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1949年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結局如何

2020-12-24 小春說歷史

「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1949年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結局如何

黃埔軍校創校時,有三位特別優秀的學生被稱為「黃埔三傑」,這其中,蔣先雲25歲戰死沙場,陳賡稱為新中國的開國大將,還剩下一位賀衷寒,很多人不是很熟悉,今天就來說說他的經歷。

賀衷寒,湖南岳陽人,1900年生。1916年,他考入武昌湖南旅鄂中學讀書,畢業後在武昌一家通訊社當見習記者。1920年,賀衷寒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春赴上海學習俄文。9月,曾作為武漢學生代表去俄國參加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解放團體代表大會。會議期間,他因為不滿張國燾的專橫,回國後以無組織的名義被開除團籍。

1924年5月,賀衷寒考入黃埔軍校,成為軍校第一期學員。在校期間,他鋒芒畢露,志在馭軍,一心想帶兵,但蔣偏不讓他帶兵,只許在軍隊政工系統中打轉,所以在黃埔軍校一期同學中曾流傳「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之說。

1932年,賀衷寒聯合他人創辦了一個名為「復興社」的組織,以強化蔣對國民黨的專制領導。作為復興社的精英骨幹,他平日裡刻苦鑽研,研究業務,但是無奈蔣介石對他始終懷有偏見,認為他不夠忠心。

自己付出很多,卻得不到回報,賀衷寒心生不滿,於是在1936年西安事變時,他站在何應欽這一邊,力主討伐張楊。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蔣介石回到南京對賀衷寒也極為不高興,撤銷其一切職務,讓他到歐美各國考察政治和經濟。回國後,賀擔任一年多的軍委會政治部秘書長兼一廳廳長,以後便被蔣閒置起來。

1942年4月,賀被重新啟用,任命為行政院國家總動員委員會人力組主任,9月又任社會部勞動局局長,後來兼任《掃蕩報》社社長。

時人對他的工作盛傳一副對聯:「動而無功,動輒得咎」,橫批為「如何了局」。對此,他苦笑道:「這算是笑我沒有成就,也是好意同情我的任務艱難。總之,評論由人評論,但我只得努力為之。」

1949年賀衷寒隨蔣介石去了臺灣,當過「交通部長」、「總統府國策顧問」。晚年迷戀於印度瑜伽術一道,著作有《一得集》《學與幹》。一生為官尚算廉潔。賀早年與原籍湖南岳陽李氏結婚,李氏後病逝於重慶,留有一子;後又與原黃埔軍校教育長方鼎英之女方考英結婚,方生二子。

1970年,賀衷寒退休,1972年5月10日,憂鬱中的賀衷寒因骨癌病逝,生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已72歲,不算命短吧!

