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簡歷】
宋欽宗趙桓(1100—1161年),原名宣,又名垣。徽宗長子。金人南下時,徽宗禪位於他,在位2年,靖康之變時被金人所俘,多年後病死, 終年57歲。
【歷史功過】
宋欽宗在位僅一年多時間,卻走馬燈似地拜罷了二十六名宰執大臣。其中對危局產生關鍵性影響者,則是耿南仲、李綱、种師道等人。他們的一些重要的救國之策不被宋欽宗採納,而一些重要誤國之謀卻又被宋欽宗採納。
【生平大事】
不想當皇帝的皇帝
從古至今,皇帝始終都是天底下最為美好的一份職業。世上多少人庸庸碌碌輾轉於仕途,熙熙攘攘浮沉於宦海,甚至不惜搭上老命或者小命,不過就是一個「權」字而已,而要論權,誰又能強過天字頭一號的皇帝呢?
所以,一個人,只要有可能的話,其主觀上恐怕沒有不想當皇帝的。
可事實上,天下之大,確實無奇不有,遍閱我們數千年的歷史,偏偏就有這麼一位仁兄,別人送到手上的皇帝都真真切切確確實實誠誠懇懇的不想當。
公元1125年12月9日,時任大宋王朝太子、定王、太保的趙桓突然被急召入宮。
茫然不知發生何事的趙桓一路狂奔,跑到皇帝辦公室,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被老爹一把抓過來,摁在只有皇帝才有資格坐的龍椅上,接著給他披上只有皇帝才有資格穿的龍袍。剎那間,趙桓知道,自己擔心害怕了許久的事情終於發生了——老爹要傳位給他!
明白過來的趙桓開始拼命掙扎,痛哭流涕,悲痛欲絕,苦苦哀求父皇,千萬不要讓自己去當那勞么子皇帝。
甚至,為了成功逃避「當皇帝」這一職務任命,此前表現得並不算聰明的趙桓居然急中生智,想出了假裝身患重病,無法正常履行公務的高招,突然之間說病就病了起來。
可是,他那心腸如鐵的老爹卻絲毫不為所動,乾淨利落的就將這個不願當皇帝的兒子推上了皇帝寶座。於是,一個不想當皇帝的皇帝誕生了。
幾十年後,他那接替他做了皇帝的弟弟給了他一個廟號——欽宗。
「欽宗」誕生的那年,趙桓二十五歲,具備了獨立決斷的能力,無論生理、心理還是法理上都已成年,屬於法律意義上的完全責任人。
而一個能夠獨立思考的人,居然會如此堅決的拒絕登上多少人夢寐以求甚至連做夢都不敢想的皇帝寶座,放眼古今,宋欽宗可能是唯一一個,而且很可能是空前絕後的一個。
遭老爹忽悠的皇帝
「千好萬好,不如有個好爹。」可是宋欽宗能夠成為在歷史上享譽盛名的衰皇帝,其中很大部分可能要歸功於他那傑出的老爹——徽宗趙佶。
宋徽宗應該是歷史上所有皇帝中書法藝術成就最高的一位,但與此同時,他老人家恐怕也是所有皇帝中對兒子最不負責任的一位。在此,我們可以盤點一下這位史上最不負責任的老爹為他那寶貝兒子留下的這副「爛攤子」。
首先,是巨大的財政赤字。宋徽宗從他老哥哲宗趙煦手中接過大宋王朝江山的時候,他們那位責任意識極強的老爹神宗早早的就在國庫中存下了多達五千萬兩白銀的私有財產。
可是,在宋徽宗他老人家以「花石綱」和「萬歲山」為重點的大力揮霍下,等到宋欽宗接手,為了滿足金國的索賠要求時,我們可憐的衰皇帝變賣了皇宮、宗廟以及各部、辦、委、局的辦公接待用品等幾乎所有資產,結果總共加起來才僅有黃金三十萬兩、白銀八百萬兩。
其次,是巨額的不良資產。宋徽宗卸任的時候,經濟財富沒有留下多少,政治不良資產倒是有很多。比如號稱「一代權奸」的宰相蔡京,妄起幹戈、窮兵黷武的太監王爺童貫,主持應奉局竭盡天下民力的王黼,憑藉「花石綱」成功打造出方臘近百萬人馬起義大軍的朱勔,連皇帝上廁所都如影隨形目的卻是為了權勢的宦官梁師成,利用職權將無數民田強行變為公田的宦官李彥。對於這六個人,民間百姓乃至朝廷士大夫都無比痛恨的稱為「六賊」。
