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亡國之戰—靖康之變(四):金軍攻破開封城,徽欽二帝均被俘

2020-12-19 騰訊網

導語:

公元1126年二月,宋金籤訂城下之盟後金軍北撤,但是宋廷既不肯割讓三鎮,又拿不出如此大量的黃金白銀,於是金軍以未滿足退兵條件為藉口再次對宋發起了進攻。而這時,太原在完顏宗翰六萬大軍圍困兩百五十多天後被攻克,同時南下與完顏宗望率領的東路大會師。面對東西兩路金軍,宋欽宗將如何應對,北宋王朝的命運又會走向何方?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八月,入秋以後的金軍兵強馬壯,再度發動了南侵北宋的戰爭。

此番攻宋,東西兩路軍隊再也沒有遇到阻擋,一路攻殺到了開封城下,第二次東京保衛戰就此拉開了序幕。

此時的宋廷已經無法跟半年前的第一次東京保衛戰時相比,老將种師道病逝,主戰派大臣李綱已經被貶出朝廷,面對氣勢洶洶的金軍究竟是戰是和,欽宗本人依舊猶豫不決。

農曆十一月的開封城,冬雨綿綿,為了安撫軍心和巡視戰況,宋欽宗不得不冒雨親自登上城牆,慰問戰士。

所有儀式一切從簡,就連龍袍也得脫下,欽宗穿著鎧甲帶著兩位大臣登牆而上。

望著士兵們頹喪的神情,欽宗心頭有一種愈來愈重的沉痛感。

當年真宗皇帝抵禦遼軍親臨澶州,一面黃龍大旗出現在北城門上,迎風招展,諸軍高呼萬歲,聲聞數十裡氣勢百倍,如今自己卻只能偷偷上城,內心不由得感到無限悲涼。

然而此時此刻,欽宗只能強顏歡笑,對軍兵們噓寒問暖。

當他到達東北角樓時,正值中午,欽宗為了表示自己體恤將士,便在寒風凜冽的城頭與兵士們一同吃飯。

匆匆用完夥飯,欽宗只覺渾身上下有一種鑽心透髓般的寒意。

撫問戰士後,宋欽宗一行抵達東南方向的朝陽門時,此處的戰鬥相當激烈,金軍用投石車瘋狂地轟擊,而宋軍將士只是龜縮在城牆下,並偶爾探出看看有沒有攻城雲梯架到城牆上。

見到此情此景,欽宗激憤地說:「賊虜如此猖獗,不稍挫其鋒,何以立國,何以示王師軍威,可犒賞軍銀五千兩,募壯士出城作戰。」

守城軍官匆匆招募到三百人後,便出城迎戰。

宋軍為首的兩名壯士手持大刀,十分勇猛衝入敵陣,連殺五六十人,然而其餘的軍士卻站立在城下不上前支援,最後這兩名壯士慘死於金兵的包圍中,而另外的二百九十八名軍士卻退回城裡。

在城上觀戰的欽宗氣得不出話來,他真想將退回的軍士全部處斬,但最後還是不敢下此決斷。

欽宗本打算親臨戰鬥激烈的東水門激勵士氣,到此地步,也只能失望地下城回宮。

幾天後,欽宗在文德殿召見金使,商議議和之事。

而金使所提出的條件是以太上皇、皇太子、越王與鄆王為人質,割河北、河東兩路州縣土地,並且把第一次議和時的五百萬兩黃金和五千萬兩白銀補齊,方才退兵。

且不說太上皇與皇太子祖孫兩人的性命能不能保全,單單河北、河東兩路州縣便讓欽宗無法接受,如果割讓給金國,則帝都開封將懸於金人的長刀之下,而五百萬兩黃金和五千萬兩白銀就更別說了

雙方在殿上各執己見相持不下,最後談判不了了之。

充沛的兵力加之堅固的城防,使得開封城成為在冷兵器時代幾乎難以攻克的堅固堡壘,但是擁有百萬守城軍民的開封城很快就淪陷了。

而對於開封的迅速淪陷,欽宗可以說有很大責任

公元1126年的這一天,金軍乘勝強攻,開封的外城牆岌岌可危。

在此生死攸關之際,欽宗在朝堂之上接見了一個關鍵人物—郭京。

郭京說他能用六甲大法生擒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等金軍首領,還能掃蕩十萬金軍,解都城之圍,而所需要的條件僅僅是七千七百七十七個生辰八字有特點的人,組成六甲天兵。