相關焦點

  •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各自結局如何?
    經過一系列戰爭的洗禮,蔣介石的十三太保結局迥異,尤其是1949年後,十三太保中有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還有兩人早逝。那麼,作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他們各自的結局如何呢?第一,劉健群劉健群屬於蔣介石的黃埔嫡系,不過他的這個黃埔嫡系有點與眾不同,他不是黃埔學生,而是黃埔總教官何應欽的機要秘書。
  •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鄧文儀,1949年逃到臺灣,晚年結局如何?
    復興社主要有十三個骨幹成員,他們被稱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十三太保都是蔣介石的心腹大將,為蔣介石的崛起獻力獻策,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人就是十三太保之一,他的名字鄧文儀,此人在解放戰爭末期跟隨蔣介石逃到了臺灣
  • 國軍空軍總司令周至柔,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引言:我們國家能夠迎來新中國的建立,真的非常的不容易,這一份和平和安定,我們期待了幾十年。解放戰爭結束了,動蕩的時局同時也分割了大陸和臺灣。蔣介石敗退臺灣的同時,他也帶走了很多的同胞。今天主要想跟大家一起分享的是蔣介石手下的空軍總司令,此人名叫周至柔,想必大家也都很好奇,周至柔最終的結局如何?周至柔是浙江臨海人,年少時期他的父親就離開了人世,他是由自己母親一手拉拔長大的。雖然家境並不富裕,但是周至柔的母親沒有放鬆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讀書打開了周至柔的視野。
  • 1949年,張發奎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張發奎的結局。1927年8月13日,蔣介石第一次下野,武漢國民政府也與南京國民政府順利合併,史稱寧漢合流。寧漢合流後,國民黨各個派系完成了統一。張發奎彷徨無措,不久之後蔣介石復出,張發奎又成了蔣介石的部下,兩人又一次共事。
  • 「裝甲兵之父」徐庭瑤,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結局如何?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中國「裝甲兵之父」徐庭瑤的最終結局。徐庭瑤出生於1892年,他是安徽無為人。青少年時期的徐庭瑤入讀了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不久南下廣東,加入粵軍。孫中山去世後,國民黨組建廣州國民政府,正式揮師北伐。徐庭瑤參加了北伐戰爭,並且在北伐中嶄露頭角,立下了很多戰功,靠軍功逐漸成為高級軍官。
  • 「國民黨元老」于右任,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的結局如何?
    黃埔軍校成立後,陝西人杜聿明恰巧進京參加考試,他本想考個大學,但想到在那個戰亂的年代,學文之人難有出頭之日,臨時決定棄筆從戎。恰巧他又看到黃埔軍校的招生廣告,因此南下廣州,準備參加黃埔軍校的招生考試。那個年代門戶觀念極重,杜聿明一介農家子弟,直接參加黃埔軍校的招生考試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不過,如果持有名人的介紹信,情況就不同了。杜聿明出生於陝西,為了參加黃埔軍校的招生考試,他特意前往老鄉于右任的住處,從于右任那裡拿到了一封介紹信,憑藉這封介紹信才報名參加了黃埔軍校的招生考試,之後順利成為黃埔一期學生。
  • 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各自結局如何
    1924年,黃埔軍校成立,蔣介石在張靜江的幫助下,擠掉了程潛,擔任了黃埔軍校第一任校長,這也成了他日後發跡的重要資本。這期間,有5人深得蔣介石的信任,在軍閥混戰中為他立下了赫赫戰功,被人們稱為蔣介石的「五虎上將」。1949年,國民黨在大陸節節敗退,
  • 「國民黨元老」吳稚暉,1949年被蔣介石接到臺灣,晚年結局如何?
    吳稚暉出生於1865年,他是江蘇武進人,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之家。吳稚暉雖然掛著職務,卻基本不去上班,從國民政府領到的工資也基本上都被他用來接濟別人了。吳稚暉不貪財、不愛財,一生學貫中西,也算是民國那個時代少有的一股清流。 吳稚暉對民國的教育貢獻頗多,包括當時的漢字標註拼音就是他的發明。另外,吳稚暉還發起了勤工儉學運動,組織青少年赴法勤工儉學,學習外國先進的技術。
  • 蔣介石身邊的八大金剛,結局都怎樣?七人去臺灣,一人留守大陸
    在第一屆黃埔軍校的學生裡,蔣介石非常青睞八個人,而這八個人也成為了蔣介石的得力助手,而他們還有一個外號,就是八大金剛。這八大金剛是立下了不少的戰功,後來蔣介石敗退臺灣,其中的七個人是繼續跟隨蔣介石,那麼他們的結局是如何呢?何應欽此人在八大金剛裡蔣介石最為信任的,也是地位最高的。黃埔軍校的時候,此人是總教官。後來還擔任了總參謀長等要職,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 1949年大陸解放,這4位軍閥大佬逃到了臺灣,後來結局如何?
