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為何在金國攻擊兩年後就迅速滅亡?你看看徽欽二帝有多弱智

2020-12-15 紅塵觀自在

公元1120年,北宋趁著遼國衰落,與新興的金國結為「海上之盟」,共同滅遼。結果宋軍大敗,金軍卻輕易攻取了遼國首都並藉此發現了北宋的虛弱無能,產生侵宋之心。從公元1125年到1127年兩次揮師南下,不過兩年多時間就滅掉了北宋,是為「靖康之恥」。

北宋自與遼訂立《檀淵之盟》後歷經150多年修養生息,為何軍力如此不堪?都城東京汴梁(現為開封)城牆高大堅固,為何輕易就被攻陷,是人禍還是天意?

小編認為:涉及領土爭端的國際關係應遵循的原則應該是:「三分軍事,七分政治」;而軍事上又是「三分戰術、七分戰略」。

01 宋都東京的地理形勢

宋都東京汴梁(現為開封),後周世宗柴榮形容它華夷輻輳、水陸會通、時向隆平、日增繁盛」,說明它交通便利、地位重要。

開封境內有分屬黃河和淮河的眾多水系,使開封城區的水域面積達220公頃,佔城區面積的10%。《宋史·河渠志》載:「惠民、金水、五丈、汴水曰渠,派引脈分,鹹會天邑,舳艫相接,贍給公私,所以無匱乏。唯汴水橫亙中國,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盡南海,半天下之財富」 。每年僅汴河運抵的東南六路漕糧多達六百萬石,百貨雜物更是不計其數。

除了水路,開封的陸路交通同樣四通八達。密集的交通網將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聯繫在一起,此外,北渡黃河沿太行山可到北京,南下大道聯通著東南和南方各地,形成以開封為中心、輻射全國的陸路交通網。

當年太祖趙匡胤定都開封還基於如下考慮:

1、北宋制定的「強幹弱枝、守內虛外策略導致開封屯集了全國半數以上的禁軍,如此龐大的中央禁軍需要供養,放眼北宋全境,只有汴京是經濟最發達、最富庶的。

2、修建運河,溝通了黃河與淮河,解決了漕運問題。軍隊依託開封水陸交通體系的優勢,既能保證了數十萬宋軍的物資供應,又可以向四周機動部署,對北方入侵的遊牧民族進行積極防禦。

凡事有利亦有弊,因為處於黃河下遊衝積扇平原的南翼,沒有任何山川險要的阻擋,開封也成為了「四戰之地」,易攻難守;加上城牆緊鄰黃河岸,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從華北平原一路衝鋒下來、渡過黃河後幾乎沒有任何地理阻礙和縱深防禦,就可以直逼汴京城下。

退亦無可退,開封南面是黃淮平原,無險要可以據守,都是大平原,怎麼跑得過金兵的馬蹄子?

開封地理形勢的隱患是明顯的,其地利遠遠不如洛陽,對此太祖心裡也非常清楚。

趙匡胤曾為了遷都洛陽向郡臣解釋:「吾將西遷者,非它,欲據山河之險而去冗兵,循周、漢故事以安天下也。」

這個建議遭到晉王趙光義的強烈反對,他以「在德不在險」為由進行駁斥。趙光義走後,趙匡胤對侍從嘆息:「晉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殫矣!」

趙匡胤一語成讖,百年之後靖康之恥不幸而應驗。

02 戰略失誤:聯金伐遼和貪圖收回河北故土

北宋與金聯合伐遼是最大的戰略失誤。

宋遼「檀淵之盟」後歷經150多年,遼的漢化已很深(注意:草原民族武力值會隨著漢化程度減弱),且宋有意通過兩國的「榷場」貿易不僅使遼在生產生活的必須品上嚴重依賴北宋,在經濟上對北宋也嚴重依賴,甚至可以說被侵蝕(堪稱古代版的國際金融戰爭)。

如此,遼對北宋其實已無威脅,甚至可以說是北宋的邊境屏障。當時遼國君臣也感到宋、金夾攻遼的嚴重性,「遣肖客、韓昉為使臣,對宋奉表稱臣,乞念前好」。韓昉等見童貫、蔡攸在軍中,直言「女直蠶食諸國,若大遼不存,必為南朝憂,唇亡齒寒,不可不慮」。

可惜,北宋當政的是投降派,史載:「貫、攸斥出之。」

宋、金、遼三國鼎立,是穩定的政治結構,就如吳蜀聯合對抗曹魏,三角平衡一旦被打破,強者更強、弱者必亡。

這樣看來,宋高宗阻止嶽飛執意北伐,也是為了保持南宋、金、西夏的平衡,在未來蒙古崛起時南宋也不至於要獨自與之對抗。

北宋聯金伐遼之後,雖然金按約定歸還了燕京及所屬九州中的西部六州(金天會元年,1123年),但燕京居民大部已被金俘往東北作奴隸,宋所得的只是「城市邱墟、狐狸穴處」殘破不堪的一座空城。北宋還不得不在河北分兵駐守,削弱了黃河沿岸的駐防力量;而且在金人強大騎兵打擊下無任何抵抗力。

