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啟蒙,讓孩子從小享受聽覺盛宴

2020-12-17 悅文天下

作者葉子,授權轉自公眾號「葉子的博客」(ID:yezi_blog)

和豌豆媽媽一起關注孩子成長

很早以前就想寫有關孩子音樂啟蒙的文字了,可是遲遲未動筆。因為我本身屬於五音不全的主兒,唱兒歌都會跑調的那種,對於音痴來說,音樂的節奏感好把握,可是拉到檯面上能把大合唱拐到姥姥家去。前幾年教我侄子唱歌(我這樣的還教小朋友唱歌,也是自信太足),唱的是《歌唱祖國》,我打著節拍,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我們唱歌,我們跳舞,慶祝大家新年好!唱完之後,我侄子還樂的屁顛屁顛的,告訴我,明天到學校唱給其他小朋友聽。於是,一群小朋友被我侄子帶跑偏了。

我發現了,不會唱歌的人記歌詞總是容易串,但是不會唱歌的人節奏感很好。只要不張嘴,舞動起來也能感受音樂的魅力。所以,在這裡提醒望娃成為音樂家的新手媽媽們,目的性不要那麼純粹,音樂是一種藝術形象,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孩子的樂感,音樂素養,促進嬰幼兒多方面的成熟與發展。成為一代音樂大師,還需要音樂持續的輸入,喚起孩子的內在興趣

0-1歲

豌豆豆還在肚子裡的時候,我就特別注重胎教的音樂啟蒙。好的音樂能讓孕婦情緒放鬆,這種輕鬆的心態也會感染肚子裡的小寶貝。我看好多孕媽是把耳機放到肚子上,讓孩子感受音樂的溫暖。我都是躺在沙發上,手機上播放一些古典音樂,和肚子裡的娃一起聽。

古典音樂有很多種,包括鋼琴曲,笛子,薩克斯演奏。肚子裡的娃特別喜歡《梁祝》,每次放音樂,他就猛踹肚子,像在羊水袋裡打節拍。都說胎教音樂要聽莫扎特,生出來的孩子會很聰明。其實我感覺只要放輕鬆了,媽媽的情緒穩定是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好處。聽不聽莫扎特也沒關係,多聽一些柔和的音樂,對孩子的發育是有一定的作用。或者有條件的話,可以帶著肚子裡的娃聽一場美妙的音樂會。

給孩子唱歌

無論是肚子的娃,還是剛出生的嬰兒,對媽媽的聲音尤為敏感。即使五音不全的我,哼著《世上只有媽媽好》,孩子依然一臉崇拜的眼神看著我。所以,儘管大膽兒的唱吧(不擾民的提前下),你的五音不全不會把孩子帶跑偏的。音樂存在的目的是為了陶冶情操,心情愉悅哼出的歌曲不會太難聽。

給娃唱歌,也是和娃互動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對於哄睡困難的娃,或者經歷腸絞痛的娃,媽媽唱童謠/兒歌,都是對孩子很好的安慰劑。小孩子天生對音樂敏感,家中的火火兔是必備。有的時候兒歌聽煩了,聽聽媽媽的原生天然自帶魔性的歌曲,也是給孩子帶來不同音樂的體驗。

重複孩子咿呀的聲音,孩子在五個月的時候,就會無意識的發出各種不同的詞兒,咿呀咿呀好聽的旋律像唱歌一樣,寶寶說一句,媽媽學一句,也是親子互動很好的交流方式。

玩具

關於音樂有關的玩具,我在0-1歲玩具清單有寫。感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這篇重點說一下撥浪鼓,當時我買的是簡韻三件套,有撥浪鼓,也有沙錘。小月齡的孩子喜歡咬撥浪鼓那個小珠子,玩耍的時候媽媽可以拿著撥浪鼓在旁邊搖一搖,看寶寶的反應。有的撥浪鼓質量不太好,有的時候下面那個支撐的木柄會掉落,所以一定要注意安全。

手搖鈴我推薦日本的麵包超人那款,聲音很輕,顏色和質地都不錯。因為孩子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健全,在孩子耳邊製造巨大的聲響,會導致孩子腦細胞受損,使孩子智力,判斷力,反應能力的發育都會受到阻礙。輕輕柔柔的聲音令人沉醉,而聒噪的雜音帶來都是不好的影響

自製玩具,我在早教遊戲也提到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豌豆豆特別喜歡玩礦泉水瓶子,比起瓶子來說,買的那些益智玩具都是擺設。我在瓶子裡裝少量的紅豆,綠豆,用手一推,發出譁啦啦的聲音。孩子對聲音的敏感超出了成人,他會輕輕的把瓶子放到耳邊,像聽海螺發出的回聲一樣,眯著眼認真的探索這神奇的事情。

