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很多行為習慣、好的品質都是在幼兒早期形成的,而教育方法、教育內容、環境等諸多方面對其影響都非常大。兒童的天性活潑好動,易於接受新鮮事物,而音樂能夠予以兒童美的享受,良好的音樂活動能夠使孩子輕鬆、愉快的學習。
幼兒音樂教育重在對孩子們智力的開發,特別是右腦的開發。幼兒音樂教育對於孩子想像力的發揮以及創造力的發掘都是有好處的。音樂對於培養孩子的記憶能力和優化聽力能力是有好處的。幼兒音樂教育還可以幫助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有益於幼兒情操的培養。幼兒音樂教育對於孩子在音樂這一方面的藝術培養也是非常有好處的。作為家長,一定要注意幼兒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懂得利用音樂這一手段去培養和教育孩子。
音樂在兒童的思維發展過程中影響巨大,給兒童帶來了無數自然、直接的歡樂。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幼兒早期接觸音樂會帶來積極的效果。大腦的一些區域(包括記憶區和視覺空間區)深受音樂的影響。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音樂經驗能調節思維模式,豐富信息存儲和處理的方法。同時,研究還表明,經過音樂訓練的學齡兒童會顯現出其優勢,他們在一些主要課程(如數學和閱讀)上明顯取得了別的孩子所沒有的進步。雖然有關嬰幼兒的研究成果不甚豐富,但神經學家及音樂和早期教育專家都一致認為:音樂在為12-24個月大的嬰幼兒創造豐富的學習環境方面所起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
聽覺訓練
人在胎兒階段就能夠聆聽到聲音,嬰兒階段就有了對樂音的感受能力,五個月的時候,可以感受音樂中旋律線條的變化,隨著年齡的增長,聽覺能力會不斷的提高。因此,幼兒的早期教育階段,是聽力培養的重要時期,應多給孩子欣賞悅耳、輕快活潑的音樂,避免長時間聽情緒激昂的交響樂,保護幼兒的聽覺器官和聽覺能力。
聽力訓練是學習音樂的基礎,聽賞、表演、創作都離不開人的聽覺。在幼兒教育過程中,不僅僅是學習音的高低,而是從感受聲音的強弱、高低、快慢,甚至是色彩、調性等多方面入手,而這些都是組成音樂的重要因素。音樂的影響,通過幼兒的自身體驗來感受音樂,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動作與音樂的完美結合,讓孩子參與進來,達到提高聽覺的靈敏性和音樂感受能力的目的。
專注力
幼兒的專注力受年齡的影響,年齡越大專注力的時間就會越長,但是年齡並不是影響專注力的主要因素,興趣對於兒童專注力也有著直接的影響,孩子對某一件事情的興趣越大專注力越容易集中。
音樂不是一個孤立的部分,不僅僅是傾聽音樂,而是要與肢體動作、語言表達等途徑結合在一起。音樂作為一種時間藝術,要求幼兒保持注意力的穩定,在聽賞音樂的過程中要跟隨樂音的運動和變化,以便了解音樂所表現的內容和情感,形成對樂曲的整體感受。欣賞和演奏可以訓練兒童注意力。
協調性
在幼兒早期階段,孩子的手腳等等肢體的配合併不協調,而音樂例如兒歌,可以將音樂與肢體動作相結合,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把拍手、拍腿、跺腳及捻指等動作運用到音樂中,鍛鍊孩子用身體來表現音樂、體會節奏的變化,從而提高幼兒對音樂的表現能力。音樂的薰陶,不但可以促進幼兒早期節奏感的形成和對音樂的感受力,還可以增加身體各部分的反應能力和手腳等肢體的協調能力。
創造力
創造能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未來的發展,音樂的薰陶和培養,通過不同的節奏薰陶和練習,激發幼兒的創造潛能,並引導幼兒根據節奏即興創作歌詞、動作。通過幼兒即興的參與來實現對幼兒創造力的開發,組織幼兒通過遊戲方式,讓幼兒對音樂的學習產生興趣,為幼兒創造力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途徑。
合作精神、人際交往能力
我們社會環境的變化,幼兒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在降低。特別是幼兒早期階段,由於年齡小,在生活、學習、遊戲中不知道如何與他人進行合作。在進行音樂活動教學的過程中,鼓勵孩子共同完成表演,根據音樂內在的節拍、節奏、樂器合奏、律動、舞蹈中動作的編排,音樂遊戲設計等環節,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音樂感知下,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使幼兒從中體會到集體活動創造的快樂,更好地與其他小朋友的交流、默契合作,學會理解、包容、欣賞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