六甲天兵就是將這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分為六甲,也就是六個隊,第一隊全身穿著紅衣,第二隊全身穿著綠衣,第三隊全身穿著白衣,第四隊全身穿著藍衣,第五隊全身穿著黑衣,第六隊全身穿紫衣,一共六個方隊稱為六甲。

之所以稱為神兵,是因為這些人可以看見金兵,而金兵看不見他們。

然而郭京以前只是一名下級軍官,卻因為能說會道故弄玄虛,被朝廷的許多官員青睞,並將他推薦給了欽宗。

自從城牆觀戰以後,欽宗對守城軍土已經不抱希望,在金軍的這次大舉進攻下

只能急病亂投醫了,於是便相信了郭京所謂的神兵。

得到了欽宗的首肯,郭京便要求宣化門等三門守軍悉數撤下城樓,理由也很簡單,他做法時候不能讓人看見,否則法術就不靈了。

於是郭京命令大開宣化門,親自帶領七千七百七十七人的六甲神兵出城與金軍作戰。

金軍的將領指派了一小部分人佯裝與他們作戰,但是郭京的六甲神兵認為金兵真的看不見自己,所以就手持長槍去追擊金兵,金兵邊打邊退。

等追到離城牆有一段距離之後,金軍把這些六甲神兵全部包圍起來了,七千七百七十七人的六甲神兵幾乎被金軍屠戮殆盡,屍體幾乎填滿了護城河。

金軍一路砍殺到城門下的時候,城門想關也關不上了,金軍就這樣闖入了開封城。

宋軍堅守了剛一個月的開封城就此陷落,第二次東京保衛戰就這樣荒唐地結束了。

郭京戰敗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大內,而此時的欽宗滿臉木然,嘴裡只念叨著:「朕悔不用种師道之言,至有今日。」

當時擔任宰相的何慄決定帶領百姓進行巷戰,大約十萬東京市民請領了衣甲和武器,可是巷戰卻沒能打起來。

金軍雖然輕易攻陷了開封的外城,但無力攻打內城,這時金軍仍然在不間斷地用和談這個無往不利的大殺器。

和談這一招可以說是女真人崛起,連續滅亡遼宋兩國的最強武器,它讓遼國皇帝耶律延禧像個傻子一樣做夢,覺得末日遙不可及,同樣也讓這時的欽宗始終感覺到還有一絲活路,遠遠沒有達到不死不休的地步。

於是金國就嚇唬宋國說,只要你們把欠的錢湊齊,再讓欽宗皇帝到我營中議和,事情就好商量。宋欽宗居然都聽信了。

此時的金兵短時間內無法攻下內城,就想用和談的方式,習慣了和談的欽宗自然是很樂意,但是並不想出城。

可是不出城就無法和談,結果欽宗去了金軍的大營之後就被控制起來了,開始提談判的條件,此時的欽宗毫無討價還價的餘地,金軍說什麼他都得答應。

而這時,被軟禁在龍德宮裡的宋徽宗也是失魂落魄,回想起自己以前奢侈浮華的生活

徽宗悔恨不已,大宋朝一百多年的基業就這樣一步步毀在了自己的手裡。

金軍派了宋朝的一個降將去見徽宗說:「皇上都已經走了,您也該走了。」逼著徽宗出宮。

宋徽宗這個書畫皇帝此時不知道哪來的勇氣,對來的降將說:「若以我為質,陛下得歸,保全社稷,我願前往。」

但是徽宗太天真了,金人就是要把宋室子孫一網打盡,怎麼可能放欽宗回朝呢,徽宗欽宗這對父子皇帝就這樣做了金國的俘虜,延續一百六十多年的北宋也就此滅亡了。

被擄往金國的俘虜中,除徽欽二帝外,還包括幾乎全部的趙氏皇族以及眾多大臣。

宋徽宗的近五十位皇子公主,除了在外勤王的第九子康王趙構和一名年僅一歲的幼女外,其餘全部被押北上

被俘虜君臣一行共計三千多人,再加上隨行的百姓工匠,這支俘虜隊伍竟有一萬多人,他們要從東京開封趕往冰天雪地的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