此外,還有積極為宋徽宗拉皮條勾搭京城名妓李師師的宦官楊戩,努力將八十萬禁軍教頭林衝逼上梁山的太尉高俅,以及蔡卞、蔡攸、蔡翛等一系列知名壞人。
事實上,自接手皇位以來,宋欽宗光是為了消化這一堆爛帳,就花費了他有限的執政生涯中近三分之一的時間和精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宋徽宗這個做爹的當真是了不起。
再次,是巨惡的國際形勢。大宋王朝一直以來就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可是二十五年前宋徽宗登基以後,年輕人喜歡衝動,居然主動再啟兵端,蓄意挑釁強大的鄰居遼國。更離譜的是,挑釁了以後,宋徽宗卻發現自己打不過人家,於是又找到遠在東北黑山白水之間的金國,約定兩面夾擊遼國。
夾擊的結果是,遼國果然成功的被滅了,可惜中間沒有宋朝的什麼事。更嚴重的是,遼國被滅掉之後,宋朝的鄰居已經變成更加強大的金國。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這是大宋王朝偉大的開國太祖皇帝說過的一句明言,而如今,金國開始用這句話的精神來對付說這句話的人的國家了。
當宋徽宗將皇位傳給兒子的時候,金國已經不費吹灰之力取得了剛剛被宋朝收回去的重鎮燕山,數萬精銳正雄赳赳氣昂昂的揮師南下,兵鋒所向,目標汴梁。
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按照經濟學原理,再來投資皇帝寶座這一股票,實在是「萬本一利」的買賣,或許,這正是宋欽宗嚴重不想當皇帝的根本原因。
忍飢挨餓的皇帝
按常理來說,相對於所謂「藍領」、「白領」、「金領」,皇帝絕對是一個鑽石衣領的職務,一般而言,其幸福程度肯定遠遠超出「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的窮開心境界。但是作為天生的衰皇帝,宋欽宗不但連這點基本的悠閒都享受不到,甚至連好好吃飯的權利都難以保證。
剛剛上任不到兩個月,因為要賠償兵臨城下的金國軍隊的軍費開支,已經窮得一塌糊塗的宋欽宗只能「從我做起」,大幅度降低自己的夥食標準。甚至,為了進一步節省燃油照明費用,宋欽宗還堅持每頓飯都不在專用餐廳吃(避正殿,減常膳)。至於具體是到公家食堂還是直接到廚房吃小灶,那就難以確定了,估計是以後者的可能性居多。
好不容易熬到二月底將金軍打發回去,終於又能夠堂而皇之地回到專用餐廳吃飯了,可不到四個月,錢卻又不夠花了,於是只好再度降低夥食標準(損太官日進膳)。堂堂皇帝之尊,居然連好好吃一頓飯都沒錢,宋欽宗對這一事件很是生氣。皇帝生氣了,後果自然是很嚴重的,起碼比葛優的黎叔嚴重。他決定找一個人來撒撒氣,選來選去,可憐已經死掉多時的高俅不幸中標——追削官職。
宋欽宗不愧是高人一等的皇帝,別的皇帝通常都是「追封」官職的,他居然可以創造性的發明出「追削」來,實在是想不服都不行。可惜此創造非彼創造,最終他還是沒有創造出錢來。所以等到八月份,連燃油照明費用無法維持了,宋欽宗又一次回到了廚房——當然,為了顧及皇帝的尊嚴,他是以天上有掃帚星這個不詳的東西出現作為藉口的(詔以彗星,避殿減膳)。
這樣一直熬到十月份,大概有部分經濟發達地區超前進行了年終決算並上繳了中央財政的那部分,宋欽宗終於又可以回到專用餐廳吃飯了(御殿復膳)。
從種種相關史料推測,宋欽宗應當是一個慷慨大方、與民同樂、熱情好客的皇帝。閏十一月,剛剛吃上幾頓好飯,宋欽宗就想到了他手下那些以守城士兵為代表的最廣大人民群眾,於是大擺宴席,設下N座流水酒席,請所有守城士兵海吃一頓(以御膳賜士卒)。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大概餓得太久了罷,整個汴梁城內浩浩蕩蕩多達三四萬名的士兵,一餐就吃掉了不知道他多少天的口糧。於是,我們以民為本的宋欽宗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離開了餐廳,走進了他已經非常熟悉的廚房(始避正殿)。