金的騎兵雖然戰鬥力強悍,但那只是在華北平原上好使。過了黃河後進入江淮和秦嶺、大別山地區,河網港汊密布、山路崎嶇,金的騎兵優勢就沒有了。

所以北宋心心念的收復燕雲十六州反而成了戰略包袱,不如退出汴梁、據守江淮。

靖康之恥

03 百年腐敗、名將凋零

北宋聯金擊遼,派出數十萬大軍卻慘敗,這讓金看到了宋真實的戰力很渣,才產生了趁勝打擊北宋的想法。北宋軍事上的孱弱,源於政治腐敗。

當時當政的是史上著名的「六賊」,即蔡京、童貫、高俅之流。他們一味逢迎宋徽宗的個人嗜好,四處收羅奇花、異草、怪石,耗費民力;政治上排斥異己、打擊主張派,幾乎一手遮天。六賊後又慫恿聯金伐遼,以至於打破了宋、金、遼的戰略平衡。

說他們並非主和派、而是投降派一點不為過。

六賊當家,北宋名將凋零,唯一可用的「種家軍」也被邊緣化;最後一代種家名將种師中也死於皇帝的瞎指揮。

04 戰和不定,犯了兵家大忌;

在金兵已經兵臨城下的局勢下,北宋君臣卻戰和不定,輕信謊言。

本來,金人第一次攻擊汴京時,李剛守城還是卓有成效的,而宋欽宗為了表達「和議」的誠意竟然撤了李剛的職務,讓他去當有職無權的河北宣撫史;第二次圍汴京,完顏宗翰和宗望要宋欽宗親自到金營商議割地賠款之事,宋欽宗竟然聽信了士大夫們的慫恿,進了金營獻上降表。

和議是假,擒王是真。

說宋朝君臣是極端弱智一點都不冤,相反,金人卻是玩弄謀略的高手,經常以議和忽悠宋皇帝自廢武功(打擊有能力的軍事將領和主戰的文臣、自毀防禦工事)。

事實上,金人要求宋欽宗到金營議和的真實原因是:東京城雖破,而開封軍民抗敵情緒很高,要求參加巷戰的人達30萬之多,金軍不敢貿然進佔全城。

皇帝都被騙俘了,軍民的作戰意志自然瓦解,軍事上更不可能再有所作為。這個場景像極了後世的明朝「土木之變」。

李剛

無論北宋和南宋,皇帝和一幹的文臣似乎都是騎牆派,拿錢買和平成了常態,經常嚴重幹擾一線軍民的抵抗意志和決心。

若論本質原因,是因為懼怕武將和民軍在抗金的過程中發展壯大起來,對皇權構成威脅。封建統治階級,歷來害怕群眾被發動起來、組織起來,這個是王朝的宿命。

05 結論:北宋非亡於軍事,實亡於政治;非亡於地理,實亡於作戰意志。

否則,100年後的南宋釣魚城守衛戰,宋將王堅憑藉一小小城池和一軍之力就抵抗世界最強大的蒙古軍隊幾十萬人馬36年,且導致蒙哥汗的死亡。直到南宋滅亡、大勢已去、忽必烈又答應絕不傷害城中百姓的情況下,守將這才棄城投降,且有32名(一說36名)將軍拔劍自刎,可謂忠烈千秋。