曾經的皇室貴族,此時已經成了金人的俘虜,一路上受盡了金人的侮辱和虐待,其中凍死的、自殺的不計其數。

公元1135年,徽宗在無盡的屈辱中鬱鬱而終,享年五十四歲,見證他屈辱與悲傷的是一間破爛不堪的房子和房中的土炕。

歷史上關於宋徽宗是怎麼死在五國城的並沒有記載,金國也沒有提過這些事。

到了南宋時期,宋金《紹興和議》徹底完成所有手續。夏四月丁卯(1142年5月1日),高宗生母韋賢妃同徽宗棺槨歸宋。

八月乙酉日,宋金根據協議,將宋徽宗遺骸運回都城紹興(今浙江省紹興市),由宋高宗葬之於永佑陵。

元朝時,宋徽宗的墓被挖開了,但是裡面並沒有屍體,只有一塊木頭。

金國皇帝完顏亮將欽宗與遼國天祚帝耶律延禧一起囚禁在一座破廟裡,讓他們一起苦熬階下囚的歲月。

這是歷史在公元1156年留下的最為的悲慘的記憶,兩個命運不同,結局相似的皇帝,為自己風雨飄搖的國家和不可饒恕的罪惡付上了自己的生命。

宋欽宗被亂馬踩死之後具體被埋到哪裡,歷史上也沒有記載,但是金人也是按照一品禮為欽宗下葬了。

大宋空有百萬大軍,卻不能保衛疆土導致國都淪陷,半壁江山丟失,為何如此?

正是因為這個朝廷腐敗到了極點,根本無力回天,大廈將傾獨木難支,一個國家將要滅亡,遠遠不是某一個人能夠支撐不倒的,試圖充當獨木撐起倒塌的大廈,必然是悲劇的,种師道不行,李綱也不行

