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到來之際,人類第一次看到了全身愛滋病毒的載量分布情況。12月1日,上海聯影醫療宣布,利用聯影設備,美國團隊聯合研製了靶向愛滋病毒的新型示蹤劑,實現了全身愛滋病毒的量載可視化。
從目前公認最有效的「雞尾酒療法」,到今年7月被報導的一種候選新藥,再到聯影公布的最新病毒可視化方法,人們從未停止挑戰「世紀絕症」。
三名愛滋病患者被「治癒」
1981年,在美國紐約發現了第一例愛滋病病毒感染患者。1985年,我國發現了首例愛滋病。
截至目前,全世界已有三例愛滋病人被治癒,他們分別使用了雞尾酒療法、骨髓移植和藥物治療。
2005年,世界首例徹底擊敗愛滋病的「柏林病人」,在確診後接受了雞尾酒療法,每天服藥一次,他體內的愛滋病毒也降到最低水平。但是柏林病人體內的愛滋病毒被徹底消滅,是因為他當時還同時患有白血病,接受骨髓移植治療時,給他捐贈骨髓的人剛好帶有某種基因突變。因此他的痊癒一度被認為無法複製。
直到2017年,第二例「倫敦病人」也接受了帶有這一基因突變的骨髓移植,目前已停止服藥抗愛滋藥物三年多,血液中尚未檢測到HIV病毒。
但這兩例病人接受骨髓移植都是為了治療惡性腫瘤,只是「順帶」消除了HIV感染。而感染HIV病毒的患者,可能還是吃藥控制更現實。
到2019年,出現了第三例「聖保羅病人」,可能成為首例被藥物治癒的愛滋患者。他在接受了雞尾酒等療法後,停藥至今尚未出現復發,最終情況還有待觀察。
今年7月,英國《自然》雜誌報導了一種治療愛滋的候選新藥GS-6207。在對32名患者進行的一期臨床試驗顯示,注射後體內病毒雖未完全清楚,但病毒載量減少,且藥物在體內6個多月後仍保持活性,為藥物治療愛滋病再次帶來曙光。
全身愛滋病病毒量載可視化
利用聯影的產品,美國學者聯合研製了新型示蹤劑,對患者進行全身免疫顯像,讓人類第一次看到了全身愛滋病毒載量分布情況。
利用聯影Total-body PET-CT uEXPLORER探索者(以下簡稱「探索者」),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聯合研製了新型示蹤劑,對患者進行全身免疫顯像,搜尋深藏人體全身「隱秘角落」的愛滋病毒。
據介紹,「探索者」一舉刷新了傳統PET-CT的所有性能極限:單床掃描視野拓展至2米,一次掃描即可覆蓋全身,首次實現全身動態顯像;全身掃描時間從傳統的30分鐘縮短至30秒,大幅提升掃描效率;系統靈敏度躍升40倍,藥物輻射劑量降低至傳統設備的1/40,拓展臨床應用場景。
雞尾酒療法可治療新冠肺炎
值得一提的是,雞尾酒療法也被用來治療今年以來同樣廣受關注的一大傳染病——新冠肺炎。
今年7月,據英國《自然》雜誌發表的報告,何大一教授團隊從5名新冠重症住院患者體內分離出61種新冠病毒中和單克隆抗體,發現19種抗體可有效中和試管中的新冠病毒,其中9種顯現強力,半數抑制濃度僅為0.7至9納克每毫升。
何大一表示,「病情越重的患者體內病毒更多且持續時間更長,促使他們的免疫系統產生更強應答」,這與愛滋病研究發現類似。而他們找到的抗體可由製藥企業大批量生產,以對抗或預防新冠病毒入侵。
(文章來源:深圳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