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錘百鍊、冰火考驗:火星環繞器「問天」之路經歷了什麼?

2020-12-15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7月28日電題:千錘百鍊、冰火考驗:火星環繞器「問天」之路經歷了什麼?

新華社記者胡喆

隨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火星探測走進人們的視野當中。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計劃一次性完成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項任務,實現多個工程及科學目標。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了解到,作為火星探測器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天問一號」探測器上的火星環繞器總裝、集成和試驗任務主要由該集團八院812所負責,採用京、滬兩地聯合研製模式。千錘百鍊、冰火考驗……火星環繞器的研製突破了重重難關。那麼,火星環繞器的「問天」之路都經歷了什麼?

(小標題)千錘百鍊的仿真試驗

每一顆衛星在升空前都要經過無數次地面仿真模擬試驗,因為衛星在太空中難以實施在軌維修,所以地面的仿真試驗顯得尤為重要,必須反覆進行驗證。

火星環繞器在初樣研製階段,開展了多次滿載狀態下的振動試驗,模擬發射和在軌環境。實際發射時火星環繞器是與著陸巡視器連接在一起的,為了能夠儘量真實模擬發射時的力學環境,812所試驗人員專門製備了著陸巡視器配重件,實實在在的仿真演練與設計給定的環境條件分毫不差。

火星環繞器很重很胖,試驗時間跨度長,與振動臺連接狀態需要按要求不斷調整。812所試驗中心副主任張利介紹,為了確保試驗成功,試驗人員在試驗前、試驗中、試驗後都嚴格檢查產品狀態,質量控制、安全控制一個環節也不能少。而精細也不只是說說而已,它時刻烙印在812所每一位試驗人員的心中,體現在每一次的試驗操作中。

(小標題)小心翼翼地展開天線

火箭載著火星探測器飛行約37分鐘後,便迎來了星箭分離的重要時刻。此時,火星環繞器的太陽翼和各類天線便逐步啟動展開模式。

「火星環繞器共有7個種類12個活動部件。」主任工藝師張則梅介紹,火星環繞器是首個所有機構展開均為812所獨立自主承擔的型號。

據總裝主崗王利民介紹,火星環繞器活動機構和天線展開不僅多,而且都很長,最長的高增益定向天線長達2.5米,安裝時需要摺疊六次,這也成為環繞器總裝過程中最難啃的一塊骨頭。

在火星環繞器的初樣研製階段,試驗過程中發現了天線展開後無法正常合攏的問題,主要原因是精度不夠。總裝團隊立即緊張行動起來,再次覆核數據、優化軟體算法,從早到晚忙個不停,不解決問題決不罷休。經過一個星期的攻關,終於解決了這一難題,大家緊鎖的眉頭才得以舒展。

型號調度王克寒告訴記者,環繞器的天線展開機構很精密,為保護其在展開後不被損壞,天線展開後不能過夜,展開及收攏工作必須一次完成,操作人員不敢停歇,一站就是一整天,甚至通宵達旦。他們小心翼翼地保護著產品,就像呵護自家的孩子。

(小標題)環繞器歷經「冰火考驗」

火星探測器發射後歷經7到10個月的長途旅行才能抵達火星。為了確保火星環繞器在低溫下正常工作,對它的「著裝」要求非常嚴格。

這件低溫下穿的「衣服」被稱為熱控隔熱組件,業內稱低溫多層,均採用自動縫紉工具機及裁割機完成。火星環繞器的艙體結構大,它的「衣服」面積達到了30平方米,而一般衛星的「衣服」面積僅約15平方米。

火星環繞器使用的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基礎平臺,安裝了3000牛的大推力發動機,發動機工作時溫度可達上千攝氏度。這對發動機附近的溫度防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負責衛星熱控實施的工藝師蔣諶立介紹,探測器中高溫多層使用的是不鏽鋼箔及鋁箔,邊緣鋒利,加工及安裝難度非常大,極易割傷操作人員。為了保證操作安全,安裝前,操作人員需穿戴防護服、防割手套和護目鏡,先在多層標註安裝孔位置進行預裝,逐個打好孔後再用不鏽鋼絲穿套安裝。