如果孩子再大一點,可以把綠豆,紅豆拿出來,讓孩子用手捏,也可以鍛鍊孩子的精細運動。八個月的體檢有一項測智環節,就是讓小寶寶捏桌子上的葡萄乾。

當然,家裡的每個擺設都可以發出聲音。孩子音樂啟蒙的提前就是對不同聲音的感知,感知高感知低,感知揚長之聲,感知緩慢之意。聽拍手的聲音,聽敲桌子的聲音,聽敲盆的聲音,每一種聲音的出現,都是孩子學習的素材。

1-3歲

1-3歲是孩子成長的黃金階段,孩子從以前的不會走,到現在的能走會跑。他感知音樂的形式多樣化了。1歲之前是在磨耳朵,1歲之後開始運用這些聲音。

像我們樓對面天天放唱戲的歌曲,只要一外放,豌豆就會喊,媽媽,外面在唱歌。孩子已經開始明白音樂是怎麼回事了,他能區分不同的音樂該跳什麼樣的舞姿。一歲之前,只會舉起手抖著腿踩節奏。一歲之後,開始學著轉圈圈給自己加戲啦!

接觸不同類型的音樂

音樂和其他學科一樣,需要多方位接觸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音樂。愛上音樂不是一瞬間的事情,而是一朝一夕磨耳朵磨出來的結果。當孩子語言表達能力足夠強,他會跟著兒歌唱不同的歌曲,尤其鍾愛朗朗上口的旋律。比如包餃子兒歌,如數鴨子兒歌,如大眾熟悉的小蘋果,音樂一響起來,孩子就會跟著節奏哼唱。

大部分孩子都有共性,他們都喜歡毛茸茸的小動物,尤其是小貓小狗。所以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可以選擇動物園,讓孩子聽一聽老虎的嘶吼,狼的嚎叫。或者清晨帶娃遛彎兒的時候,聽聽鳥叫狗叫貓叫,感知不同動物的叫聲,大自然的聲音才是最美妙的存在。

還有一種來源,就是通過讀繪本的方式,讓孩子認識不同樂器發出的音調,不同動物發出的叫聲,《聽,什麼聲音》,小孩子都喜歡,按著按鈕就發出牛的哞叫聲,想想都很有趣。我在0-1歲繪本篇有寫過發聲書,感興趣的可以看看。

英文兒歌和童謠都是小孩子特別喜歡的類型,英文兒歌像常見的「one little finger」,「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等都是娃愛聽的曲目。如果媽媽會唱的話,可以和孩子跟著音樂一起唱。唱英文兒歌,也是學習英文的一種方式。

童謠兒歌,像蟲兒飛,小老鼠上燈臺,禮貌歌等等一系列兒歌。小朋友一邊聽兒歌,一邊從兒歌中獲取相應的認知信息。大部分的童謠都很短,旋律很輕快,小孩子總是會一邊唱一邊跳。

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不同,在家裡我總是讓小愛音響播放不同樂器的聲音,來一場聽覺盛宴。在外,我總是帶孩子去公園,有一些老人的休閒方式是玩音樂,他們捧著手風琴的時候,會讓孩子停下來聽聽聲音,告訴他樂器的名字。

玩具

前面已經介紹不少有關音樂啟蒙的玩具了。最新618剁手的玩具,買了三件,小孩子果然是三分鐘熱度,玩了幾天徹底撂挑子不睬啦

吉他,這把吉他類似那種音樂玩具,可以按不同的音樂,當然也包括動物的聲音,剛買回來,斜掛著背到後面很拉風的感覺。目前的狀態不是很感興趣,我相信再大一點會重新拿起這把吉他,當一回搖滾小王子。

澳貝電子琴,這個玩具很喜歡,因為坐在小凳子上彈琴的樣子實在是太拉風了。除了彈琴這個功能,還有一個話筒呼叫媽媽的功能,一聲嘶吼的「媽媽」,樓下的大媽都能聽到。孩子爸爸總是問我,他這麼喊擾民嗎?我說把話筒關了,你讓他喊一個也是這個效果,沒有話筒和有話筒的區別,就是音量高低的調節。

架子鼓,匯樂的架子鼓還不錯,我朋友家閨女就是用的這款架子鼓,時不時拿出來敲敲,和爸媽的笑聲合成一首溫馨的家庭交響樂。

玩具其實可以單獨列出來寫一下,因為懶就簡單介紹一下。買玩具樂器,一、一定要買大品牌旗艦店的玩具,質量有保證。二、要正確對待孩子的三分鐘熱度。三、尊重孩子的興趣和選擇

