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肉不僅味道鮮美,蛋白質豐富,而且因為它脂肪含量相對低,不管是對想要減肥的人,或者需要少吃肉的,都可以通過吃魚,既滿足營養需求,又更加健康。
我姨媽就靠著把紅肉全部換成魚肉,不結實瘦身15斤的,當然魚的做法主要是清蒸或煮湯,紅燒很少。
但魚也有好壞,挑錯了魚,那麼就可能花了錢,還吃壞身體。
這5種魚要當心,不值得買
1體積過大或過小的魚
大家基本都喜歡選個頭大的魚買,感覺肉更多。
但其實,同一品種的魚,體積太大,魚的年紀也更大,肉質可能會粗糙,而且體內的汙染物也會更多。
當如也不用慌,大部分魚體內的汙染物還是安全範圍內,只是我們為了更放心,還是儘量少買個頭太大的魚。
那麼難道個頭小就一定好嗎?
也不一定。
體積太小的魚,安全性問題不大,就是還沒長大成熟,,體內的香氣物質不夠豐富,我們吃起來會少了一點風味。
結論:買魚時,同一類魚,選個頭適中的那條。
2. 大型肉食類的魚不要買
大型肉食魚類體內有更多重金屬等有害物。
有一句話說「大雨吃小魚,小魚吃小蝦,小蝦吃泥巴」。這就是典型的食物鏈。
處在食物鏈頂端的「大魚」,就更加有可能在體內積蓄有害物質。如果我們人類去吃的話,很容易對健康有影響。
3. 路邊攤販的魚
路過公交站附近,很多小攤販經常扳著一筐魚。倒不是說他們的魚不好,只是這些魚的來源和品質不能保證。
去正規超市和菜場買,魚在進入前都會有最基本的檢驗檢疫,我們至少能排除掉一些重金屬超標、寄生蟲這類問題。
4. 不要迷戀野生魚
對野生魚的迷戀,有可能帶來風險。因為它們的生長環境不確定,體內和大型肉食魚一樣,更有可能存在一些意想不到甚至有危險的物質。
野生魚會因為誤食有毒的小魚小蝦或有毒海藻,從而在體內積累毒素,常見的河豚素就是了。
大家就是不要被傳說中的野生魚迷惑了,看看就好,吃還是算了!
5. 醃製魚
說到醃製魚,果拉心中的痛。我家住海邊,從小醃魚吃慣了。初中時社會老師讓我們小組做一個報告,我和組員就一起研究分析了醃製魚的危害。
話雖如此,後來醃製魚我自己是吃得比較少了,但是家裡老人家還是很愛吃。
世衛組織和聯合國的糧農專家明確指出:中式鹹魚會增加鼻咽癌的風險。
當然也不是完全不能吃,就是偶爾吃吃,一周不要超過3次。
好了,果拉說了這麼多不能吃,不要買。
那麼怎麼挑好魚呢?這裡給大家可以參考一下美國FDA提供的挑魚建議:
聞一聞:有酸臭味、氨水味的魚儘量不要買。看魚眼:魚眼如果清晰明亮、有點鼓鼓的魚,感覺買回家看魚鰓:買魚時,鮮紅色的魚鰓可以擁有。看背部肌肉:背部有彈性的魚,魚肉更好吃。有彈性就是魚彎一下能收回的。冷凍魚肉、冷藏魚肉也可以買:儘量選肉質顏色沒有發黑髮暗的肉。正規加工的冷凍魚營養不比新鮮的差,還給很多人提供了方便。【果拉小貼士總結】:
1.五種魚不買或少吃(個頭太大或太小的魚、大型肉食魚、路邊攤魚、野生魚、醃製魚)
2. 挑魚記5點(聞味道、看魚眼、看魚鰓、看背部彈性、冷凍魚也可買)
有用的話,歡迎大家收藏、轉發、評論、打賞,讓更多人了解吧!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文章對您有用,歡迎收藏、轉發、點讚、評論、打賞,並關注@果拉日記,每日與您分享美食菜譜和故事。期待與您的互動,這對我是莫大的創作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