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蛇打七寸,志願軍榴彈炮打坦克,專轟坦剋薄弱處

2020-12-22 騰訊網

浴血三八線185:志願軍反坦克作戰系列5

作者:溫凱宇

坦克是「陸戰之王」,步兵雖然可以用火箭筒、反坦克手雷等武器消滅坦克,但是面對有步兵伴隨保護,或者形成集群的坦克,打坦克的步兵始終處於弱勢地位。巴頓認為:讓步兵用輕武器去消滅坦克是極為愚蠢的,消滅坦克應該由坦克、坦克殲擊車或者反坦克火炮來實現。

史達林高度評價炮兵是「戰爭之神」,主席也說「沒有炮兵,就沒有勝利」。志願軍炮兵參戰後,隨即與美聯軍的坦克展開了較量。隨著炮兵技術的提高和新式火炮的裝備,志願軍炮兵逐步成為對抗敵軍坦克的主力。志願軍的「戰爭之神」,是如何與美聯軍的「陸戰之王」一較高下的呢?我們來看看志願軍的主要火炮。

一、戰防炮:給美軍「坦克劈入戰」當頭棒喝

戰防炮現在一般稱為反坦克炮,顧名思義,其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對付裝甲目標。戰防炮主要通過直射炮彈毀傷目標。

志願軍入朝前期,裝備的反坦克炮數量少、型號雜,包括有美制37毫米戰防炮、日制37毫米戰防炮、加拿大制戰防炮等。這些火炮射程短,威力小,只能對付美軍的輕型坦克。以美制37毫米戰防炮為例,最遠射程6900米,破甲厚度為915米距離上25.4毫米。25.4毫米正是美軍霞飛輕型坦克前下裝甲板和兩側裝甲板的厚度。

1951年蘇制火炮列裝志願軍後,蘇制ZIS-2型57毫米反坦克炮、ZIS-3型76毫米加農炮逐步成為志願軍的主力火炮。ZIS-2型57毫米反坦克炮最遠射程8400米,破甲厚度為1000米距離107毫米;ZIS-3型76毫米加農炮最遠射程13300米,破甲厚度為1000米距離67毫米。這兩款火炮射程、破甲厚度明顯比前面的幾款火炮提高了一大截,成為志願軍炮兵打坦克的利器。

志願軍原計劃有4個反坦克殲擊炮兵團共96門戰防炮(ZIS-2型57毫米反坦克炮、ZIS-3型76毫米加農炮各48門)參加第五次戰役,但因運輸不暢,多未真正使用。參戰的部分反坦克炮,也只趕上了第五次戰役的尾巴,但還是迅速創造了戰果。

1951年5月25日,反坦克殲擊炮兵第404團第65軍,在東豆川、抱川地區作戰,擊毀美軍坦克6輛、擊傷坦克4輛;第五次戰役第三階段第15軍共擊毀美軍坦克14輛,其中戰防炮擊毀10輛。

蘇制戰防炮優異的性能,很快獲得了志願軍的認可,越來越多投入到戰場中。1951年10月8日,美軍第2師(附法國營)和韓軍第8師,集中大量坦克沿楊口至文登裡公路向北突擊,實施所謂「坦克劈入戰」。

以前志願軍是難以抵禦集群坦克衝擊的,但此時裝備大為改善的志願軍,已非昔日「阿蒙」。第68軍第204師第610團和反坦克大隊,在文登裡公路兩側構築大量反坦克陣地,反坦克大隊配備了12門ZIS-3型76毫米加農炮,構成遠程火力網,會同持火箭筒、無坐力炮的反坦克小組,以及攜帶反坦克手雷、炸藥包、爆破筒的近戰小組,還有埋設的反坦克地雷,構成了完整的反坦克陣地。戰至10月20日,共擊毀美軍坦克28輛、擊傷8輛,給了「坦克劈入戰」當頭棒喝。