在冰與火的考驗之間,航天工匠們宛如工藝大師精心雕刻自己的藝術品一般,用匠心鋪就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之路。(完)

相關焦點

  • 長徵五號火箭擔當 中國火星探測器7月發射
    2016年,我國的火星探測任務正式批准立項,計劃在「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就是2020年,首次獨立自主開展火星探測。據航天科技集團官方消息,當前,我國正在按計劃推進「天問一號」火星探測這一重大工程,今年7月,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會發射火星探測器。據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包為民介紹,「天問一號」任務計劃通過實施一次發射,實現多個工程目標,包括火星環繞、著陸巡視,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並對火星表面重點地區進行精細巡視勘查。
  • 「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進入倒計時!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並對火星表面重點地區精細巡視勘查。中國火星探測器分為環繞器與著陸器兩部分,探測器預計在近期由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發射升空。
  • 「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7個月長途跋涉奔向火星
    記者了解到,「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極其遙遠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研製團隊合影「天問一號」將一步完成「環繞、著陸、巡視探測」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起步雖晚,但起點高、跨越大,從立項伊始就瞄準當前世界先進水平確定任務目標,明確提出在國際上首次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三大任務。
  • 第73集 我國的火星探測之路(上)
    北京五院的方案更為大膽,他們以嫦娥一號平臺為基礎,更換用於火星探測的載荷,並增加了一個約50千克小型試驗著陸器,將使用氣動剎車輔助減速進行火星軌道,驗證火星環繞探測和火星大氣進入、下降和著陸的技術,總體水平類似歐洲的火星快車。北京航天五院的論文中甚至初步選定了火星著陸的區域,並歡迎其他國家在中國火星探測器上開展合作。
  • 「天問一號」蓄勢待發,四問火星探測
    根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消息,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於2020年7月22日至25日在南昌衛星發射中心擇機發射。按照計劃,"天問一號"火星探測衛星要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和巡視三大任務,此次任務將正式拉開我國行星探測的大幕。
  • 繪寫部落優秀作文——《科技託起強國夢——天問的問天之路》黃詩瑤
    ——《天問》火星,一顆遙遠、熾熱、神秘莫測的星球。從古至今,中國人對科技、對宇宙的探究從未止步。屈原在詩中寫到:「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惟茲何功,孰初作之?」而今天,我可以堅定而自豪地回答:「世界航天科技的高度由中國度量,探測火星的領域由中國當先!」
  • 歷史探火成功率約五成,中國天問一號如何「問天」?
    截至目前,仍在工作的火星探測軌道器有6個、著陸巡視器2個。其中,軌道器包括美國的「火星奧德賽」「火星勘測軌道器」「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變」,歐洲的「火星快車」「微量氣體軌道器」和印度的「曼加裡安」。而還在工作的著陸巡視器,只有美國的「好奇號」火星車和「洞察號」火星著陸器。
  • 逐夢火星「天問」首秀 - 焦點 - 中國網·錦繡天府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憑藉火星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的超強陣容,可一步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這是其他國家在首次實施火星探測任務時從未實現過的。基於現有航天能力,「奔火」飛行7個月左右即可到達。
  • 火星,我們來了!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任務目標是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標誌著我國邁出自主火星探測的第一步終於!火星我們來了但是去火星究竟有多難?火星上有可能會發現什麼?今天就來說說...登陸火星到底難在哪裡?天問一號的著陸器要抵達火星表面,就要接受恐怖的七分鐘考驗。
  • 火星你好,中國來了!