    今天要說的就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的四個軍閥大佬的姓名以及他們最後的結局。下面就來具體講一講這幾個軍閥吧!「小諸葛」白崇禧白崇禧出生於廣西的一個書香大家。從小他就十分的聰明,他的家人把他送到學堂,他學習得十分的認真。
  • 他們是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後來各自的結局如何?
    其學習生涯從小學開始,之後中學,最後於1919年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畢業後跟隨孫中山先生出生入死,後被蔣介石看重。待黃埔軍校成立後,任職教官。之後跟隨蔣介石參加北伐戰爭,軍閥混戰,圍剿紅軍,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直至撤回臺灣,任臺灣省政府主席。在臺灣,整編撤回臺灣的部隊、改革臺灣的貨幣制度、穩定當地金融市場、在農村推行土地改革、規劃地方的自治,讓耕者有其田。
  • 蔣介石八大金剛有著怎樣的結局?
    蔣介石八大金剛有著怎樣的結局?眾所周知,在蔣介石的軍政中對黃埔系情有獨鍾,但在蔣介石的心裡,黃埔軍校的學生還在其次,他最器重的則是黃埔的八位教官,他們都是誰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顧祝同八大金剛之反共殺手顧祝同,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字墨三,在臺灣的政治生涯僅次於陳誠,是國民黨軍界和政壇少有的常青樹。蔣介石臨終前向他「託孤」,他也不負厚望,輔佐蔣經國當上了最高領導人。1987年1月17日,顧祝同病逝,終年94歲。
  • 蔣介石最器重的八大金剛都有怎樣的人生結局?
    蔣介石最器重的八大金剛都有怎樣的人生結局?八大金剛指的是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時期共有8位幹將是蔣介石最信任的將軍,「八大金剛」自黃埔軍校始,就追隨蔣介石,在國民黨的黨政軍等方面握有重權。那麼,他們的人生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 蔣介石「五虎上將」,四人逃到臺灣,剩一人為何留在大陸?
    蔣介石1924年,黃埔軍校成立,蔣介石擔任了黃埔軍校的第一任校長,這也是他日後發跡騰飛的重要資本。在這期間,有5個人深得蔣介石的信任,他們在軍閥混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因此被人們稱為蔣介石的「五虎上將」。1949年,國民黨在大陸節節敗退,蔣介石率殘部逃至臺灣,曾經的「五虎上將」也迎來了不同的結局,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吧!
  • 蔣介石賴以起家的8個軍,軍長都是誰?後來結局如何
    後來結局如何1925年7月1日,國民政府成立,為將地方軍閥部隊統一在國民政府的領導之下,成立了以蔣介石為主席的軍事委員會,並將各地方軍名目一律取消,統稱為「國民革命軍」,先後組編了八個軍,以蔣介石為總司令,國民革命軍共約十萬人。這八支蔣介石賴以起家的軍隊,他們的軍長都是誰,後來又結局如何呢?
  • 陳賡救蔣介石的命,卻與他分道揚鑣,竟是因蔣時刻關注股票行情
    1922年陳賡加入了共產黨,所以他後來常說:第一年有黨,第二年有我。1924年6月陳賡進入黃埔軍官學校學習,成為該校第一期學員。同期的許多學員後來成為國共兩黨的著名將領,將星璀璨,如徐向前、左權、胡宗南、杜聿明、陳明仁、宋希濂、黃維、關麟徵、鄭洞國……在黃埔一期學員中,有公認的「黃埔三傑」:蔣先雲、陳賡、賀衷寒。
  • 黃百韜在淮海戰役戰死後,他手下有五個軍,各自的軍長結局如何?
    眾所周知黃百韜在淮海戰役中,為了報答蔣介石的知遇之恩,他在碾莊平原堅守了十來天后被我軍消滅了,本人也自殺為老蔣殺身成仁了。那麼他手下的五個軍的軍長們結局如何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100軍軍長周志道,100軍原本就屬於嫡系,周志道本人也是黃埔軍校出生,在北伐戰役和抗日戰爭中均有不錯的表現。
  • 開國大將陳賡,曾背著蔣介石逃命,最後差點被蔣介石囚禁一生
    說起陳賡大將,我們都知道他曾是黃埔軍校一期的畢業生,黃埔軍校是我國近代最有名的一所軍事學校,期間培養了許許多多的抗日名將和國共內戰中著名的指揮官,黃埔軍校在創立初期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訓練軍官,是國民政府北伐戰爭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
  • 廣西戰役,3個國軍高級將領趁亂逃脫,最終結局如何
    1949年12月,廣西戰役爆發,負責守衛廣西國軍將領的是「小諸葛」 白崇禧,而我軍第四野戰軍擔任此次進攻任務。白崇禧眼看大勢不妙,他提前逃到海南島,另外還有3個高級將領趁亂逃脫,那麼這3個國軍將領是誰?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
  • 1949年李文起義後,又藉機逃往臺灣,最後他的結局如何
    1948年下半年,負責在華北戰區節制剿總司令傅作義的警備司令陳繼承,因北平學生問題上處理不當,在北平城引起了相當不利的社會輿論和惡劣影響,被蔣介石緊急調離。但為了制衡手握60萬大軍的傅作義,蔣介石又將無多戰功,可官運很好的中將李文提拔當了華北黃浦嫡系的全新代理人,除了麾下的第四兵團之外,石覺的第九兵團和其他黃浦嫡系部隊,全在李文的節制和掌握之下,與傅作義分庭抗禮,一時風頭無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