二、榴彈炮:專打坦克的頂蓋和尾部等「七寸」

榴彈炮主要發射榴彈,通過曲射破壞目標。因為是曲射,所以炮彈往往打在坦克的頂蓋和尾部等薄弱部位。至於大口徑榴彈炮,其炮彈威力巨大,不需要直接命中坦克,在距離坦克5至10米內,就有可能掀翻或者震壞坦克。所以榴彈炮對坦克的殺傷力絲毫不亞於戰防炮。

志願軍入朝初期,裝備的榴彈炮主要為山炮,包括日制41式山炮、日制94式山炮、美制75山炮等,這些老舊火炮對坦克殺傷力相當有限。隨著志願軍陸續裝備蘇制122毫米、152毫米榴彈炮,用榴彈炮消滅坦克的機會就多了。

1953年7月16日,432.8高地防禦戰中,韓軍第9師29團準備向志願軍陣地發起進攻,志願軍74師前線部隊觀察發現敵約1個團乘汽車42輛,另有坦克14輛在新村附近集結。前線部隊當即聯繫74師炮兵群,用大口徑火炮向新村集結之敵集中射擊。當即擊毀坦克5輛,汽車大部,殺傷敵300餘名。

三、小結:抗美援朝,炮兵戰鬥力提升幅度大

志願軍通過朝戰的「練級」,戰鬥力迅速提高。而各個兵種中,炮兵應該是提升幅度最大的。首批參戰志願軍部隊火炮數量320門,僅為美第八集團軍火炮2923門的十分之一多一點,火炮口徑也是相差巨大。到1953年,志願軍的火炮數量已經達到1.9萬多門,美軍的火炮數量是1.6萬多門。美國的大口徑重炮依然比志願軍多,但差距已顯著縮小。志願軍炮兵在與聯軍飛機、坦克、大炮的較量中,已不落下風。

