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1949年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結局如何
黃埔軍校創校時,有三位特別優秀的學生被稱為「黃埔三傑」,這其中,蔣先雲25歲戰死沙場,陳賡稱為新中國的開國大將,還剩下一位賀衷寒,很多人不是很熟悉,今天就來說說他的經歷。
賀衷寒,湖南岳陽人,1900年生。1916年,他考入武昌湖南旅鄂中學讀書,畢業後在武昌一家通訊社當見習記者。1920年,賀衷寒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春赴上海學習俄文。9月,曾作為武漢學生代表去俄國參加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解放團體代表大會。會議期間,他因為不滿張國燾的專橫,回國後以無組織的名義被開除團籍。
1924年5月,賀衷寒考入黃埔軍校,成為軍校第一期學員。在校期間,他鋒芒畢露,志在馭軍,一心想帶兵,但蔣偏不讓他帶兵,只許在軍隊政工系統中打轉,所以在黃埔軍校一期同學中曾流傳「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之說。
1932年,賀衷寒聯合他人創辦了一個名為「復興社」的組織,以強化蔣對國民黨的專制領導。作為復興社的精英骨幹,他平日裡刻苦鑽研,研究業務,但是無奈蔣介石對他始終懷有偏見,認為他不夠忠心。
自己付出很多,卻得不到回報,賀衷寒心生不滿,於是在1936年西安事變時,他站在何應欽這一邊,力主討伐張楊。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蔣介石回到南京對賀衷寒也極為不高興,撤銷其一切職務,讓他到歐美各國考察政治和經濟。回國後,賀擔任一年多的軍委會政治部秘書長兼一廳廳長,以後便被蔣閒置起來。
1942年4月,賀被重新啟用,任命為行政院國家總動員委員會人力組主任,9月又任社會部勞動局局長,後來兼任《掃蕩報》社社長。
時人對他的工作盛傳一副對聯:「動而無功,動輒得咎」,橫批為「如何了局」。對此,他苦笑道:「這算是笑我沒有成就,也是好意同情我的任務艱難。總之,評論由人評論,但我只得努力為之。」
1949年賀衷寒隨蔣介石去了臺灣,當過「交通部長」、「總統府國策顧問」。晚年迷戀於印度瑜伽術一道,著作有《一得集》《學與幹》。一生為官尚算廉潔。賀早年與原籍湖南岳陽李氏結婚,李氏後病逝於重慶,留有一子;後又與原黃埔軍校教育長方鼎英之女方考英結婚,方生二子。
1970年,賀衷寒退休,1972年5月10日,憂鬱中的賀衷寒因骨癌病逝,生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已72歲,不算命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