然後,他被帶到了冰天雪地的北國。——此後身處異國他鄉的宋欽宗可能會十二分的後悔,早如此,還不如自己好好的揮霍一頓。
飽經風霜的皇帝
在我們悠久的歷史文化長河中,衰皇帝不少,能夠衰到宋欽宗這個份上的卻著實不多。宋欽宗的衰,甚至衰到飯不能吃飽,風霜雨雪卻可以吹/淋得滿飽。
當城外邊的金兵瘋狂的攻打城池時,城裡邊也隨之狂風大作,「髮屋折木」。
當他為了鼓舞士氣,頂盔帶甲,親身登上城頭的時候,天上立馬又是暴雨又是大雪,冷得涕淚直流,噴嚏連天。
他準備去宣化門去做戰時演講報告,結果到他預定去的那一天,恰好是大雨過後的一片泥濘和狼籍,連胯下的寶馬都抬不起蹄子。
此後,天氣似乎又厭倦了他居然還能堅守城池,乾脆弄來一點「極度冰凍」,凍得守城士兵不但連兵器都不敢拿,而且還直截了當的凍死掉一批。把個宋欽宗逼得光著腦袋打著赤腳跑到皇宮的院子裡去祈禱——當然,從「破除封建迷信、普及科學知識」的角度來講,結果肯定是毫無成效。
最讓人寒心的是,當他為了天下蒼生,痛苦的決定親身出城,到金國軍營乞降的時候,連續下了四天四夜的大雪竟然就那麼突然的停住了,而且還出起了太陽。——真他娘的簡直豈有此理,這不是擺明了讓他去送死嗎?
此情此景,或許真的只有一句話可以形容——天亡我也!
【秘聞軼事】
「王八龍」皇帝
民間俗語,管戴了綠帽子的男人叫「王八」。但是民間又同時管皇帝叫「龍」。那麼,當皇帝戴了綠帽子以後,我們該叫什麼呢?出於保護那些貴為皇帝的人的「尊嚴」的需要,或許,我們可以用「王八龍」這一詞組,來「尊稱」這一特殊人群。
宋太宗趙光義曾經做過一件很不地道的事。當年南唐後主李煜投降後,以過氣皇帝的身份小心謹慎畢恭畢敬而又悽悽慘慘的住在汴梁城中。一天,不知是色心大起還是獸性大發,又或是另有所圖,趙光義居然將這位堂堂前南唐皇帝的老婆弄到臥室鬼混了一夜。儘管具體幹了什麼不得而知,但是一個正當盛年的男人與一個正值妙齡的美女獨處一夜,如果說什麼事都沒有,恐怕鬼都不會相信。
等到老婆第二天早上回來匯報以後,悲哀萬分的李煜心情複雜的寫下了那首流傳千古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說實話,除了一絲淡淡的懷念和哀怨,在這首詞裡邊,我沒有讀出其他的什麼意思出來。可趙光義不愧是皇帝,見識就是高人一等,楞從這裡邊讀出了造反的意圖,於是用傳說中比「奪情絕命散」和「含笑半步癲」還要慘烈的劇毒——「牽機引」,生生將李煜毒翻在地。
據說服了這種藥的人,剛開始什麼事也沒有,但是等到毒發以後,「手腳忽拳忽曲,頭或俯或仰,好似牽機一般,不能停止」,直到最後頭和腳向後挨在一起,才正式宣告死亡。想像中,中了這種毒的情形,就好像是小孩子手中的木偶玩具,實在不是什麼居家旅行的必備良藥。
佛他老人家說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由於這件事做得實在太不地道,所以佛記住了。只是因為趙光義一家都是些上天之子,佛暫時不能動手,等到宋欽宗——被老天毅然拋棄的衰皇帝出來以後,佛開始報應了。
早在第一次議和的時候,為了賠償金國獅子大開口的軍費開支,窮得一塌糊塗的宋欽宗無奈之下,只有主動選擇戴上綠油油的龍冠——將自己的女人明碼標價,折合成現金賠償給金軍。其中包括有可能曾經與欽宗發生過兩性關係的私有女人(妃嬪、內帝妃、嬪御、御女)274人。——這一來,宋欽宗頭上的龍冠何止是綠意襲人,根本就是綠雲蔽日!