志願軍炮兵創造了輝煌戰果:共擊毀擊傷敵火炮570餘門、汽車880餘輛、坦克940餘輛;炮兵消滅的坦克佔總戰果2006輛的近一半。

相關焦點

  • 古有諺語「打蛇打七寸」,為何是打七寸?
    也因此,有了這樣一個諺語,即「打蛇打七寸」,這個諺語古已有之,而清朝時期的王有光在筆記小說《吳下諺聯》對其有很準確的描述。這本筆記小說是王有光晚年追憶的故鄉謠諺歌誦,涉及到了天文、地理、人情、物態等等,為我們研究清朝的民俗和社會風貌提供了很好的原始資料。
  • 打蛇為什麼打七寸?為什麼不打頭?
    很多人蛇是沒打過,但是「打蛇打七寸」這句話是聽過很多次了。為什麼打蛇要打七寸呢?這句話引申到現在的意思就是—抓重點,打該打的地方。看過武俠小說沒有,很多人練得了絕世神功,你看似怎麼都打不贏,但是實際上他們都有個罩門,你只要知道他們的罩門,並瘋狂攻擊,那麼你的勝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 打蛇為什麼說要打七寸,為什麼不打頭,不是更安全嗎?
    有過打蛇經驗的人都知道,打蛇的時候,正是最緊張的時候,打頭的難度比打七寸的難道可要大多了。一般來說,生活在農村的人,識別是否是毒蛇,主要是通過兩種方法,一是看蛇身及身上的花紋,二是看蛇的頭。如果看到的蛇是無毒蛇,就不用打,放它們走。
  • 「打蛇打七寸」靠譜嗎?為什麼不打頭呢?
    眾所周知,蛇的「軟肋」是「七寸」,如果擊中了蛇的七寸對它來說是致命的,但是在具體操作時,找到蛇的七寸有一定的難度。那麼,為什麼不直接打更容易找到且打到的頭部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蛇的七寸其實就是指它的心臟,蛇的心臟位於軀幹較為靠前的部位,雖然七寸換算成釐米是23.3釐米,但是由於不同的蛇體型不同,所以嚴格按照頭部向後23.3釐米的標準的話,你可能打不到鉤盲蛇(體長一共才只有12公分左右),也可能只打到網紋蟒的頭部(體長平均6米)。
  • 志願軍的武器:步兵打坦克的新裝備——國產51式90毫米火箭筒
    2020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70周年紀念日。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在朝鮮戰場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了長達2年零9個月的艱苦戰鬥,付出了重大犧牲,最終贏來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 打蛇要打「七寸」,為何不直接打頭?原因很簡單
    導語:打蛇要打「七寸」,為何不直接打頭?原因很簡單蛇是一種沒有四肢的爬行動物,因為是變溫動物,因此也被稱為是冷血動物,它們大部分是陸生,也有半樹棲、半水棲和水棲的。在與蛇對抗的時候,人們常說打蛇打七寸,那麼為什麼是七寸而不是頭呢?實際上,七寸並不是指蛇的一個確切的長度,而是指蛇身上七分之一的長度,那裡是靠近蛇頭的地方。我們都是知道蛇的速度是十分敏捷的,攻擊蛇頭實際上並不明智,一旦一擊不死,蛇就會迅速的反撲。而七寸之地正是蛇整條脊柱骨最關鍵也最脆弱地方,一旦將其打斷,蛇就會喪失行動能力,從而無法攻擊人類了。
  • 一輛T-34就敢打五輛M26的伏擊!志願軍把坦克運用得出神入化
    大家都知道,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美軍陸軍有一大利器,那就是坦克。運動戰期間,美軍坦克部隊進攻時充當開路先鋒,遭到志願軍圍攻時則收縮構成環形防禦陣地,依靠其強大的火力和堅固的防護力抗擊志願軍的夜間圍攻,天亮後則引導部隊突圍逃跑——這些因素使得志願軍部隊即使將美軍部隊包圍了,也難以將其消滅。
  • 抓蛇打七寸,蛇就會暈,準確嗎?七寸是什麼地方?看完有數了!
    摘要:農村常說的打蛇打七寸真的靠譜嗎?為啥不直接打頭?看完心裡有數了!在農村裡常常有這樣一種計量單位,叫做「寸」,在數學上一寸等於3.3釐米,我們通常用的照片都是用的寸為單位,但我們農村中醫上講究的「寸」就並不固定長度,而是根據你的身高體型來定的,有彈性變化,目的就是為了方便尋找你的穴位所在。而我們今天討論的主題,「打蛇打七寸」,指的是什麼呢?為什麼不打頭卻打七寸呢?
  • 美軍一門155毫米榴彈炮落,被志願軍拖著打遊擊,又幹掉自己48門炮!
    為期43天的上甘嶺戰役,志願軍不但殲滅了聯軍25000餘人,還摧毀了聯軍112門火炮、28輛坦克。其中有48門火炮和7輛坦克是被志願軍一門榴彈炮幹掉的,這堪稱是一門神炮。這就是美制M1A1 155毫米榴彈炮。
  • 狡如狐猛如虎:志願軍215號坦克
    也是在金城反擊戰當中,志願軍某部215號坦克奉命前出,支援步兵作戰。到了當天黃昏,3輛美制M46式重型坦克突然出現在215號坦克視野裡。這三輛美國坦克是去攻擊我方步兵陣地的。一個難題擺在了215號坦克面前:打還是不打。
