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聽覺發展和音樂啟蒙兩者密不可分,所有的啟蒙教育都是根據幼兒成長發展規律決定的。當我們了解了孩子的聽覺發展過程,就可以在家裡有的放矢地進行音樂啟蒙。
築韻兒童早教鼓就從嬰幼兒聽覺發展角度來聊一下各個階段幼兒音樂早教的側重點:
1、胎兒期
一般胎兒五個月就可以聽到外界和媽媽的聲音了,六個月就可以對外界的聲音做出反應。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引入胎教音樂。
2、新生兒(0-1個月)
嬰兒出生後聽力已發育成熟,喜歡聽類似母親子宮裡的聲音,害怕突然高頻率的聲響。
我們可以播放一些大自然中的聲音或者流水聲來模擬嬰兒在子宮內聽到的聲音,幫助孩子平緩情緒、增強安全感,同時也要避免突然高頻率的聲響。
3、1-3個月
嬰兒開始熟悉照顧者的聲音,聽到聲音時會將頭轉向發出聲音的方向。
我們可以引入搖鈴和能發出不同聲音的玩具,引導孩子向聲音位置轉頭。在孩子清醒時抱著他哼唱兒歌,相對於播放器中放出來的音樂,他們對於母親的聲音更加著迷。
4、4-7個月
對那些令人愉快的聲音,嬰兒會特別喜歡,開始嘗試用他們的腳或手碰擊周圍的物體,此時的他們可以通過音調來分辨情緒了。
我們可以慢慢引入一些節奏輕快的音樂,通過節奏的不同,帶領孩子感受不同的情緒,也可以給他們準備一個踢踏琴,踢踏琴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聽覺,同時也促進大肢體的發展。
5、8-12個月
嬰兒幾乎能像成年人一樣去聽音樂和關心各種聲音了,開始嘗試發出聽到的聲音,並且能夠隨著節奏鮮明的音樂自發地手舞足蹈。
隨著孩子月齡的增加,我們可以引導他們拍打身體或用肢體來感受節奏。孩子對音樂的敏感是天生的,不用太過限制他們對音樂的表達,鼓勵他們並和他們一起用最原始的方式感受音樂。這個階段的孩子,手部精細動作發展迅速,在家裡可以因地制宜製作一些小樂器或用塑料箱子背面當成小鼓來玩「樂器玩奏」。
6、1-2歲
嬰兒能準確地分清聲源,分辨出差別較小的不同聲音,傾聽、區別聲音的能力都有所發展,對音樂內容更加敏感。
可以嘗試讓孩子接觸小鼓、電子琴或其它樂器,不僅會讓他們的音樂能力更好地發展,還會讓孩子感到非常神奇和快樂。
也可以把生活中的場景編成兒歌唱給孩子聽。比如洗手時,我們可以唱《洗洗小手》等,隨著歌曲重複次數的增加,孩子開始跟唱,這對於他們來說是非常大的進步。
7、2-3歲
語音語調起伏大的音樂和故事對幼兒來說特別有吸引力,他會開始表現出對某些音樂的愛好。
可以找一些具有音樂性的音樂,引導孩子用不同的方式感受節奏。
8、3歲以後
幼兒會嘗試模仿一首歌曲中較長的旋律片段,會用小樂器有意識地敲擊節奏。會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孩子逐漸開始對真實的樂器發生興趣,除了對聽樂器演奏和錄音音樂表現出興奮外,他們還會對能夠發出好聽的聲音的玩具樂器感興趣,比如說沙鍾、鈴鼓、木魚、三角鐵、小鈴、小鼓等,這將會為他們節奏能力的發展和今後的樂器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嬰幼兒的音樂能力不會憑空產生,是在有準備的環境刺激下逐漸發展起來的。其實音樂並沒有很死板的規定我們在某一個階段一定要怎麼做,而是掌握孩子成長規律後,將音樂有意識地融入到他們的生活中,且聽風吟,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