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說宋欽宗——趙桓

2020-12-19 騰訊網

大宋「恭文順德仁孝皇帝」,宋欽宗——趙桓(1100年―1156年),他是宋朝第九位皇帝,同時北宋末代皇帝,是宋徽宗趙佶的長子,宋高宗趙構的異母兄,母親是顯恭皇后王氏。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 ),趙桓被立為皇太子,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受宋徽宗禪讓登基,改元靖康。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被金人俘虜北去,在位1年零2個月。南宋紹興26年(1156年)駕崩於燕京,葬於永獻陵,終年五十七歲。

宋欽宗

說起宋欽宗趙桓,其實我在評說宋徽宗的時候提到過,可是,那時候宋欽宗不是主角,我是一筆帶過的,沒有細細地說這位北宋末代皇帝。可是今天不一樣了,宋欽宗是今天男主角。好了,閒話不多說,且看我是怎樣評說這位皇帝。

宋欽宗趙桓的一生啊,幾乎算是一個悲劇,為什麼這麼說呢,你看啊,他登基的時候,正值金人入侵北宋的時候,是其父宋徽宗把爛攤子一股腦兒都丟給了他,讓他跟金人軟磨硬泡去,自己卻捲鋪蓋捲兒跑了。而趙桓呢,天生膽小如鼠,有軟弱無能,又聽信奸臣的讒言,錯過了反金的大好機會,向金人求和,這就導致了宋徽宗和宋欽宗被俘,被俘的時候欽宗只有二十七歲,之後在三十年的時光裡,都被金人囚禁,失去了人身自由,這是何等的悽慘!何等的悲哀!這其中的酸甜苦辣又有誰會知道。好了,閒話少說,咱們還是老規矩,從頭開始說起。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四月十三日,趙桓生於坤寧殿,初名為趙亶,封韓國公,次年六月進封京兆郡王。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二月初九,改名為趙恆,大概是避宋真宗的名諱,於是在這年的十一月初六,又改名為趙桓。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正月,趙桓被進封為定王,然後就是在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 ),趙桓被立為皇太子。

這一段歷史沒什麼好說的,咱們就直接從趙桓登基開始說起。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趙桓受宋徽宗禪讓登基,趙桓的登基,可以說是他人生的分水嶺,為什麼這麼說呢?你看啊,趙桓前二十五年過的是錦衣玉食、無憂無慮的生活,登基後,對趙桓來說,真正苦難的日子就來了。說到這,有朋友說了,在古代皇家,尤其是儲君,還能過無憂無慮的生活?你哄小孩呢!有多少皇子覬覦儲君的位子!那好,退一萬步說,當太子時再怎麼提心弔膽,總好過被金人囚禁好吧,好歹是正兒八經的嫡長子,血緣在那擺著呢,情況再壞它能懷到哪去呀,所以說,趙桓登基就是他人生的分水嶺。

李綱

好了,言歸正傳,話說趙桓登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貶蔡京、童貫等人,然後重用李綱抗金,升李綱為尚書右丞,就任親徵行營使,負責開封的防禦。關於蔡京和童貫,我在評說宋徽宗的文章中提到過,前者是宋徽宗時期的宰相,後者是宋徽宗時期的權宦,二人都是會徽宗朝舉足輕重的人物,同時二人都是北宋六賊榜上有名的人物。而關於李綱,朋友們還記不記得,宋徽宗就是聽了他的話才把皇位傳給皇太子,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宋欽宗趙桓,從這一點上看,這個李綱似乎也不像是什麼好人,為什麼呢?因為他讓宋徽宗當了逃兵了,這是忠臣應該做的事情嗎?但是,事實恰恰相反,李綱大將軍是兩宋之際抗金名臣,是一位正兒八經民族英雄,是一位值得我們尊敬的人!