  • 打蛇打七寸真的靠譜嗎?
    民間有這樣的諺語「打蛇打七寸」和「打蛇打三寸」,那麼這些位置都是蛇的弱點所在嗎?首先七寸是指從蛇的頭部開始沿著身子23.3cm的地方。這裡據說是蛇的心臟所在位置,用力的擊打可以讓它們的心臟迅速破裂,導致蛇的死亡。
  • 中方重拳之下,美軍火巨頭只能「斷臂逃生」,專家:打蛇就打七寸
    面對中國的這個行為,卻沒有專家認為做得過分,反而有專家專家表示支持稱:"打蛇就要打七寸。"可見美國的路人緣幾乎為零,畢竟美國在疫情期間同時得罪了這麼多的國家,在這個時候,沒有人會為了願意支持美國而得罪中國。
  • 英國一戰老照片:榴彈炮、飛機、坦克紛紛登場,空戰開始出現……
    圖為兩門裝有防滑紋的英軍重型榴彈炮,這種榴彈炮威力巨大。英國部隊在戰場上經常遭到德國人的毒氣襲擊,當時的德國首先在戰爭期間發明了化學武器,自此毒氣戰正式出現在戰爭中,並和潛艇、飛機、坦克並稱為一戰四大發明。
  • 志願軍的武器:美制155毫米榴彈炮,直接從敵人手裡繳獲
    軍博陳列的美制M1式155毫米榴彈炮這次我們來講講當時志願軍炮兵口徑最大的火炮——美制M1式155毫米榴彈炮。必須說明的是,這款火炮是在朝鮮繳獲的。開國大典上的M1918榴彈炮,圖源見水印志願軍的M1式155毫米榴彈炮(以下稱美制155榴),都是前期運動戰期間繳獲的。
  •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來《坦克世界》體驗志願軍繳獲的美帝坦克
    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同朝鮮人民共同抗擊侵略者。雖然志願軍在武器裝備上與美軍有著巨大的差距,但第一次戰役過後就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志願軍進行了第二次戰役。在西線戰場,志願軍大規模包抄迂迴,在清川江重創美第9軍。在東線戰場,志願軍在長津湖擊敗美陸戰1師。此役,志願軍共殲滅"聯合國軍"3.6萬人,其中美軍2.4萬餘人,繳獲坦克和裝甲車200餘輛,其中就包括M26"潘興"重型坦克。
  • 盤點抗美援朝志願軍經典武器
    志願軍繳獲的美制M1式155毫米榴彈炮抗美援朝頭兩次戰役中,志願軍繳獲了大量美式裝備,其中就包括M1式155毫米榴彈炮。上甘嶺戰役期間,志願軍炮兵某部5連以一門M1式155毫米榴彈炮,在全縱深實施機動和火力支援,擊潰美軍十餘次集團衝鋒,擊毀美軍105毫米以上口徑榴彈炮48門、迫擊炮3門、坦克7輛及彈藥庫10座。為此,全連榮立一等功。這門榴彈炮現存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 解放軍第一代重型坦克:打遍天下無敵手
    說實在的,解放軍第一代重型坦克IS2可是打遍天下無敵手。這是為什麼呢?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IS2坦克的背景和性能。IS2坦克誕生在蘇德戰爭的炮火硝煙中。為了壓制德軍的黑豹坦克和虎式坦克,蘇聯方面就研發出了性能超越黑豹和虎式坦克的IS2重型坦克。其車體為整體焊接結構,車體強度極其牢固。
  • 二戰中的德國四號中型坦克,如何從支援坦克變成了德國主力坦克
    按照古德裡安的思路,德國將有兩款中型坦克擔任裝甲部隊的核心力量。一種是戰鬥坦克定位,配備高初速坦克炮,裝甲較為薄弱,機動性較好的中型坦克,也就是三號中型坦克,它的作戰目標是對付敵方坦克。而另一種則是支援坦克定位,有較為厚重的裝甲,配備一門口徑較大,但初速低的短倍徑榴彈炮的中型坦克,也就是四號中型坦克,作戰目標是支援步兵作戰,為步兵部隊突破敵方防線和築壘地帶提供足夠的掩護和支援力量。
  • 志願軍的武器:蘇聯152毫米榴彈炮,火炮太重需要用拖拉機牽引
    2020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70周年紀念日。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在朝鮮戰場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了長達2年零9個月的艱苦戰鬥,付出了重大犧牲,最終贏來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 迫擊炮不能打坦克?志願軍1門炮拉出掩體,5分鐘內擊敗英軍4輛
    但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志願軍迫擊炮部隊就曾經創造奇蹟,以1門美制107毫米化學迫擊炮對付4輛英軍坦克,並取得擊毀敵坦克的戰績。▲馬良山之戰是一場硬碰硬的戰鬥,這是我軍投入戰鬥的史達林-2重型坦克1951年10月,韓戰進入到了陣地戰階段,雙方圍繞前線的重要陣地進行了反覆的拉鋸和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