欽宗作為臨朝治國者,其政治生涯是悲慘的,於己也好,於國於民也罷,這種悲哀永遠淹沒在了厚重的歷史典籍中,留給後人的卻是一段難以磨滅的「靖康之恥」。

千年的時光過去了,當時的東京汴梁,如今的古都開封城其承載的歷史文化,時常讓人品味不盡。

關於「靖康之恥」,史籍記載和評論都很多,這其中的原因無非是說皇帝無能,任用奸佞,朝政腐敗,軍隊羸弱,主和派投降,金兵作戰兇猛,北宋重文抑武的政治環境等等。

但是真正的歷史究竟是怎樣的已經不得而知,現如今唯有開封的古城牆依舊立在那裡,見證著千年前的故事,繁華的汴京城也只能在博物館和史書上得以窺見了。

參考資料:《宋史》、《金史》等

北宋亡國之戰—靖康之變(一):宋徽宗寵信佞臣,大宋國勢衰退

北宋亡國之戰—靖康之變(二):宋徽宗聯金滅遼,金軍意欲攻宋

北宋亡國之戰—靖康之變(三):徽宗強行禪位,宋金籤訂城下之盟

相關焦點

  • 北宋的亡國真的是因為「重文輕武」導致使滅亡的嗎?
    北宋的亡國真的是因為北宋王朝的「重文輕武」導致使滅亡的?真的是因為北宋軍隊的無能?其實北宋王朝的滅亡,軍隊戰鬥力的強弱是次要的,關鍵的原因是當時的統治階層接二連三的的失誤導致的。開封保衛戰結束了,金軍也在敲詐了巨額錢財之後北撤。但宋朝所面臨的局勢並沒有因此得到改善,在外部,北方地區處於被金軍侵佔,戰略要地大量失陷,軍事鬥爭形勢在艱難中進行。而在內部,宋朝廷的內部權力鬥爭依然處於白熱狀態。這時的權力鬥爭,不僅僅是主戰和主降的鬥爭,還有分別以徽欽二帝為首的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權力爭奪。
  • 北宋亡國慘狀,賠2.3萬億,皇族大臣任人宰割,婦女遭百般凌辱
    靖康之恥又被稱為靖康之難,根據歷史記載,金滅遼後,靖康二年四月,金人繼續南下攻破宋朝都城東京,俘虜了以宋徽宗、宋欽宗為首的皇室,以及眾多後宮嬪妃、朝臣等三千餘人,不僅如此,金人四處燒殺掠奪,社會治安混亂,百姓苦不堪言,最終導致北宋滅亡,因此事發生於北宋宋欽宗靖康年間而得名,此事件對當時的宋朝百姓來說不僅是一場深重的災難更是一個奇恥大辱
  • 靖康之恥北宋徽、欽二帝被捋
    公元1127年,金軍南下攻破北宋都城開封,擄走了徽欽二帝父子,北宋政權滅亡,史稱「靖康之變」。 攻燕之戰把宋朝的腐朽虛弱暴露無遺,徽宗、王黼、童貫等卻自稱是「不世之功」,大肆慶賀。童貫上「復燕奏」,把一系列敗仗說成是勝仗,吹噓「凱旋還師」。王黼、童貫、蔡攸等都加官進爵。百官紛紛上表祝賀,又立「復燕雲碑」紀功。北宋王朝亡國在即,徽宗君臣卻自欺欺人地陶醉在所謂「復燕雲」的「勝利」之中。
  • 北宋靖康之恥的真香,恥到何等程度,超乎你的想像!
    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北宋首都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除了燒殺搶掠之外,更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往北押至金國。
  • 野狐嶺之戰40萬精銳金軍盡損?金軍可能沒40萬,也非覆滅於野狐嶺
    蒙金戰爭的第一階段最關鍵的戰役,就是大家比較熟知的野狐嶺之戰了,號稱40餘萬的金軍精銳幾乎被10萬蒙古軍殲滅,金國再也沒有了足夠的機動兵力防禦北方邊境,金國中原之地成為了蒙古鐵蹄的天下,金宣宗繼位後,也是被迫遷都南京,也就是現在的開封,可以說野狐嶺之戰是蒙金戰爭格局的一戰,蒙古軍一戰打斷了金軍的脊梁,可是我要說的是,這一說法可能錯了,真正擊垮金軍的不是野狐嶺之戰
  • 北宋「靖康之恥」中,除了大尺度的牽羊禮外,還有哪些恥辱?
    ,又稱靖康之變、靖康之亂、靖康之難、靖康之禍。不過這場變故,卻直接要了北宋王朝的命,金軍攻入了北宋首都東京,徽、欽二帝被俘,最後直接導致了北宋政權的覆滅。相信很多看過電視劇《精忠嶽飛》的朋友,都會記得有這樣一個鏡頭。徽欽二帝身披麻布就被金軍帶入了金軍大帳,然後金朝皇帝下令說開始行牽羊禮。隨後徽欽二帝就被脫去了上衣,披上了羊皮,然後脖子上繫上繩子,被關進了羊圈,與羊同吃同住。
  • 水滸後傳:徽欽二帝為何兵敗遭擄?北宋鐵血官員道出宋江招安疑雲!
    都頭曰:本回講述了北宋亡國的故事,陳忱作為明朝遺民,親身經歷過亡國之痛,面對歷史上相似的情節,自然會心生感慨。在本回回末,陳忱自批道:「虎頭健兒化作雞皮老翁,良可浩嘆。
  • 帶血的宋詞:9位亡國之君被幹掉以後
    半個月後,北宋名將曹彬督軍攻城,金陵城破,李煜被俘,歷經三世而亡、國祚38年的南唐,至此泯滅於金戈鐵馬之中。後來,在《破陣子》中,李煜如此描繪山河破碎時的困窘狼狽: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所以,當詞名遠揚的南唐國君李煜被俘抵達開封時,趙匡胤更加深信御史中丞劉溫叟等人的諫言,發達的曲子詞,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是五代十國時期南方各國的亡國之音,加上南唐出兵抵抗,這更加使得趙匡胤心中厭惡,於是,他將李煜故意封為「違命侯」進行侮辱。