名將种師中

#宋朝那些事兒#

相關焦點

  • 靖康之變後,金人以牽羊禮迎接徽欽二帝,為何被認為是奇恥大辱?
    《左傳.宣公十二年》當然,說到古代的牽羊禮,北宋皇室才是不得不提的那一個。欽徽二宗作為表演者,把牽羊禮的過程表演的「淋漓盡致惟妙惟肖」,這麼賣力的表演只為搏金人開心,留下性命。靖康二年,即公元1126年,金兵南下攻陷北宋都城開封。次年五月,金人帶著包括北宋徽欽二帝在內數千趙宋宗室俘虜北歸,北宋滅亡。
  • 讓宋朝承受「靖康之恥」的金國,滅亡時有多慘?一天死2皇帝
    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真族,人數不是很多卻兩次入主中原,分別建立金國、清朝,這與其軍隊強大之戰鬥力有關。女真軍隊有多彪悍呢?號稱是「女真不滿萬,滿萬則不可戰,滿萬則無敵」,意思是只要有一萬鐵騎,女真兵可以橫掃對手。
  • 《大宋宣和遺事》中記載的徽欽二帝被俘後的三次佔卜
    《大宋宣和遺事》中記載了徽欽二帝被俘後的三次佔卜,說來頗有意思。他們無力反抗,反不如被俘後做了金國大將妻子的大宋的女人們。那些宮廷的女人知道照顧他們兩個,還能和金國國主對抗,雖然最後被殺,但落得一個英烈的名氣。而徽欽二帝被俘虜之後,一路顛沛流離,風餐露宿,戰戰兢兢,總是要保命為主。
  • 北宋的亡國真的是因為「重文輕武」導致使滅亡的嗎?
    北宋的亡國真的是因為北宋王朝的「重文輕武」導致使滅亡的?真的是因為北宋軍隊的無能?其實北宋王朝的滅亡,軍隊戰鬥力的強弱是次要的,關鍵的原因是當時的統治階層接二連三的的失誤導致的。對遼的戰爭失利,成為金國唾棄的盟友宋朝君臣的一系列的舉動使金認為宋朝已經毀約,於是決定獨立攻遼。而此時的遼朝廷,卻發生了內訌和傾軋,使自身的抵抗能力進一步下降。遼國面對金國的進攻一路節節敗退,此時的宋朝君臣眼見遼朝滅亡已經不可避免,如果繼續觀望,燕京勢必被金軍佔領。
  • 金國到底做了什麼事,在滅國後,皇室竟然遭到蒙古人屠戮?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後,發兵南下,不斷蠶食金國領土,這個時候的金國已經無力阻擋蒙古人的鐵騎,不斷南遷。 可就算是遷都到汴梁,也抵擋不了蒙古人的鐵騎了,成吉思汗甚至到了後來,都沒有把金國當成一個什麼了不起的對手,直接派了自己的心腹木華黎去做這件事。
  • 北宋亡國之戰—靖康之變(四):金軍攻破開封城,徽欽二帝均被俘
    而這時,太原在完顏宗翰六萬大軍圍困兩百五十多天後被攻克,同時南下與完顏宗望率領的東路大會師。面對東西兩路金軍,宋欽宗將如何應對,北宋王朝的命運又會走向何方? 撫問戰士後,宋欽宗一行抵達東南方向的朝陽門時,此處的戰鬥相當激烈,金軍用投石車瘋狂地轟擊,而宋軍將士只是龜縮在城牆下,並偶爾探出看看有沒有攻城雲梯架到城牆上。
  • 「靖康之變」背後的歷史真相:宋徽宗背信棄義在先,挑釁金國底線
    北方的金國鐵騎洶湧南下,一舉攻破汴梁,北宋至此滅亡。徽欽二帝以及北宋皇族成員、後宮妃嬪三千餘人,還有教坊樂工、技藝工匠等數千人,以及民間百姓超過十萬人,還有難以計數的金銀財貨,都被金國裹挾而去,成為中原王朝被北方遊牧部族擊滅的一次典型事例。
  • 金國滅亡前的最後一場戰略決戰,三峰山之戰,詭異得讓人不可思議
    對於如何進攻西夏、金國和南宋,成吉思汗制定的戰略是,先拿下地處甘肅一帶的西夏,免掉後顧之憂,之後全力進攻金國,因為金國與南宋有不共戴天之仇,必不會相助金國,而西夏和金國就相當於南宋的兩個胳膊,等把西夏和金國全部拿下以後,在對付南宋,就會輕鬆得多。
  • 「靖康恥」到底有多恥辱?
    公元1127年,金軍南下攻破北宋都城開封,擄走了徽欽二帝父子,北宋政權滅亡,史稱「靖康之變」。金滅遼、北宋示意圖靖康之變後,康王趙構逃到臨安(今杭州),重新建立政權,史稱南宋。康王趙構(影視劇照)所謂歷史大勢浩浩湯湯,朝代更迭、政權滅亡亦是常事。但如北宋這般恥辱的,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以致民族英雄嶽飛發出了「靖康恥,猶未雪。
  • 血戰野狐嶺,金國30萬大軍為何慘敗?金國統帥犯了一個致命錯誤
    完顏承裕將主力全部集中在野狐嶺,三座大城的放棄是致命錯誤,蒙古騎兵打下三座大城後,城中堆滿的兵器、糧食還有大量人口白白送給了蒙古騎兵,還有優良的大量軍馬也被蒙古騎兵擄走,正是因為三州的軍民被蒙古大軍擄走,金國才無法裝備起那麼多騎兵主力,無法阻擋蒙古騎兵的衝擊。