但是,事情還沒有結束。
就在這次銷售活動結束的九個月以後,金國大軍又來了。這一次更狠,他們直接就將堂堂大宋王朝的欽宗皇帝拉到了自己身邊,然後大肆的往他頭上倒油漆——將他所有老婆分別佔有——直到將他的大好頭顱染成了「王八」的模樣。
關於這件事,從輪迴報應的角度來看,可以說正是當年趙光義種下的苦果如今開了花,只是可憐了宋欽宗,因為歷經一個多世紀的醞釀,這朵花開得格外的「鮮豔」——面對自己頭上這頂綠油油的龍帽,宋欽宗連李煜當年那種極端壓抑的牢騷都不敢發,當真是最大限度的辱沒了趙光義這一脈子孫的光榮顏面。
值得一提的是,據說欽宗皇帝的親生老娘——那個後來無情拋棄自己親生兒子、逼死自己親生女兒的韋氏,同樣一度被金國主要軍事首領完顏斡離不非法佔有,並且還生了兩個女兒。如果此事屬實的話,我們的「王八龍」群體又可以增加一個編制——徽宗趙佶。
孤獨終老的皇帝
我們常說:「親情血濃於水。」可是,或許是因為皇帝家族的情況比較特殊,或許是因為的確命苦,經過數十年的變遷,宋欽宗的至親愛人們卻一一拋棄了他。
首先是老爹徽宗。就在強行將他推上皇帝寶座的同時,徽宗其實就已經宣告拋棄自己的這個兒子了。所以,剛剛卸下一身政務,徽宗立馬就帶著一幫親信跑到毫州去渡假旅遊去了,繼而又去了鎮江和南京觀光,一路悠哉悠哉好不快活,渾不顧自己的兒子在京城的苦苦掙扎。甚至,對於欽宗先後派出宋煥、趙野、李綱等一幫重臣苦苦哀求他回宮的懇求都不予理會。直到圍攻汴梁的金國大軍拔營北去,而自己的親生兒子又親自出面以後,這個嚴重不負責任的老爹才總算回到家中。
接著是老弟高宗趙構。還在當康王的時候,趙構就放了他這位老哥一次「鴿子」。他讓趙構去金營求和,這個繼承了他們共同老爹優良「跑路」傳統的老弟卻莫名其妙的到了磁州,並造成隨行的王雲原因不明死亡,進而以宗澤盛情難卻的藉口,堅決待在當地再不回來,任憑老哥在京城經受風吹雨打。
到後來中興宋室,新鮮出爐的皇帝趙構就更加不給老哥這個過氣皇帝面子了。他先後迎回了老娘韋賢氏和老爹徽宗(其時已是靈柩裡的一根木頭),卻絕口不提自己這個血脈相連的親老哥。做兄弟做到這個份上,欽宗真是有夠失敗的了。
再次是老娘韋賢氏。韋賢氏接回去的時候,欽宗曾披頭散髮橫躺在老娘的馬車前,痛哭流涕的乞求老娘不要丟下他,回去後千萬要吩咐老弟接自己回去。當是時,他老娘的表現也是悲痛欲絕,指天劃地,親口發誓,如果不能接回自己的大兒子,就讓老天弄瞎她的眼睛。可就是這位生他養他的老娘,回到家裡以後,居然寧願眼睛瞎掉,也絕口不提接回自己的兒子——哪怕上天已經予以嚴重警告,弄瞎她一隻眼睛之後。
有娘如此,不如上吊,唉!
最為至親的父母兄弟竟是如此涼薄,套用周星馳的一句話,當真是「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了」。
【名人評說】
今人評曰:趙桓是個窩囊得不能再窩囊的皇帝。生活在皇宮裡本來就是個比較鬱悶的地方,當了太子後,還要戰戰兢兢地生活。本來想安穩地等著日後做上皇帝,改變上半生的際遇,不料這種希望也被金國的大軍澆滅了。金軍壓境的時候,徽宗倉促地將黃袍加在了他身上,將亡國帝王的名稱加在了他頭上。
在即位的一年時間裡,趙桓是在金軍的轉困下,惶惶不可終日。想來也是夠可憐的,他在金國做俘虜的時間比在宋朝還要長。他能叫做「重昏候」,可見趙恆是在怎樣的恥辱中生活!至於他是否對金兵只知一味求和,昏庸亡國等;或許這也是他所無法選擇的吧。即便他不昏庸,即便他不求和,面對強大得多的金國,他還能怎麼樣?歷史的更迭更多的時候並不是某一個人的錯誤,如果把北宋的亡國之錯都放在他一個人身上,那麼歷史會有欠公平。
【歷史遺蹟】
宋欽宗永獻陵
1156年6月,金主完顏亮命欽宗出賽馬球,欽宗皇帝身體孱弱,患有嚴重的風疾,又不善馬術,很快從馬上摔下,被亂馬鐵蹄踐踏死。歸葬於今河南省鞏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