咱們回過頭再說宋朝。按理說,宋欽宗這樣的人事部署已經勉強可以跟金人一較高下了,事實上,李綱也不負所望,率領開封軍民及時完成防禦部署,親自登城督戰,擊退金兵。但是別急,事情還完,話說金國被迫退兵,這時候金兵的統帥完顏宗望一看,呦,看來宋朝不全是酒囊飯袋嘛,我得好好想想,想一個萬全之策,讓宋朝不戰而降,不然有多少大金兒郎都要客死他鄉!於是,這位金兵的統帥冥思苦想,終於想出了一個計謀,什麼計謀呀?這個計謀就是「誘降」不全是見開封難以強攻,轉而施行誘降之計,這一計謀一出來,好傢夥,宋朝一下子瀰漫了屈辱投降的氣氛,這時候李綱站了出來,堅決反對向金割地求和,但宋欽宗十分懦弱無能,優柔寡斷,一直奉行能不打仗就不打仗的宗旨,所以他一直都想向金人求和,但他卻忘了一個道理:「弱國無外交」啊!如果宋欽宗現在還活著,我真想當面質問他:你沒有實力,你拿什麼去跟金人談判?你又憑什麼和金人平起平坐?這樣的和談有意義嗎?好了,不說了,因為現在說這些已經毫無意義了,咱們繼續往下說。話說李綱堅決反對向金割地求和,隨即就遭到宋朝投降派的合力攻擊,而宋欽宗的態度前文已經說過了,於是,在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五月,強令李綱出任河東、河北宣撫使,驅趕他出朝。李綱就任後,朝廷又事事加以限制,使宣撫使徒具空名,無節制軍隊之權。李綱被迫于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九月辭職,在這還不夠,在不久之後,李綱又被加上"專主戰議,喪師費財"的罪名,先責建昌軍(今江西南城)安置,再謫夔州(今重慶奉節),李綱這算是徹底被打入冷宮了!

咱們再說金國,金國趁此機會于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南下渡黃河破宋朝都成東京(今開封),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事件——靖康之變。這時也許有人會問,國難當頭,李綱在哪呢?其實李綱被貶不久,金兵再次兩路南下圍攻開封。宋欽宗在被俘前夕又想起用李綱,任命他為資政殿大學士、領開封府事,但已無濟於事,無力回天,因為當李綱在長沙得知此命時,北宋已經滅亡了。

關于靖康之變的過程及結果,我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我在這裡也不多說,咱們直接說宋欽宗的屈辱北上。從開封城出發時,他就被迫脫下龍袍,換上了一件青衣,白天,趙桓頭上戴著氈帽,騎了一匹黑馬,走在人群中,沒人會認出他是曾經的皇帝,到了晚上,趙桓和一大批皇族成員都被關進一間小黑屋裡,手腳都被用繩捆住,曾經堂堂九五之尊,如今卻淪落到這般田地,這是何等的悲催!趙桓越想越難過,終於無法忍受,進而放聲大哭,突然,從門外傳來一聲大喝,趙桓頓時噤若寒蟬。因為晚上的哭聲,趙桓在白天被捆在了馬背上,就這樣,趙桓被帶到燕京。天會六年(公元1128年)八月二十一日抵達金上京會寧府。二十四日,二帝著素服跪拜金太祖廟,行獻俘禮,在乾元殿拜謁金太宗完顏吳乞買。金太宗封宋徽宗為昏德公,欽宗為重昏侯,十月,二帝遷往韓州(吉林省梨樹縣北偏臉城)。天會八年(1130年)七月,又將二帝遷到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城北舊古城)軟禁。在以後的三十年的時光裡,趙桓都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這到這,也許有人會問,既然這麼苦,為什麼不自殺?因為宋欽宗太年輕了,他被俘的時候只有二十七歲,所以他還抱有希望有一天能夠離開那個鬼地方。人一旦有了盼頭兒,就捨不得死了,趙桓就是這樣。所以說,希望有時候是最恐怖的東西。

時間緩緩的流逝,轉眼間來到皇統元年(公元1141年) 二月,金熙宗為改善與南宋的關係,將死去的徽宗追封為天水郡王,在這裡我要說一下,金天會十三年,南宋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四月,宋徽宗趙佶病死於五國城,而將宋欽宗趙桓封為天水郡公。第一提高了級別,原來封徽宗為二品昏德公,追封為王升為一品,原封欽宗為三品重昏侯,現封為公升為二品。第二是去掉了原封號中的侮辱含義。第三是以趙姓天水郡望作為封號,以示尊重。