融於生活

其實,音樂無處不在。當我們高興的時候,也會嘴角上揚哼著歌兒。所以,我們要把歌曲融於生活中,讓孩子體驗歌曲的魅力,也能養成一些良好的習慣。

比如,吃飯的時候,可以唱一首吃飯歌。右手拿勺,左手扶碗,身體坐直,兩腿併攏,一口飯,一口菜,寶寶吃得好,乾淨又安靜

比如,外出孩子不想走路的時候,我們可以唱一下《walking》,walking,walking,walking,stop,stop,stop,這樣歡快的互動方式,讓孩子愛上走路。

比如,洗澡的時候,媽媽可以邊給寶寶洗澡,邊唱兒歌,邊和寶寶互動。

小寶寶 洗澡澡快來洗澡澡浴缸裡面泡一泡感覺真是好香皂塗一塗左擦擦右擦擦清水衝一衝洗呀乾淨了

比如孩子不愛刷牙的時候,也可以唱刷牙歌,一邊唱一邊刷,也蠻有意思的。生活處處是驚喜,音樂都在驚喜中。

培養孩子的節奏感

過了一歲之後,小皮猴就上線了。整天蹦蹦跳跳,走的飛快,跑起來老母親都追不上,想蹦起來蹦不起來干著急。我們可以給孩子準備節奏感強的兒歌,讓寶寶跟著節拍一起跳。

比如那首經典的《如果你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和孩子一起做,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驚喜。還有一種方式,就是手指操,鍛鍊孩子手眼協調能力。我常給孩子玩的就是石頭剪刀布手指操,一個石頭一把剪刀小蝸牛,一把剪刀兩把剪刀,小兔子。小孩子對媽媽這種自帶說唱的表揚,非常感興趣。

4-5歲

五歲之前對音樂持續不斷的輸入,孩子耳濡目染就會對音樂感知的能力比一般同齡孩子強。他們逐漸形成了固定的音樂審美,對某一種樂器的演奏尤為鍾愛。

此時,家長就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報相應的音樂班。音樂剛剛接觸的時候感覺很好玩,等學習一段時間,美妙的鋼琴聲也會覺得枯燥無味。學習的過程就是這樣,越學越難,我們要鼓勵孩子迎難而上,學習任何一門學科都要堅持才能獲取回報。

任何啟蒙的基礎都需要細水長流般的輸入,做父母的不要太過於焦慮,尊重孩子的慢節奏,讓孩子慢慢在自己感興趣的音樂上面開花結果。就這樣,希望我的分享,可以給你們帶來新的啟發。

THE END

豌豆媽媽隨手記

想寫好一點,總覺得時間不太夠用。希望看到此文的你們,可以有所幫助。

本文作者葉子,一枚程式設計師媽媽,用感性的文字和理性的思考,書寫育兒經驗和生活感悟。歡迎關注她的個人原創公號「葉子的博客」(yezi_blog)