  • 靖康之變北宋滅亡,那個詩詞爛漫的朝代,消散在歷史之中
    宋朝向來重文輕武,這也註定了它朝中難有良將,軍事力量衰敗,最後亡國的悲劇。間接導致靖康之變的宋徽宗是一位如李後主一般的君王,他繼位之後不理朝政,每日醉於山水字畫,識人不清,將北宋朝廷政權交到蔡京這等小人手中,時局動蕩,內有外患。
  • 北宋為何在金國攻擊兩年後就迅速滅亡?你看看徽欽二帝有多弱智
    結果宋軍大敗,金軍卻輕易攻取了遼國首都並藉此發現了北宋的虛弱無能,產生侵宋之心。從公元1125年到1127年兩次揮師南下,不過兩年多時間就滅掉了北宋,是為「靖康之恥」。北宋自與遼訂立《檀淵之盟》後歷經150多年修養生息,為何軍力如此不堪?都城東京汴梁(現為開封)城牆高大堅固,為何輕易就被攻陷,是人禍還是天意?
  • 《大宋宣和遺事》中記載的徽欽二帝被俘後的三次佔卜
    《大宋宣和遺事》中記載了徽欽二帝被俘後的三次佔卜,說來頗有意思。他們無力反抗,反不如被俘後做了金國大將妻子的大宋的女人們。那些宮廷的女人知道照顧他們兩個,還能和金國國主對抗,雖然最後被殺,但落得一個英烈的名氣。而徽欽二帝被俘虜之後,一路顛沛流離,風餐露宿,戰戰兢兢,總是要保命為主。
  • 「八荒爭湊,萬國鹹通」:北宋時期的都城開封,到底有多繁華?
    《清明上河圖》中的開封繁華景象1.《清明上河圖》中的開封盛景如果通過文字,無法讓大家想像得到,當時北宋都城開封城的繁華與熱鬧景象。那麼相信大家看過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傳世名作《清明上河圖》之後,就會對開封的繁華有進一步的認知,以及更加廣闊的想像空間。《清明上河圖》作為北宋風俗畫中的翹楚,以及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不僅生動而又細緻地描繪了,某一年的清明時節北宋東京開封府,汴河兩岸鬱鬱蔥蔥、人潮人往的繁華與熱鬧景象,同時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了,當時開封城的經濟與文化發展。
  • 靖康之變後,金人以牽羊禮迎接徽欽二帝,為何被認為是奇恥大辱?
    我國民族眾多,所以與之對應的還有很多奇異的民俗。我國北方民族歷史上有一種牽羊禮,這種「禮」基本上是用於襯託自己侮辱敵人的,那麼這種禮節有什麼獨特之處呢?《左傳.宣公十二年》當然,說到古代的牽羊禮,北宋皇室才是不得不提的那一個。欽徽二宗作為表演者,把牽羊禮的過程表演的「淋漓盡致惟妙惟肖」,這麼賣力的表演只為搏金人開心,留下性命。靖康二年,即公元1126年,金兵南下攻陷北宋都城開封。次年五月,金人帶著包括北宋徽欽二帝在內數千趙宋宗室俘虜北歸,北宋滅亡。
  • 金軍讓皇室行「牽羊禮」,皇后被下令入金宮,靖康之恥發生了啥?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公元960年以趙匡胤為首的的諸將發動兵變,一舉奪得天下建立宋朝,定都東京(今河南開封),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混戰局面,讓天下得以統一。宣和七年,金軍氣勢洶洶來犯宋朝國土,這時宋徽宗看到嚇破了膽,一時間不知道怎麼應對才好,打吧自己又害怕,不打吧又要擔著亡國的罪名。這種情況下宋徽宗想了一個好主意,把皇位讓給了宋欽宗趙桓。俗話說的好新官上任三把火,宋欽宗上位以後就真把金軍給打退了,不過金軍可不會給他們喘息的機會,接著又發起了第二次的進攻。
  • 讓宋朝承受「靖康之恥」的金國,滅亡時有多慘?一天死2皇帝
    按照「海上之盟」,金國、北宋同時出兵攻打遼朝:宋軍攻打燕京,金軍攻打中京,事成之後,燕雲十六州歸還宋朝,之前給遼的歲幣則給金國,遼朝其餘國土也給金。1125年首次出兵攻打宋朝,因李剛、种師道等頑強抵抗,沒能拿下開封,卻逼迫宋朝議和;1127年再次出兵,結果殺入開封,俘虜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以及3500餘文武大臣、後宮嬪妃。被俘虜的這些人尤其是後宮人員,在寒冷的東北備受欺凌、折磨,此為「靖康之恥」。
  • 在開封的路牌上,北宋東京城被譯作Tokyo……
    路牌中譯英千奇百怪的錯誤大家已經見識了不少可是,下面這個錯誤還是讓「見多識廣」的網友們驚呆了北宋的「東京」被翻譯成了Tokyo這事兒,發生在河南開封對!北京時間視頻路牌上的這條大梁路是開封市區的主幹道該路名的「大梁」是指戰國時期的魏國都城簡單地被翻譯成英語單詞「Girder」怎麼對得起其背後的歷史文化?
  • 裝神弄鬼:北宋亡國的引信
    裝神弄鬼確實能亡國,是血淋淋的歷史事實。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農曆11月,金兵第二次攻打北宋都城東京汴梁,圍得水洩不通,日夜攻打。宋欽宗一籌莫展,焦慮不安。這時候,樞密院(職能相當於現在的中央軍委)的一個官員孫傅聽說東京城內有個大師,名叫郭京,此人精通道教法術,於是保舉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