    根據目前的報導,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將在2020年7月使用長徵五號大型運載火箭發射,軌道器攜帶著陸器經過地火軌道轉移到達近火點附近進行減速制動,進入環繞火星的大橢圓軌道,隨後軌道器根據火星大氣的具體情況釋放著陸器進行火星軟著陸,著陸成功後火星車將在火星表面進行巡視探測,並通過軌道器的通信中繼與地面控制站保持聯繫。
  • 鐵匠,千錘百鍊鍛成材
    原創 李克剛 上海老底子鐵匠,千錘百鍊鍛成材李克剛「人生三大苦,打鐵、撐船、磨豆腐」 「一間煙燻火燎屋,一個千錘百鍊人」這是對舊時鐵匠師傅的真實寫照,也道出了打鐵行業的艱辛。
  • 天問一號已距地球1672萬公裡,太陽及八大行星引力是考驗
    54天飛離地球1672萬公裡,狀態良好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的託舉下,成功發射並進入地火轉移軌道。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又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承擔了本次火星探測任務中的環繞器總體設計與研製工作。
  • 「天問一號」:向著火星,出發!
    此後,天問一號探測器將擇機實施降軌機動,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環繞器升軌返回到停泊軌道,為著陸過程提供中繼通信。著陸巡視器進入火星大氣,依次完成配平翼展開、降落傘開傘、大底分離、背罩分離、動力減速、懸停、避障及緩速下降、著陸緩衝等動作,著陸於火星表面。   成功著陸後,火星車與著陸平臺解鎖分離。火星車駛離著陸平臺,開始巡視探測。著陸巡視器安全著陸後,環繞器進入中繼軌道,為火星車提供中繼通信,兼顧科學探測。
  • 天問·探路火星|「上海牌」環繞器:能飛能探測的「多面手」
    環繞器設計壽命3年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兼環繞器總指揮張玉花介紹,根據任務分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承擔本次火星探測任務中的環繞器總體設計與研製工作,在研製過程中攻克火星制動捕獲、長期自主管理等關鍵技術難點,將實現地火間的超遠距離測控通信,並將通過環繞探測實現火星全球性、綜合性探測
  • ...星光|水冰|火箭_軍事武器|天問一號|火星|長徵五號遙四|地球|...
    本次火星探測任務中的「天問」一詞,出自我國浪漫主義詩人屈原所著《楚辭》中的同名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則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天問一號」要問什麼?
  • 火星,中國來了!我們為何要探索火星?上面出現過生命嗎?(高清大圖)
    高清大圖來了圖片來源 / 新華社此次火星探測是我國行星探測階段的首次任務,也是我國深空探測領域全新的裡程碑,有望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3個目標。航天專家表示,這是其他國家第一次實施火星探測從未有過的,面臨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進入發射臺,「天問一號」火星任務準備發射升空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運載火箭專家龍樂豪告訴中央電視臺:「火箭將同時搭載火星軌道器、著陸器和漫遊車進入太空。如此全面的火星探測發射任務,也將是世界首次,所以我們非常期待。」您可以在此CGTN視頻中觀看天問一號的首次亮相。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漫遊車示意圖。
  • 將對火星進行精細巡視勘查 中國火星計劃「繞落巡」細節曝光
    火星探測器將由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推力最大的長徵五號執行發射任務。據介紹,由於火星距離地球較遠,因此探測火星需要選擇它與地球距離較近的時機,而這樣的機會每隔26個月才有一次。今年就是火星探測26個月一遇的「大年」。火星與地球最近時,距離約5500萬公裡。包為民表示,火星探測器在經過長途飛行後,如何成功被火星的引力場捕獲,是任務中的關鍵點之一。
  • 「天問」問天探索火星,《魔域》上古神技震撼傳承!
    今天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發射成功!這激動人心的時刻!讓我們一起祝福中國航天吧!「嫦娥奔月的浪漫,敦煌飛天的夙願,這場夢追逐千年,期盼早日攬月九天」從兩千年前的屈原問天,到今天「天問一號」升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腳步一刻不停。人類只有不斷地了解、探索宇宙,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
  • 6個問題,3個數字,解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
    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由環繞器、著陸器和巡視器組成,重量達到5噸左右。大塊頭。在全世界各國(組織)發射的火星探測器看,天問一號算是一個比較大體量的探測器。大,因為中國這次的任務是一次發射完成多種探測。人類探測火星的方式與探測月球的方式基本類似,包括環繞探測、著陸探測、巡視探測、採樣返回探測和載人登陸探測等五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