸成為高級軍官。
  •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鄧文儀,1949年逃到臺灣,晚年結局如何?
    復興社主要有十三個骨幹成員,他們被稱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十三太保都是蔣介石的心腹大將,為蔣介石的崛起獻力獻策,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人就是十三太保之一,他的名字鄧文儀,此人在解放戰爭末期跟隨蔣介石逃到了臺灣
  • 蔣介石「五虎上將」,四人逃到臺灣,剩一人為何留在大陸?
    這五人可以說是個個都驍勇善戰,英勇無比。在確立蔣介石的軍閥混戰中,他們都有過突出的戰功。除此之外,「五虎上將」還屢被重用,後來都擔任過戰區司令以上的職務。但是讓很多人不解的,為什麼解放戰爭後,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四人逃到臺灣,剩下一人卻留在了大陸呢?
  • 解放戰爭末期,逃往臺灣的60萬國軍包含哪5位一級上將?結局怎樣
    第一位,陳誠。何應欽也是中央軍大佬,北伐時期的主要將領,正因如此,早期在軍隊中地位接近老蔣,這一點十分敏感。但解放戰爭時期何應欽就沒有掌握過軍權,國防部長只是虛職,到了臺灣也基本上在賦閒。由於1936年西安事變時有藉機派兵除掉老蔣的嫌疑,何應欽事後一直很低調,對於權力不爭不搶。借著這樣的處世之道,活到了97歲高齡,病逝於臺北。
  • 國軍空軍總司令周至柔,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引言:我們國家能夠迎來新中國的建立,真的非常的不容易,這一份和平和安定,我們期待了幾十年。解放戰爭結束了,動蕩的時局同時也分割了大陸和臺灣。蔣介石敗退臺灣的同時,他也帶走了很多的同胞。今天主要想跟大家一起分享的是蔣介石手下的空軍總司令,此人名叫周至柔,想必大家也都很好奇,周至柔最終的結局如何?周至柔是浙江臨海人,年少時期他的父親就離開了人世,他是由自己母親一手拉拔長大的。雖然家境並不富裕,但是周至柔的母親沒有放鬆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讀書打開了周至柔的視野。
  • 海南島戰役結束後,薛嶽逃到臺灣,他手下的5個軍長結局怎麼樣?
    1950年3月,人民解放軍利用56天時間解放了海南島,這一戰也被稱為海南島戰役。海南島戰役中,國民黨方面負責守衛海南的司令長官為薛嶽,薛嶽此人曾在長沙會戰中立下赫赫戰功,不過他在解放戰爭中卻鮮有建樹。
  • 「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1949年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結局如何
    「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1949年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結局如何黃埔軍校創校時,有三位特別優秀的學生被稱為「黃埔三傑」,這其中,蔣先雲25歲戰死沙場,陳賡稱為新中國的開國大將,還剩下一位賀衷寒,很多人不是很熟悉,今天就來說說他的經歷。
  • 國軍的八大金剛,七人逃到臺灣,一人留在大陸,各自結局如何?
    他曾奉蔣之命籤訂《塘沽協定》,背負歷史的罵名,但何應欽確實親日卻不倒向日本,這是最後的底線。至於我們黨,何應欽一生反對共產主義,一直到死都是如此。由此可見,他對我們黨是極其仇視的。在大陸時,他一直緊握大權,在總部主持政務。移居臺灣後,他說自己關起門來反省發生的事情,不再關心政務。
  • 蔣介石麾下的五虎上將,4人逃到臺灣,一人留在內地,結局如何?
    可以肯定的是五虎上將的說法絕不是周溯源最早使用和提出,至於他寫的這本書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當然由於這本書的出現,蔣介石的五虎上將說法在網上被廣為傳播,從歷史角度來看這五個人確實是可以關注和研究。1949年退守臺灣以後他更是盡心盡力為蔣介石出謀劃策,後來更是身體力行跑到大陸西南地區組織動亂,雖然意義不大,但是足見他對蔣介石的忠心,是堅實的擁護者。
  • 那個把臺灣高級教練機帶回大陸的飛行員黃綱存,後來的結局如何?