相關焦點

  • 不懂音樂怎麼給孩子做音樂啟蒙?掌握這3點,音痴也能養出小樂童
    好友小美朝著慧慧羨慕地說:"不愧是音樂老師的女兒,這活脫脫的就像一隻百靈鳥嘛。哪像我們這些不懂音樂的,想教孩子們都不知道怎麼教。""沒有沒有,其實教好孩子音樂不難,關鍵要懂得進行音樂啟蒙。"慧慧謙虛地說。很多家長們都會覺得要想孩子音樂好就一定要被懂得音樂的人教,這其實考慮得不是很全面。更重要的是音樂啟蒙要做好。
  • 嬰幼兒各階段的聽覺發展與音樂啟蒙的關係?築韻兒童早教鼓告訴你
    嬰幼兒聽覺發展和音樂啟蒙兩者密不可分,所有的啟蒙教育都是根據幼兒成長發展規律決定的。當我們了解了孩子的聽覺發展過程,就可以在家裡有的放矢地進行音樂啟蒙。築韻兒童早教鼓就從嬰幼兒聽覺發展角度來聊一下各個階段幼兒音樂早教的側重點:1、胎兒期一般胎兒五個月就可以聽到外界和媽媽的聲音了,六個月就可以對外界的聲音做出反應。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引入胎教音樂。
  • 通過《殺破狼》和《默讀》,談談為什麼說是一場聽覺盛宴!
    而之所以說是一場聽覺盛宴,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點便是廣播劇的配樂。不管是《殺破狼》還是《默讀》,在配樂的方面真的可以說是無可挑剔。《殺破狼》的BGM,有非常大氣的音樂,也有非常令人心疼悽美的音樂,也有非常高甜的音樂,網友們聽到以後紛紛讚嘆這些BGM,評論說:配樂用心了!當然,除了顧帥的笛子是自己吹的以外,其他音樂都是專業級老師負責的哦!
  • QQ音樂攜環球、華納、索尼三大音樂廠牌,帶來全新歐美音樂聽覺盛宴
    QQ音樂「開門營業」,一個巡展專題就集合歐美樂壇半壁江山,喜愛聽歐美音樂的用戶們直呼過癮。 Gaga強強聯手帶來的「音樂暴風雨」,以及流行新星Troye Sivan帶來的不一樣潮流、英國創作才子Ed Sheeran黃老闆的才華橫溢,眾多巨星匯聚一堂,為廣大歐美樂迷們帶來一場聽覺盛宴。
  • 1歲孩子聽音樂就手舞足蹈?別錯過聽覺敏感期,試試兒歌訓練法
    看到這裡,我突然想到,很多寶媽都見過自家寶寶跟著音樂手舞足蹈的樣子,但也僅僅是覺得好玩兒,覺得孩子有音樂天賦,其實這是寶寶音樂敏感期比較重要的一個標誌,抓住這個敏感期,不僅能開發孩子的音樂天賦,還有很多其他的好處。跟著音樂手舞足蹈,其實涉及到的不僅是音樂敏感期,還有聽覺敏感期,包括語言敏感期。
  • 兒童古典音樂繪本,給孩子全感官的音樂啟蒙
    國家新聞出版署推薦圖書榮獲德國金唱片獎,全球暢銷18年,總銷量超百萬冊的古典音樂啟蒙經典精選《天鵝湖》《動物狂歡節》等8個經典高雅的古典音樂和故事,給孩子高起點的音樂啟蒙著名兒童古典音樂劇大師馬科希姆薩執筆的音樂故事
  • 《守望先鋒》綠洲城主題曲 結合混音元素帶來全新聽覺盛宴
    《守望先鋒》綠洲城主題曲 結合混音元素帶來全新聽覺盛宴 新聞 178整編 ▪
  • 田藝苗:學樂器可以稍晚,音樂啟蒙可以更早
    學樂器可以晚一些,但音樂啟蒙可以更早。在大眾心目中,兒童的音樂教育,不外是父母去某些音樂機構報名,買鋼琴領教材,然後讓孩子跟著老師學彈鋼琴,在學琴的過程中學會識譜、樂理,並練習聽覺。從孩子的角度,這有點莫名其妙,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為什麼每天要面對一個黑黑的大傢伙練習每隻手指。鋼琴課作為音樂啟蒙教育其實不太合適,對孩子來說門檻有點高,曲目有點冷,很容易讓他們對音樂產生誤會。回到前面的大白鼠實驗。
  • 探索聽覺教育之路:華德福音樂課程及養成指引
    2015年我和宇文智龍老師到德國和幾位音樂大師見面,由《自由的心聲》作者Tina老師引薦,認識了德國聽覺教育和聽覺療法協會的主席-萊音老師(Reinhild Brass)。見習萊音老師的音樂課後覺得她的教法簡直太新奇而獨特了,對孩子聽覺的發展和保護做到了極致。因此邀請萊音老師到中國開辦聽覺教育工作坊,後來我們一起又和歌德館音樂教育部門合作,開始為期三年的華德福音樂教師培訓。
  • 給孩子啟蒙,我為什麼推薦《聲律啟蒙》而不是「三百千」?
    一直以來,孩子學習古典詩文的重點在於掌握押韻、平仄、對偶、典故這四個方面,而《聲律啟蒙》將這四點都囊括在內。孩子如果從小就吟誦這樣的句子,一遍一遍念熟之後,很自然地就能夠熟悉音韻格律,領會什麼是平仄,什麼是對仗,不僅能積累辭藻,還能提前學習裡面的典故,接下來再學習作對與詩詞時,就會容易很多。