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高宗生母韋賢妃同徽宗棺槨歸宋。離行時,欽宗挽住她的車輪,請她轉告高宗,若能回去,他只要當個太乙宮主就滿足了。韋賢妃哭著說,如果你不回來,我寧願眼睛瞎掉算了。但是宋高宗因為自己已經絕後(宋高宗之子宋孝宗是養子),不想讓欽宗或其子孫繼承帝位,所以宋欽宗到死也沒能回到宋。而韋賢妃晚年果真有眼疾,瞎了一隻眼睛。

宋欽宗

紹興二十六年六月(公元1156年),金國皇帝完顏亮命五十六歲的宋欽宗趙桓和八十二歲的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去比賽馬球。耶律延禧善騎術,企圖縱馬衝出重圍逃命,結果被亂箭射死。而趙桓身體孱弱,患有嚴重的風疾,又不善馬術,很快從馬上摔下,被馬亂踐而死。

趙桓就這樣結束了他的一生,結束了他悲慘的一生,或許對於趙桓來說,死亡反而是一種解脫,是一種幸福,死了就不用承受來自身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大宋的欽宗,你走好吧!永遠都不要折落人間啦!

相關焦點

  • 「名人百科」窩囊得不能再窩囊的北宋亡國君——宋欽宗趙桓
    【名人簡歷】宋欽宗趙桓(1100—1161年),原名宣,又名垣。徽宗長子。金人南下時,徽宗禪位於他,在位2年,靖康之變時被金人所俘,多年後病死, 終年57歲。公元1125年12月9日,時任大宋王朝太子、定王、太保的趙桓突然被急召入宮。茫然不知發生何事的趙桓一路狂奔,跑到皇帝辦公室,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被老爹一把抓過來,摁在只有皇帝才有資格坐的龍椅上,接著給他披上只有皇帝才有資格穿的龍袍。剎那間,趙桓知道,自己擔心害怕了許久的事情終於發生了——老爹要傳位給他!
  • 中國歷史上命運最慘的皇帝,宋欽宗算一個吧?
    北宋末年,金兵長驅直入,一路殺入汴京(開封),宋徽宗慌忙把皇位禪讓給宋欽宗,但宋欽宗其實也是一個昏庸的孬種,有名的懦弱無能之輩,爺倆聯手斷送了大宋江山,聽信了奸臣的讒言,撤免了抗金名將李綱等人,轉向金國求和,從而導致了歷史上最屈辱的「靖康之恥」。
  • 靖康之恥後的宋徽宗與宋欽宗,過著什麼樣的悲慘生活?
    前言:公元1126年,對整個宋朝來說是一次永遠無法忘記的傷痛與恥辱,京城被破,宋徽宗與宋欽宗被俘,曾經高高在上的皇帝,淪為了金人的階下囚。公元1127年初,金押著宋徽宗,宋欽宗,皇室宗親,宮女嬪妃,以及滿朝大臣等3000餘人北上,這就是靖康之恥,那靖康之恥後,宋徽宗與宋欽宗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 都說靖康之恥宋徽宗、宋欽宗最悲慘,其實,那些被俘女子才叫慘
    與其相比,他的兒子宋欽宗就要悲慘得多了。在繼承大統後,宋欽宗只當了一年多的皇帝,便和他父親一道成為金人的囚犯了。他人生中的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敵國度過的,悽慘之極。靖康元年,金人兵分兩路,從東西兩條方向南徵,討伐大宋。率領東路軍的,是金國大將完顏宗旺,而率領西路主力的則是完顏宗翰。與能徵善戰的金兵相比,此時的宋軍無疑像個笑話。
  • 宋欽宗只封趙構兵馬大元帥之職,哪知趙構自己偷偷加了兩字
    宋欽宗聞言當時就一臉黑線,事情最後不了了之;金軍捲土重來,南下過黃河之後,又有朝臣舊事重提,欽宗「猶豫未決」間金軍已至城下。康王被任命為告和使,第二次出使金廷。行至磁州,宗澤力勸之下,趙構改變行程滯留相州。不久,心腹耿南仲「詐稱面奉皇帝聖旨,盡起河北諸郡兵入衛」,趙構開始號召河北各地起兵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