    1949年,蔣介石逃到臺灣時把很多大陸的學校也遷到了臺灣,蔣介石重視空軍力量,因此很多航空學校也一併隨國民黨遷到臺灣。而那些在航空學校讀書的學生雖然家在大陸,但也無奈跟隨學校遷移,從此遠離了自己的故鄉。黃綱存就是這些航校學生中的一位。
  • 「國民黨元老」吳稚暉,1949年被蔣介石接到臺灣,晚年結局如何?
    在這四大元老中,吳稚暉是一個另類,吳稚暉另類在什麼地方呢?吳稚暉雖然是國民黨元老,但是卻奉行「不當官、要參政」的理念,吳稚暉曾有句名言:「官是一定不做的,國事一定不可不問」。那麼,這個「不當官、要參政」的吳稚暉晚年是什麼結局呢?
  • 看看國民黨軍閥四個派系大佬,都是什麼樣的結局?真是令人唏噓!
    國民黨曾經形式上統一了中國,其實當時國民黨內部還有四個著名的軍閥派系,分別是西北軍馮玉祥,東北軍張學良,晉綏軍閻錫山以及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二人。今天就給大家說一說這四個派系的大佬,總共五個人,他們最後的人生結局是什麼?
  • 雜牌將軍施中誠,接替王耀武成為74軍軍長,逃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1943年,在抗日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的七十四軍第二任軍長王耀武升任24集團軍司令,此時七十四軍軍長位置空了下來,讓誰當下一任軍長是王耀武頗為頭疼的事。按理說,最適合當軍長的人選是副軍長李天霞。
  • 民國首任南京市長,曾強拆蔣介石的官邸,逃到臺灣後結局怎麼樣?
    1927年4月,寧漢分裂之際蔣介石成立南京國民政府,將國民政府的首都遷到南京,並親自指定劉紀文為南京市市長。劉紀文由此成為民國首任南京市長,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民國南京市第一任市長劉紀文逃到臺灣後的結局怎麼樣?
  • 蔣介石的五虎將,四個逃到臺灣,一個留在大陸,他們的結局如何?
    後來因為得到了老將的信任被重用。後來國軍敗退到臺灣以後,陳誠還受到了重用。1965年在臺灣去世。    第二「忠將」顧祝同。而顧祝同對老蔣忠心了幾十年。後來還被升為陸軍一級上將。1987年去世。    第三,「福將」劉峙。早年的劉峙為老蔣立下了不少的險功。
  • 「雲南王」龍雲的兒子,投誠後又逃到臺灣,他的結局怎麼樣?
    龍雲被軟禁的過程中收買了飛虎隊,在飛虎隊的幫助下逃到香港,之後定居香港,於1949年在香港通電起義,正式反對蔣介石。在龍雲通電起義過程中,追隨他通電起義的還有他的長子龍繩武,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龍雲兒子龍繩武的結局。龍繩武出生於1906年,他是雲南王龍雲的長子。因為是長子,所以龍雲對他寄予厚望,龍繩武稍微長大後,龍雲便把送到雲南陸軍講武堂,讓他學習軍事教育。
  • 解放戰爭:1949年雲南解放後,逃到臺灣的3位高級將領是誰?
    1949年12月9日,盧漢宣布起義,雲南和平解放,萬民歡騰,各縣、院校、社會團體,紛紛發來賀電錶示支持,但也有三個不識抬舉的人,不願與盧漢一起起義,甚至被盧漢親自釋放,去了臺灣。他們是誰?盧漢為什麼要放他們走?
  • 雲南王龍雲的兒子,追隨父親起義後又逃到臺灣,他的結局怎麼樣?
    龍雲被軟禁的過程中收買了飛虎隊,在飛虎隊的幫助下逃到香港,之後定居香港,於1949年在香港通電起義,正式反對蔣介石。在龍雲通電起義過程中,追隨他通電起義的還有他的長子龍繩武,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龍雲兒子龍繩武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