  • 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鋼琴家,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音樂啟蒙?
    現在每個家庭的孩子,父母們都會讓他們學一門樂器,這不僅是中國家庭的基本配置,也是發達國家家庭中的一種普遍的教育理念。美國在音樂啟蒙教育中,專門對幼兒階段作出規範。比如:幼兒在2~3歲時,要能夠「自由敲打簡單節奏樂器」、幼兒在4~5歲時,能夠用樂器、環境及身體的音響來表達思想和情緒。
  • 清華大學教授:科學啟蒙才是好的起跑線!讓孩子從小就不怕數理化
    有位清華大學教授說過:科學啟蒙就是起跑線!幫孩子打開一扇「窗」,讓孩子自己去科學世界探索,帶著好奇心去發現一一驚奇就是科學的種子。扎克伯格在孩子滿月的時候,就給孩子讀量子力學。日本每年都會有諾貝爾獎獲得者,他們的秘訣是,從小對孩子進行科學啟蒙。蔡國慶的兒子慶慶,不到6歲時,就知道牛糞也能生火,跟爸爸的對話是「環形山」、「黑洞」這樣的科學知識。
  • 尺八演奏家佐藤康夫演奏動漫插曲 獻聽覺盛宴
    尺八演奏家佐藤康夫演奏動漫插曲 獻聽覺盛宴 2018-06-21 10:46:06來源:環球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陳海峰
  • 聽了讓耳朵懷孕驚豔的男孩名字,不僅是聽覺盛宴,更是視覺盛宴!
    名字是一個人的稱呼,對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與他人初次見面的時候,會通過名字來互相認識,那麼這時一個清晰、洪亮、好聽的名字就顯得尤為重要,畢竟名字是一個人的魂,是我們一個人一生最好的保護傘,那麼今天就來分享那些聽了讓耳朵懷孕驚豔的男孩名字,讓大家體會聽覺上的盛宴,同時也體驗視覺上盛宴
  • 0-6歲孩子 26個敏感期之二:聽覺敏感期(內有音樂、玩具推薦)
    所以在寶寶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媽媽的一言一行對寶寶都是很重要的哦,他們會時刻偷聽,這也是寶寶為什麼一出生就很喜歡聽媽媽的聲音(所以媽媽也不用吃醋,為什麼孩子會說話了,第一個叫的是爸爸呢?)。新生兒的聽覺是比較靈敏的,因為寶寶在10個月的視覺神經尚未發育完全,他和外界的交流和接觸主要通過聽力來傳輸。那麼寶寶在這一敏感期有哪些表現呢?
  • 音樂啟蒙從學唱Do Re Mi開始,給寶寶最好的音樂和英語啟蒙!
    今天是周末,給大家推薦一首非常歡快的音樂和英語啟蒙歌曲《Do Re Mi》,安可最近聽了好多遍,已經會唱了。《Do Re Mi》是奧斯卡經典電影《The Sound of Music》(音樂之聲)的主題曲之一,也是著名的音樂啟蒙歌,被收入小學六年級音樂課本。
  • 70首英語啟蒙兒歌|好聽好學,為孩子收藏!
    70首英語啟蒙兒歌送給剛做啟蒙英語的家庭~其實英語啟蒙的資料還是很多很多的,這邊是我對圓圓平時英語兒歌的一些總結吧。連早託班的老師都感嘆她好會享受音樂。兩歲後,她開始開口歌唱了,歌詞比我還記得牢,甚至有時候還會改編歌詞,或者故意把兩首歌串在一起唱!如果你想要孩子從兒歌學到東西,在啟蒙初期,沒有互動的播放是非常低效的。哪怕家長一天抽出十分鐘給孩子唱兒歌、做親子遊戲,也比聽幾小時背景音樂有效。
  • 聽覺盛宴美不勝收 2016十大遊戲音樂點評賞析
    2016年度的一場聽覺盛宴。由於這款遊戲的製作人本來就是個日本文化迷,並且遊戲是購買了日本著名小說《陰陽師》的版權改編而來的,於是網易和遊戲製作人找來了當年為《陰陽師》小說改編的同名兩部電影作曲的梅林茂大師為遊戲作曲,平心而論,《陰陽師》遊戲的音樂距離梅林茂巔峰電影配樂作品有一定差距,但是就手遊而言,音樂水準能夠達到這種程度的極其罕見,尤其是在國產大量手遊喜歡盜用經典音樂或者是大量採用山寨式的罐頭音樂情況下,《陰陽師
  • 《新網球王子》官方小講堂-聽覺盛宴邀您加入
    《新網球王子》官方小講堂-聽覺盛宴邀您加入 作者:GM 來源:九遊 發布時間:2020-03-20 16:15:00手機訂閱
  • 幼兒早期音樂啟蒙教育,你知道哪些事?築韻兒童早教鼓告訴你
    人體五大感官中先發達的是聽覺。寶寶在媽媽肚子裡開始,就能聽到爸爸媽媽的說話聲、播放的音樂等外界的各種聲音。寶寶不僅對媽媽的聲音會做出反應,播放一些興奮的歌曲時,他們還會踢踢小腳或扭動身體,這便是源於聽覺發達的表現。