  • 靖康恥,我國歷史上八大恥辱之一,到底有多「恥」?
    那麼發動金兵滅北宋之後到底做了些什麼?靖康恥到底有多恥呢?除了城破、賠款、皇帝被俘以外,宮中女子還要脫掉衣服披上羊皮被人羞辱,一國皇后也因為受不了這種屈辱,最終選擇了自盡。
  • 南宋選擇「聯蒙滅金」,你以為是不顧唇亡齒寒,重蹈北宋覆轍嗎?
    北宋在與金國達成了「海上之盟」後,宋徽宗便調集大軍揮師北上,與金軍一同夾擊遼國,卻沒想到非但沒有取得像樣的戰果,還把自己的虛弱在金國面前展現的「淋漓盡致」。結果大家也都知道,金太宗在滅亡遼國後沒多久便揮兵南下,北宋在「靖康恥」的嗚咽聲中走向了滅亡。
  • 她是北宋第一美女公主,被父親宋徽宗送給金國後,最後慘死
    現代社會是個「看臉」的社會,雖然不想承認,但是有很多人靠臉就可以吃飯,長得好確實是一大優勢,畢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俊男靚女看著都養眼。但你知道嗎,在封建社會中,長得好並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對女子而言!自古紅顏多薄命,就如《紅樓夢》所言「絕豔驚人出漢宮,紅顏命薄古今同。君王縱使輕顏色,予奪權何畀畫工?」
  • 看北宋的悲劇,你反過來做就是
    前兩者對付北方的惡鄰居有個策略,就是在他剛剛試探時就進行了適當反擊,告訴他我有底線:你別過來,過來我有能力讓你吃點小虧。惡鄰居一看,成本有點高,要麼掉頭去找別人麻煩,要麼猶豫著等到下定決心欺負你了,你已經比他強大了。那如果情況再糟糕一點呢?面對惡人,我們是弱者,連畫個底線的力量也沒有,那怎麼辦?
  • 金國最後一戰多慘烈?絕望金國僅剩孤城,人間地獄如何看此戰便知
    但此時在蒙古高原上,一個恐怖的敵人正在迅速崛起,這就是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蒙古帝國在人類歷史上被認為是劃時代的存在,蒙古人在軍事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幾乎打下了整個亞洲大陸。但就在鐵木真統一蒙古高原之前,其實蒙古人都在給金人當牛做馬,蒙古諸部都屬於金國的管轄,因為經常叛亂,金國殺了很多反叛部落的首領。
  • 古代人在戰爭失敗後,老婆被搶走霸佔,為何這些女人不為夫報仇?
    北宋被金軍攻入都城後,皇室女人成為了金人的戰利品宋朝末年,金軍製造了最為慘烈的靖康之恥。當時金軍攻破北宋都城後,不但俘虜了徽欽二帝,在撤回金國時還虜走了眾多的後宮佳麗。這些宋朝皇室的女人被押解到金朝後,過著悲慘的生活。
  • 宋高宗的母親在金國的時候,真的為完顏宗賢生下兩個孩子嗎?
    金國滅掉北宋,衣冠南渡,宋高宗在南方建立了南宋政權。 在此期間,無論是金國還是南宋,都出現了非常多的筆記史料。其中,有《靖康稗史箋證》這樣的筆記史料記載說,宋高宗的母親韋後,以及宋徽宗的女兒柔福帝姬,一同被金國的宗王完顏宗賢納為小妾。其中,韋後還給完顏宗賢生了兩個兒子。
  • 靖康之恥北宋徽、欽二帝被捋
    據統計,被金軍帶走的皇室妻女3000多人,宗室男婦4000多人,貴戚男婦5000多人,各種工匠、教坊各3000多人,後又從民間強徵數千女性送往金軍大營。 這些女人的命運悲慘至極,送到金軍大營後不論等級高低,全部淪為奴隸,慘遭蹂躪、受盡凌辱,稍有反抗就被斬首示眾。
  • 如何評價北宋聯金滅遼?戰略正確,可惜犯下致命錯誤!
    「澶淵之盟」後,宋遼約為兄弟之邦,和平共處,但遼國除了個別皇帝在位期間之外較好的遵守盟約外,其餘時間屢次對北宋進行勒索和威懾:1,遼國利用宋夏戰爭,北宋無力他顧之機,以武力逼迫北宋增加歲幣20萬;2,索要河東之地700餘裡;3,北宋境內儂智高叛亂時
  • 孟珙:滅金國、抗蒙古的南宋猛將,你不知道他的人生結局有多悲涼
    身披鎧甲的孟宗政正在操練士兵,看著一個個光膀男兒呼呼哈嘿,他邊走邊喊: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技能訓練結束後,老孟召集全體人員開大會。他在會上強調棗陽和襄陽的戰略關係,以及城防工作的重要性。這時,有人衝進來喊道:你媳婦生了,又是個帶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